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武侠仙侠 > 剑起万里 > 第426章 稻熟开镰续丰景,冬藏联动稳民生

九月中旬的青萍镇,被稻谷的香气裹得满满当当——水稻田已全然金黄,稻穗沉得把稻秆压成了弧线,风一吹,稻穗摩擦着发出“沙沙”的声响,像在诉说丰收的喜悦。此前小麦、玉米已顺利入囤,如今全镇的目光,都聚焦在这千亩稻田上,各分堂的秋收支援队伍也再次集结,等着开启水稻联动收割的序幕。

这日清晨,林惊尘带着民生堂成员,在水稻田旁的高台上竖起“稻熟开镰”的木牌,木牌旁摆着提前拟定的“水稻联动收割方案”。台下,苏州府的二十名水稻收割能手扛着特制稻镰站在最前排,他们常年与水稻打交道,熟稔“快割、稳放、少掉粒”的技巧;定远镇的乡亲们推着带格挡的木板车,负责把割好的稻捆运到晒粮场,避免运输时稻穗碰撞掉粒;风沙镇和黄土镇的代表则守在晒粮场,调试改良后的打谷机——这次特意给打谷机加了“稻穗梳理齿”,能减少稻穗缠绕,脱粒更干净。

“乡亲们,分堂的兄弟们!水稻收割比小麦更讲究‘轻’和‘准’,稻穗脆、粒易掉,割的时候要轻握稻秆,稻镰贴地面斜割,别碰断稻穗;运的时候要把稻捆竖放在木板车上,用绳子轻轻固定;脱粒时要控制打谷机速度,别太快,避免把稻壳打碎。”林惊尘指着水稻田,又看向苏州府的收割能手,“这次水稻收割,就请苏州府的兄弟们牵头,教大家收割技巧,咱们按‘收割—运输—脱粒—晾晒’四步联动,争取七日收完所有水稻,颗粒归仓!”

“放心吧!保证完成任务!”苏州府的收割能手率先应诺,随后带着队伍走进水稻田。他弯腰握住一丛水稻,稻镰轻轻一扬,“唰”地一声,稻秆便整齐断裂,稻穗完好无损地握在手里,随后他把水稻整齐地铺在田埂上,每铺五丛就压上一根稻秆,防止被风吹散。“大家跟我学,握稻秆别太靠上,离稻穗三寸就行,割完后按‘五丛一摞’摆放,方便后续捆扎。”

青萍镇的乡亲们和其他分堂的代表立刻跟着学,起初有人割得太深,把稻根也带了出来,有人割得太浅,漏了半截稻秆,苏州府的能手就挨个纠正:“兄弟,稻镰再抬一点,贴着稻秆基部割就行;你这握得太靠上了,稻穗容易掉,往下挪一寸。”

阿青也跟着走进稻田,他力气小,就负责把割好的水稻捆成小捆。他学着苏州府乡亲的样子,用稻秆当绳子,绕着稻捆缠两圈,打个“稻穗结”——这种结既扎得紧,又不会勒伤稻穗。“惊尘哥,你看我捆的!”阿青举起刚捆好的稻捆,兴奋地喊。林惊尘走过去一看,稻捆整齐紧实,稻穗完好,笑着点头:“真棒!比去年进步太多了,以后能单独负责捆稻了。”

田埂上,苏慕言带着侠客们和定远镇的乡亲,推着木板车来回穿梭,把田埂上的稻捆装上车。“大家装的时候,把稻穗朝同一个方向,别互相挤压,每车装十五捆就行,多了容易掉粒。”苏慕言一边指挥装货,一边帮着扶稻捆,遇到路面有泥坑,就先铺上碎石,再让木板车通过,确保稻捆稳稳当当运到晒粮场。

晒粮场上,风沙镇和黄土镇的代表已把打谷机调试完毕。风沙镇的代表把一捆水稻放进打谷机,随着机器运转,稻穗被梳理齿理顺,金黄的稻谷顺着出口落在布袋里,稻秆则从另一侧排出,几乎没有散落的稻谷。“这‘稻穗梳理齿’太管用了!去年脱水稻,每袋都要筛出半袋碎稻壳和散粒,今年几乎不用筛,省了不少劲!”黄土镇的代表拿起布袋里的稻谷,颗粒饱满,没有碎壳,兴奋地说。

柳轻烟则带着学徒,在晒粮场旁的医棚里准备“秋收护腰汤”。瓦罐里,杜仲、枸杞、红枣慢慢熬出醇厚的味道,她还特意加了些山药,既能补气血,又能缓解腰酸背痛。“水稻收割要弯腰久站,容易腰酸背痛,大家歇的时候就来喝碗汤,暖暖腰;我还准备了护腰布,大家收割前绑上,能减轻腰部压力。”

柳轻烟提着汤桶,沿着田埂给收割的乡亲们送汤,阿青则跟在后面,给每个人递护腰布,还叮嘱道:“大哥们绑护腰布的时候,别绑太紧,留一寸空隙,不然会勒得慌;要是腰酸了,就别硬撑,来歇会儿再干。”

一名乡亲弯腰收割太久,直起身时腰都僵了,阿青赶紧扶他到医棚旁坐下,递过一碗护腰汤,又帮他按揉腰部:“大哥,你先喝汤,我帮你按按,过一会儿就舒服了。”乡亲喝着热汤,感受着腰部的按揉,感动地说:“小先生真是贴心,比自家孩子还疼人!”

接下来的六日,水稻联动收割顺利推进——千亩稻田全部收割完毕,稻捆按时运到晒粮场,脱粒后的稻谷被均匀铺在竹席上晾晒,晒粮场上金灿灿的一片,格外耀眼;脱粒后的稻秆被编成草绳,堆成整齐的草垛,一部分用来喂牛,一部分用来铺在粮囤底部防潮,一点都不浪费。

九月末,水稻终于晒干入囤。粮库里,小麦、玉米、水稻按种类整齐码放,木架上挂满了标注着“25年秋收”的粮袋,粮库角落的艾草和生石灰定期更换,空气中弥漫着粮食的清香。林惊尘带着各分堂的代表,在粮库旁召开“秋收总结与冬藏联动会”,地上铺着油纸,上面摊着今年的秋收产量表和冬藏计划。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剑起万里请大家收藏:()剑起万里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今年咱们联动秋收,小麦亩产提高两成,玉米提高一成五,水稻提高两成三,总产比去年多收了近千石,这是咱们各分堂共同的功劳!”林惊尘指着产量表,语气里满是喜悦,“接下来进入冬藏期,咱们依旧按联动模式来:青萍镇负责统筹,整理今年的农耕、防汛、秋收经验,汇编成《民生堂年度联动手册》;定远镇负责统计各分堂的粮种需求,明年春耕前统一调配;苏州府负责整理灌溉和堤坝维护经验,给各分堂发维护清单;风沙镇和黄土镇负责收集各分堂的冬藏难题,咱们一起商议解决,确保每个分堂都能安稳冬藏,为明年春耕做好准备。”

各分堂的代表纷纷赞同,主动提出要帮忙整理经验。苏州府的代表负责整理灌溉和堤坝维护经验,还画了堤坝日常检查示意图;定远镇的代表负责统计粮种需求,详细记录了各分堂需要的小麦种、玉米种、水稻种数量;风沙镇的代表则负责收集冬藏难题,短短一日就收集到“粮囤防鼠”“稻种防潮”等十个常见难题,林惊尘当场组织大家商议,一一制定了解决方案。

阿青也没闲着,他负责把今年联动过程中的插图整理成册,从春耕的木耧播种、夏汛的挡水坡加固,到秋收的水稻收割、打谷机调试,一共画了八十多幅图,每幅图都配了简单的文字说明,通俗易懂。“惊尘哥,我把图都整理好了,你看看行不行?”阿青把画册递给林惊尘,眼里满是期待。

林惊尘接过画册,一页页翻看,插图生动形象,文字简洁明了,笑着道:“太好!有了这些图,就算是没经历过的乡亲,也能一看就懂,这《民生堂年度联动手册》肯定能帮到更多分堂。”

十月初,各分堂的支援队伍准备告辞。临走前,苏州府的收割能手握着林惊尘的手,说道:“林副堂主,今年跟你们联动秋收,不仅收得快、收得好,还学到了改良打谷机的技巧,回去后我们就按这个方法,给自家的打谷机加‘稻穗梳理齿’,明年水稻收割肯定更高效!”

“是啊!我们还学会了水稻捆扎的‘稻穗结’,再也不用担心运输时掉粒了!”定远镇的代表也说道。

林惊尘笑着道:“大家不用谢,联动就是互相学习、互相成就。等《民生堂年度联动手册》整理好,我会第一时间发给各分堂,明年咱们再提前联动,把春耕、夏汛、秋收做得更好。”

送走代表们后,青萍镇的乡亲们开始忙着冬藏的各项准备——林惊尘和张老丈带着民生堂的成员,给粮库通风、检查粮食,确保没有霉变;苏慕言带着侠客们,给灌溉渠和堤坝做“冬修”,清理渠底的淤泥,修补堤坝的小裂缝;柳轻烟和阿青则挨家挨户给乡亲们送冬藏物资,包括艾草、生石灰、防鼠夹,还教大家如何用艾草熏粮囤、如何设置防鼠夹,防止粮食被鼠虫破坏。

阿青还多了一项新任务——给各分堂的小代表写“冬藏小贴士”,在信里详细讲解粮种储存的技巧,比如稻种要晒干至含水量十五以下,玉米种要挑掉碎粒和虫蛀粒,还画了简易的粮囤防潮示意图。没过几日,他就收到了苏州府小代表的回信,说村里的乡亲们按他教的方法,给粮囤熏了艾草,没有出现鼠虫,阿青开心得连夜写了回信,鼓励他继续学习,明年一起参与联动。

十月末,第一场霜落下来时,青萍镇的冬藏准备已全部就绪——粮库的粮食储存安全,灌溉渠和堤坝冬修完毕,乡亲们的家里都备好了冬藏物资,《民生堂年度联动手册》也已整理完毕,正在抄写,准备分发给各分堂。

林惊尘和林啸天站在粮库门口,看着满库的粮食,又看了看远处田埂上晾晒的稻秆,林啸天笑着道:“惊尘,你看如今的民生堂,从春耕联动到冬藏联动,从经验共享到资源互通,各分堂像一家人一样,百姓们的日子越来越安稳,这都是你和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

林惊尘摇头,笑着道:“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各分堂的乡亲们、民生堂的兄弟们一起努力的结果。明年,咱们还要继续完善联动制度,把更多分堂纳入进来,让‘护民生,守太平’的誓言,传遍江湖的每一个角落,让每一个百姓都能年年丰收、岁岁平安。”

林啸天点头,眼里满是欣慰。夕阳下,父子俩的身影被拉得很长,粮库旁的民生堂杏黄旗随风猎猎作响,像是在见证着今年的丰收,也像是在预示着明年的希望——待明年春风再吹绿青萍岸,联动春耕会再次启幕;待夏日汛情来临,联动防线会再次筑牢;待金秋时节到来,联动秋收会再次奏响丰收的序曲,民生堂的联动之路,会在岁月的洗礼中,越走越稳,越走越远。

喜欢剑起万里请大家收藏:()剑起万里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