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玄幻奇幻 > 开局无甲:我在原始世界建文明 > 第113章 简易历法助农时,星辰指引季节明

医疗体系的初步成功,极大地增强了汪子贤在联盟中的威望,也印证了他所推崇的“系统化知识”的力量。然而,联盟面临的挑战远不止于伤病。随着农耕规模的扩大和定居生活的深入,另一个根本性的问题日益凸显——对时间的模糊认知,严重制约着农业生产和集体活动的效率。

联盟现有的时间观念极为粗疏。人们大致依靠草木枯荣、候鸟来去、河水涨落等物候变化来判断季节流转,以月亮的盈亏来计月。各部落对月份和季节的称呼、起始点乃至长短都说法不一。西山部落认为河水开始上涨是春天的开始,而南山部落则坚持要等到某种特定的山花绽放。这种差异常常导致农时误判:要么播种过早,种子被倒春寒冻死;要么收割过晚,成熟的谷粒被突如其来的秋雨打落泥中。祭祀和盟会的时间也常因各部落计算方式不同而难以统一协调,平添许多麻烦。

一场关于春祭日期的争论,成为了导火索。西山部落依据祖传经验,认为新月之日便是春祭正时;而南山部落的观察者则声称,根据他们对某颗亮星位置的记忆,春祭应再推迟五天。双方各执一词,几乎引发冲突。

“大首领,这样下去不行。”农事负责人土角愁容满面地找到汪子贤,“今年播种,西山的人比我们南山的人早了十几天,结果他们播下的种子烂了不少。大家凭感觉种地,收成好坏全靠运气和祈祷。我们需要更准确的时间指引!”

汪子贤深以为然。精准的历法,是农业文明迈向精耕细作的基石,也是统一调度、规划未来的前提。他脑海中浮现出“二十四节气”的模糊概念,但那需要极高的天文学知识和长期的数据积累,对目前的联盟而言太过遥远。当务之急,是制定一部简单、实用、足以指导农时和重大活动的原始历法。

“我们需要一部联盟统一的历法。”汪子贤在长老会上宣布,“一部基于天地运行规律,所有人都能遵循的历法。”

这个提议得到了农人和各部落首领的支持,但也遭遇了保守派的疑虑。主持祭祀的老祭司云纹担忧道:“祭祀时间由祖灵通过自然迹象启示,我们擅自规定日期,是否会触怒祖灵?”

汪子贤恭敬但坚定地回答:“大祭司,我们并非擅自规定,而是更用心地观察和理解祖灵创造的天地规律。日月星辰的运行、自然万物的变化,正是祖灵给予我们最宏大、最准确的启示。我们努力读懂它,正是对祖灵最大的敬畏。一部好的历法,能让我们的祭祀在真正恰当的时间举行,让我们的奉献更能上达天听,让我们的农作获得更好的收成以供奉祖灵,这难道不是好事吗?”

这番将科学观察与宗教信仰巧妙结合的说辞,成功说服了云纹和大长老们。汪子贤再次组建了一个小组,成员包括:经验最丰富的老农、对天象变化敏感的观察者(通常是夜间守夜人或老猎人)、以及文字院的记录员。这个小组被命名为“观星测候小组”,由汪子贤直接领导。

制定历法的第一步,是数据收集。汪子贤深知,没有数据支撑的历法只是空中楼阁。他要求小组分头行动:

老农们负责回忆和记录过去几年乃至几十年里,重要的物候现象:第一种鸟鸣的日子、特定树木发芽的日子、河水开始解冻/上涨/消退的日子、第一次霜冻的日子、大雪封山的日子等等。文字院学员跟随他们,用统一的符号和陶板记录下这些零散但宝贵的信息。

天象观察者则负责记录夜空中显着星辰的位置变化,特别是几颗最亮的星星(如大火星/心宿二、参宿星等)在黄昏或黎明时于东方或西方地平线出现或消失的日期。同时,精确记录月相盈亏的周期更是重中之重。

汪子贤自己则带领几个心灵手巧的助手,尝试制作简单的观测工具。他们在平整的土地上立起一根高高的木杆,测量每日正午时分影子的长度变化,以确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这些关键时间点。他们还制作了最简单的漏壶(水滴计时器),试图更精确地测量一天之内的时间,虽然初期极其粗糙,但这是一个重要的开始。

过程远比想象中艰难。老农们的记忆常有模糊和矛盾之处;不同观察者对同一星象的描述时有出入;连续的阴雨天气会中断对日影和星辰的观测。汪子皓不得不反复强调记录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我们必须记录真实的观察,而不是想象或传说。如果某天阴雨没看到,那就空着,绝不能猜测填充。”

他设计了一套严格的记录格式:时间(按统一计数法)、观察者姓名、观察现象、详细描述。所有记录陶板编号存档。这种严谨的作风最初让习惯了口耳相传、大致如此的部落民很不适应,但汪子贤以身作则,坚持不已。

知识整理的过程中,他们再次遇到了类似医药领域的问题:名称混乱。同一颗星星,在不同部落有完全不同的名字和传说。汪子贤采取了与整理草药时类似的策略:为主要观测的星辰和重要物候现象赋予联盟统一的名称,通常以其最显着的特征或神话传说中公认的部分来命名,并创造相应的符号。例如,那颗对判断季节极其重要的大火星(心宿二),被正式命名为“大火”,符号是一个火焰形状;参宿三星被命名为“猎户之腰”,符号是三颗连在一起的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开局无甲:我在原始世界建文明请大家收藏:()开局无甲:我在原始世界建文明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经过数月艰苦卓绝的观察、记录和对比,大量的数据被汇集到文字院。接下来是更为繁重的整理和分析工作。汪子贤和核心组员们日夜不休地比对不同年份的同一物候现象日期、同一星辰出现消失的日期,寻找其中的规律。

他们首先确认了月亮盈亏的平均周期大约在29到30天之间。汪子贤决定以30天为一个“月”,这样计算更为方便。但12个月只有360天,与实际的回归年长度(通过日影测量发现大约365天左右)有5天多的差距。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祖先觉得‘年’会慢慢跑掉的原因!”一位老观察者恍然大悟。

如何安置这多出来的5天?汪子贤借鉴了模糊记忆中的“岁余”概念。他提出方案:每年仍设12个月,每月30天,但每两年增加一个额外的“祭祀月”,这个月只有5天(闰日),专门用于举行联盟大会、重大祭祀和庆祝活动,不计入平常月份。这样平均下来,每年长度就接近365天了。这个巧妙的办法既照顾了计算的简便,又大致符合天象,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

接着,他们根据日影测量和物候记录,确定了四个最关键的时间点:日影最长的“冬至”、日影最短的“夏至”、以及昼夜平分的“春分”和“秋分”。以这四个点为基础,结合重要的物候现象(如河水化冻、初雷、初霜等),他们将一年划分成了八个粗略的“时段”,虽然远不如二十四节气精细,但已经足以提供关键的农事指导:

· 立春(大致对应春分前后): 标志寒冷减退,土地开始复苏。农谚:“立春阳气转,备耕莫等闲。” 开始修理农具,准备种子。

· 雨水(立春后约一个月): 降雨开始增多,河水上涨。农谚:“雨水河水涨,抓紧种粟稻。” 主要春播作物开始播种。

· 芒种(夏至前约一个月): 百谷扬花结穗,也是杂草生长旺盛之时。农谚:“芒种忙,收麦插秧。”(根据现有作物调整) 加强田间管理。

· 夏至: 白天最长,阳气最盛。农谚:“夏至不耘苗,到老无好稻。” 祭祀祈求丰收。

· 立秋(大致对应秋分前后): 天气开始转凉。农谚:“立秋十日草木黄,抢收抢晒要赶忙。” 准备秋收。

· 霜降(立秋后约一个月): 开始出现霜冻。农谚:“霜降不起菜,必定要受害。” 秋收必须完成,并储存蔬菜。

· 冬至: 白天最短,阴气最盛。农谚:“冬至阳生春又来。” 祭祀祖先,休养生息,庆祝新年。

· 大寒(冬至后约一个月): 一年中最寒冷的时节。农谚:“大寒须守火,不出门也是福。” 注重保暖,减少外出。

每个时段都配有简洁的农事歌诀和重要的祭祀、活动安排。汪子贤特意让文字院的学员将这些歌诀编成朗朗上口的韵文,方便所有农人记忆和传播。

最终,联盟的第一部历法——《星辰物候历》诞生了。它被刻在二十块大陶板上,内容包括:历法规则(年、月、日的计算,闰日的安置)、八大时段的划分及对应天象物候、农事指南歌诀、重要祭祀节日表以及主要星辰的名称和运行规律简介。

在又一次隆重的仪式上,这部历法陶板被展示给全体联盟成员。汪子贤亲自讲解如何使用这部历法来判断时节、安排农事。为了推广,他还下令在每个部落的中央广场上都立起一根“测日表”,并指派专人(通常是文字院的学员或对天象有兴趣的年轻人)负责观察和告知大家当下的时段和重要日期。

效果立竿见影。第二年,整个联盟的农耕活动变得井然有序。播种、施肥、除草、收割的时间高度统一,避免了因误判农时而造成的损失。狩猎和采集活动也能根据物候提示,更好地预测猎物踪迹和果实成熟期。联盟的集体活动,尤其是大型祭祀和盟会,终于有了统一且准确的时间表,不再混乱。

老农土角看着长势喜人、整齐划一的粟田,感慨万千:“活了这么大岁数,第一次觉得种地不再是跟老天爷赌博,而是心里有了谱!大首领做的这个‘历’,真是神了!”

更让汪子贤欣喜的是,系统化的天文观测带来了一些意外发现。观察者们发现,月亮的圆缺周期似乎与某些动物的活动规律、以及妇女的生理周期有着微妙的联系(虽然他们无法科学解释),这些发现也被零星地记录了下来。同时,对星辰运行规律的总结,也为未来的导航技术埋下了种子——虽然目前联盟的活动范围还不需要复杂的星空导航。

【智力 1】系统的提示音再次响起。这一次,汪子贤感到自己对规律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得到了提升。观察、记录、归纳、验证、应用——这一套方法论在他脑中越发清晰,仿佛能套用到任何需要系统化知识的领域。他看待世界的眼光也更加深邃,开始能从混沌的现象中捕捉到那些隐藏的、周期性的秩序。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开局无甲:我在原始世界建文明请大家收藏:()开局无甲:我在原始世界建文明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夜幕降临,繁星满天。汪子贤和观星小组的成员们坐在山坡上,仰望着浩瀚的银河。那些曾经充满神秘、令人敬畏甚至恐惧的星辰,如今在他们眼中,多了几分熟悉和亲切。它们不再是遥不可及的神秘光点,而是指引季节、规划生活的宏伟坐标。

“大火星偏西了,再过些日子,就是‘立秋’了。”一位年轻的观察者指着星空说。

汪子贤点点头,心中充满成就感。这部简陋的历法,如同在蒙昧的时间之海上投下了一座灯塔的光芒,虽然光束尚弱,却足以指引联盟这艘大船更稳健地航行。文明的又一块基石,被夯实了。

他望向山下部落里星星点点的篝火,那里正传来丰收祭典的排练歌声。由于历法的统一,今年的丰收祭将在同一天举行,规模空前。各部落的年轻人正在加紧排练歌舞,空气中似乎都弥漫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凝聚力与欢乐期待。他注意到不同部落的年轻男女们在排练间隙自然交谈,甚至默契配合,几个大胆的小伙子正在向心仪的姑娘展示自己强健的体魄或是新学的复杂舞步。 看到这一幕,汪子贤嘴角不禁泛起一丝微笑,一个关于进一步巩固联盟的想法,在他心中悄然萌芽——或许,是时候用某种纽带,将这些来自不同部落、正逐渐拥有共同知识和时间的年轻人,更紧密地联结在一起了。他想起了山立,那个忠诚憨厚的伙伴,最近似乎总是偷偷朝着西山部落那位擅长采集草药、眼神明亮的姑娘小溪那边张望……或许,可以在接下来的丰收祭上,创造一些机会? 他知道,这将会是另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课题,关乎联盟长远的内在凝聚。

月光下,他取出新的陶板,开始刻画明年需要更精细记录的天象数据点。历法需要不断完善,他知道,这部《星辰物候历》仅仅是开始,但通往更广阔未来的道路,已然在星辰的指引下,徐徐展开。

喜欢开局无甲:我在原始世界建文明请大家收藏:()开局无甲:我在原始世界建文明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