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 > 第102章 方从哲被吓死了

与身在山西的曹化淳汇合后,凌义渠三人便同他商量起了明志的案子。

可商量了好一阵,他们也没个好主意,只得是决定突审一次明志了。

于是,夜半子时由曹化淳亲自出面带着镇府司的人就审问了明志。

可无论他曹化淳怎么问,施以何种手段,明志就是一口咬死,百商送来东西全被他让各地的主事送了回去,自己没有贪污,自家主人更无收受任何礼品。

见此情景,曹化淳也无奈了,只得退出了牢房去找凌义渠三人思量对策。

这按理来说,对于他们这四位想要找一位罪员的罪证,那是太简单不过的事了,没有也能变成有,有也可以变成没有,一切就看他四位老爷的意思。

但无奈的是,这种招数放在他明志身上却行不通。

首先,此案是皇帝最关心的钦案之一,其次此案事关内阁大臣。

除去曹化淳与凌义渠之外,其余两人都是因为张书缘推举而步入中枢的,在这半年多来,他们也听司礼监的人或多或少的提及此事,所以于情于理他们是欠着张书缘的人情。再其次是,他李邦华与韩继思是很不屑行这腌臜之事,而他们所求的就是律法严明!

见始终在明志身上搞不到什么信息后,他们便转而将枪口对准了山西省的一众惠民坊主事。

而这一下子,可算是让他们挖到了大料,只不过这大料却不是事关明志的贪污案,而是事关整个山西,不应该说是整个北方的大事!

因为他们查到,这凡是参与了惠民坊的生意人,其家族中或多或少的都有那么几位在朝中任职,不是担任着的六部的小官,就是担任着各地方县府的县丞与主簿。

除了此事之外,他们还查到这群人之中,有很多人的产业是混乱不堪,一年上交给朝堂的岁入只有区区四千两!

查到这信息后,曹化淳四人当即就意识到了什么,只觉的头顶上的天不是天了,而是那天下数万万的土豪劣绅。

察觉到事情的严重性后,他四人旋即就押着明志和那几位西安府的劣绅主事,就踏上了回京的路。至于山西这边的人,他们只是抓了那王心一点了名的那十几人,外加二十余位帮明志退礼的主事以及证人。

而在凌义渠查办的过程中,他们四人也弄明白了明志的案子,明志确实是没说谎,各地豪绅送来的孝敬全部被他给退了回去,要是非要说他贪污的话,那也只是他收了一支价值五两的铜簪子……

他们是在赶赴京师。

可身在京城里的各部大臣却是在忙碌着准备过年的事宜,而张书缘因为明志的原因需要避嫌,所以明面上他就暂时卸下了惠民坊一事,只专注起了本职工作,那就是在文渊阁里梳理全国各地的奏疏。

但暗地里却是在与李凤翔商量着东厂的管理制度。

时间一晃,眼看着时间马上要到十二月中旬时,曹化淳等人终于是赶回了京师。

回到京师的第一时间,曹化淳四人便一头冲入了禁城。

乾清宫。

“臣等参见吾皇,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进到乾清宫后,他四人便就拜服施礼。

“四位爱卿请起,大伴赐座。”

见他们四个人是跑的上气不接下气。见此情景,朱由检不由的就一愣,旋即就让王承恩给他们搬来了椅子。

“谢陛下。”

坐下之后,曹化淳四人是吞了吞口水,很显然方才他们跑的太激烈了。

“骏甫(凌义渠的字),你们此去如何,张阁属臣可有贪污?那人背后可有张阁?”

见他们坐了下来,朱由检就问起了要事。

“回陛下的话,臣等奔波两省现已查明张阁与此事无关,这是臣四人查探的本奏。而那叫明志的属官也无贪污之实,若时局可以,明日臣就可当庭对峙了。”

身为先帝朝老臣的凌义渠是很懂政治的,既然朱由检让他们亲自奔走,自然是想借此来维护内阁的声誉,因为一旦内阁出了丑闻,那史官肯定会在史书给他朱由检记一笔“识人不明”的说辞。

“嗯,如此便好。不过此事也不用如此着急呈奏。”

见凌义渠说着又拿出了写好的查案奏本,朱由检便就点了点头,心底瞬间就乐开了花。“朕就说嘛,以小哥那种脾性是断然不会做那腌臜事的。”心里如此嘀咕了一声,朱由检就有些好奇这四人了。

因为他们四人跑的是衣衫不整,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身后是有老虎呢。

“启奏陛下,除此之外,臣四人还想再奏一事。”

“哦?骏甫请讲。”

“回陛下的话,臣与曹公公等人行至山西,在查明志一案时偶然发现了一大重事,我朝…我朝恐被…恐被民间所掌……”

凌义渠是掂量的开口,而在说这话的时候,他还看了看身旁的李邦华几人。

“什么?!凌义渠朕命你速速讲清!”

一听事关自己的皇位,朱由检当即就震惊了,顾不得仪态站起来就问道。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请大家收藏:()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启奏陛下,奴婢等人发现那民间商人之家已有多数子弟入朝为官,虽说那诸商子弟官身不高,但却遍布我整个山西省。而据臣这几年的记忆,我朝的官员的确是大多出自豪族,平民之官已是许久未曾见到了。”

见皇帝急眼了,凌义渠还未回话,曹化淳便就起身禀报。

“什么?!如此大事你们怎么才告诉朕?你这缉事厂提督是怎么当得差!”

听到曹化淳的说辞,朱由检当即就拍了下桌子,整个人是又惊又怒。

其实,他们所查到的事情并不是什么稀奇事了,早在嘉靖年间就形成了此风。

而他们之所以如此惊骇来禀报,还是因为他们之前眼界太窄没有想到这风气的根本。

在他们原先看来,读书本就是一件费钱费力的事儿,少一些平民也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可眼下却不一样了,因为那漫漫朝野十之**都是与商人有关,一旦有个风吹草动,那岂不是很容易爆发内乱?

“是奴婢之罪,奴婢没有担好东厂之职,还请陛下责罚!”

见皇帝彻底怒了,曹化淳是赶忙跪地请罪,生怕皇爷在这气头上砍了自己。

“请陛下息怒。”

“息怒?你都察院是如何监察的百官?还有你大理寺!”

“是臣等疏忽失察,还请陛下息怒勿要伤了龙体。”

没辙,他们四人是只得跪地请罚。

“息怒?你们告诉朕,朕该如何不怒?朕不管,朕要你们在三日之内给朕一个解决办法!”

冷冷的摔了下杯子,朱由检便就坐了回去。

“是,臣等明白,臣这就回去思量……”

见皇帝下了通牒,凌义渠三人便就起身退了下去,只剩下了曹化淳孤零零的跪在原地。

发了一通脾气后,朱由检也回过了神来,在他还未登基时此类事情便就很多了,只不过那时的他对这事儿并不感冒,反正那时候坐在这个位子上的又不是自己,再加上他也看不出来这里面的道道,所以他也就没把这事当回事儿。

可到了现在,他却已不是那个信王了,他很清楚一个家族有了官员会是什么样子。所以他很想按自己的性子去砍光了那些人!

但想法虽好,可此事却不能这么处理,一来大面积砍人他没有合适的理由也没有那么高的威望(不像朱元璋或朱棣),二来要砍也只能是砍一小部分,根本没法去得罪整个天下的豪绅。

总之眼下给他的选择只有两个,一是用重典革除所有的豪绅之臣,二是当作此事没有发生,只砍事关惠民坊的豪绅。

“曹伴,你说朕该如何罚你?”

见没了外人,朱由检就准备关起门来说说体己话了。

“奴婢不敢自请,一切都由皇爷说了算。”

“朕说了算?朕要是说了算就好了。行了起来吧。这里面的事儿朕知道怪不到你们身上,但朕就是忍不住这火气。你这奴婢也是,自从朕继位以来便扶你到了司礼监秉笔又兼东缉事厂掌印,按理说你应该早早奏请此事,提醒朕要注意天下商户,可为何你却迟迟没有奏请?”

朱由检是哀叹的说着。

这说实话,他对曹化淳的感情可要比王承恩要深,毕竟他曹化淳可是自己的儿时大伴。

PS:历史中的曹化淳是于崇祯十一年,任司礼秉笔太监与东厂提督的,而为了写书方便点俺就将他设定成了这样。

“皇爷是奴婢的错,奴婢应该早早的奏请此事……”

“行了,你下去给朕反思反思,若你担不好这个位置,那就别怪朕让李凤翔替你了。”

“是,奴婢定会严格自省。”

“嗯,去吧。”

头疼的挥了挥手,朱由检就让曹化淳给退下去了。

“大伴去请张阁。”

闭着眼睛,朱由检就严肃的吩咐王承恩去请人了。

在朱由检请张书缘的时候,一件信便就传入了京师。

而这封信是来自于山西富商朱鸿德的。

这朱鸿德是经营布匹生意的,产业规模是在山西排列第十,而他的背后有来自浙江的富豪入股,同时他在朝中也有靠山。

没错,他的靠山便就是眼下在京师的山西参政郑国昌。

参政是大明各省的布政使司的副手,官位从三品,而这位郑国昌则什么好说的,因为这个人没什么亮点,结局也只是自缢。(崇祯三年正月,清兵自京师东行而下,先使人伏文庙承尘上,主者不觉也。初四日黎明登城,有守将左右之,国昌觉其异,捶之至死。须臾,北楼火发,城遂破。国昌自缢城上)。

虽然朱鸿德的这封信没写什么大事,但有部分内容还是让郑国昌给警惕了起来。

只见,这信里写着这么一段话“前日都察院凌大人来稽查了,观之产业,见无误旋即退走,在临走时上官偶问家中可有同僚,小民回答族中小辈正值户部照磨……”

在看道这封信后,身为大明官场的一份子,郑国昌旋即就嗅到了一股别样的味道,琢磨了一番后就决定去问问自己的老大,朝廷眼下究竟是要有什么动作,才会有人赶赴山西。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请大家收藏:()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而他的老大是时任浙江布政使的陆问礼。

可等他到了自己老大的府上后却发现,这陆府上早已是坐满了人,而到了陆问礼府上的人,全是与山西的富商有牵扯的小官。

经过好一番的研究之后,陆问礼也懵了,赶忙带着人去找浙党大佬方从哲。

当方从哲听闻中枢有人在查商户之后,他也懵了,心说自己也没不去上朝啊?这朝廷要有啥动作是自己不知道的呢?

可还没等他弄清楚事情原委,就听到管家禀报说是老家来人询问朝中发生了何事。

听到老家人询问的信息后,方从哲便就惊了,蹭的一下就坐了起来,整个人是呼呼的喘着粗气。

这能进入中枢的人,哪一个不是人精,虽然此时的方从哲是有些懵。但他却通过这些人的言辞探究出一件事来,那就是有人发现群绅入朝!

随着他发现了这个问题,紧跟着他就意识到了危险,因为此事都被那凌义渠几人知道了,既然他们知道了此事,那此事距离被皇帝知道还会远吗?

要是被皇帝知道了此事,他会是什么想法?会不会怒而斩人?

一念至此,方从哲就感觉心脏一拧,紧接着眼前一黑就晕死了过去。

而在他躺下的瞬间心底里是只有一个想法,“呜呼哀哉,我浙江完了!”

说实在的,方从哲这老狐狸是很明白这事情的利弊,若换做他是朱由检,在知道了此事后肯定是会施以重拳打击豪绅,直至将朝中的豪族子弟全部清除才算罢休!

见方从哲晕了,一众大臣纷纷上前呼救大喊让人去请大夫。

可等大夫到了以后,却是无奈的了摇了摇头对他们这些大官说“诸位大人,方老大人年事已高,由于情绪过于激动指使心猝,老夫实在是无力挽回,还请方大人以备后世吧……”

这大夫的话很简单,说白了方从哲是被众人的言语给刺激死的。

而方从哲的儿子,方世鸿却明白,父亲的死跟激动无关,而是跟害怕有关,因为他也知道群绅豪族入朝的威力有多大。

喜欢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请大家收藏:()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