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城的轮廓在琉求的山水间日渐清晰,不再仅仅是防御性的寨垒,更显露出规划有序的生气。位于城池东侧的工坊区,终日弥漫着烟火与劳作的气息,成为这片土地上除农耕渔猎外,又一派蓬勃景象的核心。
最大的砖瓦窑旁,热气灼人。几名赤着上身、汗流浃背的土人壮汉,正按照墨羽弟子的指点,小心地将混合好的粘土填入崭新的木制模具中,压实、抹平。不远处,一座窑炉正熊熊燃烧,黑烟与热浪从顶部的孔洞升腾,那是正在烧制的砖坯。曾经,他们只用泥土和树枝搭建低矮的窝棚,如今却亲眼看着一块块规整方正、坚硬如石的青砖从自己手中诞生,那种创造与掌控的喜悦,难以言喻。
“看!这批砖的成色比上一窑还好!”一个脸上沾满泥灰的年轻土人兴奋地指着刚出窑、还带着余温的青砖喊道。负责工造的墨羽弟子走上前,拿起一块敲了敲,听着那清脆的响声,满意地点点头:“火候掌控得不错,接下来可以尝试烧制盖房用的板瓦了。”
另一边,归化县深处的山林间,以往只有狩猎的号角和采集的足迹,如今也响起了不一样的声响。一处新开的露天矿场里,土人们使用着改进后的青铜工具(铁器优先供给农具和武器),小心翼翼地开采着一种质地坚硬的石材和少量裸露的金属矿脉。更远处,数座改良过的炭窑冒着缕缕青烟,取代了过去直接焚烧林木的粗放方式,不仅能获得品质更稳定、热量更高的木炭,也更利于山林的休养生息。开采出的石料被初步打磨,与烧制好的木炭一起,由组建起来的运输队,沿着新开辟的山道,源源不断地运往墨城。
在墨城内的一个编织工坊里,气氛则安静许多。几位心灵手巧的土人妇女,正跟着一位墨羽女弟子学习更为复杂的编织技法。她们不再仅仅使用粗糙的树皮纤维,而是开始尝试处理野麻、采集某种坚韧的海草,甚至尝试将禽鸟的羽毛捻入线中。梭子在经纬线间灵活穿梭,逐渐呈现出带有简单几何图案的席子、篮筐,甚至尝试模仿带来的唐式服装进行裁剪缝制。虽然技艺尚显稚嫩,但每一件成品都凝聚着她们对美好生活的新想象。
墨羽弟子们穿梭于各个工坊之间,他们不仅是传授者,更是组织者。他们将具有不同天赋和力气的土人分配到合适的岗位上,制定简单明了的生产流程和标准,记录着每日的产出与消耗。原本散漫、只知听从头人命令行事的部落民,开始逐渐理解“分工协作”、“质量标准”这些陌生的概念,并在实践中感受到效率提升带来的成就感。
夕阳的余晖再次洒落,工坊区渐渐安静下来。土人们收拾好工具,三三两两结伴离开,脸上带着劳作后的疲惫,更带着掌握新技能、创造新事物的满足。墨城内,几条主干道的路基已经夯实,甚至铺上了碎石,路旁开挖的排水沟渠初见雏形。虽然远不能与长安的繁华相比,但那种井然有序、蓬勃向上的“气象”,已与过去部落聚居地的杂乱破败截然不同。
百工之兴,不仅仅是技术的引入,更是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如同润物无声的春雨,悄然改变着这片土地和其上人民的精神面貌。文明的种子,正在这海外孤岛,扎实地生根、发芽。
喜欢千年一吻请大家收藏:()千年一吻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