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乱世边军一小卒 > 第398章 蜂窝煤

乱世边军一小卒 第398章 蜂窝煤

作者:上岸不吃鱼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09-11 17:17:48 来源:抖音小说网

此时此刻,晋王胤曦的大军主力退回河东,并将晋州作为行辕所在。

至于晋阳这个大本营,则是他的儿子胤稷坐镇。

他现在的日子也并不像表面上那么风光。

虽然打着“靖难讨逆、驱逐狄虏”的旗号,吸引了天下人关注,但真正有实力的势力仍在观望。

麾下将领对于是先打京城还是先打鞑子也是争论不休。

更让他心烦的是,粮草问题越来越突出。

河东之地供养他的大军本就吃力,如今战事迁延,消耗巨大。

而他之前布局在剑南道的粮道又因西京叛乱和各地混乱变得不安全。

“王爷,军中存粮仅够半月之用。若再无法开源,恐生变乱啊!”谋士一脸忧色地禀报。

晋王眉头紧锁:“开源?去哪里开?南边路不通,难道去抢鞑子的吗?还是去西京找那个‘大奉皇帝’借粮?”

他烦躁地踱步。

左贤王九万大军陈兵京畿,如同一把悬顶之剑,让他不敢全力南下。

西京李金刚锁了潼关,堵住了他西进捞好处的路。

而北面的兀良哈虽然被朔州缠住,但实力犹存,麾下还有七八万大军。

他忽然发现,自己这个“靖难”旗号打得响亮,实则陷入了四面受制的尴尬境地。

“朔州的鞑子已经被击退,女儿和萧彻云应该能传出消息来才是,为何现在还是了无音讯?”

“想必是被朔州那边软禁起来了,无法传递消息。”

“或许…真该听听某些人的建议,暂时…和朔州那边‘缓和’一下关系了。”

一个念头不由自主地冒了出来。

朔州能扛住兀良哈猛攻,其实力不容小觑,而且据说他们有种能发雷霆之怒的火器。

这个念头一旦产生,便迅速生根发芽。

大胤天下这盘乱棋,每个棋子都在为自己的生存和利益算计挣扎。

合纵连横,远交近攻,人性的贪婪与恐惧在乱世中被无限放大。

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而赵暮云,则在这纷繁复杂的局面中,冷静地落下了他的又一步棋。

一封措辞谨慎以韩忠口吻书写,但暗示了某种互利可能性的信函,被秘密送到了晋王手中。

信中没有提及赵暮云,只言朔州军民困苦,愿与晋王殿下“互通有无”,以粮食、羊皮、盐巴等物,换取一些药材、铁料等“民用物资”。

这封看似普通的商业信函,却像一颗投入深潭的石子,在晋王心中漾开了层层涟漪。

“互通有无?”

他冷笑一声,将信纸掷于案上,“韩忠一个将死之人,朔州一座危城,拿什么与本王互通有无?”

“怕是赵暮云死后,无人主事,想来乞讨些活路吧!”

谋士在一旁捻须沉吟:“王爷,此事恐怕没这么简单。朔州前番能击退兀良哈,虽仗地利人和,但其军中似乎确有蹊跷之物。”

“信中虽未明言,但这‘互市’之请,或许另有所指。”

另一名将领粗声道:“王爷,管他有什么蹊跷!我军粮草不济,朔州穷困潦倒,能有什么好东西?”

“不如一口回绝!当务之急是赶紧想办法从别处搞粮食!”

“从何处搞?”

晋王烦躁地反问,“南边路不通,西边是群疯子,北边是鞑子!难道去抢百姓吗?!”

他深吸一口气,目光再次落在那封信上,“韩忠…他想要药材和铁料?朔州战伤众多,要药材说得过去。但要铁料…难道他们还有力气打造军械?”

他心中疑窦丛生。

直觉告诉他,这封信背后绝不简单。

或许…这是一个机会?

一个兵不血刃,弄清朔州虚实,与胤瑶和萧彻云取得联系的机会,甚至得到那天雷秘密的机会?

“回复韩忠。”

晋王终于下定决心,“就说本王体恤边镇军民困苦,准其所请。”

“但互市地点,须定在岚谷县,数量和种类也必须由我方核定。”

“另外让他派个能主事的人来谈。”

他打算先投石问路,看看朔州到底玩的什么把戏。

……朔州城内,韩忠接到晋王回复后,立刻呈报给已秘密返回城中的赵暮云。

“岚谷县?晋王倒是谨慎。”

赵暮云看着回信,淡淡一笑,“准了。就让二叔去吧!他熟悉货物情况。”

“姿态也要放低些,我们是去求人的。”

“首要目标,是换取药材和生铁,尤其是硫磺和硝石,有多少要多少。”

“其次,试探晋王军粮情况,若有可能,用我们的‘好东西’,换他点粮食回来。”

“赵头,除了细盐,我们哪有还有什么好东西?”

韩忠一愣。

赵暮云指了指墙角堆放着黑乎乎的圆柱体:“那就是我们的‘好东西’,延州契吴山春季就开始生产的‘蜂窝煤’。”

原来早在赵暮云还是银州都尉的时候,王铁柱在延州发现了煤矿。

赵暮云因此与延州都尉杜威进行了一些利益交换,拿下了契吴山的煤矿。

这半年来,煤矿不断开采挖掘,存储了大量煤炭。

除了用于铁匠作坊和其它生产作坊使用外,赵暮云便让煤矿工人生产蜂窝煤,只等秋冬一到,用于取暖。

因此,就在立秋刚过,延州这边就将蜂窝煤大量送到了朔州、银、夏、蔚各州。

要知道朔州的冬天,气温可低到零下二三十度,比起更耐寒的北狄人来说,大胤人承受不了这么冷的天气。

别说打仗,要是没有采暖,冻死人是常见的。

现在有了蜂窝煤取暖,将士和百姓冻死的现象大大降低。

当然,赵暮云也着重交代室内烧煤取暖,一定要注意通风,防止没煤气中毒。

“另外!”

赵暮云眼中闪过一丝狡黠,“让赵文‘不经意’地透露一点,就说朔州军之所以能撑到现在,多亏了之前我遗留下的一些奇思异想,制作了些守城利器。”

“可惜材料难寻,工匠也死伤殆尽了。”

他要故意示弱,并向晋王抛出诱饵。

数日后,岚谷县。

这座位于忻州的小城突然热闹起来。

双方士兵壁垒分明,气氛微妙。

赵文带着十余名护卫,押着几辆大车如期而至。

晋王方面则派来了一位精明的文官和一位面色倨傲的武将。

互市谈判在紧张试探中开始。

赵文谨记赵暮云的吩咐,表现得如同一个为生存苦苦挣扎的校尉府官员,对晋王方面的诸多限制和压价似乎无可奈何。

但在关键物资如硫磺和硝石上却寸步不让,甚至愿意用带来的所有“蜂窝煤”和羊皮溢价交换。

当蜂窝煤引燃之后,通红的煤球发出暖洋洋的火光,晋王这边的人不由自主伸出手来烤火,感受这份温暖。

他们当即明白这个黑乎乎的东西在冬天意味着什么。

谈判间隙,赵文故意唉声叹气地抱怨当文官不容易,相当怀念赵暮云在的日子。

又不小心说漏嘴几句关于“会响的铁疙瘩”制作如何不易,需要“精铁”“巧匠”云云。

随即又仿佛意识到失言,赶紧闭嘴。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晋王这边的文官武将交换了一个眼神,心中暗自动容。

最终,第一笔互市竟意外顺利。

朔州用“蜂窝煤”、羊皮、细盐,换回了一批急需的药材和数量可观的硫磺、硝石,甚至还有少量晋王“慷慨”赠予的陈粮。

晋王粮草虽紧,但拿出一点陈粮换取烈酒和打探消息,在他看来是划算的。

赵文毫不客气收下,并“千恩万谢”地带着物资返回朔州。

而关于朔州依仗“赵暮云遗留巧思”制造守城利器、但如今缺乏工匠和材料的消息,也迅速被报给了晋王。

“果然如此!”

晋王拊掌,自以为窥破了真相,“赵暮云确已死了!朔州不过是靠着一点遗泽在苟延残喘!那利器虽好,却难以复制!”

他对朔州的戒心顿时降低了不少,贪念却又升起:“若能得到那些巧思的图纸和工匠…”

他再次修书一封给韩忠,语气亲切了许多。

表示愿加大互市力度,甚至可以提供更多铁料和工匠。

但希望朔州能“分享”一些守城利器的制作经验,以共同驱逐鞑子云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