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抗战1931:我的1立方米乱世 > 第278章 瓜分盛宴

抗战1931:我的1立方米乱世 第278章 瓜分盛宴

作者:闲人试试水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10-31 21:49:37 来源:全本小说网

一九三八年四月初的西北,风沙里已经带上了一点暖意。

可真正让各方势力心头火热的,不是天气,是西北联合飞机厂仓库里的那一百架崭新的“风啸-37”战斗机。

飞机厂就建在戈壁滩边上,远远望去,一片灰扑扑的低矮厂房,可里头干系着整个中国战场的制空权。

东山体系出了最核心的飞机制造技术和那台动力强劲的“太行星-3”发动机(当然,造发动机的资源得其他势力提供,不能吃亏,多要点,自家也要造发动机的嘛)。

延安、重庆,还有桂系、滇系、晋绥、傅作义、张学良那边,则凑出了人力、物力,硬是在这片不毛之地上,把厂子给立了起来。

设计产能说是月产三百架,可西北这地方的工业底子还太薄,零件供应老是卡脖子,折腾了小半年,这头一批一百架能下线,已经让不少人把腿跑细了。

消息根本瞒不住,像是长了翅膀,比“风啸”飞得还快。

重庆的、桂林的、晋绥的,各方派来的大员、代表,立马丢下手头所有事儿,坐上最快的交通工具,心急火燎地往这大西北赶。

什么风沙,什么路途颠簸,全顾不上了,眼前就这一百架飞机,谁都怕来晚了,连口汤都喝不上。

分飞机的会场,就设在飞机厂那间最大的仓库里,为了遮人耳目,连个像样的横幅都没挂,可里头的气氛,比前线指挥部还紧张。

重庆来的那位中将,姓胡,是侍从室出来的,代表老蒋,底气最足,坐在主位,腰板挺得笔直。

他旁边是延安方面的代表,姓李,穿着洗得发白的军装,话不多,但眼神沉稳。

再旁边,是晋绥军的参谋长,精瘦精瘦的,眼珠子转得飞快;桂系来的则是个少将,一脸悍气,嗓门也大。

“诸位,诸位,”

主持的是东山体系派驻飞机厂的总工程师,姓王,是个技术官,不太习惯这场面,擦了擦额头的汗,

“这一百架‘风啸-37’,性能比之前的型号又有提升,爬升快,火力猛,是打鬼子飞机的利器。

按照我们事先的约定,以及各方在此次建厂和后续原料供应上的贡献,初步拟定了一个分配方案……”

他话还没说完,桂系的少将就忍不住了,一巴掌拍在临时拼凑的木桌上:

“王工,别的先不说,我们桂军在前线流的血最多,鬼子飞机在头上拉屎拉尿的日子过够了,这第一批飞机,我们至少要三十架!”

晋绥军的参谋长立刻阴恻恻地接话:“李将军,话不能这么说,建这厂子,我们阎长官出的矿石、钢铁可一点不少,工人也派了最多,按功劳,按苦劳,我们拿三十架不过分吧?”

“放屁!”桂系少将眼睛一瞪,“你们出的那点矿,质量参差不齐,差点耽误了工期,我们桂地的锰矿,那可是实打实的好货!”

胡中将清了清嗓子,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

“好了,都不要争了,空军建设,乃国家大事,须统一筹划,方能发挥最大效用,这批飞机,应由军事委员会统一接收,再根据各战区实际情况,统筹分配,这才是正理。”

他这话一出,连延安的李代表都微微皱了下眉头。

谁都明白,飞机到了老蒋手里,再想分给他们这些“杂牌”,可就难了。

仓库里顿时吵成了一锅粥。

你争三十,我抢二十五,算原料的,算人力的,算前线压力的,甚至差点把陈年老账都翻出来。

王工程师急得满头大汗,分配方案根本念不下去。

一直沉默的延安李代表,这时才缓缓开口,声音平静,却清晰地压过了争吵:

“胡长官,各位同僚,飞机是打鬼子用的,不是拿来争权夺利的,我们延安方面,可以少要一些。”

他这话让所有人都愣了一下。

李代表继续道:“但我们有个条件,分给我们的飞机,必须由我们自己的飞行员来飞,驻扎的机场和地勤保障,也需由我们自行负责。

此外,厂里后续的生产,我们希望能派更多同志参与学习,特别是发动机的维修和保养技术。”

他不要虚的,要的是实实在在掌握飞机和使用飞机的权力,更要的是技术。

胡中将脸色微沉,这不等于变相承认了延安的独立空军?

他正要反驳,晋绥军的参谋长却眼珠一转,立刻跟上:

“李代表说得在理,我们晋绥军也可以少要几架,但飞行员和地勤得我们自己管,不然飞机给了我们,不会用,坏了不会修,不就是一堆废铁吗?”

桂系少将也反应过来:“对!我们也要自己管!还得派人来学造飞机!”

场面一下子从争抢数量,变成了争夺使用自主权和技术转让。

胡中将脸色难看,他知道,想一口独吞是不可能了。

仓库里的争吵几乎要掀翻屋顶。

桂系、晋绥与重庆的代表争得面红耳赤,延安的李代表刚提出技术学习的条件,暂时压住了场面。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抗战1931:我的1立方米乱世请大家收藏:()抗战1931:我的1立方米乱世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就在这时,仓库大门“哐当”一声被推开,裹挟着西北风沙,又走进来几个人。

为首一人,身着滇军将官服,脸色黝黑,眼神锐利,正是龙云的代表,滇军参谋长刘耀扬。

他身后跟着的,是傅作义麾下一位神情沉稳的骑兵师长,以及一位面容憔悴但腰板挺直、代表着流亡关内东北军系统的前东北军参谋长,还有一位嗓门洪亮、带着浓重川音的川军将领。

“诸位,分金娃娃这等好事,怎么也不等等我们这些苦主?”

龙云的代表刘耀扬环视全场,语气带着明显的不满,“建这飞机厂,我们云南出的铜、锡,可没短过一斤一两,如今飞机下线,莫非就想把我们撇在一边?”

傅作义的骑兵师长紧接着开口,声音沙哑却有力:

“我部刚在绥远血战,牵制日军驻蒙军主力,为诸位争取时间,傅长官有令,我军可以不要大头,但用于保卫河套、拱卫西北门户的空中力量,必须有!”

那位东北军代表更是情绪激动,他上前一步,声音都有些发颤:

“我东北三千万父老乡亲,至今还在日寇铁蹄下挣扎,我们东北军流落关内,无时无刻不想着打回老家去!

这飞机,就是我们打回去的希望,哪怕只有三五架,也能让天上的父老乡亲看看,我们没忘本!”他说着,眼圈已然泛红。

川军将领把帽子往桌上一拍,嚷嚷道:

“格老子的,我们川军儿郎出川抗日,哪个不是把脑壳别在裤腰带上,论流血,我们没怕过,这飞机,凭啥子没得我们的份,天上飞的,地上跑的,都要公平!”

这一下,仓库里更是炸开了锅。

原本三方(重庆、桂系/晋绥、延安)的博弈,瞬间变成了多方混战。

龙云要资源补偿,傅作义要战略保障,东北军要复仇希望,川军要公平待遇。

重庆的胡中将头大如斗,他知道,今天若不能摆平这些人,别说飞机分配不下去,这联合飞机厂好不容易维系起来的脆弱同盟,可能当场就要分崩离析。

“安静!诸位请安静!”

胡中将不得不提高音量,试图控制局面,“国家艰难,抗战大业高于一切,飞机分配,自然要兼顾各方贡献与前线需要,断不会让任何一支抗日力量寒心!”

他立刻与东山体系的王工程师以及延安的李代表紧急磋商。

王工程师满头大汗地重新计算着产能和零部件供应,李代表则再次展现了顾全大局的姿态,主动表示延安的份额可以再让出一些,优先保障更急需的前线。

经过又一番近乎撕破脸的激烈争吵、妥协、权衡,直到深夜,一个更加复杂、但也勉强能让各方接受的最终分配方案才艰难出炉:

重庆方面: 35架(仍需保持中央的最大份额)

桂系:18架(以其战功和矿产资源为筹码)

晋绥军:15架(凭借其投入的钢铁和人力)

滇军(龙云):10架(以其稳定的稀有金属供应换取)

傅作义部:8架(基于其战略位置和近期战功)

东北军系统:8架(象征意义与政治考量,给予其希望)

延安方面:5架(主动让步,换取技术培训名额翻倍)

川军:5架(基于其出兵规模和牺牲)

备用及训练机:剩余6架

同时,协议明确规定,除重庆方面外,其他各方获得的飞机,均享有极大的使用自主权,并可派遣人员进入飞机厂及相关培训学校学习飞行、地勤乃至初步的维修技术。

协议签署,众人散去时,已是繁星满天,戈壁的夜风冰冷刺骨,但每个人心头都揣着一团火。

有人满意,有人不满,但终究是拿到了一点实实在在的力量。

龙云的代表盘算着如何用这十架飞机巩固云南的防空,并在未来可能的博弈中增加筹码。

傅作义的师长想着如何尽快让这些“铁鸟”在河套上空撑起一把保护伞。

东北军代表紧紧攥着协议副本,仿佛攥着打回老家的通行证,泪水终于无声滑落。

川军将领则骂骂咧咧地想着,回去怎么跟兄弟们交代这区区五架飞机,但总比没有强。

延安的李代表走在最后,他看着夜空中闪烁的星辰,又回头望了望灯火阑珊的飞机厂。

他拿到手的飞机最少,但他换来了最宝贵的东西,人才和技术的种子。

喜欢抗战1931:我的1立方米乱世请大家收藏:()抗战1931:我的1立方米乱世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