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锦绣空间:农门医女携宝闯古代 > 第131章 口碑发酵

晨雾还没散尽,青溪镇东头的青石板路上就传来了细碎的脚步声。挑着竹筐的农妇、背着药箱的郎中、揣着书卷的学子,三三两两朝着同一个方向走——镇口那间挂着“清鸢药膳坊”木牌的铺子。朱红色的门框上还沾着晨露,门楣下悬着的两串红灯笼却早已亮透,映得“药膳”二字愈发温润,像是要把这初秋的微凉都焐热。

铺子刚开半扇门,掌柜苏清鸢正弯腰擦拭柜台,鼻尖就钻进了一股熟悉的桂花香。抬头一看,是隔壁卖布的张婶,手里还攥着块刚裁好的蓝底碎花布:“清鸢丫头,今早我特意绕去后山摘了把新鲜桂花,给你添在甜汤里,保准比上次的还香!”苏清鸢笑着接过来,指尖触到布包上的暖意,心里也软乎乎的。自打开店三个月,镇上人早就把这儿当成了自家后厨,谁采了新鲜菌菇、挖了嫩笋,总不忘捎来一把,仿佛这药膳坊不是做生意的地方,倒成了邻里间凑趣的好去处。

可今儿的热闹,比往常更甚些。刚把桂花甜汤炖上,铺子就涌进了一群生面孔——打头的是个穿粗布短打的汉子,肩上扛着个藤编药箱,身后跟着四五个面色焦急的妇人。“请问,这儿就是苏掌柜的药膳坊?”汉子嗓门洪亮,一进门就四处打量,目光落在墙上挂着的药膳方子上,“俺是隔壁柳溪镇的,听人说您这儿的药膳能治风湿,特地带俺娘来试试。”

苏清鸢刚要应声,里屋就传来一阵轻咳,接着是拐杖点地的声音。众人转头看去,只见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扶着门框走出来,身上穿的青布长衫洗得有些发白,袖口却熨帖平整,手里还捏着一卷泛黄的纸。“王兄弟莫急,”老者声音虽轻,却带着股读书人的沉稳,“老夫就是最好的例子。”

这老者便是青溪镇有名的老秀才周鹤年。三个月前,他还被风湿折磨得下不了床,每到阴雨天,膝盖就像被无数根细针扎着,夜里疼得翻来覆去。儿女四处求医,抓的药喝了一帖又一帖,却只治标不治本。后来听街坊说镇口开了家药膳坊,掌柜的懂药膳方子,便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来寻苏清鸢。

苏清鸢记得初见周鹤年时,老人拄着两根拐杖,走三步就得歇一歇,眉头皱得能夹死蚊子。她仔细问了老人的症状——每逢阴雨关节肿痛、遇寒加重、夜里常因腿疼醒,又摸了摸老人的脉象,知道是风寒湿邪侵体,气血运行不畅所致。当下便配了“独活寄生药膳汤”的方子,用独活、桑寄生、杜仲这些中药材,搭配着老母鸡慢炖,还特意加了少许当归、川芎,既能祛风湿,又能补气血。

起初周鹤年也没抱太大希望,只当是喝碗热汤暖暖身子。可喝了三天,就觉出不一样了——以往夜里总疼得睡不着,那几天竟能安安稳稳睡到天亮;又喝了一周,拄着一根拐杖就能慢慢走了;到如今半个月过去,他不仅能自己拄着拐杖来铺子,还能坐在窗边读半个时辰的书。

“苏掌柜的方子,比城里大夫开的药还管用。”周鹤年展开手里的纸,只见上面写着《药膳颂》三个大字,字迹遒劲有力,墨色浓淡相宜,“老夫没什么能报答的,就写了这篇小文,贴在门口,让更多人知道你的好。”

苏清鸢接过纸,指尖触到宣纸的纹理,心里一阵发烫。她本就是因着母亲常年受病痛折磨,才潜心研究药膳,想着能帮更多人少受些苦,却没料到会得到这样的认可。当下便找了浆糊,和周鹤年一起把《药膳颂》贴在了店铺门口的木板上。

刚贴好,就有路过的学子停下脚步。“这不是周老先生的字吗?”一个穿蓝衫的少年凑过来,轻声念道,“‘青溪有坊,名曰清鸢。药膳暖心,祛病延年。独活寄意,桑寄生缘……’”念着念着,声音就高了些,引来更多人围拢。有识字的,跟着一起念;不识字的,就听旁人讲解,时不时点头称赞:“原来这药膳还有这么多门道!”“周老先生都这么说,肯定错不了!”

人群里,刚才来的柳溪镇汉子听得眼睛发亮,急忙扶着身后的老妇人走上前:“苏掌柜,俺娘跟周老先生的症状一样,您也给俺娘配些汤吧?”苏清鸢连忙应下,扶着老妇人坐下,又仔细问了症状,嘱咐伙计先端碗热姜茶来给老人暖身子,才转身去后厨准备食材。

后厨里,伙计正忙着处理新鲜的老母鸡,锅里的药膳汤咕嘟咕嘟冒着泡,香气顺着窗户缝飘出去,引得门口的人直咽口水。苏清鸢从药柜里取出独活、桑寄生,这些药材都是她特意托人从深山里采来的,根须完整,药效足。她一边称药材,一边跟伙计交代:“老母鸡要炖够两个时辰,药材下锅后要用文火,别煮太急,不然药效出不来。”伙计连忙点头,手里的动作也更细致了。

这边忙着,铺子外的人却越来越多。有从邻镇来赶集,特意绕路来尝药膳的;有听了街坊说周老先生的事,来一探究竟的;还有些文人墨客,围着《药膳颂》讨论起字句,时不时提笔在纸上记着什么。有个戴方巾的秀才,看完后忍不住感叹:“以往只知药膳能养生,却不知还能治病,更难得的是苏掌柜心怀仁善,方子实在,价格也公道。”旁边有人附和:“可不是嘛!上次俺家孩子咳嗽,来这儿喝了三天川贝雪梨炖百合,就好了,比吃药还管用,还不苦!”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锦绣空间:农门医女携宝闯古代请大家收藏:()锦绣空间:农门医女携宝闯古代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说话间,一个穿绸缎的中年男人走了过来,身后跟着两个随从。他先是看了看门口的《药膳颂》,又探头往铺子里望了望,眉头微微皱着,像是在琢磨什么。有人认出他,小声议论:“这不是城里‘济世堂’的李掌柜吗?他怎么来了?”

李掌柜在镇上也算小有名气,开的济世堂是青溪镇最大的药铺,平日里总端着架子,很少来镇口这边。众人都以为他是来挑衅的,纷纷安静下来,看向苏清鸢。

苏清鸢却不慌不忙,端着一碗刚炖好的药膳汤走出来,笑着迎上去:“李掌柜大驾光临,不知有何指教?”李掌柜看了她一眼,又看了看碗里的汤——汤色清亮,飘着几片当归,香气浓郁却不冲鼻。他没接汤,反倒问:“苏掌柜,听闻你这药膳能治风湿?”

“不敢说能治,只是能祛除湿邪,补养气血,缓解疼痛。”苏清鸢语气诚恳,“每个人的体质不同,效果也会不一样,我都是根据客人的症状配方子,不敢马虎。”

李掌柜沉默了片刻,忽然叹了口气:“实不相瞒,我母亲也受风湿困扰多年,城里的大夫看了个遍,也没什么好办法。前几天听店里的伙计说,青溪镇有个药膳坊能治风湿,还贴了周老先生的文章,我就特意来看看。”说着,他看向周鹤年,“周老先生,您的风湿真的好了?”

周鹤年笑着点头,拄着拐杖走了两步:“李掌柜若是不信,可以问问镇上的人,这半个月来,我每天都来这儿喝汤,如今不仅能走,还能读书写字了。”

李掌柜又看了看铺子里的人——有喝着汤笑谈的,有排队等方子的,每个人脸上都带着暖意。他接过苏清鸢手里的汤,尝了一口,只觉得汤味醇厚,带着药材的清香,咽下去后,胃里暖暖的,连带着膝盖都好像舒服了些。“苏掌柜,”他放下碗,语气里少了几分倨傲,多了几分恳切,“能否也给我母亲配个方子?我派人每天来取汤。”

苏清鸢连忙应下,又仔细问了李掌柜母亲的症状,一一记在纸上,才说:“李掌柜放心,我会根据老夫人的情况调整方子,明天一早就让伙计把汤备好。”

李掌柜连声道谢,又付了定金,才带着随从离开。看着他的背影,铺子里的人都笑了:“连李掌柜都认可了,这药膳坊的名声,怕是要传到城里去了!”

果然,没过两天,青溪镇的口碑就像长了翅膀一样,往周边的乡镇飞。从柳溪镇来的人,回去后逢人就说“清鸢药膳坊”的好,引得更多人专程赶来;城里济世堂的李掌柜,每天派人来取汤,没过半个月,就亲自带着母亲来铺子道谢——老夫人虽然还需要拄拐杖,却能自己走几步了,脸上也有了血色。

更热闹的是,周鹤年的《药膳颂》被人抄了下来,贴在了邻镇的茶馆、药铺里,还有文人把它收录进了自己的文集,特意加了注解,说“清鸢药膳坊,以药膳济世,乃青溪之幸”。有一次,一群城里的文人特意坐着马车来青溪镇,不为别的,就为了看一眼《药膳颂》,喝一碗苏清鸢炖的药膳汤,再和周鹤年聊聊天。

那天,铺子门口停了五六辆马车,引来不少人围观。文人们围着《药膳颂》,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有的说“‘独活寄意,桑寄生缘’这句用得妙,既点了药材,又藏了温情”,有的说“‘药膳暖心,祛病延年’这八个字,道尽了药膳的真谛”。周鹤年坐在窗边,手里捧着茶,听着众人的夸赞,时不时看向苏清鸢,眼里满是欣慰。

苏清鸢忙着给众人盛汤,额头上沁出了细汗,却笑得眉眼弯弯。她看着满屋子的人——有白发苍苍的老人,有活泼好动的孩子,有穿着粗布的百姓,有衣着光鲜的文人,每个人脸上都带着满足的笑容,空气中弥漫着药膳的香气和欢声笑语。她忽然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了——她不仅帮母亲减轻了病痛,还帮了这么多人,更让药膳这门手艺,在青溪镇扎了根,发了芽。

夕阳西下时,铺子才渐渐安静下来。苏清鸢送走最后一位客人,转身看着门口的《药膳颂》,纸角被风吹得轻轻晃动,上面的字迹在余晖中显得格外温暖。她伸手拂去纸面上的浮尘,心里忽然有了个念头——以后,她要把更多的药膳方子整理出来,不仅要让青溪镇的人受益,还要让更多地方的人知道,药膳不仅能养生,还能祛病,能暖人心。

夜风渐起,青石板路上的脚步声渐渐远去,只有“清鸢药膳坊”的红灯笼还亮着,像两颗温暖的星,照亮了镇口的路。而那股药膳的香气,伴着《药膳颂》的口碑,正顺着风,往更远的地方飘去,像是在预告着,一场关于药膳的温暖故事,才刚刚开始。

喜欢锦绣空间:农门医女携宝闯古代请大家收藏:()锦绣空间:农门医女携宝闯古代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