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锦凰深宫谋 > 第121章 凤簪溯源疑云深

锦凰深宫谋 第121章 凤簪溯源疑云深

作者:云杪听风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10-28 20:38:29 来源:全本小说网

养心殿内,那支莲花暖玉簪在特制的锦垫上散发着柔和光泽,内部若隐若现的赤色纹路,如同沉睡的血脉,无声诉说着它非同寻常的来历。

萧景琰已去早朝,殿内只余沈清辞与几名心腹太监宫女。证实了簪子的暖玉质地,只是解开了第一层谜团,更深的溯源之路,才刚刚开始。

沈清辞端坐案前,面前摊开着从内务府借调来的、覆盖光化元年到四年的部分档案副本。阳光透过窗棂,照亮了空气中漂浮的微尘,也照亮了册页上那些模糊的墨迹和岁月的痕迹。她的指尖轻轻划过“楚府送修玉饰若干”那行字,心潮起伏。祖父楚怀远获赐暖玉料,楚府送修玉饰,时间衔接得如此紧密,这支簪子出自楚家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但内务府制器局记录偏偏缺失了关键几页。是巧合,还是人为?若是人为,是谁有如此能力,能在宫廷档案中动手脚?目的又何在?

“娘娘,”李德全悄步上前,低声道,“按您的吩咐,老奴仔细查问了内务府几位还健在的、光化年间曾在制器局当差的老吏。时隔久远,大多人记忆模糊,只依稀记得当年楚将军府上确实送来过一批玉器修理,但具体是何物,由哪位匠人经手,都记不清了。”

沈清辞并不意外,时间过去太久,记忆本就容易模糊。她沉吟道:“李公公,当年制器局手艺顶尖的玉匠有哪几位?他们的去向,可能查到?”

李德全显然早有准备,从袖中取出一个小册子:“回娘娘,老奴整理了当年制器局有名有姓的玉匠共二十八人。其中,有三位手艺最为精湛,尤擅精细首饰雕琢。一位姓胡的师傅,在光化五年因病告老还乡,据说不久后就去世了。一位姓钱的师傅,在楚家出事后没多久,就因一次意外跌入御河淹死了。”

“淹死了?”沈清辞眉头微蹙,“何时?具体情形如何?”

“记录显示是光化四年秋,就在楚家被抄前两个月。说是夜间酒后失足落水。”李德全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凝重,“当时并未深究。”

光化四年秋,楚家出事前!时间点如此敏感!一位顶尖玉匠在此时意外身亡,真的只是巧合吗?沈清辞的心沉了下去。

“那第三位呢?”她追问。

“第三位姓姜,名唤姜永昌,是当时制器局的副管事,手艺据说已臻化境,尤其擅长修复古玉异宝。他……”李德全顿了顿,“他在光化四年冬,也就是楚家被抄后不到一月,家中突发大火,一家五口,无一幸免。”

又是一位顶尖匠人,在楚家案发前后离奇死亡!如果说钱匠人的死还可能真是意外,那姜匠人全家葬身火海,就透着一股浓重的阴谋气息了。一股寒意顺着沈清辞的脊背爬升。清理痕迹!这是有人在进行彻底地清理痕迹!手段如此狠辣决绝,令人心惊。

“关于这位姜匠人,还有什么更详细的信息吗?比如他平日的交际,有无特别之处?”沈清辞强迫自己冷静,追问道。

李德全翻看了一下册子:“姜永昌性格有些孤僻,但手艺极好,颇得当时……当时还是贵妃的皇后娘娘赏识。坤宁宫好些精细首饰,据说都出自他手。对了,他妻子早逝,他似乎与宫中一位姓常的老嬷嬷走得颇近,那常嬷嬷……好像是皇后娘娘从娘家带进宫的陪嫁嬷嬷之一。”

常嬷嬷!皇后娘家的陪嫁嬷嬷!线索竟然如此清晰地指向了坤宁宫!

沈清辞握紧了手中的帕子。姜匠人得皇后赏识,又与皇后身边的常嬷嬷关系密切,他技艺高超,极有可能经手过楚府送修的暖玉簪。而他在楚家败落后迅速被“灭口”,连同家人一起葬身火海,这背后是谁的手笔,几乎不言而喻。

皇后……她不仅在事发后可能接触或占有了这支本属于楚家的簪子,甚至可能在更早的时候,就与楚府送修玉器这件事有所关联?她在那场冤案中,究竟扮演了什么角色?

“那位常嬷嬷呢?现在何处?”沈清辞声音微涩。

李德全叹了口气:“常嬷嬷在皇后娘娘被册立为后不久,就因病出宫荣养了。老奴查过,她出宫后没两年,也病故了。”

又死了!所有可能知情的关键人物,几乎都在恰当的时间点“自然”或“意外”地死亡。这条线索看似指向明确,却又在即将触及核心时,被人为地斩断。对方行事之周密,心肠之狠毒,远超想象。

沈清辞感到一阵无力,仿佛在迷雾中摸索,每当快要抓住什么,那线索便如烟雾般消散。但她知道,越是如此,越说明这暖玉簪背后隐藏的秘密至关重要,重要到对方不惜一次次杀人灭口来掩盖。

她让李德全退下,独自一人对着档案和那支簪子沉思。阳光渐渐西斜,殿内光线变得柔和。她拿起那支暖玉簪,触手温润,那丝丝暖意此刻却让她感到心悸。这不仅仅是件首饰,它可能沾染了楚家的冤屈,沾染了多位匠人的鲜血,更是连接过去与现在阴谋的关键信物。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锦凰深宫谋请大家收藏:()锦凰深宫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母亲笔记中“藏于某处”的记载,会不会指的不是简单的收藏地点,而是指这簪子被皇后以某种方式“藏”了起来,或者说,将其真正的来历“隐藏”了?如今它重现天日,是否意味着隐藏的真相即将浮出水面?

萧景琰下朝回来时,看到的就是沈清辞对簪凝思的画面。他挥手屏退左右,走到她身边:“可有进展?”

沈清辞将查到的关于姜匠人、常嬷嬷以及他们离奇死亡的情况详细告知萧景琰。

萧景琰听完,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好一个清理痕迹!当真是滴水不漏!”他拿起那支暖玉簪,指尖用力,几乎要将那温润的玉石捏碎,“朕这位皇后,平日里吃斋念佛,一副慈悲模样,背地里竟如此心狠手辣!为了掩盖这支簪子的来历,竟害了这许多条人命!”

“陛下息怒。”沈清辞轻声道,“目前这些仍是间接线索,并无直接证据证明是皇后娘娘所为。但姜匠人与常嬷嬷的关系,以及常嬷嬷的身份,确实将矛头指向了坤宁宫。只是……臣妾不解,若这支簪子真与楚家有关,皇后娘娘为何要如此大费周章地掩盖?她与楚家,当年有何纠葛?”

这也是萧景琰心中的疑团。皇后母家是清流文臣,与楚家这样的武将世家并无深交,更谈不上恩怨。除非……这支簪子牵扯到的,是比表面恩怨更深层、更危险的秘密。

“无论如何,坤宁宫是眼下唯一的突破口。”萧景琰冷声道,“朕已命暗卫加紧追查兰心的下落,同时,也会派人暗中查访姜匠人和常嬷嬷是否还有遗漏的亲属或故旧,哪怕只有一丝线索,也不能放过。” 他看向沈清辞,目光深沉,“清辞,恐怕还需要你回想一下,你母亲生前,可曾提及过与皇后,或者与皇后娘家有关的任何事?哪怕是只言片语?”

沈清辞努力在记忆中搜寻。母亲楚氏因家族变故,后期心情郁结,甚少提及往事,尤其回避宫廷相关。她仔细回想,忽然想起很小的时候,似乎听母亲对父亲感叹过一句:“……那位的心思,深得像海,只可惜了……” 后面的话模糊不清,当时她年幼不解,如今想来,“那位”会不会指的就是当时还是贵妃的皇后?“可惜了”又是指什么?

她将这个模糊的记忆告诉萧景琰,萧景琰眉头紧锁:“心思深得像海……这倒符合朕如今对她的观感。‘可惜了’……可惜了什么?人才?物件?还是……时机?” 这模糊的线索如同大海捞针,但至少印证了母亲对皇后早有戒备。

“看来,朕必须再去会会这位‘心思深似海’的皇后了。”萧景琰眼中闪过一丝决绝,“明日,朕便去坤宁宫用晚膳。”

沈清辞心中一紧。帝后之间的这次会面,注定不会平静。皇后心思缜密,手段狠辣,皇帝此番试探,无异于与虎谋皮。

“陛下万事小心。”她只能如是说。

萧景琰握住她的手,感受到她指尖的冰凉,语气缓和了些:“放心,朕自有分寸。你且在永寿宫照顾好允翊,继续研究这支簪子,或许还能发现其他线索。” 他顿了顿,“另外,秦太医那边对暖玉解毒方的研究也有了新进展,晚些时候他会向你禀报。”

夜幕降临,养心殿的烛火再次亮起。沈清辞回到永寿宫,太子已经睡下。她坐在灯下,再次拿起母亲那本笔记,反复看着那被墨迹晕染的“藏于”二字,又看着临摹的莲花簪图样,试图将零碎的线索拼凑起来。

楚家、暖玉、莲花簪、皇后、灭口的匠人、失踪怀孕的兰心、北疆……这些看似不相关的点,究竟如何串联成一条完整的线?那个神秘的“镜先生”,在这张网中,又处于什么位置?

她感到自己正站在一个巨大的迷宫入口,四周迷雾重重,每一步都可能触发未知的危险。而手中这支温润的暖玉簪,既是唯一的指引,也可能是一个致命的诱饵。

就在这时,赵婉如轻步进来,脸色有些奇怪:“娘娘,坤宁宫的钱嬷嬷又来了,说皇后娘娘心系太子,白日里听闻太子殿下好转,心中甚慰,特赐下一些新制的、适合小儿安神补气的糕点和一份……手抄的《金刚经》,说是给太子殿下压惊祈福。”

又是赏赐!这次还加上了手抄佛经!皇后这般接连示好,是真心关切,还是另一种形式的试探和施压?那糕点和佛经,又是否暗藏玄机?

沈清辞看着窗外沉沉的夜色,坤宁宫的方向一片寂静,却仿佛有巨大的阴影笼罩下来。她深吸一口气,对赵婉如道:“代本宫谢过皇后娘娘厚爱,糕点留下,请太医仔细查验。佛经……先收起来吧。”

她走到窗边,夜风吹拂,带着初夏的花香,却吹不散她心头的阴霾。皇后的手段,如同这夜色,看似平静,却暗流汹涌。而皇帝明日的坤宁宫之行,又会掀起怎样的波澜?那支暖玉簪溯源之路上的重重迷雾,何时才能散开?

喜欢锦凰深宫谋请大家收藏:()锦凰深宫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