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锦绣空间:农门医女携宝闯古代 > 第534章 新作物引种,田埂上的期待

景和五年四月,燕云的春日已褪去微凉,正午的阳光带着暖意洒在大地上,农桑司下辖的试验田旁,挤满了闻讯而来的农户。一辆辆骡马大车停在田埂边,车上装着鼓鼓囊囊的麻布口袋,袋口露出的红褐色高粱籽与浅褐色红薯块茎,在阳光下泛着饱满的光泽——这便是从南方千里迢迢运来的新作物种子,也是萧玦与苏清鸢为燕云百姓寻来的“丰衣足食”新希望。

萧玦与苏清鸢一早便来到试验田,农桑司的官员早已等候在此,手中捧着详细的引种计划。苏清鸢走到大车旁,弯腰从口袋里取出一块红薯块茎,轻轻拂去表面的浮土,红薯的外皮光滑细腻,带着新鲜的泥土气息。她转身走向围在田边的农户,将红薯举到众人面前,笑着说:“乡亲们,这就是红薯,你们别看它不起眼,用处可大着呢!它耐旱耐贫瘠,就算是凉州那些缺水的旱地也能种;而且产量高,一亩地能收好几千斤,比小麦、玉米多得多。煮熟了吃,又甜又糯,能当主食填肚子;要是吃不完,还能切成片晒干,或者喂给家里的猪牛羊,牲口吃了也长得快。”

农户们好奇地围上来,有人伸手轻轻摸了摸红薯,感受着它的质感;有人小声议论:“真能收好几千斤?那可太厉害了!”“又甜又糯?那比吃杂粮舒服多了!”李家村的王大伯挤到前面,看着苏清鸢手中的红薯,忍不住问:“王妃,这红薯要怎么种啊?咱们以前没种过,会不会种不好?”

苏清鸢笑着将红薯递给王大伯,耐心解释:“红薯不用像小麦那样撒籽,咱们用的是‘育苗移栽’的法子。先把这些块茎埋在育苗床里,等长出嫩苗,再移栽到田里。农桑司的郎中已经把种植方法写成了小册子,等会儿就发给大家,里面写得明明白白,还有图画呢。而且接下来几个月,农桑司的人会天天守在试验田,手把手教大家种,保证大家都能学会。”

另一边,萧玦正拿着一把高粱籽,对农户们讲解高粱的特性:“这高粱比红薯更耐旱,就算遇到连月干旱,只要根部能沾到一点水,就能活下去。它的穗子能磨成面粉,做馒头、面条都成;杆儿能用来编筐、盖屋顶,就连叶子都能当牲口的饲料,浑身都是宝。咱们燕云的并州、朔州多是山地,种小麦收成不好,种高粱正好合适。”

说着,他蹲下身,从田埂边抓起一把土,在手中搓了搓:“你们看,试验田的土和并州的山地土差不多,咱们先在这里试种,要是长得好,明年就往山地推广,让那些以前‘靠天收’的土地,也能长出养活人的粮食。”

为了确保引种成功,农桑司做足了准备。他们提前半个月就把试验田翻耕好,施上腐熟的农家肥,还根据南方农人的建议,在田边挖好了排水沟,防止雨水过多淹了作物。播种当天,农桑司的郎中带着药箱守在田边,箱里装着防治地下害虫的草药;官员们则拿着纸笔,准备记录每一步播种细节——从红薯块茎的埋植深度,到高粱籽的播种间距,都要精准到寸。

苏清鸢亲自示范红薯育苗的方法。她拿起一把小锄头,在育苗床上挖出浅坑,坑深约三寸,间距一尺,然后将红薯块茎平放在坑里,芽眼朝上,再用细土轻轻覆盖,只露出一点点芽尖。“埋得太深,芽长不出来;太浅,容易被太阳晒枯。”她一边操作,一边对身边学习的农户说,“盖土后还要浇一次‘定根水’,要浇透,但不能积水,不然块茎会烂掉。”

农户们看得认真,有的还跟着在旁边的空地上练习,苏清鸢不时上前纠正他们的动作,手把手教他们掌握埋植深度。王大伯跟着学了两次,终于成功埋好一块红薯,他直起身,擦了擦额头的汗,笑着说:“原来这么讲究!王妃教得细致,咱们跟着学,肯定能种好。”

萧玦则指导农户播种高粱。他拿起一个小瓢,舀起高粱籽,均匀地撒在开好的浅沟里,每沟的间距约两尺,籽与籽之间相隔三寸。“撒得太密,苗长得细弱,结不出好穗子;太疏,又浪费土地。”他一边撒,一边解释,“撒完后要用耙子轻轻耙一遍,让土把籽盖住,再踩实,防止风吹露籽,也能让籽更好地扎根。”

播种工作从清晨持续到正午,试验田的两亩地里,一半种上了红薯育苗床,一半播下了高粱籽。农户们虽然累得满头大汗,却没有一个人抱怨,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期待——他们知道,这些不起眼的种子,可能会改变家里“吃了上顿愁下顿”的日子。

接下来的日子里,农桑司的官员与郎中几乎住在了试验田旁的临时棚屋里。每天天不亮,他们就去田里查看作物长势:红薯芽有没有破土,高粱苗长得匀不匀;中午顶着烈日,记录土壤的湿度和温度;傍晚则要检查有没有病虫害,一旦发现叶片上有虫洞,就立刻喷洒提前熬好的草药水。

有一次,连续三天没下雨,试验田的土壤变得干燥,高粱苗的叶子开始发蔫。农桑司的官员急得团团转,萧玦得知消息后,立刻让人调来水车,从附近的河里抽水灌溉。苏清鸢也亲自来到试验田,和农户们一起给高粱苗浇水,她一边浇水,一边安慰大家:“别着急,只要及时补水,苗很快就能缓过来。咱们种新作物,难免会遇到困难,只要一起想办法,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锦绣空间:农门医女携宝闯古代请大家收藏:()锦绣空间:农门医女携宝闯古代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在众人的悉心照料下,高粱苗渐渐恢复了生机,嫩绿的叶片舒展开来,在风中轻轻摇曳;红薯育苗床里,也冒出了嫩绿的芽尖,像一个个好奇的小脑袋,探望着这个陌生的世界。农户们每天都会来试验田看看,有的帮着除草,有的帮着浇水,田埂上的脚步声、谈笑声,成了试验田最热闹的背景音。

日子一天天过去,转眼到了七月,燕云进入盛夏。试验田里的高粱长得比人还高,粗壮的茎秆上,长出了沉甸甸的穗子,红褐色的籽粒饱满紧实,风一吹,穗子轻轻晃动,仿佛在向人们宣告丰收的喜悦;红薯地里,翠绿的藤蔓爬满了地面,藤蔓下的土壤微微隆起,用手一摸,能感觉到地下结着的硕大红薯。

农桑司的官员选了一个晴朗的日子,组织农户们一起“验收”新作物。几个年轻农户拿着镰刀,小心翼翼地割下几株高粱,将穗子摘下来,放在石臼里轻轻捶打,红褐色的籽粒滚落出来,满满一捧。农桑司的郎中称重后,兴奋地喊道:“大家看!这一亩高粱,光籽粒就有八百多斤,要是算上杆儿和叶子,产量更高!”

紧接着,众人又来到红薯地,一位农户拿着锄头,在隆起的土壤旁轻轻挖掘,不一会儿,一个足有七八斤重的红薯被挖了出来,外皮光滑,没有丝毫破损。“哇!这么大!”农户们惊呼起来,纷纷围上前,看着那个硕大的红薯,眼中满是惊喜。大家接着挖了几株,每一株下面都结着三四个红薯,最小的也有三四斤重。

王大伯捧着一个红薯,激动得手都在抖,他凑到嘴边闻了闻,新鲜的薯香扑面而来。“太好了!太好了!”他对着萧玦与苏清鸢拱手道,“王爷、王妃,这红薯和高粱真是好东西!有了它们,咱们就算遇到灾年,也不用担心饿肚子了!明年我家那两亩旱地,全都种上高粱和红薯,让家里人天天都能吃饱饭!”

其他农户也纷纷附和:“我也要种!”“我家也种!”“明年咱们燕云的地里,到处都是高粱和红薯,日子肯定越过越红火!”田埂上的欢呼声此起彼伏,农户们的脸上洋溢着从未有过的期待,仿佛已经看到了明年自家地里丰收的景象——高粱穗子压弯了杆,红薯堆满了粮仓,孩子们捧着热乎乎的烤红薯,笑得眉眼弯弯。

萧玦看着眼前热闹的场景,对身边的苏清鸢轻声说:“你看,百姓们的期待,就是我们做这一切的意义。这些新作物不仅能解决温饱,还能让燕云的物产更丰富,以后咱们还能琢磨着用高粱酿酒、用红薯做粉条,让百姓们不仅能吃饱,还能吃好,能靠这些作物多挣钱。”

苏清鸢点点头,眼中满是欣慰。盛夏的阳光洒在试验田上,高粱的红穗与红薯的绿藤相映成趣,田埂上农户们的笑声与议论声,编织成一首充满希望的歌谣。这场跨越千里的新作物引种,不仅在燕云的土地上扎下了根,更在百姓的心中种下了“丰衣足食”的期待——这份期待,将随着明年的春耕,播撒到燕云的每一寸土地,长出属于百姓的幸福与安康。

喜欢锦绣空间:农门医女携宝闯古代请大家收藏:()锦绣空间:农门医女携宝闯古代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