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云初感觉自己的大脑,被林川这句话轰得一片空白。
作为周平最得意的门生,三十出头的他曾在德国西门子工厂实习,对电气工程的理解,某些方面甚至比老师周平还要深刻。
可现在,他所学的一切,都在崩塌。
他身后的十几名中央工程技术支援总团专家,也都一个个张着嘴,表情凝固,仿佛第一次听说世界上还有“物理”这两个字。
用石头造布?
这是《封神演义》里的情节,还是《西游记》里的法术?
要是石头真能造布,大家还要棉花做什么?
直接去山上敲几块石头,全根据地的军装问题不都解决了?
“林总工,您……您没开玩笑吧?”
张云初的喉结艰难地滚动了一下,他感觉自己的专业知识在这一刻受到了毁灭性的挑战。
他下意识想去摸口袋里那本德文版的《电机工程手册》,想看看西门子的工程师们,有没有在哪一页提过关于“石头纺织学”的伟大构想。
“张工,你看我像是在开玩笑吗?”
林川的表情平静无波,眼神里却有一种疯狂的光,一种让所有技术人员都无法抗拒、为之沉沦的创造之光。
他没有直接解释,而是反问。
“张工,还有各位专家,我们制造绝缘材料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这个问题过于基础,张云初几乎是本能地回答。
“绝缘,防止电流泄露,还有……耐高温,防止线圈在运行时过热烧毁。”
“说得对!”林川一拍手掌。
“核心就两点。”
“一,不导电。”
“二,不怕烧。”
“对不对?”
“对。”专家们机械地点头,不明白林川为何要从如此原点的问题说起。
“那好,我们再来看石头。”
林川随手拿起桌上一块花岗岩石子,在众人面前展示。
“这东西,导电吗?”
“不导电。”张云初摇头。
“怕烧吗?”
“……”
张云初和专家们集体失语。
石头怕烧?这是什么笑话?
这东西本身就是火山熔岩冷却的产物,几千度的高温都烧不坏它。
“看,不导电,又耐高温。”
林川的声音陡然加重,一字一顿。
“它天生就是最好的,绝、缘、材、料!”
“可是……可它是石头啊!”一个头发花白的机械专家终于忍不住喊出所有人的心声,“它又硬又脆,怎么可能变成布?”
“谁说它不能变?”
林川的嘴角勾起一个弧度。
“我们把它融化,再拉成丝,不就行了?”
“融化?拉丝?”
这两个词,仿佛两柄无形的重锤,狠狠砸在专家们固化的知识壁垒上。
那层由教科书、由经验、由权威构筑的墙壁,瞬间布满裂痕。
他们都是各自领域的顶尖人物,一瞬间,一个被他们忽略的常识,跃出脑海。
玻璃!
“林总工,您的意思是……制造玻璃丝?!”
张云初的呼吸陡然急促,大脑开始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疯狂运转。
“没错,就是玻璃丝!”
林川赞许地看了他一眼。
“我们根据地,什么东西取之不尽?石英砂!”
“石英砂的主要成分,二氧化硅!”
“我们兵工厂的炼钢炉,温度能到多少?”
“一千六百度!”
“而玻璃的软化点,不过七八百度!”
林川转身走向黑板,粉笔在他手中上下翻飞,一个匪夷所思的工业构想跃然其上。
“我们把石英砂、纯碱、石灰石按比例混合,放进坩埚,加热到一千两百度以上,让它变成粘稠的、像麦芽糖一样的玻璃液!”
“然后,在坩埚底部,用我们最高精度的钻头,钻出成百上千个比头发丝还细的小孔!”
黑板上出现一个巨大的坩埚,底部密密麻麻布满孔洞,下方则是一个高速旋转的卷轴。
“当玻璃液因为自身的重力,从这些微孔中流出来时,会形成什么?”
“玻璃丝!”
张云初和几位专家异口同声地吼了出来,声音里是无法抑制的颤抖和狂喜。
“对!就是玻璃丝!”
林川的眼中光芒大盛。
“这些比头发丝还细的玻璃丝,在下落的瞬间就会冷却凝固。”
“我们用一个高速旋转的卷轴,把它们收集起来,就能捻成一股股的玻璃纤维纱线!”
“这……这简直是……”一名材料学专家激动得浑身发抖,他死死盯着黑板上的图,感觉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正在他眼前轰然洞开。
“有了纱线,造布还难吗?”
林川的目光扫过众人。
“我们有全根据地手最巧的女工,她们用最简陋的织机能织土布,难道还织不出一块玻璃布?”
“最后一步。”
林川拿起铅笔,在画好的玻璃布上,覆盖了一层涂层。
“我们把兵工厂自己熬制的、绝缘性能最好的生漆,均匀涂抹在玻璃纤维布上,再进行烘烤。”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抗战:我手搓迫击炮,震惊李云龙请大家收藏:()抗战:我手搓迫击炮,震惊李云龙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