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锦绣空间:农门医女携宝闯古代 > 第538章 济善堂设立,寒冬里的温暖

景和五年冬,一场初雪过后,燕云大地披上了一层薄薄的银装。寒风卷着雪粒掠过街巷,却吹不散蓟州济善堂里的暖意——这座刚建成的院落,青瓦上积着薄雪,朱红色的大门敞开着,院内的回廊下挂着红灯笼,屋檐下晾晒着干净的被褥,老人们坐在暖炉旁缝补衣物,孩子们围在桌前读书写字,欢声笑语与炉火烧得“噼啪”作响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将寒冬的凛冽隔绝在外。这是燕云各州县设立的首批济善堂,也是萧玦与苏清鸢为孤寡老人、孤儿搭建的“温暖港湾”。

早在春日新政时,苏清鸢便提出“设立济善堂,保障弱势群体”的计划。经过半年的筹备,蓟州、凉州、并州等十余个州县的济善堂相继建成,每座济善堂都按照“居住、饮食、医疗、学习”四大功能规划——正房为老人居住区,每间房住两位老人,配备火炕、衣柜、暖炉;东厢房是儿童宿舍,上下铺的木床整齐排列,床头贴着孩子们的名字;西厢房分为厨房、餐厅和医疗室,厨房每天供应三餐,医疗室配备郎中与常用药材;院内还开辟了“手工区”与“学堂角”,手工区摆放着针线、木料等工具,学堂角则有先生定期来授课。

蓟州济善堂是规模最大的一座,收纳了八十余位孤寡老人与五十余名孤儿。十二月初,萧玦与苏清鸢特意前来查看,刚走进大门,就看到一位白发老人正坐在回廊下晒太阳,手里拿着针线缝补一双布鞋。苏清鸢快步走上前,轻轻握住老人的手,老人的手有些粗糙,却因揣过暖炉而带着温度。“老人家,这么冷的天,怎么在外面坐着?小心冻着。”苏清鸢关切地问,目光落在老人缝补的布鞋上,鞋面上的针脚细密整齐。

老人抬起头,看到苏清鸢,连忙放下针线想要起身行礼,却被苏清鸢按住。“王妃快别多礼,我身子骨还硬朗,晒晒太阳暖和。”老人笑着说,眼角的皱纹挤在一起,“这鞋是给院里的小虎缝的,那孩子脚长得快,鞋子总不够穿。咱们在济善堂里不愁吃不愁穿,闲着也是闲着,做点活计心里踏实。”

说话间,一个穿着棉袄的小男孩跑了过来,正是老人口中的小虎。小虎今年七岁,父母早逝,之前一直靠乞讨为生,如今在济善堂里不仅有了住处,还能读书识字。他手里拿着一张写满字的纸,跑到苏清鸢面前,仰着头说:“王妃姐姐,你看我写的字!先生说我写得好,还奖励了我一块糖!”

苏清鸢接过纸,上面用铅笔写着“我爱济善堂”五个字,虽然笔画有些歪歪扭扭,却写得十分认真。她蹲下身,摸了摸小虎的头:“小虎写得真好!以后要继续努力,争取写出更漂亮的字,好不好?”小虎用力点头,把口袋里的糖掏出来,递到苏清鸢面前:“王妃姐姐,这糖给你吃,可甜了!”苏清鸢笑着接过糖,又放回小虎的口袋:“姐姐不吃,小虎自己吃,吃完要好好读书哦。”

萧玦则走进老人居住区查看。每间房的火炕都烧得温热,炕上铺着厚实的褥子,衣柜里整齐叠放着棉衣、棉裤,窗台上摆着老人自己种的蒜苗,绿油油的透着生机。一位姓周的老人正坐在炕上整理药材,他以前是个郎中,如今在济善堂的医疗室帮忙,为其他老人看病。“王爷,您看,这是我昨天刚配好的感冒药,冬天冷,老人们容易着凉,提前备好药心里踏实。”周老人拿起一包药材,递给萧玦看,“济善堂给我们提供药材,我也能发挥点用处,不用整天闲着。”

萧玦接过药材,闻了闻,点头道:“周老医术精湛,有您在,老人们的健康也多了一层保障。济善堂不仅要让大家住得暖、吃得饱,还要让大家活得有尊严、有价值。您愿意帮忙看病,就是在为济善堂做贡献,我们应该感谢您才是。”

随后,两人来到厨房。厨房里热气腾腾,灶台前的师傅正忙着熬粥,大锅里的小米粥咕嘟咕嘟冒着泡,散发出浓郁的香气;旁边的蒸笼里蒸着馒头和红薯,掀开笼盖,白花花的馒头与橙红的红薯映入眼帘,让人垂涎欲滴。厨房的管事连忙上前汇报:“王爷、王妃,咱们每天的伙食都是按营养搭配的,早上是小米粥、馒头、咸菜,中午有米饭、炒菜,晚上是红薯粥、包子,每周还会炖两次肉,保证老人们和孩子们能吃饱、吃好。”

苏清鸢走到蒸笼旁,拿起一个温热的红薯,剥开皮咬了一口,甜糯的口感在口中化开。“味道很好,红薯很面。”她对管事说,“要多注意食材的新鲜,尤其是冬天,菜容易冻坏,一定要提前储存好;另外,老人们牙口不好,饭菜要做得软烂一些,方便他们咀嚼。”管事连忙点头记下,保证会照办。

济善堂的“手工区”是最热闹的地方。十几位有劳动能力的老人围坐在桌前,有的缝补衣物,有的编织竹篮,有的制作剪纸。一位姓刘的老人擅长编织,他手里拿着几根竹条,不一会儿就编出了一个小巧的竹篮。“王妃,您看我编的篮子,以前在村里的时候,我就靠编篮子换点粮食。现在在济善堂里,编好的篮子会有人来收,换的钱我们自己留着,想买点什么就买点什么,不用再伸手要。”刘老人拿着竹篮,脸上满是自豪。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锦绣空间:农门医女携宝闯古代请大家收藏:()锦绣空间:农门医女携宝闯古代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苏清鸢拿起竹篮,仔细看了看,编织得紧实又美观。“刘老的手艺真好!”她笑着说,“我们已经和城里的商铺约定好了,你们做的手工艺品,商铺会帮忙售卖,卖得的钱全部归你们自己。以后还会请师傅来教大家新的手艺,比如刺绣、木雕,让大家能做更多种类的手工艺品,多挣点零花钱。”老人们听了,都高兴地鼓起掌来,手里的活计也干得更起劲了。

孩子们则在“学堂角”里读书。一位姓王的先生正拿着《三字经》,逐句教孩子们诵读。“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孩子们的声音稚嫩却响亮,回荡在院子里。先生看到萧玦与苏清鸢,连忙停下授课,让孩子们行礼。萧玦摆了摆手,示意先生继续,自己则站在一旁静静聆听。

课后,孩子们围在萧玦身边,有的问他“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的”,有的问他“怎么才能成为有学问的人”。萧玦耐心地回答着孩子们的问题,还给他们讲了自己小时候读书的故事。“只要你们好好读书,将来不仅能看到外面的世界,还能靠自己的本事改变命运,帮助更多像你们一样的人。”萧玦摸着一个孩子的头,语气温和却坚定。

离开济善堂时,天色已经暗了下来。院内的红灯笼被点亮,暖黄的灯光照亮了整个院落,老人们坐在暖炉旁聊天,孩子们在院子里追逐嬉戏,厨房里飘来晚饭的香气,一派温馨和睦的景象。一位老人拄着拐杖送他们到门口,眼中含着泪水:“王爷、王妃,真是太谢谢你们了!以前我无儿无女,冬天只能蜷缩在破庙里,想着能不能熬过这个冬天。现在好了,有了济善堂,我不仅能吃饱穿暖,还能和老伙计们一起做活计、聊天,这日子比以前好上千倍万倍!”

苏清鸢握住老人的手,轻声说:“老人家,这是我们应该做的。燕云是我们共同的家,家里的每一个人都不能被丢下。以后济善堂还会越来越好,你们就安心在这里生活,安享晚年。”

寒风依旧在院外呼啸,却吹不进这满是温暖的济善堂。萧玦与苏清鸢坐在马车上,看着窗外渐渐远去的济善堂,心中满是欣慰。萧玦轻声说:“看到老人们和孩子们能在这里安心生活,咱们所有的付出都值了。”苏清鸢点点头:“这只是开始,以后我们还要在更多的州县设立济善堂,让所有孤寡老人、孤儿都能有个温暖的家。另外,还要完善济善堂的管理制度,定期派人巡查,确保每一位老人和孩子都能得到妥善的照顾。”

马车行驶在积雪的街道上,留下两道深深的车辙。远处的济善堂里,灯光依旧明亮,像黑夜里的一盏明灯,照亮了弱势群体的希望之路。这个寒冬,因为济善堂的设立,燕云大地多了一份温暖;也因为这份温暖,更多人看到了燕云的美好未来——一个不仅有繁荣的经济,更有温度的家园。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济善堂的温暖不断传递。其他州县的济善堂也相继迎来了孤寡老人与孤儿,老人们在这里安享晚年,孩子们在这里快乐成长。手工区的手工艺品销往各地,孩子们的读书声传遍街巷,济善堂成为了燕云大地上最动人的风景,也成为了萧玦与苏清鸢“以民为本”理念的最好见证。这份寒冬里的温暖,将永远留在百姓心中,成为燕云繁荣发展的坚实基础。

喜欢锦绣空间:农门医女携宝闯古代请大家收藏:()锦绣空间:农门医女携宝闯古代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