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激荡1977:我的奔腾年代 > 第71章 拨号之音

激荡1977:我的奔腾年代 第71章 拨号之音

作者:人生一乐游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11-03 20:25:04 来源:全本小说网

“网络信息部”的牌子,终于挂在了研发中心大楼最西侧、靠近卫生间的一个偏僻角落的办公室门上。这里之前被用作堆放废弃仪器的仓库,刚刚清空,墙壁上还留着搬运时磕碰的痕迹,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霉味和灰尘的气息。陈浩作为新任经理,手下只有两名眼神中带着迷茫又夹杂着兴奋的应届毕业生——一个是学计算机的小张,另一个是学电子工程却对网络莫名热衷的小李。部门的全部家当,是一台嗡嗡作响的兼容机服务器,几本厚厚的、影印版且字迹模糊的英文技术文档,以及三张旧办公桌。与隔壁实验室那些昂贵的进口仪器和繁忙的人流相比,这里显得格外寒酸、冷清,甚至有些另类,常常被其他部门的同事投以好奇或不解的目光。

王钦给这个新部门下达的第一个任务,听起来简单直接:在华创的内部网络服务器上,搭建一个属于华创电子自己的网站,发布公司简介、产品信息和技术支持文档。

然而,在1994年的中国,这个"简单"任务的实际难度,却如同在蛮荒之地上凭空建造一座信息灯塔。没有现成的网站模板可供参考,没有FrontPage或Dreamweaver这类可视化的建站工具,甚至连最基本的中文网页显示,都面临着巨大的技术障碍——早期的NCSA Mosaic浏览器对双字节中文编码的支持极不完善,显示出来的汉字常常是一堆乱码。陈浩带着两个几乎是"一张白纸"的新手,只能一边抱着英文字典和影印版的技术规范硬啃,一边在纯文本编辑器里,用一个字符一个字符地敲打最原始的HTML标签,艰难地构建着华创在互联网上的第一个"像素点"。他们常常为了一个表格的对齐,或者一张图片的插入位置,调试到深夜,办公室里回荡着键盘敲击声和偶尔因攻克一个小难题而发出的短暂欢呼。

与此同时,在市场前端,负责销售Modem(调制解调器)的团队也陷入了困境。他们虽然拿着性能不错的144Kbps内置Modem卡,却遭遇了"有枪无弹"的尴尬。当时,中国大陆面向公众的Internet接入服务(ISP)几乎是一片空白,极其稀缺且费用高昂,通常只有少数顶尖的科研单位、重点高校和部分部委机关,才能通过昂贵的64K DDN专线接入国际互联网。对于潜在的普通用户——那些对电脑感兴趣的早期爱好者、小企业主——而言,即使他们咬牙购买了Modem,也根本不知道该拨哪个电话号码,拨通之后又能访问到什么内容。"信息高速公路"的入口(Modem)华创可以造,但公路上没有车(内容和服务),也没有路标(接入指南和导航),这让销售说辞显得苍白无力。

王钦敏锐地意识到了这个核心症结:必须解决"有路无车"的问题,为Modem赋予实际的使用价值,才能打开市场。他再次动身,拜访了深圳电信局那位相熟的副局长,也是之前合作Modem定制项目的老朋友。

"刘局,光我们华创一家卖力推销Modem不行,这就像只卖汽车,却没有修公路和加油站。"王钦在电信局的会客室里,开门见山地阐述他的想法,"得让用户买了Modem后,有的可玩,有的可用!能不能由咱们电信局牵头,利用现有的电话网络资源,搞一个面向深圳市民和企业的、本地的'公众信息网'?就像国外已经开始流行的AOL(美国在线)那样,提供一个统一的拨号接入号码,在里面提供电子邮箱、BBS论坛、还有本地化的新闻资讯、生活信息这些服务?我们华创可以负责大部分的平台软件开发和初期的内容建设技术支持,甚至愿意投入一部分资金参与合作!"

这个将电信局的网络资源与华创的技术开发能力相结合,共同培育市场的想法,与电信局希望拓展数据业务、探索新兴市场的发展思路不谋而合。双方迅速达成了共识,成立了一个名为"鹏城在线"的联合项目组。华创方面主要负责平台系统的开发(包括拨号认证系统、简单的邮件服务器、BBS系统)以及初期的内容填充(主要是利用程序自动抓取转载一些新华社电讯稿和本地报纸的电子版新闻,并建立几个热门话题的BBS板块);电信局则负责提供网络端口、计费系统、接入号码以及面向市场的宣传推广。

任务下达,华创软件部的工程师们再次被"赶鸭子上架"。他们刚刚熟悉了Windows下的应用开发,现在却要面对完全陌生的Unix系统、Sendmail配置、BBS的底层通信协议以及网络爬虫的编写。挑战是巨大的,几乎每一步都在摸索中前行。项目组办公室里堆满了相关的英文书籍和资料,工程师们常常为了一个邮件系统的配置问题争论得面红耳赤,或者为了抓取到的新闻出现乱码而彻夜调试。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激荡1977:我的奔腾年代请大家收藏:()激荡1977:我的奔腾年代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经过几个月的封闭开发和紧张测试,"鹏城在线"的测试版终于悄然上线。深圳地区的电脑用户,只要购买了华创的Modem(后期也兼容其他品牌),就可以在拨号网络设置里,输入电信局提供的特定号码,用户名和密码,然后就能连接到这个属于深圳本地的、内容虽然简陋却充满新意的网络空间。他们可以申请一个以szonline为后缀的电子邮箱,可以在"鹏城论坛"里就技术、生活、股市甚至时政话题发帖交流,可以查看自动更新的新闻摘要。

虽然网速缓慢,图片稀少,内容也远称不上丰富,但"鹏城在线"就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又像一枚在黑暗处点燃的火种,迅速吸引了深圳第一批敢于"尝鲜"的网民。BBS上的帖子数量开始稳步增长,几个热门板块的讨论逐渐活跃起来;聊天室里也开始出现天南地北的对话。一个微小但真实的、基于数字连接的虚拟社区雏形,正在南海之滨悄然孕育。

市场的反馈是直接的。华创的Modem销量,随着"鹏城在线"的推广和用户口碑的积累,迎来了一个意料之外的小高峰。许多用户正是因为想体验这个本地的"信息港",才专门购买了华创的Modem卡。更重要的是,通过"鹏城在线"这个真实的项目,华创的团队,从陈浩到最基层的程序员,都积累了极其宝贵的、关于互联网平台运营、内容管理和用户交互的第一手经验。他们不再是那个只会对着英文文档空想的"门外汉",而是真正触摸到了互联网运营的脉搏。

然而,"鹏城在线"的成功试水,仅仅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随着用户数量的缓慢增长,新的挑战接踵而至。

首先是技术和运维的压力。那台唯一的服务器开始不堪重负,在晚间访问高峰期经常响应缓慢,甚至偶尔宕机。陈浩和小张、小李不得不轮流值夜班,随时准备处理突发状况。他们没有任何成熟的监控工具,全靠手动刷新页面和检查日志来判断系统状态。一次意外的断电,导致硬盘出现坏道,差点丢失了部分用户数据和帖子,幸亏小李之前做过一次不完整的手动备份,才避免了灾难性后果。这次事件让团队意识到数据备份和系统冗余的重要性,但在有限的预算下,他们只能因陋就简,用几块大容量硬盘做了个简陋的RAID 1。

其次是内容匮乏与同质化的问题。初期依靠抓取新闻和用户自发讨论的模式,很快显露出疲态。转载的新闻往往滞后,且与其他刚刚出现的门户网站内容雷同;BBS上的讨论虽然活跃,但话题分散,深度不足,难以形成持续吸引力。用户开始抱怨"没什么新东西可看"。陈浩意识到,必须要有原创的、或者至少是深度加工的内容。他尝试动员公司其他部门的笔杆子为"鹏城在线"写一些技术文章或市场分析,但响应者寥寥——在大多数人看来,这依然是"不务正业"。

最严峻的挑战,来自于商业模式的模糊。"鹏城在线"作为与电信局合作的项目,电信局通过收取电话拨号时长费获得收入,而华创投入了开发和运营成本,却很难直接从中获利。他们尝试过在页面上放置一些自家产品的广告 banner,点击率低得可怜。也曾考虑过向企业收费,提供更高级的建站或推广服务,但此时的企业对互联网广告的价值普遍持怀疑态度。项目本身处于持续"烧钱"的状态,虽然带动了Modem销售,但这种间接收益难以量化,也无法直接支撑"网络信息部"的扩张。王钦在董事会上面临的关于"互联网如何盈利"的诘问,此时具体而微地压在了陈浩的肩上。

与此同时,外部环境也在悄然变化。

1995年初,中国电信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筹建公用互联网(CHINANET),这意味着"鹏城在线"这样的区域性拨号网络,即将面临与拥有国家主干网资源的"正规军"的竞争。同时,由张树新创立的"瀛海威"在北京宣告成立,打出了"中国人离信息高速公路还有多远?"的着名广告,以其更宏大的叙事和更市场化的运作,迅速吸引了全国的目光。陈浩和小张、小李在杂志上看到关于"瀛海威"的报道,心情复杂,既有"吾道不孤"的欣慰,更有"山雨欲来"的紧迫感。

内部的困境与外部的压力,迫使陈浩和团队开始更深入的思考。

他们不再仅仅满足于做一个技术维护者和内容搬运工。在一次深夜的讨论中,陈浩在白板上画下了三个圈:一个是"技术平台",一个是"内容与服务",一个是"用户社区"。"我们不能只做管道,也不能只做布告栏,"陈浩对两位同伴说,"我们必须找到一种方式,让这三者产生化学反应,创造出独特的价值。"

他们开始尝试一些微小的创新:小张利用业余时间,写了一个简单的"股票行情查询"脚本,可以从公开渠道抓取深沪两市的收盘价,虽然数据延迟一天,却成了财经版块最受欢迎的功能;小李则模仿国外站点的做法,策划了一个"深圳美食地图"的专题,发动网友贡献自己喜爱的餐馆信息和点评,形成了最早期的用户生成内容(UGC)雏形。他们还尝试与深圳本地的电脑报合作,开设了一个"专家问答"栏目,邀请报纸的专栏作者在线回答网友问题,提升了平台的专业性。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激荡1977:我的奔腾年代请大家收藏:()激荡1977:我的奔腾年代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这些尝试规模很小,效果有限,但代表了团队从"被动运维"向"主动运营"的思路转变。他们开始理解,互联网的价值不仅仅在于连接,更在于基于连接所衍生的服务、互动和社区文化。

王钦依然会在深夜匿名登陆"鹏城在线"的BBS。他注意到了这些细微的变化,看到了那个小小的股票查询功能下面热烈的讨论,看到了"美食地图"里网友们分享的鲜**验。他没有直接干预,但通过林晓霞,特批了一笔小小的、不引人注目的额外经费,用于奖励那些贡献优质内容的版主和热心用户。这是一种无声的支持。

"鹏城在线"这艘小船,在缺乏明确航海图和充足补给的情况下,凭借着团队的热情、有限的智慧和用户自发的力量,在迷雾中小心翼翼地探索着前行。它远未成功,甚至前路更加艰险,但在这个过程中,陈浩和他的小团队,以及那些早期的用户,都在亲身参与和见证着一个的全新生态从无到有的萌芽。这个过程本身,其价值或许已经超越了项目一时的成败。对于王钦和华创而言,这份在实战中积累的对互联网的深度理解、对用户行为的感知、以及培养出来的核心团队,将成为他们未来无论选择何种路径介入互联网浪潮时,最宝贵的资产。星星之火,仍在风中摇曳,但并未熄灭,反而在适应着本土的环境,寻找着可以真正燎原的方向。

喜欢激荡1977:我的奔腾年代请大家收藏:()激荡1977:我的奔腾年代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