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明末:从赤贫到雄掌天下 > 第49章 收割

明末:从赤贫到雄掌天下 第49章 收割

作者:一凡石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1 09:24:47 来源:全本小说网

杨凡与唐其瀚坐在一块。

杨凡和唐文卓在活动前忙前忙后,铺就了这么大一个摊子。

今日活动一开始,突发情况就十分多。先是不知是谁竟然在伪造满减活动的凭证,唐文卓紧急带人去处理,好在今日活动只有一天。伪造凭证颇为粗制滥造,极易分辨。

此事刚了,马上又有店铺不断传出各种恶性斗殴事件,大多都是为了争抢货物、插队等事情。店铺小二本就忙,忙得脚不沾地,也管不了那么许多。最后还是唐其瀚出面,衙门那边派了些皂隶过来维持秩序,店铺客人才老实不少。

唐文卓刚回瀚海楼,便又听说已经有零散店铺已经售空,其中大多是粮米店、布店这等必需品店铺。这等店铺唐杨两人早有预案,提前囤积了极多,却没成想到最先卖光的还是这等。

实际上两人计算出来的数量已经足够所有重庆市民正常购买。但却没算到不少人趁着便宜,一次性囤积数月所需,甚至还有重庆以外的他县百姓闻讯而来。

毕竟对所有人而言,赚钱都不容易。唐家这等全城活动更是闻所未闻,要等到下次谁也不知道那是等多久,过了今日就得加价再买一样的东西。

所有眼下对他们而言,更是买到便是赚到,自然趋之若鹜。

眼下再去进货是万万不可能的,唐文卓又去找唐其瀚商量,最后将本要运往南京的粮布先撤下来补入店铺中,空江船则只能在长沙分号再补货运输。

唐其瀚中午刚刚在自己府上与家人一起过完他的四十大寿,在场还有许多名流权贵。下午发则主动来到瀚海楼等待生意成果的回馈,如今等得困乏了,眯着眼睛,处于半梦半醒的状态。

唐文卓可没有自己父亲那般从容淡定,他时不时去看看账房先生们入账,时而跑去窗边呼吸一阵子新鲜空气。

杨凡忍不住安慰他,道:“唐兄不必担忧,下人们已经说了,几乎所有店铺都供不应求,生意肯定差不了。”

唐文卓笑笑:“但愿如此。”

他话音刚落下,就见他们府上的管家满面春风地走来,手中拿着一本账册。

管家轻轻附耳在唐其瀚旁边,同时又朝着杨凡和唐文卓,笑着说道:“老爷、少爷,到现在为止,咱们的营业额已经超过十万两了!”

唐其瀚猛地睁开睡眼,一眼瞧见喜形于色的儿子唐文卓,父子二人相视一笑,唐其瀚询问管家道:“现在什么时辰了?”

“回老爷的话,现在未时三刻,已经过去一个时辰两刻了。”

唐其瀚哈哈一笑,扭头看向杨凡,赞许道:“杨军门好厉害的手腕,十万两,赶上我重庆店铺产业一个月的总额了。”

杨凡自信道:“唐老爷高兴得太早了,这才哪到哪,这才一个时辰,接下来直到天黑,还有足足三个时辰。”

唐其瀚哈哈大笑,随即抬眼问道:“那杨千总觉得今日,我们最后能有多少营业额?”

杨凡伸出三根手指:“三十万两银子!”

“好。”

唐其瀚倒吸一口冷气,紧接着他说道:“如若今天真有三十万总额,我便大方些,再给杨千总三千两的彩头,如何?”

“多谢唐老爷慷慨解囊,小子在这里提前谢过唐老爷的三千两了。”

为了此事,杨凡提前对重庆有提前考察。

万历九年(1581年)四川总人口约为380万。若以此比例估算,崇祯五年重庆府总人口可能在六十万左右。但这一数据包含整个府属州县,重庆城区作为核心区域,人口虽然不及后世,但在城内和城外近郊镇县也有三十万人左右。

哪怕平均下来一人花个一两多银子,也得有个接近三十万两了。更何况大部分人第一次见这种阵仗,很难压制住自己的消费**,想着早买更便宜,晚买就亏的想法,有钱之人,怎么可能只花一两银子出去?

因此杨凡还是有信心的,转头看向唐家父子,个个都是如沐春风。毕竟一个时辰十万两,那后面的也必定也少不了。

时间到了申时,经过账房先生和管家统算,整体成交额已经突破了十五万两。

一时间,唐其瀚也不困了,唐文卓也不再紧张。他们唐家在重庆的产业,除开江运,哪怕两个月都不一定能有十五万两,但这区区两三个时辰,却达到了这个成绩,已经是奇迹。

唐其瀚当即宣布,销售额总量在第一的店铺,将给每人发二两银子的红包。同时,在瀚海楼三楼的书手、账房,每人也将得到不少于三两银子的红包。

此举一出,场面瞬间沸腾起来。书手账房纵然挥汗如雨,也是甩开了膀子拼命干。

与此同时,没有活动经验的店铺开始渐渐出现问题。算错帐、收错钱,亦或是伙计没注意到,有客人拿了东西就跑,这等事情屡见不鲜,不断传回唐氏父子两人耳中。

偏服务性的酒楼、医馆、裁缝铺等店铺,服务人员逐渐感到手忙脚乱,疲惫不堪,服务质量也逐渐下滑。好几起纠纷吵闹都围绕着这些事情发生,唐文卓不得不陆续派出手下赶赴处理,甚至几个恶**件,逼得只能他和杨凡两人亲自出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明末:从赤贫到雄掌天下请大家收藏:()明末:从赤贫到雄掌天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时间一点一滴过去,到了酉时二刻,总营业额已经突破到了二十万两。与此同时,随着主要购买力都完成了抢购,整个生意热度已经呈逐渐下降趋势。甚至一些例如粮米店这种必需品的店铺,再次存货接近枯竭,随时可能空仓停售。

虽然销售额逐渐放缓,但是唐文卓却越来越忙碌,许多事情都需要他来安排,忙得焦头烂额。

而杨凡则乐得轻松自在,虽然他是筹划者,但显然唐文卓更便于指挥他们唐家的人,杨凡只是协助,除此之外现在的他便只是和唐其瀚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

随着时间流逝,天色逐渐暗沉。生意好的店铺甚至卖光了所有货架上、仓库中的存货,只能提前关门停止营业。

戌时二刻,天色已经黑了下来,重庆街头的人群越来越少,大部分都满载而归回了家。大寿大惠活动告一段落。

经过账房先生等人的连夜核算,唐氏字号的总营业额,最后定格在了三十一万两千六百两。根据唐家的折扣以及一系列的优惠活动,最后核算出来的纯利润约为六万三千千五百两左右,按照谈好的利润一成的分润,杨凡应该得银六千三百五十两。

唐其瀚大手一挥,将三千两彩头算进了杨凡的分润中,一共答应给杨凡共计九千三百五十两银子。

当日马上给了银子,收了银子的石望和谢小妹眉开眼笑。

最高兴的莫过于谢小妹,自从做了杨凡的账房先生,就见这里花钱那里也要花钱,张攀、石望轮着找自己支取银子。眼瞧着钱包越来越瘪,终于来了一波大回血,重新鼓胀起来。

但唐家父子也更高兴,此次活动,已经大大超过唐氏父子的预期,短期赚得盆满钵满。

不难预测,在整个重庆范围内,各行各业都会出现短暂的购买力真空期,因为唐家产业已经提前耗费了近一两个月的市场购买力。那些友商和竞争者,特别是吴家,更是恨得咬牙切齿!

同时杨凡也对崇祯年间这些百姓购买力重新认知,按他现在对银子和后世的人民币做换算的话,估摸着一两银子也就五百块钱左右。整个重庆超过三十万人口,这次活动一共也才销售总额三十一万多,也就是说这次活动人均消费才仅仅一两银子多点,约为五百块钱。

不得不说,大部分人手中钱财都太过紧张,否则不可能这么少。

-------------

注释①人口:部分网络文章声称明末四川人口达“5000万”,这一说法明显违背历史常识,对比同时期全国人口一共才约1.5亿,

明朝万历六年(1578年)的《明会要》记载四川在册人口为310万(户26.2万,口310.2万)。这一数据因明末普遍存在的人口隐匿现象(如逃避赋税),被学者认为严重低估。曹树基在《中国人口史》中结合地方志和移民数据,推算万历年间四川实际人口约为600-700万,

而崇祯三年(1630年)是明末四川人口的一个关键节点。葛剑雄主编的《中国人口史》指出,此时四川人口达到明朝峰值,约为735万。这一数据被《四川通史》等权威着作引用,反映出四川在崇祯初年尚未经历大规模战乱时的人口规模。

同时重庆作为川东府级中心城市,人口规模应与临清、武昌等中等城市接近。临清作为运河沿线重要商埠,崇祯年间临清总人口30万左右。武昌同样也在20万左右。西安府、苏州府等核心城市,人口才超过五十万。

注释②利润率:

粮米店:扣除运输、仓储、税收等成本,粮米店纯利润率约为10%-20%(即1-2成)。

布店:以松江棉布为例,万历年间每匹成本约0.3两,零售价0.5-0.8两,成本利润率达66%-166%。扣除运输(陆路成本约0.05两/匹)、店租(年租金约10-20两)及税收(商税约3.3%),纯利润率约为30%-50%(即3-5成)。其中不算高端市场的丝绸等奢侈品,其利润更高。

其余酒楼、客栈、纸店、绸缎庄、杂货店、茶叶店、瓷器店、肉店、南货店、木匠店、铁匠铺、首饰铺、胭脂铺、裱糊店、伞店、茶馆、澡堂、钱庄等利润有高有低,取适中二成利。

注释③银子与后世换算:

由记载的崇祯四年的四川为例,每石米4两白银,一两银子可购得2.5斗米 ,约等于现代约37.5市斤。

现代大米普通中等大米零售均价在 5–6元/斤,所以约换算来约等于 37.5斤 × 5.5元/斤 ≈ 206元。

但单纯以米价换算古代货币购买力会忽略了诸多复杂因素,如古今农业生产力差异、商品丰富度、通货膨胀计算方式等。

所以大多数历史经济研究及通俗读物(如中华网、澎湃新闻等)在折算明末白银购买力时,常采用300–600元区间,500元处于合理范围的中间值。

喜欢明末:从赤贫到雄掌天下请大家收藏:()明末:从赤贫到雄掌天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