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镜头里的单身舞步 > 第104章 冬酿藏岁月·豆香入梦来

第一百零四章:冬酿藏岁月·豆香入梦来

苏州的冬来得静,运河上的水汽凝成薄冰,清晨推开“豆香居”的门,青石板路上结着层白霜,踩上去咯吱响,像嚼着冻得发硬的芝麻豆干。傻妞裹紧了新做的棉袄,袖口绣的金豆子在晨光里闪,她往灶房里添了把柴,火光“腾”地起来,映得酱缸上的白霜慢慢化了,顺着缸沿往下淌,像串细碎的珍珠。

“今儿得把新酱缸封了。”杨永革扛着袋新黄豆进来,麻袋上沾着点雪,“周先生说今年的黄豆饱满,能酿出最醇厚的酱。”他往石磨旁蹲,见磨眼里还卡着去年的豆渣,用竹片剔出来,凑到鼻尖闻,还有股淡淡的酱香。

傻妞往灶上的锅里倒了桶井水,水汽漫出来,混着柴火气往出飘:“我让阿秀去买酒了,封缸得用新酿的米酒,去年的陈酒留着泡豆干。”她往酱缸里撒了把盐,是从海边盐场运来的粗盐,粒大味重,傻妞说这盐能让酱“立得住性子”。

正说着,阿秀抱着个酒坛进来,辫子上沾着点雪:“掌柜的,打了十斤新米酒,酒坊的老汉说这酒里加了桂花,封酱缸最香!”傻妞掀开坛口的红布,股子清冽的酒香混着桂花香涌出来,她舀了勺尝,甜得舌尖发颤:“就用这个!明年开春开缸,酱里准带着桂花甜。”

狗剩正蹲在院里劈柴,斧头起落间,木柴裂开的纹路里凝着霜,他哈着白气笑:“杨大哥,窖里的豆干都翻了遍,垫了三层稻草,冻不着!”杨永革往他手里塞了块热乎的酱肉豆干:“先暖暖手,等会儿封完缸,咱炖锅黄豆炖猪蹄,给大伙补补。”

封缸是个细致活。杨永革把新黄豆倒进大盆,用温水泡得发胀,傻妞则往缸底铺了层干净的稻草,说要让酱“呼吸透气”。等黄豆泡得圆滚滚的,两人合力倒进石磨,磨盘转得吱呀响,豆浆混着豆渣淌进木桶,白花花的像堆雪。

“得磨三遍,渣子才够细。”杨永革擦了把汗,额头上的热气遇着冷空,凝成层白雾,“当年在村里时,你总嫌磨得慢,如今倒比谁都讲究。”傻妞往磨眼里添了把黄豆,笑着回:“当年是为了填肚子,如今是为了过日子,能一样吗?”

磨好的豆浆倒进大铁锅,灶里的火烧得旺,傻妞用长柄勺不停搅,防止糊锅。豆浆慢慢热起来,表面结了层油皮,像层薄纱,她捞起来递给阿秀:“给你,刚结的油皮,卷着豆干吃最香。”阿秀红着脸接过去,卷了块山楂豆干,甜酸混着豆香,吃得眼睛都眯了。

豆浆煮透了,就得“下酱”。傻妞往缸里倒豆浆时,杨永革正往里面撒酒曲,是用去年的陈米做的,黑褐色的碎块里藏着股子曲香。两人围着酱缸转,你一勺我一捧,把豆浆、酒曲、粗盐拌得匀匀的,直到酱缸里的糊糊变得稠稠的,像碗搅化了的豆泥。

“最后一步。”傻妞端来那坛桂花米酒,沿着缸沿慢慢浇下去,酒液渗进酱糊里,冒起细密的泡,“这叫‘喂酱’,得让酒气慢慢钻进豆子里,明年开缸时,才够劲儿。”杨永革往缸口盖了层油纸,又压上块青石,石上刻着“豆香居”三个字,是去年请石匠凿的。

封完缸时,日头已经爬到了屋檐上,运河上的薄冰化了,水面亮得像面镜子。傻妞蹲在缸旁,耳朵贴着缸壁听,隐约能听见酱糊发酵的“滋滋”声,像有无数只小虫子在里头钻。“你听,它们在长呢。”她抬头冲杨永革笑,眼里的光比灶火还亮。

腊月里的苏州,年味渐渐浓了。街面上开始卖糖瓜、年画,货郎的吆喝声里都带着甜,运河上的船少了,只有几艘运年货的大船,慢悠悠地泊在码头,桅杆上挂着红灯笼,像串会晃的果子。

“得给古镇的二柱寄年货了。”傻妞翻着账本,笔尖在“酱肉二十斤”“芝麻豆干十斤”上打勾,“再给石头寄两串苏州的糖画,去年他就念叨想要。”杨永革往包裹里塞了块新做的火腿豆干:“这个也带上,让二柱尝尝江南的腊味。”

寄完年货的第二天,古镇却来了人——是二柱的婆娘春桃,怀里抱着个襁褓,脸上冻得通红,见了傻妞就哭:“傻妞掌柜的,二柱他……他在码头扛活摔断了腿!”

傻妞心里“咯噔”一下,赶紧把春桃往灶房里拉,给她舀了碗热豆浆:“慢慢说,咋回事?”春桃抹着眼泪,说二柱为了赶在年前把货卸完,连夜上工,脚一滑从跳板上摔了下去,如今躺在家里,连药钱都凑不齐。

“你咋不早说!”傻妞往怀里掏银票,是苏先生结的尾款,还没焐热,“这些先拿着,不够咱再想办法。”杨永革往春桃手里塞了个布包:“这里面是治骨伤的药膏,苏州最好的药铺买的,你先带回去给二柱敷上。”

春桃抱着襁褓,看着手里的银票和药膏,眼泪掉得更凶:“俺们对不起掌柜的,古镇的铺子最近生意不好,俺们……”傻妞按住她的手:“说这些干啥?当年要不是你们帮衬,咱能有今天?二柱养伤的日子,铺子先关了,等他好了再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镜头里的单身舞步请大家收藏:()镜头里的单身舞步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春桃走时,傻妞往她的包袱里塞了满满一包豆干,有甜的有咸的,还有给孩子的蜜饯豆干。“回去告诉二柱,好好养伤,等开春了,我和永革回去看他。”傻妞站在码头挥手,见春桃的船慢慢远了,心里像堵了块湿豆干,沉甸甸的。

过了几日,苏先生从京城派人捎来消息,说“豆香居”的豆干在京城卖疯了,连宫里的娘娘都爱吃那糟香三生豆干,让赶紧再寄两千斤,赶在年前供上。“还说要给咱的豆干赐个名,叫‘御品豆香’。”杨永革念着信,眼里的笑藏不住,“傻妞,咱的豆干要成贡品了!”

傻妞却没那么高兴,她往灶房里添了把柴,火光映着她的脸:“贡品是好,可二柱还在古镇躺着呢。”杨永革叹了口气,往她手里塞了块烤豆干:“等忙完这阵子,咱就回古镇看看,把铺子翻新下,再请个好大夫给二柱治腿。”

年根底下,“豆香居”更忙了。街坊们来订年货豆干,有给远亲带的,有自家留着过年的,阿秀和狗剩从早到晚称豆干、包油纸,手指都磨出了茧。傻妞则在灶房里做新花样——把腊肉切碎了拌进豆干里,叫“年味豆干”;把红枣泥裹在豆干外,叫“团团圆圆”,都是讨吉利的名字。

除夕前一日,周先生带着坛女儿红来,说要在铺子里守岁。“今年咱不回客栈,就在这儿过,热热闹闹的。”他往院里挂了串红灯笼,灯笼上写着“豆香”二字,风一吹晃悠悠的,像两颗跳动的红豆。

傻妞在灶上炖了锅黄豆炖猪蹄,香气飘得满街都是,引得隔壁的王婶端着碗酱鸭过来:“给你们添个菜!”卖花的阿婆也来了,手里捧着盆蜡梅,说:“这花旺,给‘豆香居’添点喜气。”

夜里,铺子里点起了长明灯,灶房的火不熄,酱缸旁的青石上摆着盘刚出锅的年味豆干。傻妞、杨永革、周先生、阿秀、狗剩围坐在八仙桌旁,桌上摆着酱鸭、腊味、糖瓜,还有那坛女儿红,运河上的船笛声远远传来,像在说“过年好”。

“咱敬二柱一杯。”傻妞举起酒杯,酒液里映着灯笼的光,“祝他早日好起来,明年咱一起做豆干。”杨永革跟着举杯,声音有点哑:“再敬‘豆香居’,祝往后的日子,像这豆干一样,越嚼越香。”

守岁时,傻妞靠在杨永革肩上,听着窗外的鞭炮声,眼皮越来越沉。她梦见自己回了古镇,二柱的腿好了,正蹲在石磨旁磨豆子,石头举着糖画追着阿秀跑,春桃则在铺子里晾豆干,阳光暖乎乎的,风里都是熟悉的酱香。

醒来时,天已经亮了,鞭炮声噼里啪啦响,运河上的冰化了大半,有艘画舫挂着新灯笼,正往码头来。傻妞推开窗,见周先生正往门框上贴春联,红纸上写着“豆香飘万里,岁月酿千香”,笔力遒劲,像要把日子都写得热热闹闹的。

“傻妞掌柜的,苏先生从京城派人送年礼来了!”狗剩举着个锦盒跑进院,盒里装着件貂皮斗篷,还有块御赐的“御品豆香”牌匾,金光闪闪的。傻妞摸着斗篷上的毛,软乎乎的像团云,心里却想着古镇的二柱,不知他此刻吃没吃上热乎的豆干。

年初二那天,杨永革雇了辆马车,说要带傻妞回古镇。“年货都备好了,给二柱带的药膏,给石头的糖人,还有咱新做的年货豆干。”他往马车上搬箱子,傻妞往里面塞了床新棉被:“古镇冷,给二柱盖。”

马车驶离苏州城时,运河两岸的灯笼还没摘,红得像片火烧云。傻妞撩开窗帘看,见“豆香居”的幌子在风里晃,红戳在晨光里闪闪发亮,心里突然踏实起来——不管是在苏州的新铺子里,还是回古镇的老作坊,只要身边有这个人,有这口酱缸,有手里的豆干,日子就永远有奔头,永远甜滋滋的。

马车在运河边的路上颠簸,傻妞靠在杨永革肩上,闻着他身上的酱香味,慢慢眯了眼。她知道,这一路回去,不光是为了看二柱,更是为了看看“豆香居”的根——那口在村里的老酱缸,那块磨了十年的石磨,还有那些陪着他们从苦日子里熬过来的人。

而等开春回到苏州,她要做加了京城黄酱的豆干,做掺了江南桂花的酱,让“御品豆香”的名字,从皇城根传到江南岸,让所有吃过“豆香居”豆干的人都知道,这味道里,藏着北方的烈,江南的柔,还有日子里最实在的暖。

运河的水悠悠地流,载着船,载着梦,也载着“豆香居”的故事,往更远的地方去。而傻妞和杨永革的日子,就像这冬酿的酱,在岁月里慢慢发酵,等到来年开缸时,定是满缸的香,满缸的甜,满缸的往后岁月长。

喜欢镜头里的单身舞步请大家收藏:()镜头里的单身舞步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