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锦绣空间:农门医女携宝闯古代 > 第529章 揭碑仪式筹备,全城的期待

景和四年十一月,燕云的初冬带着几分清冽,却丝毫挡不住蓟州城百姓心中的火热。随着功德碑主体工程完工,洁白的汉白玉碑身稳稳立在中心广场的基座上,碑顶的祥云纹样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揭碑仪式的筹备工作也正式拉开了序幕。一时间,整个蓟州城像被注入了活力,百姓们自发行动起来,从街头到巷尾,从老人到孩童,每个人都想为这场仪式出一份力,让这份属于燕云的荣耀,办得热热闹闹、体体面面。

筹备工作的牵头人,依旧是之前组建的“功德碑筹备会”。李乡绅、张木匠、李夫子等人在广场旁的临时棚屋里开了个短会,很快敲定了分工:李乡绅负责统筹协调,联系官府帮忙维持秩序;张木匠带着工匠们负责广场的布置,包括搭建临时看台、铺设红毯;李夫子则牵头准备仪式流程,拟定发言顺序;剩下的百姓们则自由组队,有的负责清扫广场,有的负责采购物资,有的负责排练庆祝节目。会议刚结束,大家就拿着工具各自忙碌起来,临时棚屋外的空地上,很快堆起了扫帚、水桶、灯笼、鲜花等物资,热闹得像个集市。

最先行动起来的是清扫广场的队伍。这支队伍里大多是老人和妇女,他们拿着扫帚、抹布,从广场的角落开始,一点点清理碎石和落叶。七十多岁的王奶奶,腿脚不太方便,却执意要加入,她拿着小刷子,蹲在功德碑的基座旁,仔细擦拭着上面的灰尘:“这碑是咱们燕云的宝贝,可不能有一点脏东西。我老婆子别的帮不上,擦擦灰还是能行的。”旁边的妇人笑着劝她歇会儿,王奶奶却摇摇头:“不累!一想到明天就能看到王爷王妃揭碑,我这心里就热乎乎的,一点都不觉得累。”

广场的另一头,张木匠正带着工匠们搭建临时看台。看台用的木料是百姓们从家里运来的,有新伐的松柏,也有闲置的旧木板,工匠们仔细挑选,将结实的木料用来做支架,平整的木板用来铺台面。张木匠拿着墨斗,在木料上弹出笔直的线,一边指挥工匠们搭建,一边叮嘱:“这看台要搭得稳当些,明天来的百姓多,可不能出半点差错。咱们不仅要让大家看得清楚,还要让大家看得舒心。”工匠们点点头,手里的锤子敲得“当当”响,不到一天时间,一个能容纳几百人的看台就初具雏形,看台的边缘还挂上了五颜六色的彩绸,显得格外喜庆。

采购物资的队伍则分成了好几组,有的去集市上买鲜花,有的去作坊里订鞭炮锣鼓,有的去厨房订点心茶水。负责买鲜花的是几个年轻姑娘,她们一大早就在集市上挑选,最终选定了本地盛产的腊梅和山茶——腊梅耐寒,开得正盛,香气浓郁;山茶颜色鲜艳,象征着红火。姑娘们抱着一大束鲜花回到广场,将腊梅插在碑身的四周,将山茶摆放在看台的台阶上,整个广场顿时充满了花香,原本清冷的初冬也多了几分生机。负责订鞭炮锣鼓的则是几个年轻小伙,他们找到蓟州最有名的鞭炮作坊,订了好几挂长长的鞭炮,还租了一套崭新的锣鼓,作坊老板听说这些是为功德碑揭碑仪式准备的,特意多送了两挂小鞭炮,笑着说:“王爷王妃为燕云做了这么多好事,我也该出份力,祝仪式顺利!”

最热闹的要数排练庆祝节目的队伍。这支队伍里有蒙学班的孩子,有惠民坊工坊的工匠,还有民间的艺人,他们在广场的一角排练歌舞、戏曲和快板。蒙学班的孩子们穿着整齐的新衣,排练的是一首名为《燕云谣》的儿歌,歌词是李夫子写的:“燕云好,燕云妙,粮食多,百姓笑;王爷来,王妃到,好日子,跑不了。”孩子们稚嫩的声音反复练习,虽然偶尔会记错歌词,却依旧认真;工坊的工匠们则排练了一段舞龙,龙身是用红布缝的,上面绣着金色的鳞片,工匠们举着龙身,跟着锣鼓的节奏舞动,虽然动作还不够熟练,却充满了力量;民间艺人则准备了一段快板,内容是讲述萧玦与苏清鸢重建燕云的故事,艺人拿着快板,打着清脆的节奏,嘴里念着:“说燕云,道燕云,燕云曾遭战火焚;萧王爷,真英勇,击退匈奴保安宁;苏王妃,心善良,惠民坊里暖人心……”周围的百姓听得津津有味,不时鼓掌叫好,排练的氛围越来越热烈。

筹备会的人在忙碌的同时,也没忘了邀请萧玦与苏清鸢出席揭碑仪式。李乡绅和张木匠特意去了一趟王府,将写好的邀请函递到萧玦手中。萧玦接过邀请函,看着上面“恭请萧王、苏王妃出席燕云再造功德碑揭碑仪式”的字样,沉吟片刻,对两人说:“立碑本就是百姓的心意,仪式我们就不参加了,免得太过张扬。你们把仪式办得热闹些,让百姓们高兴就好。”

李乡绅连忙劝道:“王爷,这可不行啊!百姓们都盼着能在仪式上见到您二位,要是您二位不来,大家肯定会失望的。这仪式不是为了张扬,是为了让大家记住这份恩情,也是为了让燕云的子孙后代知道,是谁让咱们过上了好日子。您二位要是不来,这仪式就少了灵魂啊!”张木匠也跟着附和:“是啊王爷,您就答应吧!我们已经把一切都准备好了,就等您二位来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锦绣空间:农门医女携宝闯古代请大家收藏:()锦绣空间:农门医女携宝闯古代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萧玦看着两人恳切的眼神,又想起之前百姓们为立碑所做的努力,心中有些动容。这时,苏清鸢从里屋走出来,笑着对萧玦说:“我觉得李乡绅和张木匠说得对。这不是张扬,是对百姓心意的回应。百姓们这么用心筹备,我们要是不来,才是真的辜负了他们。”萧玦看着苏清鸢,又看了看李乡绅和张木匠,最终点了点头:“好,既然是百姓的心意,我们就答应出席。但有一个要求,仪式不能铺张浪费,一切从简,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让百姓高兴上。”李乡绅和张木匠连忙答应,脸上露出了欣喜的笑容,转身就去告诉百姓们这个好消息。

百姓们听说萧玦与苏清鸢会出席揭碑仪式,更是高兴得不得了,筹备的劲头更足了。苏清鸢也开始准备在仪式上的发言,她坐在书房里,拿着笔,却迟迟没有落下。她想起刚到燕云时的景象,想起百姓们在战乱后的艰难,想起大家一起重建家园的日子,心中满是感慨。最终,她在纸上写道:“各位乡亲,燕云能有今天,不是我和王爷两个人的功劳,是每一位百姓努力的结果。你们不怕苦、不怕累,用双手重建家园,用汗水浇灌希望,才有了今天的燕云。我和王爷只是做了该做的事,却得到了大家这么高的认可,心中既感动又愧疚。未来,希望我们能继续携手,一起种好田、开好坊、守好边,让燕云更加繁荣昌盛,让每一位百姓都能过上更幸福的日子。”写完后,她又反复修改了几遍,确保每一句话都能表达出对百姓的感谢和对燕云未来的期许。

仪式前一天,蓟州城的筹备工作基本完成。中心广场上,洁白的功德碑被一块红色的绸缎盖住,碑身四周摆满了腊梅和山茶,香气弥漫;临时看台上挂着彩绸和灯笼,台阶上也摆好了鲜花;广场的入口处,挂着一条长长的横幅,上面写着“感恩王爷王妃,燕云永享太平”,横幅的两侧还挂着许多小灯笼,风吹过,灯笼轻轻摇晃,显得格外喜庆。街道两旁的商铺也纷纷挂出了红灯笼,有的商铺还在门口摆上了点心和茶水,免费提供给路过的百姓,整个蓟州城都沉浸在喜庆的氛围中。

傍晚时分,百姓们还在广场上忙碌,有的在检查鞭炮是否摆放整齐,有的在调试锣鼓的声音,有的则在最后排练一遍节目。蒙学班的孩子们穿着新衣,在广场上跑来跑去,兴奋地讨论着明天能见到王爷王妃;老人们则坐在看台的台阶上,晒着夕阳,聊着燕云的变化,脸上满是欣慰的笑容。张木匠和李夫子则在仔细检查仪式的流程,从揭碑的顺序到发言的时间,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确保明天的仪式能顺利进行。

苏清鸢也特意派人去广场上查看筹备情况,回来的人告诉她,百姓们都很热情,筹备工作做得很周到,苏清鸢听了,心中十分欣慰。她走到窗前,看着远处广场上隐约的灯火,轻声对萧玦说:“你看,百姓们多用心。明天的仪式,一定会很热闹。”萧玦走到她身边,握住她的手,笑着说:“是啊,这都是百姓们的心意。能有这样的百姓,是燕云的福气,也是我们的福气。”

夜幕降临,蓟州城渐渐安静下来,但广场上的灯火依旧亮着,几个负责守夜的百姓坐在临时棚屋里,守着广场上的一切,也守着明天的期待。街道上偶尔能听到百姓们的讨论声,有的在说明天要早点去占个好位置,有的在说要带着孩子去见见王爷王妃,有的则在说要好好看看那块功德碑,每个人的声音里都充满了期待。

第二天一大早,天还没亮,蓟州城的百姓就陆续往中心广场赶。有的老人拄着拐杖,在家人的搀扶下慢慢走;有的孩子被父母抱在怀里,手里拿着小旗子;有的工匠则带着自己的工具,想在仪式结束后再给碑身做些修饰。不到一个时辰,广场上就挤满了人,大家有序地站在看台周围,脸上满是期待的笑容,偶尔传来几声孩子的笑声,让整个广场充满了生机。

临时棚屋里,筹备会的人正在做最后的准备。李乡绅整理着仪式流程表,张木匠检查着红毯是否铺好,李夫子则给要发言的人最后叮嘱。萧玦与苏清鸢也早早地来到了王府门口,准备前往广场。他们穿着整齐的衣服,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心中既期待又感动——他们知道,今天的仪式,不仅是对他们的认可,更是百姓们对燕云未来的期许。

随着锣鼓声响起,揭碑仪式正式拉开了序幕。百姓们纷纷安静下来,目光都投向了广场中央的功德碑,投向了缓缓走来的萧玦与苏清鸢。阳光洒在洁白的碑身上,洒在百姓们的笑脸上,也洒在燕云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预示着一场充满感恩与希望的仪式,即将开始。

喜欢锦绣空间:农门医女携宝闯古代请大家收藏:()锦绣空间:农门医女携宝闯古代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