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灵泉伴清穿:富察侧福晋独宠 > 第282章 故人遗泽,迷雾深锁

“永和宫故人”五字,如同一颗石子投入静水深潭,在绵忻心湖激起层层涟漪。德妃乌雅氏,他的曾祖母,雍正帝的生母,一位在家族记忆与史书卷宗中都带着神秘色彩的女性——她薨逝已近三十年,此刻却在万寿节风波未平、太子被圈禁的敏感时刻,派“故人”送物上门,由不得绵忻不心生警惕,又夹杂着难以言喻的探究。

他稳坐书房主位,烛火映着他沉静的面容,看着管家引着一位老嬷嬷走进来。嬷嬷身着深青色粗布棉袍,头发花白如霜,梳得整齐一丝不苟,脸上布满沟壑般的皱纹,唯有一双眼睛,不见老态浑浊,反而透着历经沧桑后的沉静与通透,如同蒙尘的璞玉,藏着不为人知的故事。她进房后,目光平稳地落在绵忻身上,不卑不亢地行了一个标准的宫礼,动作虽缓,却透着旧时宫廷的规矩。

“老奴陈氏,参见睿亲王世子。”声音沙哑如砂纸摩擦,却吐字清晰,落地有声。

“嬷嬷不必多礼,看座。”绵忻语气平和,抬手示意。心腹长随悄然退至门外,顺手带上房门,将书房变成了隔绝外界的私密空间。

陈嬷嬷并未推辞,在靠墙的绣墩上侧身坐下,腰背依旧挺直,姿态恭谨却不卑微。“老奴冒昧前来,惊扰世子,实因受故主所托,需将此物交予有缘之人。”她说着,从怀中取出一个用普通蓝布包裹的小包袱,布料洗得发白,针脚细密,双手捧着,缓缓递到绵忻面前。

包袱不大,入手却颇有分量,布料粗糙的触感透过指尖传来,内里硬物的轮廓隐约可辨。绵忻并未立刻打开,指尖摩挲着蓝布上的纹路,目光落在陈嬷嬷脸上,语气平静却带着探究:“敢问嬷嬷,故主是哪位?为何此时送物前来?”

“回世子话,故主乃永和宫德妃娘娘,乌雅氏。”陈嬷嬷回答得没有一丝迟疑,眼神坦然如镜,“老奴曾是娘娘身边负责整理书稿、保管旧物的宫女,娘娘仙去前,将此物交予老奴,言道:‘他日若朝局有变,龙嗣纷争再起,可择一仁厚聪慧、心系社稷之宗室子弟交付,或可稍解困厄,莫使萧墙祸起,骨肉相残。’”

这番话平淡无华,却蕴含着惊人的分量——德妃竟在数十年前,便预见了后世的储位之争?还留下了“解困厄”之物?绵忻心中震动,面上却依旧沉稳:“嬷嬷为何认定本王是那‘有缘之人’?”

陈嬷嬷微微躬身,目光清澈地看向他:“老奴隐于市井,苟活至今,本不敢妄动。然近日万寿节风波,太子被圈禁,朝野震荡,老奴知时机已至。” 她顿了顿,继续道,“娘娘曾言,此物不交予权势最盛者,不交予野心勃勃之徒,只交予能守‘中正’二字,顾念血脉亲情,亦不忘江山稳固之人。世子近日应对东宫之祸,沉稳果决却不赶尽杀绝,顾全大局而不结党营私,与娘娘所言颇有契合。”

这番说辞合情合理,几乎无懈可击。绵忻沉吟片刻,终于抬手,缓缓解开了蓝布包袱的绳结。

包袱内并无稀世奇珍,只有两样东西:一本纸张泛黄、边角磨损的旧册子,封面上无书名,只以清秀有力的簪花小楷写着“尘影录”三字;另有一枚触手温润、颜色深沉的乌木印章,造型古朴,无任何名号,只刻着一幅简略的山水纹样——山间隐有一道溪流,溪畔立着一株矮小的树木,与文渊阁的玉树竟有几分神似。

绵忻先拿起那枚印章,指尖抚过温润的木面,纹样的沟壑深浅不一,刻工看似随意,却透着一种内敛的力道。这纹样……他似乎在何处见过,一时却想不起具体场景,只觉得莫名熟悉。他放下印章,翻开了《尘影录》。

册子内并非日记或账目,而是一段段零散的记录、随笔,间或夹杂着人物关系简图、事件片段,笔迹与封面一致,确是女子手书。记录的年代跨越康熙晚期至雍正初年,正是九龙夺嫡最激烈、雍正即位前后风波诡谲的时期。

初看皆是宫中琐事——“今日雨,御花园牡丹开得正好”“胤禵遣使送回蒙古奶酪,味甘醇”,可细读之下,绵忻的呼吸渐渐变得急促,指尖也微微收紧:

- “某月某日,乾清宫夜召隆科多,至丑时方出。佟佳氏势大,恐难制,需留后手。”(暗指雍正即位前与隆科多的隐秘联系?)

- “胤禩入宫请安,与上书房某宦低语,神色郁郁。其党羽遍布朝野,恐为后世隐患。”(指向八爷党与宫内暗线的勾结?)

- “偶见废太子旧物,思及当年毓庆宫繁华,如今荒草萋萋。骨肉相残,莫过于此,心痛难当。”(德妃对废太子的复杂情感,暗含对权力斗争的厌恶?)

- 某页画着几个人名,以红线相连,旁注“江南曹寅旧部”“海外遗民”“宫内暗线”,被一个圆圈框住,旁边打了个大大的问号。(这是一个隐秘的网络?与前朝余孽有关?)

- 最后一页只有寥寥数语,墨迹略深,似是仓促写下:“玉玺虽固,‘副石’之疑终是心病。恐为后世乱源,奈何?奈何?”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灵泉伴清穿:富察侧福晋独宠请大家收藏:()灵泉伴清穿:富察侧福晋独宠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副石”?传国玉玺还有副石?这短短数字,如同一道惊雷,炸得绵忻心神剧震——难道当年雍正即位,乃至皇祖弘晖登基,背后还隐藏着关乎皇权正统的惊天秘密?

绵忻合上册子,指尖微微颤抖,心潮起伏难平。这本《尘影录》并非直接的证据,更像是一把钥匙,一张残缺的地图,揭示了当年权力斗争背后的暗流与秘辛。德妃身处漩涡中心,以女性的细腻记录下这些碎片,又在临终前托付老奴,其用意深远——她或许早已预见,权力斗争的剧本会在后世重演,而这册子里的线索,或许能阻止一场更大的骨肉相残。

他看向一直安静等待的陈嬷嬷,神色郑重:“嬷嬷,此物关系重大,多谢您守护至今。德妃娘娘的深意,本王已略知一二。只是其中关节年代久远,需细细参详。不知嬷嬷日后有何打算?”

陈嬷嬷起身行礼,语气平静带着释然:“老奴使命已了,心愿已足。世间再无牵挂,将回归市井,了此残生。世子不必挂怀,亦不必寻我。” 她的眼神通透,似是早已看透了世事浮沉。

绵忻没有强留,命人取来百两银票,既是酬谢,也是为她晚年无忧。陈嬷嬷坦然收下,再次行礼后,便由管家送出王府,身影很快消失在巷陌深处,如同从未出现过。

书房内,烛火摇曳,映着绵忻凝重的面容。他再次拿起那枚乌木印章,对着烛光仔细端详——山间的树木、溪流,越看越觉得熟悉。忽然,他脑海中灵光一闪:去年随驾前往热河行宫,曾在皇祖弘晖(此处沿用设定,皇帝为弘晖之子,皇祖即弘晖)曾居住的“烟波致爽殿”内,见过一座紫檀木屏风,屏风右下角的雕刻,正是这山水纹样!当时只当是普通装饰,未曾在意,如今想来,绝非巧合。

德妃的印章,为何会与皇祖殿内的纹样一致?是两人之间有不为人知的联系?还是这纹样本身,代表着某个隐秘的传承或组织?

他的目光再次落在《尘影录》最后那句“玉玺副石”上,一个大胆甚至骇人的猜想渐渐成形:难道雍正爷的皇位正统,并非如史书所载那般名正言顺?“副石”是否指传国玉玺的仿制品,或是证明正统的另一重信物?而德妃,不仅知晓这个秘密,甚至可能参与过守护或隐瞒?

窗外,夜色深沉如墨,寒风卷着落叶拍打窗棂,发出沙沙的声响。绵忻感到,自己仿佛无意中推开了一扇通往帝国最深层秘密的大门,门后幽暗深处,隐藏的真相远比眼前的储位之争更加惊心动魄。而这秘密,似乎还与文渊阁的玉树、自己怀中的玉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故人遗泽,究竟是解困厄的良药,还是引向更深迷雾的诱饵?德妃真正的用意是什么?“玉玺副石”的秘密又将牵扯出哪些陈年旧案?绵忻握着那枚乌木印章,只觉得手中的分量,重逾千斤。

喜欢灵泉伴清穿:富察侧福晋独宠请大家收藏:()灵泉伴清穿:富察侧福晋独宠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