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潜鳞1937:我在敌营当大佬 > 第204章 止损

潜鳞1937:我在敌营当大佬 第204章 止损

作者:八角隆虎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11-15 17:50:08 来源:全本小说网

第二次战役的惨败,彻底击碎了“圣诞节前回家”的幻想。

一九五一年初,战局进入了一种血腥的拉锯和相持状态。

志愿军发动了第三次、第四次战役,虽然再次将战线向南推进,甚至一度再次攻克汉城,但也暴露了其后勤补给线的极限。联合**则在李奇微接替麦克阿瑟后,采取了更务实的“磁性战术”和“绞杀战”,依托火力优势发动反击和有节制的后撤,战线在三八线附近反复绞杀,不断消耗志愿军的有生力量和物资。

战争从大开大合的运动战,转入了围绕三八线附近山岭阵地的残酷拉锯和消耗战。砥平里、雪马里、上甘岭……一个个地名开始与血腥的阵地攻防战联系在一起。

陈晓敏锐地意识到,战争的转折点或许正在到来。双方都开始意识到,在朝鲜这个狭长的半岛上,谁也难以彻底消灭对方。巨大的伤亡和物资消耗,正在拖垮参战各方。是时候,为“止损”和“和谈”埋下伏笔了。

他知道,历史的车轮正滚向谈判桌。而他,需要做的,就是为这个结局,悄悄地铺垫道路,加速这个过程。

在哈里森要求的“更详实依据”框架下,他的分析报告风格也发生了微妙的转变。虽然,他依然引用大量前线战报、伤亡统计、物资消耗数据和空中侦察照片,但侧重点完全不同了。他不再侧重于具体的战术弱点分析,而是更多地转向宏观的战略评估和消耗计算。

在一份关于第三次战役后局势的评估中,他写道:

“敌军(志愿军)的进攻势头虽然依旧凶猛,但其攻击纵深明显缩短,战役间歇期拉长。这强烈暗示其后勤补给线已达到物理极限,兵员和装备的持续补充面临巨大困难。然而,我们也必须注意到,其战斗意志并未明显衰减,甚至因其在极端劣势下仍能发动大规模攻势而显得更为坚韧。这意味着,即便我军能再次将其击退,每一次胜利的代价都将异常高昂,且无法转化为决定性战果。”

“围绕xxx高地的反复争夺已持续月余,双方投入兵力累计超过X个师,伤亡总数预计逾万。为争夺这片有限区域的战术主动权,所付出的代价与获得的战略收益严重失衡。”

在分析第四次战役联合**反击时,他“客观”地指出:

“我军火力优势在阵地战中得到充分体现,给敌军造成重大杀伤。但同样,敌军依托坑道和野战工事的防御极其顽强,往往战斗至最后一人。收复失地需要付出惨重的时间和人命代价。这种‘绞肉机’式的消耗,对我军的士气、装备储备以及国内舆论的压力,正在持续累积。”

“这场战争正在演变为一场针对人力、物资和国民意志的消耗竞赛。敌方背后有苏联援助,虽然其自身孱弱的工业基础决定了其长期承受能力存在上限。但是我必须指出,我方及盟友在此种僵持中付出的直接与间接成本,同样是一个惊人的数字,并可能影响全球其他关键地区的战略部署。”

他开始引入更宏观的数据:

“根据不完全统计,开战至今,我联合**日均弹药消耗量是二战太平洋战场的数倍。维持前线部队作战的物资成本,正以几何级数增长。而对手,似乎拥有近乎无限的人力资源,以及……对伤亡令人难以置信的承受能力。”

他甚至在一次小范围会议上,当着哈里森和几位高级参谋的面,抛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

“先生们,我们是否计算过,要将这样一个意志顽强、能够承受巨大伤亡的对手,彻底逐出朝鲜,我们需要投入多少兵力、消耗多少物资、花费多少时间?以及,最重要的是,即使我们做到了,在苏联虎视眈眈、欧洲防务压力巨大的背景下,这样的胜利是否具有战略上的可持续性?”

这些问题,像一根根冰冷的钢针,刺破了部分军官脑海中“彻底胜利”的幻想。他们开始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这是一场没有赢家的战争,至少,无法以可承受的代价赢得一场彻底的胜利。

陈晓的分析,看似客观冷静,实则不断地在放大战争的“成本”和“不确定性”,同时强调志愿军“难以摧毁”的意志和“近乎无限”的兵源潜力——尽管他知道这也是有极限的。

他成功地在这些美军决策者心中,植入了“此战无益”、“代价过高”的潜意识。

他开始谨慎地提出可能性:

“综合各方信息,包括苏联通过非正式渠道传递的信号,以及敌方近期在宣传口径上的微妙变化,可以推断,敌方在遭受重大伤亡、意识到难以彻底驱逐我联合**后,其战略目标可能正从‘武力统一’向‘争取有利谈判地位’过渡。”

“持续的阵地消耗战符合我方‘以火力换人力’的总体策略,但若寻求战争的政治解决,当前战线相对稳定的状态,或许是一个值得考虑的接触时机。继续无止境的消耗,可能导致对方立场更趋强硬,或使我方陷入更深的政治被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潜鳞1937:我在敌营当大佬请大家收藏:()潜鳞1937:我在敌营当大佬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这些分析,每一句都有情报来源或数据支撑,看起来客观、冷静,甚至有些悲观。它们没有直接说“我们该和谈了”,而是通过不断渲染战争的残酷性、消耗的巨大以及敌方难以被迅速击败的现实,潜移默化地削弱着美军内部对战争“胜利”的预期。

哈里森阅读这些报告时,眉头越皱越紧。报告里的数据和分析像冰冷的雨水,一点点浇熄了复仇的火焰和迅速取胜的幻想。他开始更多地思考战争的“成本”和“结局”,而不是下一个“攻势”。

基地内部的气氛也悄然变化。之前还充斥着“给陆战一师报仇”、“把中国人赶下海”的激进言论,渐渐被“这样打下去值不值”、“如何才能体面结束”的讨论所取代。陈晓的报告,为这种情绪的转变提供了“权威”的注脚。

内心吐槽:从“预言家”转型成“成本会计”,我这角色扮演真是越来越丰富了。不过,看着这群战争鹰开始拨弄算盘,计算伤亡和美元,这感觉倒也不赖。早点认清现实,对大家都好。

他的报告,最终还是被哈里森作为重要参考,提交给太平洋总部和华盛顿。

虽然无法证明其直接影响了美国最高决策,但这些基于“专业分析”的、充满悲观论调的报告,无疑为华盛顿政界和军方内部日益高涨的“寻求谈判解决”的声音,提供了来自前线视角的“弹药”。

战事进入一九五一年春夏的第五次战役和随之而来的阵地战阶段,伤亡数字不断攀升,战线却基本稳定在三八线附近。双方都近乎筋疲力尽。

终于,一九五一年六月下旬,苏联驻联合国代表马立克提出了双方谈判停火与休战的建议。紧接着,北京和平壤方面也发出了类似信号。

很快,相关信息通过情报渠道传到了关岛,哈里森第一时间召见了陈晓。

“陈顾问,”哈里森指着桌上关于和谈消息的电报,语气复杂,“你的分析……又一次走在了前面。你关于谈判窗口的判断,现在看来,并非空穴来风。”

陈晓保持着谦逊:“我只是基于信息和逻辑的推演。战争的逻辑,最终总要让位于政治的逻辑。”

“是啊,政治的逻辑……”哈里森叹了口气,显得有些疲惫,“东京和华盛顿已经初步同意进行接触。地点大概会设在开城。”

他看向陈晓,眼神里带着新的期待:“接下来,我们需要你发挥更大的作用。我们需要你在谈判期间,持续提供对中方意图、底线以及可能策略的分析。这场战争,可能要换一个战场了。”

陈晓心中一定。谈判开始了,这是他努力引导的方向。

但他知道,谈判桌下的博弈,同样凶险。他的分析,将直接影响到美方的谈判策略和要价。

“我明白,准将先生。”陈晓点头,“我会密切关注一切动向,提供尽可能准确的分析。”

离开哈里森办公室,陈晓望着窗外蔚蓝的太平洋,心情并未感到轻松。

谈判开始了,但距离真正的和平,还有漫长的路要走。他这个隐藏在敌人心脏里的“成本会计”,还得继续在钢丝上行走,为了那个最终的结局,小心翼翼地平衡着“真实”与“引导”。

只是,在更加微妙复杂的谈判情报分析中,他还能继续完美地隐藏自己,并施加影响吗?卡特那双眼睛,可从未真正离开过他。

喜欢潜鳞1937:我在敌营当大佬请大家收藏:()潜鳞1937:我在敌营当大佬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