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回到饥荒年代,我的随身商城 > 第382章 巧手匠心

第三百八十二章:巧手匠心

吴海涛局长那番斩钉截铁的拒绝,像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头,在玻璃厂激起了层层涟漪。最初的失落和沉闷过后,一股不服输的劲头反而在工人们心中涌动起来。王超敏锐地捕捉到了这种情绪,他知道,此刻需要的不是安慰,而是行动。

他没有再召开全厂大会,而是在那个熟悉的、堆满杂物的车间角落里,召集了雷师傅、张老头和几个公认手艺好、脑子活的技术骨干。没有慷慨激昂的动员,王超只是把那张被吴局长驳回的设备申请清单,摊开在沾满油污的木桌上。

“路,就剩下眼前这一条了。”王超的手指划过清单上一个个设备名称,“等不来,买不到,那就只能靠咱们自己。咱们成立的这个‘设备革新小组’,不为别的,就为让这些老伙计,”他指了指车间里那些轰鸣的机器,“能再多出力,出好力。”

雷师傅闷着头,卷了根土烟,划火柴点燃,深吸了一口,烟雾缭绕中他眯着眼:“厂长,道理大伙都懂。你说怎么干,咱们就怎么干。我老雷别的不敢夸口,跟机器打了一辈子交道,它哪里不舒服,我听听声音,摸摸温度,就能猜个**不离十。”

“对,咱们就把它当老病号来治。”张老头接口道,他性格比雷师傅细腻,“对症下药,缺啥补啥,歪了正过来,松了紧回去。”

王超重重点头:“好!那咱们就从最要紧、也最闹心的两台设备下手——切割机和退火窑。”

攻坚战就此拉开序幕。

切割机的问题是齿轮磨损导致切割不齐,玻璃边缘毛糙,后续打磨费时费力。按照常规,需要更换整套齿轮组,但这正是他们弄不到的。雷师傅带着两个徒弟,几乎住在了机器旁边。他们先是尝试用最细的砂轮,一点点手工打磨齿轮的磨损面,试图恢复齿形。这活儿极其考验耐心和手感,重一点可能伤及好的部分,轻了又不起作用。忙活了大半天,装上去一试,切割时的异响是小了些,但玻璃边缘的毛刺依然明显。

“光打磨不行,磨损的量补不回来。”雷师傅盯着转动的齿轮,眉头拧成了疙瘩。他让人找来一些报废机器上拆下的、材质相近的旧齿轮,比划着尺寸。忽然,他灵光一闪:“咱们能不能……‘镶牙’?”

“镶牙?”徒弟没明白。

“对!就像人老了牙口不行了,镶个金牙!”雷师傅兴奋起来,他指挥徒弟用钢锯从旧齿轮上小心地锯下尺寸合适的齿块,然后用小锉刀精心修整形状,再在磨损的齿轮缺口处开出对应的槽,最后,用他能找到的最结实的焊条,将这块“金牙”牢牢地焊补上去。

焊补后的齿轮看起来有些怪异,像打了补丁。但重新安装调试后,机器运转的噪音明显降低,最关键的是,切出来的玻璃边缘变得平整光滑了许多!

“成功了!”年轻的徒弟忍不住欢呼起来。雷师傅古铜色的脸上也露出了难得的、舒心的笑容,他用手抚摸着那粗糙的焊补点,像是在抚摸一件艺术品。

与此同时,张老头负责的退火窑战场,则是另一番景象。退火窑的关键在于温度稳定。原有的测温手段落后,全凭老师傅的经验看火色,误差大,导致药瓶冷却不均,内应力消除不彻底,容易炸裂。

张老头围着那座巨大的砖窑转了一圈又一圈,嘴里念念有词。他找来几个耐高温的陶瓷管,让年轻人在窑壁不同高度、不同位置,小心翼翼地开出了几个观察孔。这还不算,他最大的创举是弄来了几根不同材质的金属条。

“这是铜条,这是铁条,这是……”他如数家珍地向王超解释,“不同的材料,熔点不一样,受热变形的程度也不一样。咱们把它们从观察孔伸进去一截,定期抽出来看看它们的软硬、颜色变化,不就能大概知道窑里不同位置的温度区间了吗?”

这就是最原始的“热电偶”和“温度指示器”。靠着这些土办法,辅以老师傅们宝贵的看火经验,他们终于第一次相对准确地掌握了窑内大致的温度分布。随后,张老头又带着人调整了烟道挡板,优化了燃料添加的节奏,想方设法让窑内的温度场变得更均匀、更稳定。

几天后,当又一窑药瓶出来时,次品率果然显着下降。张老头拿着一个对着光仔细检查的药瓶,手都有些微微颤抖:“稳了,这下稳当多了!”

“切割机镶牙”和“退火窑插金属条”的消息很快在全厂传开。这极大地鼓舞了工人们的士气和技术创新的热情。“设备革新小组”不再是几个人的事,许多工人都在工作间隙,开始琢磨自己操作的设备有没有可以改进的地方。

有个负责搬运玻璃原片的年轻工人,发现老式的木质手推车在坑洼地面上颠簸时,容易震碎玻璃。他找来废旧轮胎,切割后钉在车架和承重板之间,做成简易的减震垫,效果立竿见影。

还有老师傅改进了玻璃打磨的夹具,使得打磨时更省力,精度更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回到饥荒年代,我的随身商城请大家收藏:()回到饥荒年代,我的随身商城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王超将这些点点滴滴的改进都看在眼里。他让厂办文书将一些效果好、易推广的“小革新”、“小窍门”记录下来,利用午饭时间或在车间的黑板报上进行宣传推广。一时间,厂里悄然兴起了一股技术革新的热潮。工人们茶余饭后讨论的,不再是家长里短,更多的是“老张那个法子真灵”、“老王那个改动真妙”。

当然,过程绝非一帆风顺。改造过程中,失败和挫折是家常便饭。焊接好的齿轮有时会因为应力集中而再次开裂;退火窑的温度偶尔还是会失控,导致整窑产品报废。但没有人气馁,大家聚在一起分析原因,总结经验,下一次做得更好。

王超几乎每天都泡在车间里,他的工装上同样沾满了油污和玻璃粉尘。他不仅是指挥者,更是学习者参与者。他虚心向雷师傅、张老头请教机械原理,跟工人们一起动手拆卸、安装。他的手被工具磨出了水泡,水泡破了结成茧,但他脸上那种与工人们同甘共苦的坚定,却比任何口号都更能凝聚人心。

食堂的炊事员们也想着法子给大家补充体力。骨头汤熬得更浓了,偶尔还能见到几片难得的腊肉,米饭和红薯管够,确保这些日夜奋战在技术改造一线的工人们能吃饱吃好。

一个月后,当地区百货大楼筹备处的工作人员再次来厂里查看进度时,他们惊讶地发现,玻璃厂的生产效率和产品合格率,比起上一次来访时,竟然有了明显的提升。他们看着那些经过“土法改造”后依然在轰隆作响的老设备,再看看工人们那专注而自信的神情,不由得暗暗点头。

送走客人,王超站在车间门口,耳边是机器有力的轰鸣。这声音,不再像过去那样带着沉重和挣扎,而是充满了一种蜕变后的、沉稳而坚韧的力量。

他回头望去,雷师傅正俯身在切割机旁,侧耳倾听着齿轮咬合的声音,张老头则在退火窑的观察孔前,仔细比对着刚抽出的金属条。所有工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忙碌着,井然有序。

没有等来的新设备,没有上级的特殊照顾,他们硬是凭着一双双巧手和不服输的匠心,为这些垂暮的“老伙计”续了命,也为玻璃厂的未来,蹚出了一条属于他们自己的、坚实的路。

这条路注定充满艰辛,但王超相信,只要这股精神不倒,玻璃厂就永远不会被困难打倒。他看着仓库里那些即将发往地区百货大楼的、晶莹剔透的玻璃产品,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踏实与笃定。

喜欢回到饥荒年代,我的随身商城请大家收藏:()回到饥荒年代,我的随身商城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