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刘邦穿三国?朕让大汉再次伟大 > 第74章 建安元年

建安元年,元月,长安未央宫前殿。

新年已过,万象更新。

在司徒赵温及众臣的建议下,天子刘协下诏,改元“建安”,取“建树宏业,安定社稷”之意,昭示着历经劫波的大汉王朝,意图扫除阴霾,开启一个崭新纪元的决心。

此时,距离攻克长安已过去一月有余。

在丞相杨彪的总揽协调,以及司隶校尉贾诩、京兆尹钟繇等文武百官的同心戮力下,残破的帝都总算初步恢复了秩序,朝廷的运转也渐渐步入正轨。

虽然远未达到鼎盛时期的规模,但至少不再是当初那军帐议事、门槛论政的窘迫景象了。

今日,是改元后的第一次大朝会,仪式格外隆重。百官依品秩鱼贯入殿,分列左右。

在之前,刘协考虑到钟繇能力突出,光是治理京兆有点过于大材小用,顺带让他任了尚书令,也主管一部分行政职责兼任京兆尹,这点事情对他来说只能说是刚好。

文官班列以丞相杨彪为首,其后依次是尚书令钟繇、司徒赵温、太尉士孙瑞、司空张喜、司隶校尉贾诩、宗正府都司空令刘晔等公卿重臣,阵容虽不及鼎盛时期,却也初具规模,气象肃穆。鸿胪丞杨修持节外出,未在其列。

武将班列则、以左将军杨奉、右将军杨定为首,其后是征北将军段煨、征南将军张济、虎贲中郎将徐晃、镇南将军张绣、执金吾马超等一众身着赤色或玄色朝服的将领。

他们虽已努力适应朝堂礼仪,但眉宇间的剽悍之气与久经沙场的威势,仍与周遭环境形成鲜明对比,为这座古老的宫殿注入了一股凛冽的锐气。

执金吾丞庞德因奉命清剿司隶地区残余的盗匪溃兵,未能出席。

此外,还有许多原本品级较低、甚至只有数百石俸禄的官员,也因朝廷急需用人而得以列席朝会,填充了殿内的空缺,使得场面看起来颇为壮观。

朝会伊始,依礼进行。

繁琐的礼仪过后,刘协端坐御榻,目光扫过殿下济济一堂的臣工,心中虽知百废待兴,却也涌起一股难得的振奋之情。

他缓缓开口,声音清朗而沉稳:“今日乃建安元年首次朝会,诸卿可有要事启奏?”

丞相杨彪,率先出列,躬身奏道:“启奏陛下。经月余整顿,京兆、左冯翊、右扶风三辅之地,已初步恢复秩序。然连年战祸,民生凋敝,流民甚众。”

“臣与司徒、京兆尹等商议,已着手赈济,以工代赈,组织流民开垦荒田,疏浚郑国渠、白渠等灌溉水道,并修补长安及各县破损城垣。如此,既可安顿百姓,使其得食,亦能恢复生产,增强防务,为一劳永逸之计。”

刘协闻言,赞许地点了点头:“丞相此策甚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使民以时,方能长治久安。”

杨彪继续奏道:“然三辅之地受创极深,非短期可复。臣等恳请陛下,体恤民艰,颁下恩旨,减免京兆、左冯翊、右扶风三郡今年田租与算赋,或全免,或减半,以使百姓得以休养生息,感念陛下天恩。”

此言一出,殿内文官纷纷颔首称是,认为此乃仁政。

刘协略作沉吟,目光转向京兆尹钟繇:“钟卿。”

钟繇立刻出列:“臣在。”

“减免赋税,乃惠民之策,准卿所奏,三郡今年田租算赋减半征收。”

刘协先是应允,随即话锋一转,语气变得严肃起来,“然,赋税减免,恩泽须真正及于民身!朕深知地方豪强、猾吏往往借此机会,或隐瞒田亩,或巧立名目,中饱私囊,朝廷美意,反成彼等盘剥之机!钟卿!”

“臣在!”钟繇神色一凛。

“你身为京兆尹,总领三辅民政。朕命你,会同丞相府、司徒府,彻查三辅各县户口、田亩实数!重造版籍,厘定税基!并严查地方,是否有胆敢在朝廷减免赋税期间,依旧私征滥派、鱼肉百姓者!”

“一经查实,无论涉及何人,严惩不贷!朕要看到朝廷的恩惠,实实在在落到每一个黔首身上!”

钟繇深知此事关系重大,肃然应命:“臣遵旨!必竭尽全力,厘清赋税,整顿吏治,绝不负陛下重托!”

刘协微微颔首,目光又扫向文官队列中那位始终沉默寡言,却令人无法忽视的司隶校尉:“贾诩。”

贾诩缓步出列,躬身道:“臣在。”

“司隶校尉,职在监察百官,肃清纲纪。钟繇清查田亩、整顿税政,其间必涉及地方豪右、贪官污吏,阻力不小。”

“朕命你,遣麾下精干吏员,协同钟繇行事,遇有阻挠执法、隐瞒对抗者,无论其官居何职,背景如何,可先行纠劾缉拿,为京兆尹扫清障碍!朕许你临机专断之权!若有阻力,可调遣虎贲中郎将为援。”

贾诩面色平静无波,仿佛早已料到,简洁应道:“臣,领旨。”

徐晃也出列表示遵旨明了。

武将队列中,众将大多对钱粮赋税之事不甚了了,但见天子决策果断,赏罚分明,心中亦觉凛然,对朝廷的威信更添几分敬畏。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刘邦穿三国?朕让大汉再次伟大请大家收藏:()刘邦穿三国?朕让大汉再次伟大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刘协看着领命的钟繇与贾诩,心中暗道:“百姓有田可种,有饭可吃,冤屈有处可诉,谁还会跟着野心家造反?这天下乱的根源,一半在豪强,一半在饥寒。”

当年暴秦之乱,陈胜吴广之流之所以一呼百应就是因为政令不得人心,就连秦地的老秦人都不再支持秦国了。所以他才能入关中为王。

想到吏治清明、百姓安居方能从根本上杜绝祸乱,刘协不禁又想起了那位曾提出类似见解、却至今未能得见的大才——荀攸荀公达。

他收回投向贾诩和钟繇的目光,转而看向丞相杨彪,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急切:

“杨公,”刘协开口问道,“前番荆州别驾伊籍返程时,朕曾命其传谕刘景升,征辟荆州贤才入朝。如今可有回音?荆州士子北上之事,进展如何?”

杨彪从容回奏:

“启禀陛下。荆州牧刘表已遣使上书,言称闻听陛下克复长安,重振朝纲,不胜欢欣,已遵陛下谕旨,着手安排避居荆襄的北士贤才陆续北上。目前,多数士人已在其派兵护送下,抵达南阳郡宛城附近集结。”

“此番北上者,情形各异。其中多为先前朝廷任命,却因中原战乱、道路阻隔而未能赴任的地方官员。”

“例如,蜀郡太守荀攸荀公达,此前一直困于荆州,另有原京兆杜陵人士杜畿杜伯侯本为京兆官员,亦因关中动荡,避难于荆襄。”

“此外,亦有如赵俨赵伯然等士人,纯粹是因不堪战乱流离,南迁避祸。然今闻天子号召,皆愿北归效命。”

“刘表已提供一份北上才俊名录,其中确包括荀攸、赵俨、杜畿,以及文名颇盛的王粲王仲宣、颍川徐庶徐元直、河东裴潜裴文行、颍川杜袭杜子绪等数十人。”

“刘表言道,已命其侄刘磐麾下军司马黄忠,率部护送此批士人北上,预计现已抵达宛城、新野一带。”

刘协仔细听着每一个名字,尤其是听到“荀攸”、“徐庶”时,眼中闪过一丝亮光。

他微微颔首,随即想到一事,顺口问道:“朕记得,徐州牧刘玄德奉诏入朝,亦规划经南阳,走武关道。如此,可否令刘玄德部与北上士人会合,一路护送西行?”

“司隶初定,弘农、京兆一带恐尚有溃兵游匪,有刘玄德麾下等猛将护卫,当可保万全。此皆未来朝廷栋梁,不容有失。”

杨彪略一思忖,便点头应道:“陛下圣虑周详。两路人马目的地相同,行程可合,刘玄德乃宗亲重臣,由其护送,确为稳妥。臣稍后便拟令,通过驿道传谕宛城,令双方汇合,同赴武关。”

“甚好。”刘协满意地点点头。

安排妥当后,他心中那份对人才的渴望却并未平息,反而想起了另一个他极为看重、甚至带着某种宿命般期待的名字。

他带着几分试探,再次向杨彪追问:“杨公,刘景升提供的名录之中……可曾提及故豫章太守诸葛玄之侄,琅琊诸葛瑾诸葛子瑜,及其弟诸葛亮诸葛孔明的消息?”

杨彪闻言,仔细回想了一下奏报内容,随后摇了摇头,确认道:“回陛下,刘表所呈名录之中,确未提及此二人之名。或仍隐居荆襄某处,未被州牧府悉数掌握;或另有缘由,未曾应召。”

听到这个答案,刘协眼中掠过一抹难以掩饰的遗憾与失望,轻轻叹了口气:“竟无此二人……可惜了。”

他并未多言,但那份短暂的沉默与叹息,却让殿内几位重臣如杨彪、钟繇等微微侧目,心中暗忖:

陛下似乎对这两个年轻人,有着超乎寻常的关注与期待?此人究竟有何过人之处,能令天子如此挂怀?

刘协很快收敛了情绪,恢复了一贯的沉稳。

他知道,人才招揽非一日之功,尤其是诸葛亮这等经纬之才,或许机缘未至。眼下,能迎来荀攸、徐庶、杜畿等一批贤士,已是极大的收获。

“既如此,便依议行事吧。丞相,务必确保北上士人与刘玄德部顺利汇合,安然入京。”刘协最后吩咐道。

“臣,遵旨。”杨彪躬身领命。

朝会继续进行,商议其他军政要务。但刘协心中,已将“寻访诸葛孔明”之事,暗暗列为了一个长期且重要的事项。

他相信,那位与他年龄相仿、未来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卧龙,终有一天会出现在这未央宫前殿,成为他中兴汉室的股肱重臣。

喜欢刘邦穿三国?朕让大汉再次伟大请大家收藏:()刘邦穿三国?朕让大汉再次伟大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