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锦凰深宫谋 > 第335章 盛世蓝图

锦凰深宫谋 第335章 盛世蓝图

作者:云杪听风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10-28 20:38:29 来源:全本小说网

储君之议的暗流暂时被压制在深宫与朝堂的谨慎平衡之下,萧景琰与沈清辞都深知,稳固国本,不仅仅在于确立一个无可挑剔的继承人,更在于将这帝国的根基打造得坚不可摧,让任何潜在的动荡在浩荡的国势面前都显得微不足道。内忧虽暂平,外患已远遁,正是大刀阔斧、励精图治,擘画盛世蓝图的绝佳时机。

坤宁宫的暖阁内,炭火盆驱散了初春的最后一缕寒意。萧景琰并未穿着龙袍,而是一身玄色常服,与身着月白绣淡紫兰花纹常服的沈清辞并肩坐在临窗的炕几旁。炕几上铺开了一张巨大的、标注详尽的大靖疆域舆图,旁边还堆叠着厚厚的各地奏报、户籍黄册、水利图样以及墨云舟主持整理的、经过筛选的墨家工造典籍摘要。

“清辞,你看,”萧景琰的手指沿着舆图上的大运河脉络缓缓移动,“前朝虽开通了南北运河,然年久失修,多处淤塞,尤其是淮扬段,每至汛期便有溃堤之险,而旱季又水量不足,严重影响漕运。朕意,拨出专款,征调民夫,由工部牵头,联合地方,彻底疏浚运河,加固堤坝,并酌情开辟新的支流,勾连更多州县。”

沈清辞的目光跟随他的手指,沉吟道:“陛下此议,利在千秋。漕运畅通,则南北物资流通无阻,于国计民生至关重要。只是,此举工程浩大,耗费必然惊人,需得统筹规划,分阶段进行,避免一时征调民夫过多,影响春耕秋收。妾身以为,可先从险情最重、关乎漕运命脉的河段入手,同时令户部仔细核算,确保国库能够支撑,或可尝试以工代赈,招募流民、安置退伍兵士参与工程,既解决了劳力,也安抚了人心。”

萧景琰赞赏地点头:“皇后思虑周详,与朕不谋而合。此事便交由工部与户部共同拟定详细章程,务必稳妥推进。”他提笔在舆图的运河沿线做了几个标记。

接着,他的手指移向了东南沿海:“海事方面,墨家之乱虽平,黑莲舰队覆灭,然海疆之利,不可因噎废食。云舟整合墨家技艺,于船舶制造、航海术上颇有心得。朕已命他在沿海设立官营造船厂,研制更坚固、更迅捷的新型海船,并重建水师,巡弋海疆,清剿残余海盗,保护商路。同时,鼓励民间海商,在官府监管下,与南洋、西洋诸国进行贸易,互通有无。”

沈清辞补充道:“陛下,开放海贸,引入外来作物、药材乃至技艺,确是好事。但需谨防海外疫病流入,亦需提防奸商与外邦勾结,走私违禁之物。妾身建议,于广州、明州、泉州等地设立市舶司,严格管理进出口货物,征税稽私,并由太医署派出精通疫病的医官常驻,查验往来船只人员,防患于未然。”

“好!就依皇后所言。”萧景琰再次提笔标注,“市舶司之设,不仅可增国库收入,更是管控海疆之眼线。”

他的手指又点向了广袤的北方和西部:“农耕乃立国之本。前些年战乱,北方多有荒地。朕欲推行‘垦荒令’,鼓励百姓、乃至招募流民前往北方、河西等地开垦,官府提供种子、农具,并减免前三年的赋税。同时,推广轮作、选种之法,兴修区域性水利,如关中郑国渠、蜀中都江堰般,提高田地产出。”

沈清辞拿起一本农书,翻到一页,道:“陛下,妾身查阅古籍,发现前朝曾有人试种过一种名为‘占城稻’的稻种,耐旱、生长周期短,或许适合在南方丘陵及新垦之地推广。可遣使或委托海商,设法引入稻种,在江南等地试种,若成功,于增产大有裨益。另外,《楚门医案》中亦记载了不少可作肥料、防治虫害的草木之物,妾身已命人整理,或可刊印成册,分发各地农官参考。”

萧景琰眼中一亮:“皇后真乃朕之贤内助!此事便交由司农寺与各地劝农官办理。”

两人又就律法修订、文教推广等事深入探讨。萧景琰指着律法卷宗道:“前朝律法,过于严苛,尤其连坐之法,株连太广。朕欲命刑部、大理寺牵头,召集精通律法的官员学士,重修律例,去苛从简,宽严相济,突出教化,减少肉刑,明确量刑标准,使天下百姓知法守法,亦使官吏执法有据,减少冤狱。”

沈清辞表示赞同:“律法为国之绳墨,理应公允明正。陛下此举,实为仁政。此外,文教之事,亦不可松懈。除了在京城扩建太学,在州县广设官学之外,妾身以为,或可鼓励地方乡绅兴办私塾、义学,使更多寒门子弟有书可读。同时,可由翰林院主持,搜集整理天下典籍,去芜存菁,编纂大型丛书,既保存文化,亦便于士子研读。”

“皇后所言极是。教化之功,润物无声,乃长治久安之基。”萧景琰深感认同,“待朕与阁臣们再详细商议,便可陆续颁行天下。”

帝后二人就在这暖阁之中,对着舆图和文书,一项项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决策被提出、讨论、完善。他们没有高高在上的空谈,而是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财政的承受能力、以及可能带来的长远影响,进行着务实的规划。窗外春光渐暖,室内讨论的热度却丝毫不减。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锦凰深宫谋请大家收藏:()锦凰深宫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数日后,一道道经过精心拟定的诏书,如同蕴含着生机的春雨,从京城发往大靖的四面八方:

《劝农垦荒令》、《漕运河工疏》、《海事新政条陈》、《修订律例诏》、《广兴文教谕》……

朝堂之上,萧景琰力排众议,尤其是面对一些认为“与民休息”便是“无为而治”的保守派官员,他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强势与远见。

“陛下,连年征战,国库空虚,如此大兴土木,广开新政,是否操之过急?恐加重百姓负担啊!”一位老臣忧心忡忡。

萧景琰沉声道:“爱卿只知国库空虚,可知民间因战乱流离失所、田地荒芜者几何?可知漕运不畅,南北粮价悬殊,富者囤积居奇,贫者无米下炊?可知海疆不靖,商路阻塞,我大靖物产无法外销,海外奇珍不能内输?无为而治,并非坐视不理,而是因势利导!朕此举,正是为了从根本上纾解民困,开拓财源,稳固江山!今日之投入,是为换取明日之盛世!”

他目光扫过群臣:“诸卿若有更好良策,可畅所欲言。若只知固守陈规,畏缩不前,则非朕所望,亦非大靖之福!”

皇帝决心已定,且理由充分,加之沈清辞在幕后以其缜密的心思,为许多政策提供了详实的补充和风险评估,使得新政的推行,虽偶有杂音,但大体上得以顺利展开。

墨云舟领了海事与工造的重任,几乎常驻于京郊新建的“将作大监”衙门和沿海的造船厂。他利用整合后的墨家技艺,改进了风帆设计,试验新的船体结构,并开始小规模试制利用水力驱动的纺织机、改进的农用器具。楚晚莹则协助他管理文书、协调物资,夫妇二人成为新政在技术领域的重要推动者。

凌云统领的皇城司,职责也更加繁重,不仅要监察百官,确保新政推行过程中吏治清明,更要严密监控各地动向,防止残余势力趁机作乱,尤其是与“遗落之境”可能相关的蛛丝马迹。

时光荏苒,在帝后同心、群臣用命的努力下,新政的成效开始逐渐显现。

大运河上,漕船如织,往来穿梭,将江南的稻米、丝绸、瓷器源源不断运往北方,又将北方的药材、皮毛、煤炭输送南下,沿途城镇因漕运而愈发繁荣。

东南沿海,新建的炮台屹立,巡逻的战舰飘扬着崭新的龙旗,保护着往来商船。市舶司衙门内,各国商人云集,交易着香料、宝石、象牙与大靖的瓷器和茶叶,关税收入稳步增长。

广袤的田野里,新开垦的土地上禾苗青青,引入的占城稻在南方试种成功,长势喜人。各地兴修的水利工程,在当年的夏季汛期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抵御了洪水,保住了万千亩良田。

京城太学扩建,各地官学、私塾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朗朗读书声回荡在城乡之间。刑部颁布的新律例草案,也开始在各地征求意见,其宽简公允的原则,赢得了不少士大夫和百姓的认可。

这一日,萧景琰与沈清辞微服出宫,行走在京城熙熙攘攘的街道上。看着商铺林立,货物琳琅满目,百姓们脸上大多带着安居乐业的满足笑容,听着酒肆茶楼中传来的不再是忧心战乱的叹息,而是对未来的憧憬与议论,两人相视一笑,心中充满了欣慰与成就感。

“陛下,娘娘,您看这糖人捏得多好!”随行的贴身侍卫檀雨,指着一个小摊兴奋地说。

沈清辞笑着买下几个,分给众人。萧景琰咬了一口甜脆的糖人,看着眼前这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轻声道:“清辞,这盛世之景,方是朕与你真正想看到的。”

沈清辞挽住他的手臂,依偎在他身边,柔声道:“这只是开始,陛下。只要我们君臣一心,持之以恒,大靖的盛世,必将超越前古。”

然而,就在这片看似蒸蒸日上的繁华背后,一双阴鸷的眼睛,正透过一家客栈二楼的窗户,冷冷地注视着帝后二人远去的背影。那人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怀中一块冰凉的、刻着奇异纹路的黑色铁牌,嘴角勾起一丝冰冷的、充满怨恨的弧度。

盛世的光芒之下,阴影并未完全消散,它们只是潜藏得更深,等待着合适的时机,准备再次搅动风云。而关于“遗落之境”的秘密,以及那艘曾在风暴边缘徘徊的神秘商船,似乎也并未远离大靖的视野……

喜欢锦凰深宫谋请大家收藏:()锦凰深宫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