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回到明末做皇帝 > 第11章 祖大寿招揽

回到明末做皇帝 第11章 祖大寿招揽

作者:老老王的梦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6 12:25:27 来源:全本小说网

第一节:锦州夜宴

宁远城大捷的消息如同插上翅膀,很快传遍辽东各镇。这一日,一骑快马踏着暮色驰入宁远,送来了一份烫金的请柬——锦州总兵祖大寿亲笔所书,邀王磊赴锦州夜宴。

洪承畴在督师府中捻须沉吟,将请柬反复查看:"祖大寿这是要探你的底细了。此人虽是宿将,但向来拥兵自重,与朝廷若即若离。天启年间,他就曾因袁崇焕案与朝廷生出嫌隙,如今虽表面归顺,实则心存疑虑。"

王磊接过请柬,只见上面字迹苍劲有力,墨迹中隐隐透着一股霸气:"闻参将骁勇,连挫建奴,特设薄宴,以贺殊功。望勿推辞。"

"督师放心,"王磊从容道,"末将自有分寸。正好借此机会,探探锦州防务虚实。听闻锦州城防多年未修,不知现状如何。"

洪承畴点头:"如此甚好。但切记:祖大寿老谋深算,在辽东经营多年,门生故旧遍布各军。他此次相邀,必有所图。若他招揽,当以'专效陛下'婉拒,切不可轻易表态。"

三日后,王磊带着十名亲兵,策马前往锦州。乌云驹脚力非凡,日头偏西时,锦州城巍峨的轮廓已映入眼帘。这座关外重镇坐落于山海之间,地势险要,城墙比宁远更加高大坚固,城头红衣大炮林立,守军盔明甲亮,显是精锐之师。

但王磊敏锐的现代军事眼光立刻发现了问题:许多士兵虽然装备精良,但面带倦容,巡逻时缺乏警惕性;城防布置看似严密,实则有些呆板,各炮位之间缺乏呼应;更重要的是,城墙多处可见修补痕迹,显然年久失修。

"来者何人?"城门守将高声喝问,虽然语气严厉,但王磊注意到他眼神中的松懈。

"宁远参将王磊,应祖总兵之邀前来。"王磊出示请柬,同时仔细观察城门防务。他发现瓮城设计存在缺陷,一旦被突破,很难组织有效反击。

守将验过请柬,立即换上一副恭敬神态:"参见王参将!总兵大人已在府中等候多时。末将这就派人引路。"

祖大寿的府邸位于城中心,飞檐斗拱,气派非凡。府门前两尊石狮怒目圆睁,仿佛在宣示主人的威严。更引人注目的是府外巡逻的亲兵,个个身材魁梧,目光锐利,显然是百战精锐。

"王参将大驾光临,蓬荜生辉!"祖大寿亲自出迎。他年约五旬,面容刚毅,目光如电,一身常服也掩不住百战老将的威严。让王磊注意的是,祖大寿右手虎口处厚厚的老茧,那是长年握刀留下的印记。

王磊抱拳行礼:"总兵大人相邀,末将荣幸之至。"

宴席设在后花园的水榭中,四面环水,只有一条曲桥相通,显然是为了方便密谈。陪客都是锦州的高级将领,个个神情肃穆,目光中带着审视的意味。王磊特别注意到,祖大寿的侄子吴三桂也在席间,这个年仅十八的小将英气勃勃,正用好奇的目光打量着自己。

酒过三巡,祖大寿看似随意地问起宁远之战:"听闻参将以新式战法大破建奴,斩获颇丰。不知是何妙策?竟能让皇太极损兵折将。"

王磊谦逊道:"全赖将士用命,督师运筹。末将只是因地制宜,略作调整罢了。建奴骄横,疏于防备,故而受挫。"

"哦?"祖大寿挑眉,手中酒杯微微一顿,"可是改良了鸳鸯阵?据说是融入了戚家军真传?如今辽东都在传言,说参将得了戚少保真传。"

这话暗藏机锋,既试探王磊虚实,又暗指他可能得到某些不该得的传承。王磊从容应对:"戚家军战法精妙,末将只是借鉴一二,岂敢妄称真传。况且战阵之道,贵在随机应变,岂可拘泥于成法?"

吴三桂突然插话,年轻的声音中带着兴奋:"听说参将还改良了火铳,射速精度都大大提高?不知可否让我等开开眼界?家叔府中也有火铳作坊,但始终达不到宁远的水准。"

王磊心中一动,知道这是要探虚实。他微微一笑:"雕虫小技,不足挂齿。若少将军有兴趣,改日可来宁远观摩。正好末将最近在试验一种新式铳机,或可共同探讨。"

祖大寿哈哈大笑,笑声中却带着几分审视:"王参将过谦了。如今辽东谁人不知参将大名?连皇太极都悬赏千金要你的首级呢!听说建奴军中流传一句话:'宁遇阎王,莫遇王磊'。"

宴席间暗流涌动。几个锦州将领轮番敬酒,看似热情,实则都在旁敲侧击地打探宁远军情。王磊始终保持谦逊,但每句话都滴水不漏,既不过露锋芒,也不过分谦卑。

酒酣耳热时,祖大寿突然屏退左右,只留吴三桂作陪。水?中顿时安静下来,只剩下潺潺流水声。祖大寿忽然压低声音:"王参将,明人不说暗话。如今朝廷昏聩,奸佞当道,各地总兵都在自谋出路。你在宁远整军经武,洪承畴又能护你几时?"

他身体前倾,声音更低了:"不如你我联手,共谋大业。以锦宁二镇之兵,足可割据辽东。待时机成熟,进可问鼎中原,退可保境安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回到明末做皇帝请大家收藏:()回到明末做皇帝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王磊心中一震,但表面不动声色:"总兵慎言。我等身为明臣,自当忠君报国。况且洪督师坐镇辽东,局势尚可为之。若行不臣之事,岂不令亲者痛仇者快?"

祖大寿眼中闪过失望,但很快掩饰过去,哈哈一笑:"参将说的是。来,喝酒!"

宴席终了,祖大寿赠给王磊一柄精钢腰刀。刀鞘镶嵌宝石,刀身寒光闪闪,显然出自名家之手。

"此刀乃戚少保当年所用之刀的仿制品,"祖大寿意味深长地说,"吹毛断发,削铁如泥。宝剑赠英雄,望参将笑纳。"

王磊郑重接过,知道这既是示好,也是试探:"总兵厚赐,末将愧领。他日总兵若有用得着末将之处,必当效劳。"

回程路上,亲兵不解:"参将为何不接受祖总兵好意?若得锦州之助,岂不如虎添翼?"

王磊摇头,目光深邃:"祖大寿虽为宿将,但拥兵自重,与朝廷离心。若与之过从甚密,恐遭猜忌。况且..."

他远望锦州方向:"锦州军纪松弛,将士骄悍,非改革不可。祖大寿经营多年,岂容外人插手?今日赠刀,明日就可能刀兵相向。"

果然,数日后探马来报:祖大寿私下对亲信说王磊"年少气盛,不识时务"。

王磊闻报,只是淡淡一笑。他早知道会是这个结果。在这乱世之中,每个人都想抓住自己的命运,祖大寿如此,他自己也是如此。只是,他选择的道路与祖大寿不同——不是割据自保,而是强军报国。

夜幕降临,王磊独自擦拭着那柄精钢腰刀。刀身在烛光下泛着冷冽的光芒,仿佛在诉说着这个时代的残酷与选择。

第二节:暗流涌动

回到宁远后,王磊立即将锦州之行的观察整理成册。夜深人静时,他在烛光下仔细绘制锦州城防图,标注每一处隐患和漏洞。

"锦州城防看似坚固,实则漏洞不少。"次日,王磊在督师府向洪承畴汇报,指着自己绘制的城防图,"火炮布置过于集中,一旦被重点突破,全线危矣。士兵虽精锐,但纪律松弛,夜巡制度形同虚设。更令人担忧的是,城墙多处年久失修,西南角甚至有坍塌风险。"

洪承畴长叹一声,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祖大寿经营锦州多年,已成尾大不掉之势。朝廷几次想调动他,都因怕激起兵变而作罢。天启年间,他就曾因不满朝廷调度,差点酿成兵变。"

王磊沉吟片刻,眼中闪过睿智的光芒:"末将以为,当以柔克刚。可派教官帮助训练,以交流为名,逐步渗透。既改善锦州防务,又不引起祖大寿的警惕。"

洪承畴眼睛一亮:"妙计!就由王参将负责此事。但要切记,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

王磊立即着手挑选人员。他不仅选择军事技能出色的教官,更注重他们的应变能力和政治智慧。最终选出十名天雄营精锐,由戚宏亮带队。

"此次任务,表面是帮助训练,实则是暗中观察锦州防务,收集情报。"王磊在行前叮嘱,"切记,安全第一。若遇危险,立即撤回。"

戚宏亮率队抵达锦州时,祖大寿表面上热情接待,安排隆重的欢迎仪式。但在热情的背后,是严密的防范——明军教官被安置在无关紧要的岗位,重要防务一概不让接触,甚至行动范围都受到限制。

"参将,祖大寿防我们如防贼啊。"七日后,戚宏亮悄悄返回宁远汇报,"连城墙都不让随便上。我们提出的训练建议,都被以'锦州自有章法'为由拒绝。"

王磊冷笑:"既然明的不行,就来暗的。吴三桂不是对火器感兴趣吗?就从这里打开突破口。"

他特意让戚宏亮带去几支最新改良的火铳,果然引起吴三桂的极大兴趣。这个年轻将领对新技术充满好奇,经常借口"请教火器"来找戚宏亮。

"这铳机结构精妙,是谁设计的?"吴三桂把玩着改良火铳,爱不释手,"比我们锦州造的火铳强多了!射速快,精度高,后坐力还小。"

戚宏亮按王磊吩咐回答:"是王参将亲自设计。少将军若感兴趣,可去宁远观摩,参将必倾囊相授。"

吴三桂心动,但碍于叔父威严,不敢擅自前往。王磊得知后,亲自修书一封,以"交流火器技艺"为名,邀吴三桂来宁远。信中措辞诚恳,完全不提军政要务。

祖大寿虽然疑虑,但见只是技术交流,也不好阻拦。吴三桂得以成行。

在宁远,王磊亲自接待,带吴三桂参观军工坊、观摩训练、讲解火器原理。吴三桂大开眼界,对王磊佩服不已。

"参将真乃神人也!"吴三桂由衷赞叹,"这些火器战法,闻所未闻!特别是这个标准化生产,简直精妙绝伦!"

王磊谦逊道:"少将军过奖。不过是平日喜欢琢磨些奇技淫巧罢了。"

他趁机灌输新思想:"武器虽利,关键还在用人。若将士不用命,再好的武器也是徒劳。为将之道,在于以身作则,与士卒同甘共苦。"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回到明末做皇帝请大家收藏:()回到明末做皇帝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吴三桂若有所思:"参将说的是。我看宁远将士士气高昂,与锦州大不相同。在锦州,将领与士兵界限分明,难得见祖叔父与士卒同食同寝。"

王磊见时机成熟,缓缓道:"为将之道,不在拥兵自重,而在忠君爱国。如今国难当头,正是我辈勠力同心之时。若各镇自扫门前雪,只会让建奴各个击破。"

吴三桂年轻气盛,深受触动:"参将之言,如醍醐灌顶!回锦州后,必劝叔父以国事为重!"

王磊心中暗喜,但表面不动声色:"少将军深明大义,实乃国家之幸。"

吴三桂回锦州后,果然屡劝祖大寿。祖大寿虽不以为然,但对这个侄儿颇为宠爱,也不便呵斥。

王磊趁机加大渗透力度。通过吴三桂的关系,更多明军教官得以接触锦州防务,暗中收集大量情报。

一日,戚宏亮急报:锦州粮草储备严重不足,最多只能支撑一个月!

王磊大惊。若锦州缺粮,一旦被围,后果不堪设想。他立即禀报洪承畴。

洪承畴也感事态严重:"朝廷粮饷迟迟不到,各地都缺粮。但锦州位置关键,绝不能有失。若是锦州因缺粮而失守,山海关将直接暴露在建奴兵锋之下。"

王磊沉吟道:"末将可设法从宁远调拨部分粮草,但需祖大寿配合。直接援助恐伤其颜面,不如以'互助联防'为名,提出粮草互换。"

他亲自修书,信中措辞委婉,完全不提锦州缺粮之事,只说"宁远新获一批粮草,愿与锦州互通有无,以应不时之需"。

祖大寿接信后,既感激又尴尬。感激的是雪中送炭,尴尬的是被外人知道自家短处。犹豫再三,终于回信接受援助,并邀请王磊再次赴锦州商讨防务。

这次会面,气氛大不相同。祖大寿亲自出城相迎,态度诚恳许多。

"王参将深明大义,祖某感激不尽。"祖大寿郑重道,"以往多有得罪,还望海涵。"

王磊谦逊道:"总兵言重了。同为大明治下,自当同舟共济。如今建奴虎视眈眈,唯有同心协力,方能保境安民。"

在王磊协调下,宁远向锦州输送了大量粮草,缓解了燃眉之急。作为回报,祖大寿也允许明军教官更深入地参与锦州防务。

王磊趁机提出整防建议:"末将观察锦州防务,火炮布置过于集中,建议分设多个炮群,互相掩护。另西南角城墙急需加固,可采取..."

祖大寿这次从善如流:"就依参将所言!需要什么材料人力,尽管开口。"

在明军教官帮助下,锦州防务大为改善。王磊还特意派工兵帮助加固城墙,修建隐蔽炮位。吴三桂全程参与,学到了许多新知识。

然而,暗流依旧涌动。祖大寿虽表面合作,但暗中仍保持警惕。他的几个心腹将领更是明显不满,认为王磊手伸得太长。

一日,王磊正在训练场督导,突然亲兵来报:锦州发生兵变,祖大寿被部下软禁!

王磊大惊。细问才知,原来祖大寿的几个心腹将领不满与宁远合作,趁夜发动兵变,控制了总兵府。

"参将,怎么办?"亲兵焦急问,"若是锦州落入叛将之手,整个辽东防线都将崩溃!"

王磊沉思片刻,眼中闪过锐光:"立即点兵!去锦州!"

他深知,这是危机,也是机遇。若处理得当,或可彻底解决锦州问题。但前路凶险异常——兵变将领都是祖大寿的心腹,绝不会轻易就范。

夜幕下,王磊率精兵疾驰向锦州。腰间的精钢腰刀在月光下泛着冷光——那是祖大寿所赠。如今,或许要用这把刀,去解救它的主人。

征程,从未如此凶险,也从未如此关键。

喜欢回到明末做皇帝请大家收藏:()回到明末做皇帝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