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潜鳞1937:我在敌营当大佬 > 第9章 沈望的结局与“夜莺”的试飞

那份薄薄的文件,此刻在陈晓手里重若千钧。纸张粗糙的边缘摩擦着他的指尖,带来一种冰冷的刺痛感。

他几乎能听到自己心脏在胸腔里沉重而缓慢的跳动声。地下室里无线电滴滴答答的声响、纸张翻动的沙沙声、其他人低低的交谈声,都仿佛被隔离开来,变得模糊而遥远。

最终处理意见……这几个字像淬了毒的冰锥,散发着不祥的气息。

他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稳定住微微颤抖的手指,翻开了文件。

里面是格式化的公文用语,打印的字体清晰而冷漠。简要复述了沈望的基本情况、被捕原因(参加非法抗日集会),以及后续的审讯(标注为“经初步核查,未发现与其他党派有明确组织关联”)。

关键在最后一部分:

“……鉴于该员情节轻微,且年轻识浅,经上报核准,予以酌情处理。拟安排进入‘特殊渠道’,进行为期六个月的思想观察与技能培训。培训期间,一切对外通讯中断。培训结束后,视考核结果及战时需要,另行分配工作。原案卷封存。”

文件的末尾,盖着一个鲜红的、模糊的印章,下面需要现任经办人,也就是陈晓,签上自己的代号和日期,以示经手归档。

陈晓盯着那几行字,反复看了三遍。

“特殊渠道”?“思想观察与技能培训”?“另行分配工作”?

这些措辞极其含糊,充满了某种刻意的、官僚主义的模糊性。它没有明确说沈望被释放,也没有说他被处决,而是将他投入了一个名为“培训”、实则为某种意义上的“内部监管”或“另类利用”的程序中。

这算是最好的结果吗?至少在纸面上,他活下来了,甚至还有可能“为国家做事”。但这其中的不确定性,以及“一切对外通讯中断”所暗示的与过去世界的彻底割裂,又让人感到一种深深的无力感。

陈晓拿起笔,蘸了墨水,在那份决定了一个人命运的文件末尾,签下了“夜莺”两个字,以及当天的日期。墨迹洇入纸张,像一个微不足道的注脚。

他将文件归入标注着“已处理”的档案筐里,感觉像是亲手合上了某本书的一页,而书的内容,他却无权更改。

“看完了?”老吴的声音在一旁响起,他正拿着一个茶杯喝水,目光似乎并未特意关注陈晓,但又好像什么都看到了。

“看完了。”陈晓低声回答,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静。

“嗯。”老吴放下茶杯,“干我们这行,以后会经手很多人的命运。有的能救,有的救不了,有的……不值得救。习惯就好。”

他的话冷冰冰的,没有任何安慰的意思,更像是一种职业性的告诫。

陈晓没有回答。他无法习惯,至少现在不能。

他重新将注意力集中到眼前杂乱的情报上,试图用工作麻痹自己。他将那份关于日军舰艇调动的报告单独放在一边,又陆续从信息堆里挑出几条值得关注的:一条是关于上海日本侨民团体近期频繁集会,呼吁“保护侨民利益”、“采取坚决措施”;另一条是海关内部流出的、某几家日本洋行近期进口货物清单出现异常,多了许多非民用物资。

他开始尝试将这些零散的点串联起来,在脑子里构建一个模糊的图景:日军在华北动手的同时,在上海方面也在进行着紧张的舆论和物资准备,他们很可能也在策划行动,以配合北方战事,或者趁机扩大战端。

这种基于信息碎片进行逻辑推理和趋势预测的能力,对他来说几乎是本能,是后世信息爆炸时代锻炼出的基本素养。但在这个时代,这种宏观联系和微观分析结合的能力,显得尤为稀缺。

一下午的时间很快过去。陈晓处理情报的速度和准确性,显然超出了老吴的预期。下班(如果这种地方有下班概念的话)前,老吴又拿来了几份更密级的电文,是各潜伏小组发回的关于日军部队番号、调动方向的零星报告,让他尝试进行整合标注。

当陈晓将一份整合后的态势草图(标注了日军几个主要驻地和可能的移动方向)交给老吴时,老吴看着那张虽然简陋但条理清晰的草图,再次推了推眼镜,看了陈晓足足好几秒钟。

“你以前……真的没受过这方面的训练?”老吴的语气里带着难以置信的疑惑。

陈晓心里一紧,知道又差点露馅,连忙道:“就是……平时喜欢看地图,瞎琢磨。可能……有点小聪明。”

老吴没再追问,只是把草图仔细收好,嘟囔了一句:“这小聪明……有点吓人了。”

晚饭是在地上食堂解决的,简单的饭菜,众人沉默地吃着。陈晓注意到,这个据点里的人员流动性很大,有些人吃完饭就匆匆离开,有些人则彻夜守在无线电前。

夜里,他被安排睡在地下室角落的一个简易行军床上。条件比训练营的草垫子稍好,但空气中始终弥漫着一种挥之不去的紧张和压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潜鳞1937:我在敌营当大佬请大家收藏:()潜鳞1937:我在敌营当大佬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第二天,工作照旧。但下午的时候,中山装男人又下来了,这次直接对老吴说:“区本部来电,要我们这边就日军近期在上海可能采取的行动方向,做一个初步研判简报,明天早上就要。老吴,你牵头弄一下。”

老吴皱了皱眉:“时间太紧,手头都是零碎消息,很难做出像样的判断。”

“上面也知道困难,但战局紧张,需要任何可能的参考。尽力而为吧。”中山装男人说完就走了。

老吴揉了揉眉心,看着桌上堆积如山的杂乱信息,叹了口气。他环顾了一下地下室里的几个人,最后目光落在了陈晓身上。

“夜莺,你一下午都在梳理这些,有什么想法?大胆说,说错了没关系,集思广益。”老吴的语气带着一种死马当活马医的无奈。

其他几个同事也抬起头,看向这个新来的、据说“脑子很快”的年轻人,目光里有好奇,也有几分不以为然。

陈晓的心跳微微加速。他知道这是一个机会,也是一个巨大的风险。说得太准,引人怀疑;说得太离谱,显得无能。

他斟酌着词语,尽量让自己的分析听起来是基于现有信息的合理推测:“根据现有的零星情报和公开信息综合看,日军在上海的陆军兵力主要是海军陆战队,数量虽然不多,但装备精良,且得到舰炮支援。他们如果要动手,肯定会寻求外部增兵。但目前长江口和外海通道并未被完全封锁,他们大规模运兵需要时间和技术准备。”

他走到上海市区地图前,指着几个点:“他们的目标,应该是迅速控制战略要地。比如虹口、杨树浦的日租界,是他们的大本营,肯定会重点防御并以此为基础向外扩张。黄浦江沿岸的码头、仓库,是物资转运枢纽,必争之地。还有……闸北。”

他的手指点在闸北区域:“这里毗邻日租界,又是华界人口密集区,我军也有部队驻防。地势复杂,街巷纵横,易攻难守,但也容易制造摩擦和混乱。如果日军想要找一个借口扩大事端,制造一场‘被迫还击’的戏码,闸北是最可能的地点之一。他们可能会制造事端,然后借口保护侨民,要求我军退出特定区域,甚至直接发动攻击,企图一举占领闸北,切断我市区与外围的联系……”

他一边说,一边结合着自己对历史走向的了解,将日军下一步可能采取的行动路径清晰地勾勒出来。虽然细节模糊,但大方向却惊人地贴合了即将发生的“八字桥事件”和“淞沪会战”初期的态势。

地下室里一片寂静。老吴和其他人都听得愣住了。陈晓的分析不仅有条理,而且极具前瞻性和战术眼光,完全不像是一个新手能做出的判断。

老吴猛地打断他:“等等!你这些判断……尤其是关于闸北和制造事端的推测,依据是什么?我们并没有收到相关的具体情报!”

陈晓心里咯噔一下,知道自己又说过头了。他连忙找补:“是……是基于他们以往的行为模式推断的。他们在华北就是这样做的,寻找借口,步步紧逼。上海的情况虽然不同,但逻辑是相似的。而且,从近期日侨舆论和物资调动来看,他们正在创造一种‘不得不动武’的氛围……这只是学生……属下的一个大胆猜测,没有任何实证。”

老吴盯着地图,又盯着陈晓,眼神变幻不定。他沉默了很久,才缓缓说道:“猜测很大胆……但也并非全无道理。”

他拿起笔,快速地在纸上记录着要点:“就按这个思路,整合现有信息,写一个简要的风险评估报告。重点突出日军可能主动制造事端、以及闸北、虹口、浦东沿江地带的风险等级。语气要谨慎,多用‘可能’、‘疑似’、‘需高度关注’这类词。”

“是。”陈晓松了口气,知道自己又过关了,而且似乎赢得了老吴的某种认可。

他坐回桌子前,开始草拟报告。他知道,这份基于“猜测”的报告,很可能不会引起高层的真正重视,但它会像一颗种子,埋进某些人的心里。

当他埋头书写时,他没有注意到,老吴拿起内部电话,摇通了某个号码,压低声音说道:

“喂?是我,老吴。关于那个新来的陈晓,代号夜莺……对,他刚做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研判……是的,非常规,但直觉很准,或者说……运气很好。我认为可以适当给他加点担子,看看他的成色……嗯,明白,我会安排一次简单的测试。”

老吴放下电话,目光再次投向正奋笔疾书的陈晓,眼神深邃。

---

喜欢潜鳞1937:我在敌营当大佬请大家收藏:()潜鳞1937:我在敌营当大佬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