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都市白领 > 逆流60年代 > 第230章 惨痛的代价与学习班的日常

逆流60年代 第230章 惨痛的代价与学习班的日常

作者:典苍天 分类:都市白领 更新时间:2025-11-07 08:15:43 来源:全本小说网

当廖奎的身影出现在【幸福小屋】那温暖宁静的客厅时,谢薇正端着一杯刚从【生生不息水池】打来的水,准备去给母亲进行下午的擦拭。她抬头,正要像往常一样露出一个带着疲惫却温暖的笑容,却在触及廖奎眼神的瞬间,笑容凝固在了脸上。

廖奎的脸色是一种极不正常的苍白,嘴唇紧抿成一条坚硬的直线,眼底翻涌着一种她从未见过的、极其复杂的情绪——那里面有震惊,有庆幸,但更多的,是一种被强行压抑着的、深可见骨的悲痛与愤怒。他的整个身体都绷得紧紧的,仿佛刚刚经历了一场殊死搏斗,精神上的损耗甚至比他之前精神力透支时看起来更甚。

“廖奎?”谢薇放下水杯,快步迎上前,声音里带着惊慌,“怎么了?外面出什么事了?是不是学习班……”

廖奎摇了摇头,动作有些僵硬。他伸出手,紧紧抓住了谢薇的手腕,力道大得几乎让她感到疼痛。他的指尖冰凉。

“薇薇……”他的声音沙哑得厉害,如同被砂纸磨过,“我……我看到爸了。”

谢薇的呼吸骤然停止,瞳孔猛地放大。她反手死死抓住廖奎的手臂,指甲几乎要掐进他的肉里,声音颤抖得不成样子:“爸?!他……他在哪儿?他怎么样?!”

“他还活着。”廖奎闭上眼,深吸了一口气,仿佛说出这四个字用尽了他全身的力气,然后才缓缓睁开,直视着谢薇瞬间被泪水模糊的双眼,“就在农场,家属区最边上,靠近铁丝网那边。”

活着!父亲还活着!巨大的、如同海啸般的庆幸瞬间席卷了谢薇,让她几乎站立不稳。但廖奎眼中那浓得化不开的悲痛,像一盆冰水,紧随其后浇熄了她刚刚燃起的狂喜。

“但是,”廖奎的声音低沉而缓慢,每一个字都像沉重的石头砸在谢薇的心上,“张振山说的那个从西山转过来的、重伤致残的人……就是爸。”

“重伤……致残?”谢薇喃喃重复着这四个字,脸色变得比廖奎还要苍白。

“他的腿……”廖奎的喉结剧烈地滚动了一下,眼前仿佛又浮现出那个在土坡下踉跄挣扎的身影,“左腿,废了。走路……是跛的,很严重。场里安排他……编筐,搓麻绳。”

他将自己如何借口去后勤仓库,如何远远看到父亲,如何目睹他那消瘦到脱形的背影、笨拙艰难的步履,以及那依旧沉静却掩不住痛苦的眼神,一一告诉了谢薇。

空间里一片死寂,只有两人粗重而压抑的呼吸声。谢薇呆呆地站在那里,泪水无声地汹涌而出,顺着脸颊滑落,滴落在光洁的地板上。她张了张嘴,却发不出任何声音,只有喉咙里溢出破碎的、如同小兽哀鸣般的哽咽。

活着……父亲还活着。这曾是他们在无数个深夜不敢奢望的奇迹。如今奇迹发生了,却是以这样一种惨烈的方式。

他们庆幸,无比庆幸父亲从那场人为制造的“猛兽袭击”中捡回了一条命。但他们更痛,痛得心如刀割,肝肠寸断!那条残废的腿,就是父亲为了保全他们,为了圆上那个“意外”谎言,所付出的最直接、最惨痛的代价!他不仅牺牲了自由,牺牲了与妻子团聚的可能(至少在明面上),更牺牲了健康的身体,成了一个需要依靠编筐这种卑微手工活才能勉强存活的残废!

“是为了……计划……”谢薇终于泣不成声,身体剧烈地颤抖着,“是为了让妈的‘死’更真……为了让所有人都相信……他把自己……也搭进去了……”

廖奎将她紧紧拥入怀中,感受着她身体的战栗,自己的眼眶也一片酸涩炽热。他何尝不明白?父亲谢广安,那个曾经在军区挥斥方遒、脊梁笔挺的军官,如今却拖着一条残腿,在农场最边缘的角落,与柳条为伍,忍受着身体的痛苦和身份的屈辱。这不仅仅是父亲个人计划的一部分,更是这个疯狂时代,加诸在一个坚守着责任与父爱的男人身上,最残忍的伤害!

“他看到了我……或者说,可能感觉到了远处有人,”廖奎的声音闷在谢薇的肩头,带着压抑的痛楚,“但他没有抬头,没有相认……他甚至在那一刻,把编筐的动作,做得更专注、更笨拙……”

这是一种无言的默契,也是一种极致的残忍。他们父子近在咫尺,却必须形同陌路。父亲的“残疾”和“安于现状”,是他们此刻最好的保护色。

两人相拥着,在这绝对安全的空间里,任由那复杂到极点的情绪将他们淹没。为父亲的存活而流下庆幸的泪,更为父亲付出的惨痛代价而流下心碎的泪。这份“活着”的消息,带来的慰藉如此沉重,夹杂着如此深刻的痛楚,几乎让他们无法呼吸。

他们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了二楼主卧的方向。那里,母亲萧雅姿依旧在静止中缓慢恢复着生机,发丝转黑,面色红润。她暂时脱离了苦海,却不知道,她的丈夫为了她,为了他们,正在咫尺天涯的地方,承受着怎样炼狱般的煎熬。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逆流60年代请大家收藏:()逆流60年代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父亲的牺牲,比他们想象的更加彻底,更加惨烈。这份以血肉和残疾换来的“相对自由”与“安全”,像一座大山,沉甸甸地压在了廖奎和谢薇的肩上。他们未来的路,不仅要守护空间内母亲复苏的希望,更要遥望并确保现实中父亲的生存。

时间,在第七农场仿佛被分割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流速。在【幸福小屋】内,它缓慢而充满希望,伴随着母亲萧雅姿身上每一丝细微的好转;而在现实世界中,尤其是在那每日下午两点准时开始的思想教育学习班里,时间却变得粘稠而沉重,每一分每一秒都像是在泥沼中艰难跋涉。

学习班,已然成为了一种常态。如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般,成了这八十九人生活中一个固定而压抑的环节。最初的震惊、恐惧与无所适从,在日复一日的重复中,逐渐被一种更深沉的、近乎麻木的疲惫所取代。

大礼堂依旧,横幅依旧,台上改造队员严肃的面孔依旧,台下学员们沉默的身影也依旧。学习的内容依旧是那些滚瓜烂熟的社论和批判文章,诵读的声音依旧缺乏真正的激情,只是在空旷的礼堂里制造着一种必要的、证明“学习正在进行”的声响。

变化,发生在细微之处,发生在每个人的眼神和姿态里。

有人开始“习惯”了。比如坐在廖奎前排的一个老职工,据说家里是旧职员出身。最初几次,他总是紧张得满头大汗,发言时语无伦次。而现在,他能在诵读时微微闭上眼睛,嘴唇机械地动着,手指却在膝盖上无意识地敲打着某种只有他自己知道的节奏,仿佛灵魂已经抽离,留下的只是一具完成任务的躯壳。这是一种消极的适应,用精神的麻木来抵御外部的压力。

也有人试图在这种环境中找到一丝“积极”的缝隙。一个年轻的知青,每次小组讨论都抢着发言,言辞激烈,不仅深刻“检讨”自己小资产阶级思想的软弱性,还能主动“帮助”其他发言不够深刻的同学,指出他们认识上的“不足”。他的脸上带着一种近乎亢奋的光彩,仿佛通过这种不断的自我否定和批判他人,就能洗刷掉某种原罪,获得某种认可。但廖奎偶尔瞥见他独处时,那瞬间流露出的茫然与空洞,便知道这种“积极”背后,是何等的不安与扭曲。

更多的人,则像周申一样,在惶恐中努力维持着一种脆弱的平衡。周申不再像最初那样用力过猛地诵读,但他的脊背始终挺得笔直,仿佛稍一松懈就会崩溃。他认真记录着笔记,尽管那些笔记可能毫无意义。当被要求发言时,他的声音依旧带着不易察觉的颤抖,内容却愈发“标准”和“正确”,像是反复打磨过的模板。他在学习,学习如何在这种环境中更好地“保护”自己,哪怕这种保护是以压抑真实自我为代价。

内心的抵触,如同地下的暗火,在某些人眼中无声地燃烧,却绝不敢表露分毫。廖奎曾注意到旁边一个中年女工,在听到某个极端批判言论时,嘴角会极其细微地向下撇一下,随即又迅速恢复平静,快得让人以为是错觉。还有一次,休息间隙,他看见一个平时沉默寡言的男职工,将手里写满检讨草稿的纸,悄悄揉成一团,紧紧攥在手心,指节因为用力而发白,仿佛在捏碎自己某种不甘的情绪。

廖奎和谢薇,则如同激流中两块刻意打磨圆滑的石头,将自己深深地嵌入这“常态”的河床里。他们准时出席,姿态端正,诵读时声音不高不低,恰好融入集体的声浪。当目光扫视时,他们的眼神平和,带着适当的“反思”神情;当低头记录时,他们的笔尖在纸上划出沙沙的声响,仿佛在认真领会每一个字句。

他们绝不主动发言,但若被点名,也能流利地说出那些“认识深刻”、“需要继续加强改造”、“感谢组织教育”的套话,态度诚恳,挑不出错处。他们与其他学员保持着一种既不疏远也不亲近的距离,不参与任何私下的小团体议论,也不对任何人的表现流露出特别的关注或评价。

这是一种极致的低调与隐忍。他们将真实的情绪、对父亲的担忧、对母亲康复的期盼,以及对这无休止形式主义的厌烦,全都牢牢锁在心底,只在回到【幸福小屋】那个绝对安全的空间时,才允许自己稍稍放松,流露出疲惫与真实的情绪。

学习班的日常,就是这样一种慢性的消耗。它不直接摧残**,却一点点地磨损着人的精神棱角,消解着个体的独特性,试图将所有人都塑造成符合要求的、整齐划一的零件。有人在这种消耗中变得麻木,有人变得扭曲,也有人,像廖奎和谢薇一样,将外壳打磨得更加顺应潮流,而内里,那份守护家人、等待黎明的决心,却在压抑中锤炼得愈发坚硬和清晰。

每一天下午四点,当宣布解散的声音响起,众人沉默地鱼贯而出时,仿佛都能听到某种无形的、精神上的损耗,如同尘埃般悄然落下,堆积在每个人的肩头。而明天,同样的流程,还会继续。这就是学习班的日常,一场没有硝烟却无处不在的、关于精神与意志的漫长磨砺。

喜欢逆流60年代请大家收藏:()逆流60年代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