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明末军火商,用汉阳造逆天改命 > 第269章 十年计划

紫禁城,文渊阁首辅值房。

烛火通明,将值房内照耀得如同白昼。与窗外古老的飞檐斗拱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房内悬挂的巨大《坤舆万国全图》,以及一张绘制了精密等高线的东北亚地区军事态势图。

大明首辅,李默,眼神中带着与年龄不符的沧桑与锐利,正伏案疾书。

他手中的毛笔挥洒自如,写下的却是结构严谨、条理清晰的“新闻手稿”——这是他用来统一朝野思想、传达最高国策的内部文件。

手稿标题:《帝国第一个十年计划:奠基与腾飞》

笔锋首先落在东北:

“……东北战事,已至收官阶段。”

他的笔触沉稳有力,“忠勇军三路并进,已成燎原之势。科尔沁方向的西路军已斩断漠南蒙古与建州之联系,兵锋直指伪清伪都盛京;东路军自朝鲜登陆,连克义州、朔州,正与西路军对锦州形成夹击;而第一军团,自山海关破关而出,光复辽西走廊,再现当年袁督师‘五年复辽’之遗志,然其势更猛,其志更坚!此战,目标非仅驱逐鞑虏,乃在永绝北虏之患,将辽东、漠南草原,彻底划入中华明国之永久版图!”

写到这里,他停顿了一下,目光掠过地图上那片广袤的草原。他知道,军事征服只是第一步,后续的移民实边、设立州县、教化牧民,才是真正将其融入帝国的漫漫长路。

随即,他的笔锋转向内政的核心:

“……国之大计,在于育人。 十年之内,朕与朝廷之核心要务,便是在全国每一个乡镇,建立起至少一所‘初级学堂’!”

他的字迹在这里格外凝重,“此乃强制教育,所有七岁以上适龄儿童,无论男女,无论贫富,必须入学!学费全免,书籍由朝廷与地方共担!”

这是他最为执着的理念。来自后世的他深知,没有国民素质的整体提升,任何技术或制度的变革都是无根之木。

“此举,非独为开启民智,更是要将中央之意志与教化,直达帝国最基层之血脉——乡镇。让皇权不下县的旧例,从此成为历史!让每一个大明子民,自蒙童之时,便知何为国家,何为忠义,何为科学格致!”

他搁下笔,走到窗前,望着窗外沉沉的夜色和远处隐约的宫墙轮廓。他的野心,远不止于征服几个周边政权。

他要对抗的,是延续了千年的历史周期律,是盘根错节的地方豪强,是蒙昧闭塞的社会观念。

“火枪大炮,可以开拓疆土;钢铁战舰,可以驰骋四海。但真正能让帝国一直强大下去的……”

李默低声自语,仿佛在对自己宣誓,“是遍布乡村的学堂,是无数被知识武装起来的头脑,是一个真正被有效动员和组织的近代化民族国家。”

南方李二苟的行动,是为帝国攫取资源和战略缓冲区;而他在北京推动的十年计划,则是要为这个庞大的帝国,锻造一颗能够持续跳动数百年的、强大的心脏。

北方的战火,南方的博弈,与这间值房内勾勒的宏伟蓝图相比,都成了这盘巨大棋局上,正在被一一落下的棋子。

他不仅要一个疆域广阔的明朝,更要一个从根基上焕然一新、能够真正走向世界的中华明国。

紫禁城,乾清宫西暖阁

夜色已深,崇祯皇帝朱由检却没有丝毫睡意。他穿着常服,坐在铺满了奏章和李默那份《十年计划》手稿的御案后,手指反复摩挲着“强制教育”、“中央权力进入乡镇”等字眼。

他的眉头紧锁,不是因为怀疑,而是因为深知这其中蕴含的惊涛骇浪。

李默坐在他对面,安静地品着茶,等待着。三年的时间,足以让这对共患难的君臣兼兄弟建立起无比的默契。

终于,崇祯抬起头,眼神复杂,带着一丝疲惫,但更多的是一种破釜沉舟的决绝:“默弟,你这手笔,比两年前的‘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还要大上十倍、百倍啊。”

李默放下茶杯,坦然回应:“大哥,疥癣之疾需用猛药,沉疴积弊则需刮骨疗毒。两年前的政策,是革除财政的毒瘤;今日之计划,是要重塑国家的筋骨与魂魄。”

崇祯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窗外沉沉的夜幕,仿佛能看到整个大明疆域:“朕知道,朕都知道。你这计划里的每一个字,都是为了大明能万世永昌,是为了不让甲申年的悲剧重演。”他转过身,眼中闪过一丝心有余悸的痛苦,“朕被他们骗了一辈子,穷了一辈子,到最后连京师三大营都调不动……那种滋味,朕刻骨铭心。”

他走回御案前,手指重重地点在“强制教育”和“权力下乡”上,声音带着帝王的凝重:“可是默弟,你想过没有?‘皇权不下县’乃是千年旧例!在每一个乡镇办学,让胥吏直接管理万民,这等于把朝廷的手,伸进了天下每一个乡绅、宗族的锅里抢食!这阻力……会比逼着官绅纳粮大得多!届时,天下读书人,乡野间的耆老,会如何议论朕?史笔如铁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明末军火商,用汉阳造逆天改命请大家收藏:()明末军火商,用汉阳造逆天改命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李默知道,这是崇祯内心最深的顾虑——他既渴望绝对的控制力来避免再次被架空,又极度在乎身后名和士林的舆论。

“大哥,”李默的声音沉稳而有力,“史笔如铁,但民心似水。我们办学,教的是什么?是忠君爱国,是明礼守法,是实用的算学格物。我们培养的,不再是只读圣贤书、只顾自身利益的‘士绅’,而是忠于陛下、懂得建设国家的‘国民’!

今日之乡绅反对,是因为我们动了他们的奶酪;可十年、二十年后,从这些学堂里走出来的学子,他们心中只有陛下,只有大明!他们才是陛下最坚实的根基!”

他走到地图前,激情澎湃:“届时,陛下的政令将如臂使指,从紫禁城直达边疆村寨。国库将因万千受过教育的聪慧国民而丰盈;军队将由懂得忠诚与科技的军官统领!这才是真正的乾坤独断,这才是真正的江山永固!”

听到“乾坤独断”和“江山永固”,崇祯的眼神猛地亮了起来。他被说中了最深层的渴望。

他受够了党争,受够了阳奉阴违,受够了空有皇帝之名却无皇帝之实的憋屈。

他深吸一口气,仿佛下定了决心,但帝王的本能让他追问最现实的问题:“钱呢?默弟。摊丁入亩初见成效,国库刚有起色,但东北在用兵,南方在拓土,你这全国乡镇办学,校舍、师资、书籍……这简直是天文数字!朕……朕是真的穷怕了。”

李默笑了,他知道崇祯已经心动,只是在做最后的权衡。

他从容答道:“大哥,钱从三处来。其一,战争红利。平定辽东、收服草原、经略南洋,带来的土地、资源和商路,皆是财富。

其二,发展工商。受过基础教育的百姓,更能成为优秀的工匠、商人,朝廷从中收取的商税、关税将倍增。

其三,压缩冗费。改革科举,逐步将教育资源掌控在朝廷手中,减少对旧士绅体系的依赖,本身就是节流。这是以当下的投入,换取未来百倍的回报!”

崇祯沉默了良久,御案上的烛火噼啪作响。他再次拿起那份手稿,目光从“结束东北战争”扫到“乡镇初级学堂”,最终,他重重地将手稿合上,抬眼看着李默,眼中再无犹豫,只有属于帝王的决断:

“好!就依你!”

“朕当年把身家性命和这破碎的江山都托付给了你,才有了今天的局面。如今,大不了再赌上这一次!为了大明不再有第二个甲申年,为了这江山真能如你所说,一直强大下去……”

“朕,与你一同,扛这千古骂名!也要为后世子孙,打下一个铁打的江山!”

两位改革的总设计师,在这深夜的暖阁中,定下了帝国未来十年的航向。一场比军事征服更为深刻、影响更为深远的社会变革,即将在这古老的帝国全面铺开。

喜欢明末军火商,用汉阳造逆天改命请大家收藏:()明末军火商,用汉阳造逆天改命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