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回到饥荒年代,我的随身商城 > 第378章 金字招牌

第三百七十八章:金字招牌

第一批平板玻璃的成功交付,在南水县玻璃厂内部激起的振奋余波未平,更巨大的涟漪已开始向外部扩散。卡车驶离厂区时卷起的尘土尚未完全落定,一场关乎工厂命运转折的考验,才刚刚拉开序幕。

连日来,王超表面镇定,内心却如同绷紧的弓弦。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这批玻璃承载的不仅是工人们的汗水,更是玻璃厂能否赢得信任、打开局面的全部希望。在等待地区反馈的日子里,他照常巡视车间,过问药瓶生产的细节,与雷师傅探讨下一批玻璃加工的技术要点,但眼底深处那抹不易察觉的焦虑,瞒不过张涛和几位老师傅。

与此同时,厂里的工人们也沉浸在一种混合着自豪与忐忑的情绪中。装运班的老赵,每次路过贴着百货大楼效果图的宣传栏,都会停下脚步看上几眼,心里默念:“可千万要争气啊!”深加工车间的老师傅们,干活时更加精益求精,仿佛要将所有可能存在的细微瑕疵都扼杀在萌芽状态。

就在这种焦灼的期盼中,地区百货大楼筹建处的反馈,比预想中来得更快,形式也更为隆重——不是一纸公文,也不是一个电话,而是一封盖着大红公章的感谢信,以及一次由筹建处副主任亲自带队的、事先未曾通知的回访。

那天上午,阳光明媚,几辆吉普车再次驶入玻璃厂,但这次下来的,不再是工业局的检查人员,而是百货大楼筹建处的干部,以及两位戴着安全帽、一看就是老师傅的技术专家,吴海涛局长竟然也亲自陪同前来。

王超得到消息,立刻带人迎了出去。双方握手寒暄,筹建处副主任姓陈,是个面带笑容、眼神精干的中年人,他用力握着王超的手,开门见山:“王厂长,你们送来的第一批玻璃,我们已经验收了!好啊,真是没想到!透光度、平整度、边角处理,都超出了我们的预期!特别是那几块大橱窗玻璃,安装上去的效果,那是相当的气派!我们筹建处的同志,还有地区的领导看了,都非常满意!”

这话如同春风,瞬间吹散了王超心头积压多日的阴霾。他强压下内心的激动,谦逊地回应:“陈主任过奖了,这是我们应该做的。能得到您的认可,我们就放心了。”

“光说不行,我们还得亲眼看看。”陈主任笑着,目光扫过整洁的厂区,“都说你们厂之前困难不小,是怎么在这么短时间内,生产出这么高质量的产品的?我们这次来,一是表示感谢,二也是想实地学习学习你们的经验。”

吴海涛在一旁补充道,语气中带着明显的赞许:“王超啊,陈主任他们可是带着诚意来的。你们厂这次可是给咱们县工业系统,挣了大面子了!”

一行人直接来到了深加工车间。此时,雷师傅正带着工人们处理第二批玻璃。车间里依旧弥漫着粉尘和机油的味道,机器轰鸣,工人们专注地操作着,汗水浸湿了他们的工装后背。

陈主任和同来的技术专家,没有走马观花,而是深入到生产一线,仔细观看工人们划线、切割、打磨、抛光的每一道工序。他们不时低声交流,拿起半成品对着光仔细检查,甚至用手触摸打磨后的边缘,感受其光滑程度。

那位年纪较大的技术专家,拿起一块刚刚抛光完毕、光可鉴人的玻璃,对着窗户透进来的光看了许久,忍不住赞叹:“老哥哥,你这手艺,绝了!这平整度,这光洁度,一点不输那些大厂出来的东西!尤其是用这些积压料做底子,能处理到这个程度,了不起!”他这话是对着雷师傅说的,眼神里充满了同行之间的敬佩。

雷师傅被夸得有些不好意思,搓着布满老茧的大手,憨厚地笑道:“专家同志抬举了。没啥诀窍,就是用心,手稳,舍得下功夫。咱们厂长说了,这是给地区门面用的东西,半点马虎不得。”

陈主任在一旁听着,不时点头。他注意到车间里虽然设备陈旧,但保养得很好,工具摆放井然有序,工人们的精神面貌积极向上,完全没有一些困难企业常见的颓丧之气。他又特意去看了仓库里尚未处理的积压玻璃,以及旁边张贴的严格筛选标准。

“变废为宝,化腐朽为神奇……王厂长,吴局长之前跟我提过你们厂的做法,我还有些将信将疑。今天亲眼所见,我是真服气了!”陈主任转向王超,语气由衷,“这不光是技术问题,更是一种精神,一种在困难面前不等不靠、自力更生的精神!值得很多单位学习啊!”

这次回访,效果远超预期。陈主任当场表示,百货大楼后续所需的全部玻璃,只要玻璃厂能保持首批的质量和供货速度,都将优先从南水县玻璃厂采购。这无疑是一张沉甸甸的、长期稳定的订单保障。

更让王超和所有玻璃厂人惊喜的是,几天后,《赣南日报》的记者在县宣传科同志的陪同下,竟然也来到了厂里进行采访。原来,是工业局将玻璃厂成功承接地区重点工程订单、并出色完成首批任务的事迹,作为典型材料报了上去,引起了地区媒体的关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回到饥荒年代,我的随身商城请大家收藏:()回到饥荒年代,我的随身商城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记者们用笔和相机记录下了工人们挥汗如雨的工作场景,记录下了雷师傅专注检验的神情,记录下了那一块块经过精雕细琢后焕发新生的玻璃产品,也记录下了王超介绍工厂如何克服困难、盘活资产时的沉稳与自信。

不久后,《赣南日报》在第二版以一个不小的篇幅,刊登了题为《巧手匠心点玻成金,南水玻璃照亮地区门面》的通讯报道。文章详细描述了玻璃厂在王超带领下,如何从困境中奋起,利用积压库存,以精湛技艺和高度责任感,圆满完成地区百货大楼玻璃供应任务的事迹,将其誉为“地方工业企业自力更生、提质增效的典范”。

这篇报道,像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了千层浪。“南水县玻璃厂”这个名字,连同它“变废为宝”的故事,迅速在赣南地区传播开来。玻璃厂一下子从那个濒临倒闭、需要靠“小聪明”应付指标的困难户,变成了一个有担当、有技术、能打硬仗的“明星企业”。

变化是立竿见影的。以前门可罗雀的销售科,突然变得热闹起来。除了百货大楼的稳定订单,地区其他一些正在建设的单位、县里条件好些的机关、甚至邻县的一些供销社,都主动派人或来信来函,咨询和订购玻璃产品,其中不乏一些要求较高的定制化需求。药瓶的订单也稳步增加,一些医药单位似乎也因此对玻璃厂的质量管控体系更加信任。

厂区里,工人们走路的腰板都挺直了不少。以前是愁没活干,现在是琢磨着怎么把活干得更好、更漂亮。雷师傅和张老头脸上的笑容也多了起来,技术上的交流更加频繁,都铆足了劲要维护住这来之不易的声誉。

王超看着办公桌上堆积起来的新订单意向函,听着张涛汇报着不断改善的财务状况,心中感慨万千。他知道,这块用汗水、智慧和担当铸就的“金字招牌”,终于立起来了。但这招牌越亮,责任就越重。它不再是迫于生存的无奈之举,而是引领工厂走向更广阔天地的旗帜。

他召集全厂干部开会,没有庆功,而是严肃地强调了“质量是生命,信誉是根本”的理念,要求各部门必须将质量意识贯穿到每一个生产环节,决不能因为订单增多而有丝毫松懈。

夕阳下,玻璃厂的烟囱依然吐着稳定的白烟。但那烟雾,在人们眼中,已不再是单纯的生存信号,而是希望与发展的象征。王超站在厂部窗口,望着沐浴在金色余晖中的厂区,心中清楚,新的征程,已然开始。金字招牌已经擦亮,接下来要做的,是让它历久弥新,照亮玻璃厂更远的未来。

(第三百七十八章 完)

喜欢回到饥荒年代,我的随身商城请大家收藏:()回到饥荒年代,我的随身商城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