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晚,余阳市电视台的《全市新闻联播》准时播出了关安县茶产业签约仪式的专题报道。
电视机前,无数观众被那组镜头震撼。
云雾缭绕的茶山在夕阳下泛着金光,采茶女的歌声伴着悠扬的笛声传来。
宣传片结尾处,"关安云雾茶"几个烫金大字缓缓浮现,下方清晰地列出了两个联系电话。
新闻刚播完不久,黄大发销售团队设在关安宾馆的临时办公室就响起了急促的电话铃声。
"叮铃铃——"。
"您好,这里是关安云雾茶销售热线..."。
接线员小张刚拿起话筒,就听到那头传来急切的声音:"我是市百货公司的,想跟你们洽谈一下茶叶采购..."。
与此同时,县政府办公室的值班电话也响个不停。
值班干部老胡一手握着钢笔,一手抓着话筒,忙不迭地记录着:"您要二十斤头茬新茶?好的好的,我这就记下来..."。
两个电话此起彼伏地响了一整晚。
关安宾馆的接线员换了三班,嗓子都说哑了;
县政府办的值班记录本上,密密麻麻记满了来自全市各地的求购信息,还有不少是外市的。
谁也没想到,一则电视新闻竟能带来如此火爆的反响。
在县广播站的机房里,值班员看着不断闪烁的信号灯,笑着对同事说:"咱们关安茶叶,这回可要出名喽!"。
……
清晨的阳光刚洒进办公室,政府办主任范军荣就捧着一叠资料匆匆赶来。
他轻轻叩响李达康的办公室门,脸上带着掩不住的喜色。
"县长,昨晚的电话记录统计出来了。"
范军荣双手递上资料,声音因激动而略显颤抖。
"您看看这个数字..."。
李达康接过报表,目光在纸面上快速扫过。
突然,他的眉头舒展开来,嘴角不自觉地上扬:"三百斤?一晚上就有这么多订单?"。
"是啊!"。
范军荣搓着手:"而且都是按咱们定的高价成交的。”
“市百货公司一家就要了一百斤,说是要放在精品柜台销售。"
李达康站起身,走到窗前。
他想起昨晚值班干部汇报时说,有个鹿城商人一口气订了五十斤,连价都没还。
"这个年代啊"。
李达康转过身,意味深长地说:"有钱人还真不少。"
他轻轻拍了拍报表:"通知茶岭镇那边,抓紧备货。”
“这可是打响品牌的第一仗,必须打好!"。
范军荣连连点头,正要离开,又被李达康叫住:"等等,把这份数据复印一份,送到黄总他们那里。”
“让他看看,咱们关安茶叶的市场潜力!"。
范军荣挺直腰板应道:"我这就去安排。"
说完便快步离开了办公室。
听着脚步声渐远,李达康踱步到窗前,心中涌起一股久违的振奋。
他暗自盘算着,是时候扩大宣传攻势,同时敦促茶岭镇加快厂区建设了。
正思索间,手机突然响了起来。
"喂,黄总啊。"
李达康的声音里带着笑意。
电话那头传来黄大发兴奋的声音:"李县长!好消息啊!”。
“我们这边统计了一晚上的订单,足足有七百多斤呢!"。
李达康闻言,笑着说道:"好,好啊!”。
“看来市场比我们预想的还要热。"
两人又热络地聊了几句,都对这开门红的成绩感到欣喜。
临挂电话前,李达康特意嘱咐道:"黄总,包装设计一定要抓紧,要分出三六九等来。”
“高档的要用烫金礼盒,中档的..."。
"李县长放心!"。
黄大发在电话那头拍着胸脯:"我已经让设计团队连夜赶制了几套方案,下午就送到你办公室过目!"。
挂断电话后,李达康站在窗前,看着政府大院里来往的工作人员,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关安茶叶走向市场的步伐,已经势不可挡了。
……
接下来的日子里,关安云雾茶的名声如同春日的茶芽般迅速生长。
那些收了润笔费的记者们果然卖力,各大报纸上关于关安茶叶的报道一篇接一篇。
黄大发的销售团队更是在省城明州市最繁华的写字楼租下显眼的展位,巨幅广告牌上"关安云雾茶"五个大字格外醒目。
县政府办公室的电话成了名副其实的"热线",从早到晚响个不停。
由于茶厂尚在建设中,所有订单都只能先登记在册。
负责接线的办事员们忙得连喝口水的工夫都没有,登记本上密密麻麻记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求购信息。
经过一番讨论,李达康与黄大发共同制定了精细的市场分级策略。
他们将云雾茶分为五个等级:特级定价千元,采用描金檀木礼盒,专供外事礼品;
一级六百元,配红木匣子,主攻高端商务市场;
二级四百元,用烫金铁罐包装,面向都市白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混官场是要讲背景的,而我正好有请大家收藏:()混官场是要讲背景的,而我正好有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三级两百元,是普通铁罐装,适合大众消费;
四级八十元,简装实惠,主打平民市场。
"特级和一级的,重点走外贸渠道。"
黄大发指着样品对李达康说:"我在东南亚和欧美都有老客户,对这种高品质茶叶很感兴趣。"
李达康仔细端详着样品包装,满意地点点头:"包装设计得很到位,一看就是上档次的东西。"
他轻轻抚过特级礼盒上精美的浮雕纹样:"我们要让关安茶叶成为品质的象征。"
随着分级策略的实施,关安云雾茶的市场定位越发清晰。
那些精美的包装样品被送往各地展销会,在灯光下熠熠生辉,吸引着往来客商驻足品鉴。
关安这个曾经默默无闻的山区小县,如今因为一片小小的茶叶,正逐渐走进更多人的视野。
与此同时,在县财政的全力保障下,茶岭镇的道路硬化工程进展神速。
施工队分三班倒,昼夜不停地奋战在工地上。
压路机的轰鸣声、搅拌机的运转声、工人们的号子声,在群山间回荡不息。
原本泥泞不堪的山路,如今已变成了一条平整光洁的水泥大道,像一条银色的丝带,蜿蜒穿行在翠绿的茶山之间。
当然,茶岭镇东郊的茶厂建设工地也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黄大发亲自坐镇指挥,工地上塔吊林立,卡车穿梭。
红砖砌就的厂房已经拔地而起,工人们正在安装崭新的制茶设备。
镇上的老茶农们常常结伴前来观望,看着这座现代化厂房一天天成型,脸上洋溢着期待的笑容。
"照这个进度,月底就能试生产了。"
工地负责人拍着胸脯向李达康保证。
阳光下,崭新的厂房玻璃窗反射着耀眼的光芒,仿佛在向人们昭示着关安茶产业的光明前景。
这条新修的道路和这座即将投产的茶厂,正成为关安县脱贫致富的双引擎,带动着整个地区的发展步伐。
喜欢混官场是要讲背景的,而我正好有请大家收藏:()混官场是要讲背景的,而我正好有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