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 > 第107章 给一棒子再给一甜枣

“启奏圣上,臣之所以绕过三司,事因湖广一十三县沆瀣一气,勾结域外番人欺压我大明百姓。臣见之旋即核查,可臣与京师一来一往无半月光阴办不得此事。”

“故此,臣为保我湖广一域民安,故此才绕过地方三司。”

“而据臣查实,那番邦外人伙同当地府衙侵吞我民之土已达一千七百余亩,若臣见之不闻,那岂不是辜负了吾皇隆恩和先帝的栽培?”

温体仁是跪服在大殿中央,语气平稳异常好似这场面他已经是经历了数回,完全不带怕的。

“温尚书所言可有实证?我朝律法曾言,诬告者罚同罪连坐,温大人可要想明白了再说!”

韩爌是摸着胡子看着温体仁,他就不相信温体仁能拿到证据。

早在挖这个坑时,他就让方从哲做好了关节,那鼓动佛郎机和当地府衙的中间人早已是自缢,而为了以防万一,在此案发生后凡是丢了土地的乡民,一律被浙党人给弄死了。

“回阁老的话,下官确有实证,不过还请圣上准许身在牢狱的董汉儒进殿臣奏。”

温体仁看了眼韩爌,眼睛一眯就心道“老家伙给我等着!”

“准。”

听到温体仁说有证据,朱由检便大手一挥示意门口把守的侍卫,去刑部大牢里叫人。

很快,一身污垢的董汉儒就被人押着步入了金銮殿。

董汉儒,字学舒,号谊台,直隶开州人,万历进士,天启年官至兵部尚书。

在原有的历史之中,他由河南推官入户部主事,建议减织造、裁冒滥,切中时弊。历湖广左右布政使、右副都御史,巡抚湖广。

而这个人完全可以说是个大大的忠臣良将,虽然在历史中今年他是死在了家里,但碍于历史线的变动,他却没有如历史中那般去世,反而是在湖广担任着经历司的主事。

我们再说回来。

这满身污垢且老态龙钟的董汉儒入殿后,噗通一下便就跪在了地上给朱由检叩头,而他的心里是五味杂陈的看着这铺着红毯的金銮殿。

没错,董汉儒是入过中枢的,因为他曾任过万历十年(1612年)的都察院右副都御史。

看到这位老臣是这副模样,朱由检也不由的心酸了起来。

他知道董汉儒这个人,在他的印象里,董汉儒可谓是忠孝两全之辈,本以为他会在朝中发热发光,但没想到碍于魏忠贤的掌权却是断送了这么一个忠心大臣的仕途。

心中叹了口气,朱由检就扶了扶手,轻声示意他抬头回话。

“董汉儒好久不见。”

开口的第一句,朱由检就语气感慨的道出了此言。

“陛下安康,老臣拜贺陛下。”

听到这话,董汉儒瞬间就被感动到了,看来这位年轻的帝王并没有忘却那为国效力的殷殷大臣。

“嗯,老御史温体仁所言湖广民变是与番邦异人坑害有关,相关证据都保存在你哪里,不知老御史可曾待在身上?”

深吸了口气,朱由检便和煦的问向了他。

“回吾皇的话,证据一直在身,还容老臣宽衣……”

董汉儒说着就当庭脱起了衣服。

衣服脱下,所有人都惊了,只见他的内衬里是有一个夹层,上面刻写着诸多的人名与事件,其中包括不限与此次的民变大事,更包括前些年身受魏忠贤残害的乡民。

PS:明朝的官员没有在被判罚的时候,是有人权的,不可搜身,不可苛待。

“快,快给朕呈上来!”

见董汉儒的内衬上是密密麻麻的字,朱由检就坐不住了,当即就命令王承恩去取衣服。

顾不得气味难闻与衣服腌臜,拿到手中朱由检就细细的看了起来。

时间缓缓流逝,殿内是悄无声息,韩爌等人则是阴沉着脸看着董汉儒。

千算万算他们没算到,这地方府衙里居然还有人不是和他们一伙儿的,居然敢提供证据给温体仁!

大概过了十刻的功夫,砰的一下朱由检的左手就砸在了龙案上。

“欺天啦!!我大明朝的官员居然敢做下如此恶孽!!”

“陛下息怒。”

见皇帝怒了,一众文武官员便就跪服了下来。

“启奏陛下,那内衬上所记述了何事?”

跪在地上的韩爌,在道了一句息怒后,转而就问起了朱由检手中的内衬。

“何事?哼,你这内阁是如何当得差?!我湖广民生如此混乱,为何尔等就没有人向朕奏报?!”

朱由检冷哼着就把内衬扔下了下去,差点没把韩爌的头给盖上。

差点没被这衣服的臭气给熏死的韩爌,就更懵了,心想这董汉儒究竟是记下了何事,能让皇帝如此震怒。

来不及细想,韩爌便就解下头上的内衬,转而看了起来,而他越看脸色就越是怪异。

说实话,他知道下面的情况是怎样的,但他却没想到事情却能是这样。

只见,这封藏在内衬里的是封血书,上面记载了整个湖广发生的所有恶劣事迹,小到府衙官差欺压百姓,大到此次湖广民变与走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请大家收藏:()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在看完这封血书后,韩爌便就不敢说话了,因为湖广距离他东林党人太近了,近到他说什么也不能忽视那里的情况。

“陛下,您都看到了吧,这是臣近十年来的全部记述,若不是乡民识字者少,臣还可以收容更多!所以请陛下看在温尚书是为民谋利的份上,就饶恕他这一会吧!”

董汉儒见东林头子都沉默了,当即就抓住机会开口。

温体仁是小人不假,但小人可是会演戏的啊,而他在湖广查到这事之后旋即就找上了董汉儒,请这位老臣配合自己出手剿灭番邦异人。

“杨一儁你可还有话说?”

随着董汉儒出声,张书缘也瞅准机会出言发难,目标直指都察院!

“臣…臣……”

杨一儁此时也傻了,他想不明白为何自己等人谋划的大局怎么就发展成这样?

可他殊不知,此时虽是党争不断,但还是有那广袤的忠厚之辈在默默的发光发热。

“陛下,臣张书缘启奏。”

见他支支吾吾的说不出个一二三,张书缘就站起来走到大殿中央说道。

“讲。”

“启奏陛下,臣要参都察院懒政懈怠,不查官吏,不识民情!”

轰。

此言一出,堂上的所有人都更惊了,因为他们谁也没敢想,张书缘会对整个都察院开火!

“曹于汴,如此大案发生,你都察院是作何差事?这总得给朕一个交代吧?”

朱由检也明白了,眼下党争的根源就是来自那些闻风奏事的士大夫,最不济也是原因之一!

“陛下…是臣之过错,臣疏于考核研查,还请陛下责罚。”

曹于汴也不敢反驳,只得是在心底里怒骂上任左都御史曹思诚。

“责罚?责罚能换回如此人命?”

“曹化淳何在。”

“奴婢在。”

“朕命你核查温体仁之事可有眉目?”

“启奏陛下,奴婢历经三十二天,命镇府司锦衣卫核查湖广一案。发现温大人所言证据确着,除此之外,奴婢还收李若链上报,湖广七十二县官员大肆贪污,行坑民之策,请吾皇即刻查办。”

曹化淳早已是做好了出手准备,一听到陛下喊自己了,他旋即就站了出来并将收集好的证据用双手托举到了头顶。

“呵呵,好啊,一个个的真不愧是我朝的忠心肱骨。来呀,即刻给朕褪去杨一儁袍服,交由东厂查办!”

“奴婢遵旨!”

左右侍卫旋即领命,冲上去就扒了杨一儁的官服,押着他就退出了金銮殿。

“另外湖广一案可使我朝管中窥豹,从即日起都察院降俸半成,除闻风奏事之权!”

借着这个时机,朱由检就举起了大刀砍向了都察院。

“不可呀陛下,若无此权,臣等该如何巡抚各地?”

一听这话,都察院群臣便呜嗷叫了起来,就好似他们死了爹娘了一般。

“李御史为何不能巡抚?有道是有理不怕声低,况且有此权,尔等还能让湖广发生如此大案,以张某看来,这就算是交给一条狗也不会做到如此!”

有些话朱由检不方便说,可张书缘却是无所谓,有能耐你们就来搞我!

“你…你!!”

“肃静!张师傅所言即是,朕意已决,今后都察院需按实据呈奏,若再行诬告一律连坐!”

“另外,温体仁之案,确有乱律之处,朕罚你半年无俸,三年不可升!”

“臣温体仁遵旨。”

有这么个结果,温体仁简直高兴坏了,虽然有三年不可升的约束在,但这对于他一二品大员来说却是没什么,反正他要的目的已经达成了,至于半年没有工资,那更是无所谓,反正他家里又不缺钱……

“还有,从即日起都察院、刑部、大理寺、东厂联合查办湖广一域官员,发现一个给朕严惩一个,除罪大恶极者其余之人全族发配西藩!”

“臣等遵旨。”

见皇帝意决,群臣便忍着吃下了这苦果,所有人都感觉到天变了。

因为,他们的皇帝好似是要走暴君那一条路了。

见目的达成了,张书缘与朱由检便就会心一笑,转而就扫视起了群臣。

“当然,都察院降俸归降俸,但朕还是洞悉诸位臣工的不易。韩师傅,将这半年来收集的各府道,各级官员的俸禄给朕说说吧。”

给了他们一棒子,朱由检便就打算给他们一颗枣了,反正增加俸禄这事是迟早要做的,正好还可以用此来抚慰人心。

“回陛下的话,据老臣与毕大人核算,我朝一品月俸为八十七石米,三百贯钱。二品为为七十二石米,三百贯钱……”

见皇帝问到此事,韩爌便就心中一动,他感觉到自家这小皇帝好像会帝王心术了!

顾不得内心惊骇,他便就与浙党的几个大佬对视了一眼。

而此时,殿内的所有人都是这个想法,唯独只有张书缘在偷乐。

而大明朝时至今日,一切的一切都在变化,而唯独不变的就是那官员的工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请大家收藏:()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听完了韩爌的臣奏,朱由检也是哭笑连连,心道“唉,怪不得百官贪污,这月俸给到朕,朕也会不好过啊……”

摇了摇头,朱由检便就看向了还跪在地上的温体仁。

“温爱卿,我户部钱粮可有几许?”

“启奏陛下,我朝库中银钱所剩两百三十万两,黄金剩余一十一万两,仓储稻米谷种全部发往了受灾四省……”

听着温体仁的上奏,朱由检想了想便就决定,只给他们增加俸钞了,至于粮食那是不可能多给了。因为今年的光景不好,到处都要用粮。

“温爱卿管库有方。”

“诸位爱卿,时至今日我朝变化良多,故此朕意为加俸!”

“当然,诸位爱卿也知我朝窘迫,想必也不想给朝中增添负担。这样吧,自上往下各部大员加俸一百贯,地方各府加俸二百贯。”

朱由检是自说自话,张书缘则是在下面算着这笔账,而百官的神色则是阴晴不定。

原先的各部官员,一品到四品是三百贯钱,正五品是一百五十贯,正六品是九十贯,正从七品是六十贯,正八品是四十五贯,正从九品是三十贯。

而明朝的一贯钱等于一两白银,也就是说这各部自四品往上的大臣,能每月拿到四百两银子,外加二十至八十七石米不等。

地方官员则是能拿两百至四百五十两银钱,外加五石至二十石米粮。

总得算下来,这笔支出最起码得有近一百六十万两的支出,能占到去年现银预算的一半以上。

心中算着这笔账,张书缘就扶了扶心,心道年后还是得抓紧搞钱。

PS:明末时期的官员很杂,单我查到的万历时期,所有官员加起来就有八万人左右,而明朝的俸禄体系是实物加银钱来给的。所以我这么写应该是没啥太大的出入。毕竟我是真不知道崇祯时期有多少官员,每级官员又是有多少人……

喜欢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请大家收藏:()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