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靖王的小厨娘又甜又软 > 第17章 学员困惑,软桃解惑传理念

初夏的江南药膳学堂,后院的梧桐树枝叶繁茂,阳光透过叶缝洒在 “旧食谱展示区” 的玻璃柜上,里面摆着苏软桃母亲的旧食谱,泛黄的纸页上,娟秀的字迹还清晰可见。苏软桃刚上完 “江南药膳历史” 课,学员林晓月就追了上来,犹豫着开口:“姑娘,我有个问题想请教您,不知道该不该问。”

“你说,” 软桃停下脚步,笑着看着她,“有什么困惑就说出来,咱们一起解决。”

“我昨天帮着煮‘莲子百合羹’,有位学员说‘该按老方子来,不能随便改’,可我觉得,要是客人不爱吃,改改口味也没什么,” 林晓月皱着眉,“我就想知道,做药膳到底该守着旧方子,还是该创新啊?我怕改了方子,就丢了初心。”

软桃拉着她走到展示区前,指着母亲的旧食谱:“你看,这是我娘当年的方子,上面写着‘莲子百合羹,冰糖少许’,可我到了京城,发现京城客人不爱太甜,就减了冰糖的量,加了点银耳,客人反而更喜欢。你觉得我丢了初心吗?”

林晓月摇摇头:“没有,您还是用的莲子百合,只是调整了口味,还是江南药膳的味道。”

“对了,” 软桃笑着说,“旧方子是根,就像这食谱里的莲子百合,是药膳的本,不能丢;但创新是枝,要根据客人的口味、当地的食材调整,这样药膳才能走得远。就像扬州分店,周虎把江南的春笋虾饺减了甜,加了火腿,合了扬州人的口,可虾饺还是虾饺,江南味一点没丢,这就是守旧与创新的平衡。”

她打开玻璃柜,小心翼翼地拿出食谱,翻到 “当归羊肉汤” 那一页,上面有母亲的批注:“客人口味不同,可酌情增减生姜”。“你看,我娘当年就懂变通,她没说一定要按一个方子来,反而说要‘酌情调整’。初心不是守着方子不变,而是守住‘用心做膳、真诚待人’的本分,只要这个不变,口味怎么调都没关系。”

林晓月看着食谱上的批注,恍然大悟:“姑娘,我明白了!以前我总觉得,改了方子就是不尊重传统,现在才知道,传统是活的,要跟着需求变,这样才能传得下去。就像学堂教我们辨材,是守旧;教我们根据体质改药膳,就是创新,对不对?”

“没错,” 软桃点点头,把食谱放回柜里,“你能想通就好。以后你要是遇到拿不准的,就想想这两个问题:方子的根本是什么?客人需要什么?想清楚了,就知道该怎么选了。”

两人正说着,学员王小丫跑过来,手里拿着个小本子:“姑娘,晓月姐,我昨天做‘荠菜豆腐羹’,加了点扬州的蟹黄,味道特别好,你们要不要尝尝?我记了做法,还想问问能不能当成创新药膳,教给其他学员。”

软桃接过本子,上面写得详细:“荠菜焯水一分钟,豆腐切小丁,加蟹黄煮三分钟,加盐少许”,字迹工工整整。她笑着说:“当然可以!这就是很好的创新,既用了江南的荠菜,又加了扬州的蟹黄,以后可以在学堂的‘创新食谱墙’上贴出来,让大家都学学。”

林晓月看着王小丫的本子,心里更亮堂了:“姑娘,我以后也要多尝试,把学到的旧方子,跟各地的食材结合,做更多大家喜欢的药膳。”

软桃拍了拍她的肩:“这就对了。药膳不是一成不变的,它要跟着人走,跟着生活走,这样才能暖更多人的胃,也暖更多人的心。”

午后的阳光洒在三人身上,梧桐叶的影子晃来晃去,像在为这个关于 “守旧与创新” 的对话伴奏。林晓月看着展示区的旧食谱,又看了看王小丫的创新本子,心里悄悄定下目标:以后要像软桃姑娘一样,守住药膳的根,也长出创新的枝,把江南药膳的味道,传得更远。

喜欢靖王的小厨娘又甜又软请大家收藏:()靖王的小厨娘又甜又软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