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 > 第167章 商讨重启一条鞭法

养心殿内气氛严肃低沉,每个人都在眼含泪光的目视着眼前的少年帝王。

“好,不愧是我朝首辅,不愧是朕的贤良肱骨。”

见韩爌等人是答应自己了,朱由检便就亲自搀扶起了这位老臣。

说实在的,对于韩爌这位老臣,朱由检的情绪是复杂的,一方面是他以及他背后的东林党人在自己刚刚继位时帮助甚多,而另一方面则是他以及他背后的东林党,对大明的发展来说有着很大的阻碍。

而能有这种复杂情绪,正是因为他东林党人居功自傲,四处出击,不但肆意攻击朝臣,甚至还常常进奏言商矿税务之弊,祈求自己废除降低商税!

若不是自己得上天垂涎,幸得小哥穿越至此,要不然的话,那恐怕自己将会有很大几率,亲手斩断大明的生机脉搏。

没错,在原有的历史中,以韩爌等人为首的东林党人,就十分热衷于党争,不但大肆诬陷浙党及在朝的中立官员,并还十分热衷于鼓动崇祯废除商税。

“谢陛下抬爱,臣等不过是在尽为臣子的本分。”

被扶起来后,韩爌是眼眶通红,一边说着就一边用袖子擦了擦眼角。

“为臣子的本分……”

嘴里嘀咕了一声,朱由检便就看向了在场的众人。

“既然大伙儿同意了此事,那接下来就与朕一同谋划一二吧。王二,速去请孙尚书。”

微微擦了下眼角,坐下后,朱由检便吩咐王之心去喊孙承宗了。

毕竟,要做军事部署的话,还得是有这位大牛在不可,要不然仅凭眼下这些文人,恐怕是做不成此事的。

“奴婢遵旨。”

此时的王之心是既紧张又激动,紧张的是如此大事竟会经自己的手,激动的是,他感觉自己的皇爷变的,变的好像是成了一位圣人……

王之心走后,整个养心殿便就陷入了沉寂,每个人都在思索方略了。

就在众人静心思量之时,朱由检好像是想起了什么似的。

“对了,方才一直讲那关外之事,倒也忘了你们来寻朕的事。”

见朱由检问起,韩爌等人便就踌躇了起来,心中掂量着该怎么开口。

见他们一个个的是忌莫如讳,张书缘想了想便站起来躬身道。

“启禀陛下,臣等此来是为陕西民变一事。”

轰的一下,韩爌等人瞬间就直视了过去,心说这张书缘为何胆子这么大?要知道眼下可是要布局战事的,他怎能在这节骨眼说此事?难道就不怕因为抽调银两坏了陛下的安排?

“哦?民变一事?此事不是由洪爱卿在负责吗?难道陕西府又出了大事?!”

一听这话,朱由检顿时就坐直了,那神情仿佛是要吃人似的。

“陛下,战事倒无异常,异常的是陕地的民变。陛下请看。”

说着,张书缘就拿出了那数封叛军占领城池的奏报。

“这…这怎么没人向朕上禀?!”

接过小哥递来的奏报,只翻看了两封,朱由检就怒视向了众人。

要知道,朝廷的来往奏报都会是经过内阁的,而发生了如此骇事,居然内阁还没人向自己进言。

“陛下,近来我朝事务繁多,这…这……”

“好了,既然事已发生,在做解释也无用了。还是跟朕说说,你内阁对此有何看法吧。”

无奈的看了眼这群臣子,朱由检是只觉的无比心累,恨不得将这烫手山芋给撇出去。但可惜的是,就他想扔也扔不出去。

因为,眼下的大明是千疮百孔,到处都是积弊,要是换皇帝的话,谁会愿意来接这个锅?

或许福王愿意,但他愿意不代表朝堂愿意。要知道那福王可是出了名的跋扈,一点都没朱由检好哄。

此时的朱由检,在百官的眼中,虽是性格做事有了些变化,但面上还是原来那副尊重文官的表现,经常拉着杨景辰或韩爌等人研经。

我们再说回来。

听到皇帝问自己的意见了,韩爌琢磨了一番便站起了身。

“启禀陛下,此事依老臣看来,能让我朝选择的只有三个选项,一为镇,二为抚,三为救。”

虽说他韩爌是年老体衰了,但不得不说他也还算是有两把刷子的,要不然也做不到内阁首辅的位置。

“嗯,此言老成稳重。”

听得此话,朱由检是缓缓点了点头,心中也在思量着陕西的破局之法。

“陛下,韩大人此言差矣,依臣看来,陕西府之事决不可简单的用镇或抚来解决。”

见众人都在点头附和了,张书缘就又开了口。

“那张阁员有何高论?”

见张书缘又跳了出来,言语间更是满满的鄙夷,韩爌顿时就生了气,心里更是在说,老夫在谋略经国的时候,你还在你娘胎肚子里咧。

“陛下,韩大人,我等周知,自古以来面对此类事情,处理之法无非为二,要么镇之,要么镇抚兼之。但我朝情况却不同以往,眼下灾患四起,陕西府更是为灾区重地,若不尽快斩断逆徒之源,无论我朝这么做都挡不住其蔓延之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请大家收藏:()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张书缘说的没错,在古代面对叛乱的时候,只能是二选一来做。但眼下的情况这任意一选,却只能是做到治标不治本。

“哦?那张司员可有好办法?”

见张书缘如此言语,在场的杨景辰、王永光以及毕自严等人就齐刷刷的看了过来。

“好办法不敢说,但张某确实有一策可阻断其蔓延!”

“爱卿,此言当真?!”

听得此话,朱由检就感觉到了不可思议,因为,这还从没有人能想出别的方法。

“启禀陛下,臣之所言当真!”

“爱卿快快讲来。”

见小哥是真有法子,朱由检就激动的差点没喊出“小哥”这个称谓。

“陛下,诸位大人,张某的计策只有一个字,而这个字便是“解”。”

“解?”

随着这个字道出,众人瞬间就想到了什么。

“对,想要斩断叛逆之源,唯有解除陕地民众压力。然后再配合剿赈之策,如此方可斩断其蔓延。”

张书缘说的白,想要斩断高迎祥等人聚众,就只能是这样办。

“那…那这岂不是等于,我朝少了一方岁赋?”

听到这,众人也算是明白了他这意思,脸上都挂上了惊惧的表情。

“不但如此,若是依张大人的策论来做,那陕地的诸多建设定会受阻迟滞,而且还会影响到陕地边防。”

众人是依次开口,但言辞在都是在表述这策论中的影响。

“诸位大人过滤,张某也不是要让诸事停滞,而是要让换一个别的方法。”

“张司员,你!!”

谈到了这里,众人瞬间就想骂娘了,尤其是以韩爌代表的东林人士。而他这话说的不正是“一条鞭法”中的要意之一吗!

“陛下,韩大人,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眼下灾情是有愈演愈烈之势,若不减轻百姓负担,只怕那漫漫民众便会被逆贼利用了。”

“那张大人,可对此策影响有算?”

在场的人没有一个是傻子,都知道他说的是对的。但这计策也着实是影响到了陕西的方方面面。

“自当是有。据张某的判断,若行此策的话,受其影响最大的当是陕地都司,其次是陕地各府道的建设工程。而要消弭这影响到也简单,无非是将力役改为雇佣役,所需款项由省府和朝廷负责。”

此话一出,除了朱由检外,一律全开始骂娘了,尤其是杨景辰骂的最凶。

而听到这之后,众人是已经能猜出他后面要说什么了。

“张卿的意思是复起一条鞭法?!”

朱由检也弄明白了小哥的意思,按他的言论想来,如此倒也是一个好办法。

这“一条鞭法”朱由检也知道,但想要推行此法,无异于是会对上整个天下的士绅豪族、堂中百官。

“回陛下,臣的确是这个意思。而倘若我朝要行此法的话,臣还建议户部减少田赋,鼓励百姓开垦良田。”

张书缘的这番话是直戳在场大臣的心窝子,而这话是让他们恨不得冲上去掐死他!

“陛下,张司员所言倒也有理有据,不过若按此法行事,我朝岁入定会大打折扣,更会因此影响到我大明的军费支出。”

在现场,只有毕自严、温体仁、钱龙锡三个人在认真思索这方法,并认真出言应答。

而韩爌等人,则是在想该怎么打算让皇帝取消采用此策的想法。

“是啊陛下,这一条鞭法,虽是有助于我朝廷,但此法一经施展便会影响我到大明的方方面面。这其中有很多事情需要考量。”

就在毕自严的话音落下之时,一直没怎么开口说话的李标就跳了出来。

虽然他没直接反对此策,但言辞中却无不是在提醒朱由检这其中的困难。

这想要施行“一条鞭法”首当其冲就得要丈量田地,而在这过程中指定会掀起轩然大波。

除了那芸芸士绅会抗拒测量田地外,朝中百官也会出来阻挡。

因为,用了这“一条鞭法”后,他们的贪污机会就大大减少了。

“这……”

听到此话,朱由检也不由的起身踱步了起来。

“诸位爱卿,你们有没有什么计策,可斩断叛军之源?”

来回走了几步,朱由检便认为眼下不适合搞这事了,一是接下来要面对有可能来袭建奴劫掠,二是此策波及甚广又牵扯了很多人的利益,三是要强推此策的话,从时间上来看是很难在短时间铺开的。

“陛下,若是只消弭叛军之源的话,臣倒是有一策。”

见皇帝似乎不想用这计策后,韩爌便就站了出来。

“韩师傅直言便可。”

“回禀陛下,若是只斩断叛军之源的话,臣认为我朝可以这么做,一为赈济,二为言论,三为剿杀。”

韩爌的意思很明白,无非是想用那打一派拉一派的方法了。他认为只要能让百姓有食果腹,再加上他东林党的舆论机器开动,想必定可斩断叛军之源。

“嗯,韩爱卿言之有理。不过,这赈济开销所需甚大,这银钱又从何而来?我朝眼下就这些钱,恐怕与建奴战完之后就所剩无几了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请大家收藏:()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朱由检说的不错,眼下手里能用的银子只有八百多万两左右,估计跟建奴打完之后也就会剩下个五百万两左右了。

而这点钱还要用来赈灾,但这五百万两能赈的了几个省份?

要知道闹灾的地方可不止是陕西一省,还有山西,河南、北直隶、四川等几个重要地区,而在这几省内的部分地区还正在闹蝗灾呢。

而且,别以为打仗只需要军饷,还需要粮草军械,所以这保守估计,若是真跟建奴打起来了,至少要花费二百到三百万两之间,甚至为了激励士兵作战,朝廷还得要给出高额的赏钱。

据史料记载,崇祯时,普通士兵的月饷在一两五到二两之间,将军月饷则是在五两到二十两之间,所要动用二十万人作战的话,单军费支出就得有五十万两上下。

我们再说回来。

听到皇帝问从哪里搞钱,韩爌就默默的低下的头来。

搞钱的办法是有,而且还不会伤及到农民,但是他敢去搞吗?只怕自己刚放出风去,第二天就会有人来弹劾自己了。

“陛下,这钱粮之事当得问询户部和商业司呐。”

搞钱这事是真不能粘锅,所以他就将这矛头对准了温体仁和张书缘,正巧也能用此事来打击一番他二人。

“陛下,臣执掌户部至今,观遍了古来经策。而我朝想要在短时间内获取大量钱财,无非是二选一的局面。要么取自农籍,要么取自商籍。但眼下我朝国情至此,取农户之银怕是无异于火上浇油。”

温体仁的话很简单,想要让我去出面去得罪人,你韩爌是痴人说梦!

眼下的国情是十分明朗的,搞农民只会是给敌人添砖加瓦,搞商人会给自己带来一大批的政敌。

“嗯,张爱卿呢?”

“回陛下,臣之司部,也无什么办法。眼下库内的银钱已全开销了出去。惠民坊虽是收入不菲,但此时正值扩张之际。”

张书缘是实话实说,眼下的商业司也是开销如流水。

“这……”

听到这话,朱由检便就想动一动商岁了,但想要动商岁这又是一桩影响全国的事情。

“陛下,此事臣倒有些想法。若我朝想短时间内获取收入,须得改变市岁比例。有此便可获取高额收入了。”

“是啊,市岁,朕这么没想到。”

见张书缘还真提出了办法,韩爌就有些蛋疼了,虽然是没直接动商业的整体税收,但动市税也是够让他东林党人受伤的。

这市岁相当于咱们后世的增值岁,动了这玩意,势必会使其减少交易次数。

“陛下,这市岁乃我朝重要财源之一,若提高此岁,只怕会引的市井震荡,使我百姓无商品可用啊。”

见皇帝似乎是真动心了,韩爌等人便就赶紧站了出来,为自己身后的利益阶层所说话。

“嗯……”

“陛下,韩大人所言即是,但臣有一法可消弭此患。只要取消了各地之间的过岁,便可使广袤商籍行商于天下了!”

没错,见一条鞭法难以实施,张书缘便就打算来个退而求其次了。

这取消了过境岁,看似会降低朝廷的收入,但实际上却并不会有多大影响,甚至还有可能会提高收入。

因为,各地间的过境税取消,可使得商户减少经营成本,进而大胆增加货品运输,而随着打通商品的流通之后,他们每增加一次交易,朝廷就会多赚一些钱了。

喜欢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请大家收藏:()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