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 > 第132章 东林想借手杀人

见着杨文岳去“抓”刘一燝了,张书缘便就处理起了其他事。

说实在的,虽然他张书缘是离开了京师没错,但内阁和商业司的事却没有落下,每隔个十天左右就会有通政司的人给自己送来中枢的奏报。

而他之所以离京之后还能收到奏报,原因自然是因为与朱由检的约定。

当然,这两个月来他也没只翻看江西府的府志,还让镇府司的人去调查了一番,并且还将近来的操作写成奏疏送回了京师。

打开最近送来的京师文书,第一眼看到的是一封圣旨,虽然这圣旨并未装裱,但上面却盖有朱由检的大印。

只见,这圣旨所讲的事有三方面。

一是他属下明志成功于陕西制造出了三十石精盐,收到了朝廷嘉奖并解除了身上的枷锁。

二是刑部尚书韩继思重新审核了山西走私人员的名单,扩大了前任刑部尚书苏茂相总结的涉案人数。

三是正式下发了对黄宗羲、顾继绅以及王夫之的册封。

因黄宗羲在山西剿匪有功被任命为了代山西布政使,顾继绅是因协助黄宗羲有功被任为了代都指挥使,王夫之则因在陕西赈灾有功被任为了提刑按察使,至于傅山则是没有任命,因为他善于行医和教书育人,所以张书缘并未向朱由检举荐他。

而那韩继思的制裁名单是足足占据了一多半的画面,上面记述着山西三司的一众官员,小到各地知县,大到山西布政司参政郑国昌,以及布政使张大猷这个贰臣!

当然其中也写有许多京中大臣,如佥都御史赵宾鸿,右佥都御史兼山西巡抚的许鼎臣,还有工部、吏部、户部、以及刑部的各部主事,而这些人加起来是足足有一百多位。

对于这一百多人的判罚,朱由检的决定是移三族,以儆效尤!

看着面前的圣旨,张书缘也不知该说什么好了,而山西走私的判罚之所以此时才下来,主要还是因为刑部大佬换了人需要走流程……

“看来这不杀不行啊,居然涉及了这么多人。”

捏了捏拳头,由此张书缘便就决定要对江西施以绝对重拳了!

明末的南方不同于北方,此时的大明南方那是手工业与农业、商业都很发达的地区,其产值更是比山西不知多出了多少。再加上这里是浙党和东林的老家,所以被此案波及的人,只会是比山西要多要广!

收起心底的想法后,张书缘又看向了其他信件。

而其他信件就没什么有营养的内容了,不是围绕着韩继思的制裁名单再吵,就是在争空出的官位。

总之这一切都很符合明末大臣的习性,主打的就是一个争……

次日。

本想趁着刘一燝还被抓没回来,自己先去见见这南昌城里有名望的善人。

而他的打算是,先看一下这些善人中有没有合适且靠谱的人,若是有的话,那就聘请他们来做惠民坊的主事。

打定主意,换上文人布衣,张书缘带着三名锦衣卫就出了门。

可没想,刚出府没多久,他就被一位疾驰在路上的学童给撞了一下。

“先生不好意思。”

那学童被撞倒在地,也没有哭,反而爬起来就开口道歉。

“呵呵,无妨走路慢些才是。”

见这小童知书达理,张书缘也没计较,反而拍了拍他的肩膀让其注意安全。

“谢先生,若先生原谅小子的话,那小子就去学堂了。”

“去吧,记得路上慢些。”

见人是着急的去上课,张书缘不免就回想起了在后世求学的经历……

见人原谅了自己,那小童便就捡起书本走远了。

看着离去的学童,张书缘摇了摇头就继续去找这城东的善人们了。

刚迈出两步,忽然就听身后传来了方才的小童声音。

“先生,先生等等!”

“怎么了?你这小童不是着急去学堂吗,怎么又折返了回来?”

见人折返了回来,张书缘就有些纳闷了这童子了。

“先…先生,我方才撞到您的时候,不小心将您的玉牌给带下来了……”

那童子说着就恭敬的伸出了双手,而手中正是一块泛着白色的玉牌。

“哦,哈哈哈,你这娃娃有良心呐。对了,你给我送还玉牌就不怕迟到了?”

“不怕,学生又不是故意迟到,学生这是在践行圣人之言!”

这学童是一脸正色的开口,就仿佛是个小大人似的。

“嗯,圣人之言,不错不错。既然你送还了玉牌,那我也得以礼相待才是,不知小童叫什么名字啊,我遣人去与你老师说明。”

“小童名唤杨廷麟,不过答谢就免了吧,我看先生也是有要事在身的人,这误了您的事可就不好了。”

在这小童开口的一瞬间,张书缘瞬间就心底一震,杨廷麟,这可是个人物啊!

据后世记载,他可是明末的着名英雄,与倪元璐、黄道周齐名,人呼“三翰林”而且他识事有度,在崇祯十一年时,他更是以翰林身份上疏弹劾兵部尚书杨嗣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请大家收藏:()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而最为人佩服的是,他杨廷麟一介文人出身,竟敢带兵到赣州与建奴作战,当时江西周遭已是沦陷,各路援兵也被建奴击败,同时退入福建的汀州也已被占领,所以赣州城便就成了一座孤城。

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依然坚守并亲自督战,但奈何大局已败哪怕是他使出了浑身解数都挽回不了,于是他杨廷麟命卫士销毁命牌,从容投清水塘,以身殉国,被永历帝追赠为少保新淦伯!

“你…你叫杨廷麟?!”

心里是咚咚的跳着,在之前他还在想去哪儿找这些人杰,但没想到却是在这大马路上碰到了。

“啊?我是叫杨廷麟啊?先生,这…这有什么问题吗?”

见张书缘很是激动,杨廷麟瞬间就懵了。

“哦,没事没事,杨学子快快去上学吧,我让这位好友去帮你言明,免得你受责罚。”

回过神来,张书缘就说了个善意的谎言,而他说的那位好友,自然是身边的锦衣卫。

“既然如此,那小童就多谢先生了。”

说罢,杨廷麟就转身继续上学。

“去看看他是在哪儿上学,父亲又是何人。”

用眼神示意,那锦衣卫瞬间领命,跟着杨廷麟就去学堂了。

“看来这杨廷麟是在南昌府求学了……”

若张书缘没记错的话,此时的杨廷麟是在求学阶段,而史书中记载,他自五岁起就跟着父亲外出求学了,直至崇祯三年才参加了南京国子监的乡试。

“走吧,我们去见见那饶禧等人。”

而他说的饶禧等人是这南昌府的十大善人。

这南昌十大善人有,饶禧、吕仕桂、葛元寿、萧以钦、李秀久、胡玉瑞、万养懋、张承谦等人,而他们这些人所做的善事,不是救济贫困,就是资助修建桥梁,同时这些人还常年资助些有天赋的孩童去读书。

总之,这些人在当地是很受人敬仰的存在。

时间一晃,很快四天便就过去了。

在这四天里,他会见了十多位本地善人,并与他们达成了开办惠民坊的事项。

当然,跟他们聊惠民坊就不用像跟英国公他们那样聊了,因为他商业司眼下是有的预算的,不缺这几万两银子。

虽然没给他们股份,但张书缘还是给他们开出了优惠政策并许下了官职,

对此,饶禧等人很是高兴,连条件都没有谈就答应下了此事。

而担任南昌惠民坊主事的人,是年约五旬的饶禧,而他家的产业有很多,但无一涉及到盐铁,基本上就是贩卖些粮食、布匹、以及大豆等一些农业产品。

聘用了饶禧为惠民坊主事后,张书缘便就向其交代了一番惠民坊的规矩,并给了他一定的用人权利。

听完这惠民坊的规矩后,饶禧瞬间就惊了,因为他从来没听说哪家衙门能把坊内的小厮当人看的,更别提是给人开出每日二十文钱的高价了!

见饶禧是如此震惊,张书缘便笑着对其说了一句“饶主事,我惠民坊的职责便就是惠民于天下,倘若我惠民坊的人工作了一年,连自家的商品都买不起,那你说这岂不是背离了我司的初衷本心?”

说完之后,张书缘又特地告诫了其一番,然后才离开了他饶禧的府上。

等他再回到布政司里时,时间已经是到了二年的农历三月二十九。

回到府衙后,先是换洗了一番,然后便就询问起了看守在府衙的锦衣卫。

据锦衣卫禀报,这两天里并未发生什么大事,只有通政司送来了两份文件。

一听有文件,张书缘便就坐在大堂里看了起来。

只见这送来的文件,一份是山西各州府县的县令提拔名单,另一份就是朝中的大事记述了。

随意的翻阅了两眼,张书缘便就发现,被提拔的各府县令大多是来自贡院的学生,有些是有功名,有些是有名望,但基本上都是出自南方大户家的弟子。

摇了摇头放下这名单后,他又看起了那份大事记述。

而这记述中所讲的是两件事,一是百官再争由谁来撰写本朝的实录,二是东林与浙楚齐宣四党,围绕着他送回去的奏本在吵。

浙党周延儒等人认为,此次严查江西走私于朝是有利不假,但于民间却是有着大弊。所以他们便用“严苛打压官商,易使我大明朝人心丧失”的理由,来劝阻朱由检下旨,让张书缘等人只抓那些走私商人就好。

而他浙党保守集团的死对头东林党,则是尽力阻挡,所用的理由是“此案乃匡扶社稷之案,若半道崩殂易使走私再度扩大。”

当然了,韩爌等人是不会好心来帮他张书缘的,因为相对于浙党而言,他张书缘才是对他东林威胁最大的人。

君不见,他一入朝就干掉了许多御史,那可都是他东林党的巩固啊!

虽然道理是这道理,可韩爌等人却是想借此次大案来削弱浙党,一旦真的抓了整个江西府的人,那他东林可就在皇帝面前赚足了脸面,甚至都有可能让皇帝独宠他东林一家!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请大家收藏:()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韩爌想的虽好,放在其他朝代也是如此,可他却不知道,朱由检是根本不会放人任何一家独大的,因为他深知这独大的害处!

无语的合上这些文件,张书缘就敲打起了桌案。

“韩爌啊韩爌,你想借我的手打击周延儒他们,这未免也太小看你们的人了。”

虽然是感到无语,心底也生出了平衡的想法,但没多一会儿,他就回过了神来。他就不相信这案子里不涉及他东林人士!

一念至此,张书缘便立即喊来了一位锦衣卫千户,而这千户名叫王五,他乃是他曹化淳的心腹,执掌着东厂刑律,是曹化淳特地留在他身边的人。

“卑职王五,参见内阁大人!”

“王千户免礼,本阁喊你进来,是有一事要交代你。”

“请大人示下!”

王五是东厂那忠心无二之辈,尤其是曹化淳的人,更是对此次三人言听计从。

“好,本阁怀疑此次大案与浙江关联颇深,我要你带一些卫士即刻赶往浙江,搜集那里大户的信息!”

见人没二话,张书缘便就和煦一笑。

“大…大人,小的斗胆敢问,您想知道那些人的信息?”

“浙江所有大户的信息,包括徐阁老的子孙,尤其是出资给东林书院的那批人。”

张书缘说的徐阁老,自然是指徐阶!

他可没忘记,这徐阶可是有名的保守派,在上海县拥有着多么大的地盘和资产,后世的徐家汇,据传说就是和这位徐阶有着莫大的关系。

而此时的江苏还未划省,依然是归在浙江府和南直隶府下管辖。

“是,卑职遵命!”

虽然感到骇然,但王五还是躬身领命了,因为他就是一跑腿的,至于查出什么,又有什么后果就不是他能介入插手的了。

“哼,借刀杀人?我倒要看看你东林人士,是不是自己口中的那般白莲花!”

冷笑了一声,张书缘便就处理起了商业司的事情……

喜欢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请大家收藏:()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