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开局砍树,我砍出个五代盛世 > 第376章 漕运新策

开局砍树,我砍出个五代盛世 第376章 漕运新策

作者:达芬刚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6 01:06:27 来源:全本小说网

汴河之上,春水初涨。

自河阴县起始,向南延伸近百里的河道两岸,比月前太子巡视时更加繁忙。

数以万计的民夫,如同辛勤的蚁群,在官吏和工头的指挥下,疏浚着这条帝国的血脉。

但与以往单纯依靠人力挖掘、肩挑背扛的景象不同,此番清淤,多了几分前所未有的景象。

几段关键淤塞的河段,停泊着数艘形制特异的官船。

船身两侧加装了巨大的木制轮盘,轮盘上嵌着一片片弧度奇特的叶片。

这便是工部根据“涡流”原理,新近试制成功的“搅龙船”。

此刻,在几名工部吏员的指挥下,船上的工匠们正喊着号子,合力摇动巨大的手柄。

通过精巧的齿轮传动,船侧的木轮开始缓缓转动,起初缓慢,继而越来越快。

奇异的嗡鸣声响起。

木轮叶片搅动河水,在船头前方形成一个个肉眼可见的、急速旋转的涡流。

河底沉积的淤泥,被这强劲的涡流搅动、吸起,随即被湍急的河水裹挟着冲向下游。

效率远比单纯的人力挖掘要高得多。

“动了!动了!”

一艘“搅龙船”上,负责记录的年轻工部吏员兴奋地喊道,连忙在手中的簿册上记录下数据。

“此段河道,淤泥厚达五尺,按以往人力,百人一日不过清理十丈。”

“用此船,仅需二十人操作,半日便可清理十五丈!且更为彻底!”

岸边高处的芦棚内,张诚与太子陈弘并肩而立,正透过敞开的棚帘,观看着“搅龙船”的作业。

陈弘的小脸上满是惊奇。

“张师傅,这船……真的不用人力下河挖泥了?”

他看着那被涡流搅得浑浊的河水,以及明显开始加深的河道,觉得不可思议。

张诚抚须微笑,眼中亦有欣慰之色。

“殿下,此乃格物之妙,工部赵尚书之心血。”

“‘涡流’之力,源自水流本身,我等只是借力打力,巧加引导。”

“昔日陛下于雄州,引动煌煌大势,破敌摧城,是为大用;”

“今日工部造此器械,借涓涓水流,疏浚河道,是为小用。”

“然无论大小,其核心,皆在于‘借势’与‘增效’。”

“治国亦然,善借力者,省时省力,事半功倍。”

陈弘若有所思地点着头。

“孤明白了。就像父皇教导的,为君者不必事事亲力亲为,而要懂得用人,懂得借助工具和规则。”

“殿下悟性甚佳。”

张诚赞许道。

“推广此船,亦是此番漕运新策之关键。”

“不仅可大幅提升清淤效率,缩短工期,更能减少征发民夫的数量,让其能返乡耕种,不误农时。”

“此乃藏富于民,稳固国本之举。”

他引着太子走到芦棚另一侧,那里悬挂着一幅巨大的漕运路线图。

图上,以朱笔标注了数条新拟定的支线河道疏浚计划,以及几处计划新建的转运仓。

“清淤固堤,乃治标。”

张诚指着图纸,语气沉稳。

“此番新策,更重在理顺漕运网络,提升转运效率。”

“以往漕粮北运,多依赖汴河主干,一旦某处梗阻,则全线皆危。”

“臣与户部、工部议定,拟在汴河、黄河、惠民河、广济河等主要水道之间,择其关键节点,疏浚原有废弃支渠,或开凿短程新渠,使其互为犄角,相互补充。”

“同时,于这些节点增设大型转运仓,丰年储粮,歉年调拨,平抑粮价,亦可应对不时之需。”

他手指点在汴河与黄河交汇处附近的一点。

“譬如这河阴县,位置紧要。”

“除清淤主河道外,还需疏浚其西侧连接郑州的古河道,使其在汴河梗阻时,能分流部分漕船,绕行郑、滑等州,虽路途稍远,却能保漕运不绝。”

“此处,亦将新建一座可储粮五十万石的大型仓廪。”

陈弘看着那错综复杂却又条理清晰的河道网络,小脑袋努力地理解着这庞大的计划。

“张师傅,这……这要花很多钱吧?”

张诚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激赏。

“殿下能虑及此,实乃万民之福。”

“确需巨额投入。”

“然,此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之事。”

“漕运畅通,则京师粮价稳,民心安;”

“转运仓建成,则灾荒之年有备,可活民无数;”

“水网完善,则商旅通行更便,可增税赋。”

“长远计,其利远大于弊。”

“且陛下已准,可从去岁对伪宋商贸盈余中,拨出专款,用于此事,不动常赋,不增民负。”

正说话间,一名户部主事捧着几卷账册,匆匆走入芦棚。

“启禀张相,太子殿下,各段工程钱粮支用、民夫工钱发放明细,均已初步核算完毕,请过目。”

张诚接过,并未自己先看,而是直接递到了陈弘面前。

“殿下,实务之学,便从此处开始吧。”

“看看这账册,可知每日维系这数万民夫、千余工匠,耗费几何?”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开局砍树,我砍出个五代盛世请大家收藏:()开局砍树,我砍出个五代盛世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可知若‘搅龙船’效率提升一成,能为朝廷节省多少银钱,为民间节省多少劳力?”

陈弘深吸一口气,郑重地接过那沉甸甸的账册,在户部主事的指引下,一板一眼地翻阅起来。

上面密密麻麻的数字,记录着粮食、盐菜、工具损耗、工钱支付……

每一项,都与他方才在岸边看到的鲜活景象联系在一起。

他看到因为使用了“搅龙船”,民夫数量得以减少,相应的粮食和工钱支出也随之下降;

他也看到因为要疏浚支渠,需要额外征调工匠和物料,又产生了新的开销。

这已不再是经史子集中空洞的道理,而是实实在在的权衡与计算。

张诚在一旁静静看着,不时出言点拨一二,引导太子理解其中的关联。

“殿下,看这工钱支出,可知为何臣坚持要按时、足额发放,甚至有时宁可朝廷贴补,也不轻易克扣?”

陈弘想了想,回忆起前几日民工围堵工头的情形。

“因为……民心得失,关乎工程成败,更关乎朝廷信誉?”

“然也。”

张诚颔首。

“钱粮损耗,尚可弥补;民心若失,则万难挽回。”

“善待役夫,使其无后顾之忧,则工程顺遂,效率自增。”

“此看似多花了钱,实则是省了钱,更是买了人心,买了太平。”

春风拂过河面,带来湿润的水汽和泥土的芬芳。

芦棚内,帝国的储君,正在这枯燥的数字与宏大的工程现场,上着一堂最为生动的治国理政课。

他看到了技术的威力,也理解了管理的复杂;

感受到了民力的艰辛,也初步领悟了权衡的精妙。

漕运新策,疏通的不仅仅是河道。

更是在为这个新兴的王朝,疏通着未来的气血,也为年轻的储君,疏通着治国的思路。

远在汴梁宫城的陈稳,很快便收到了张诚呈递的、关于漕运新策进展及太子学习情况的奏报。

他仔细阅毕,尤其是在看到太子开始接触具体账目、并有所思考时,疲惫的脸上露出了些许宽慰。

他提笔批阅:

“诸事依议行之。太子历练,张卿多费心。工部新器,既已见效,当奖。”

帝国的根基,就在这汴河的流水与淤泥中,在这看似繁琐的日常政务中,一点一滴,愈发坚实。

喜欢开局砍树,我砍出个五代盛世请大家收藏:()开局砍树,我砍出个五代盛世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