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青色之回忆 > 第55章 铁幕下的裂缝

青色之回忆 第55章 铁幕下的裂缝

作者:废墟2333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11-16 01:05:59 来源:全本小说网

激起的涟漪终有平复的一天。当期中考试的喧嚣彻底沉淀,日子便回归了它按部就班的、略显单调的本来面目。

周五的夜晚,城市被细密的秋雨笼罩,空气湿冷。张甯的家里,一盏昏黄的白炽灯下,是压抑的沉默。她坐在自己那张小小的书桌前,面前摊开着一本《金钱游戏》,但思绪却无法集中。墙壁很薄,隔壁父母房间里断断续续的、刻意压低了的交谈声,像带着毛刺的细线,执拗地钻进她的耳朵。

起初是母亲压抑的、带着忧虑的询问,然后是后爸那含混不清的、浸泡在廉价白酒里的低沉声音。他今天似乎喝得比往常更多一些,那声音里没有了平日酒后的暴躁,只剩下一种被生活反复碾压过后的、沙哑的疲惫。

“……厂里现在人心惶惶的,”是后爸的声音,像是在磨砂纸上拖动石块,“东北那边好几个兄弟单位,都开始有名额了……说是‘优化结构’,其实就是让你回家。‘下岗’!”

“瞎说!咱们这可是大钢厂,铁饭碗,怎么可能说裁就裁?”母亲的声音一如既往的温顺,却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为丈夫打气而故作的镇定。

“铁饭碗?”后爸发出一声短促的、自嘲似的哼笑,“现在哪还有什么铁饭碗……前两天,三车间的刘头儿还偷偷问我,敢不敢跟他出去闯一闯,去南边‘下海’ ……他娘的,我连游泳都不会,还下海?”一声沉重的叹息,几乎要将胸腔里的所有空气都抽干,“我走了,你跟孩子们怎么办?你这身子骨,每个月吃药的钱,还有两个孩子上学的钱,哪一样离得了这份死工资?我不敢赌啊……这一家老小,都指着我呢……”

之后的对话,变成了更低沉的、无法分辨的咕哝和母亲无助的叹息。

张甯静静地坐着,指尖冰凉。

她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感受到了这个家的“重量”。那种成年人世界里,被现实捆住了手脚,进一步是深渊,退一步是悬崖的无力感,像一张湿冷的网,透过薄薄的墙壁,将她也牢牢地笼罩了进去。

“下岗”、“下海”…… 这些词汇,对她而言并不陌生。在彦宸潜移默化地“投喂”下,她这半年来阅读的那些财经报纸和书籍里,早已对这些充满了时代阵痛的名词有了理论上的认知。她知道,这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中,必然会产生的阵痛,是生产关系变革中,个体必须付出的代价。

可直到今晚,当它从自己后爸的嘴里说出来,带着一个中年男人最具体的恐惧和最沉重的责任时,这个词,才第一次有了滚烫的、灼人的温度。

她那个沉默寡言的、偶尔会在酒后摔打东西来发泄内心郁积的后爸,在这一刻,不再是一个疏冷的符号,而是一个被时代洪流裹挟着、随时可能倾覆的、具体的人。

那晚之后,一种无形的、沉甸甸的东西,便压在了张甯的心头。它比任何一道复杂的物理题都更耗费心神,因为它无解,且充满了未知的变数。整个周六,她都有些心不在焉,窗外明明已经放晴,但她的世界里,却仿佛还笼罩着那晚的、湿冷的秋雨。

周日,彦宸家。那股混杂着书香和淡淡的他的气息,让她紧绷了一天多的神经,终于有了一丝微不可察的松弛。

桌上摆着两杯热气腾腾的玫瑰茉莉蜂蜜红茶,旁边还有一小碟切好的、冒着香气的烤红薯。这是他最近研究出的“投喂”新品,据说是从一本老旧的养生食谱上看到的,专治“阳虚体质”。

彦宸正眉飞色舞地给她讲解着一道他自创的、堪称“变态级”的物理模型题,看着她微微蹙起的眉头,露出一副“你也有今天”的得意表情。

可他很快就发现,她今天有些不对劲。

她的笔尖,在一道辅助线上悬停了太久。那双总是清亮如镜的杏眼,此刻也有些失焦,仿佛穿透了眼前的书本,飘向了某个遥远而忧虑的地方。

“喂,师父?”彦宸伸出手指,在她眼前晃了晃,“被我这道题的智慧光芒闪瞎了?不至于吧?这可有失你学霸的水准啊。”

张甯的目光缓缓地重新聚焦,落在他那张带着戏谑笑容的脸上。她伸出手,指尖碰了碰那杯温热的蜂蜜红茶,那股暖意顺着指尖传来,却仿佛无法抵达她冰冷的心底。沉默了片刻,她才抬起眼,看向他,用一种探讨学术问题般的、冷静克制的语气开口:

“彦宸,我最近在思考一个问题。关于‘结构性失业’和个体家庭的抗风险能力。”

彦宸的眉毛微微一挑。他立刻就明白了,这绝不是一次单纯的学术探讨。他没有追问,只是身体向后靠在椅背上,双手交叉在胸前,做出了一个认真倾听的姿态,示意她继续。

“一个以单一重工业为支柱的城市,当它的核心产业,也就是那台巨大的、陈旧的机器,开始因为效率低下、无法适应新的市场规则而生锈、停转时,那些附着在机器上的、作为一颗颗螺丝钉存在的个体,会面临什么?”她没有说“我的家”,而是用了一个更宏观、更冷静的词——“个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青色之回忆请大家收藏:()青色之回忆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他们会掉下来。”彦宸的回答,简洁而残酷,“铁饭碗之所以是铁饭碗,是因为它挂在‘计划’这根巨大的铁链上。现在,链子要断了。这不是螺丝钉的错,但它们必须承受掉下来的痛。”

他的话,像一把锋利的手术刀,精准地划开了张甯用学术名词包裹起来的、血淋淋的现实。她放在膝上的手,不自觉地蜷缩了一下。

张甯的心,被他这句“它们必须承受掉下来的痛”轻轻刺了一下。这正是她恐惧的根源——那种身不由己、被宏大叙事无情碾压的宿命感。她没有反驳,因为她知道他说的是事实。在无数本她读过的书里,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时,从未在意过脚下被碾碎的沙石。

她垂下眼帘,长长的睫毛在白皙的脸颊上投下一小片阴影,声音比刚才更低了一些,像是在自言自语,又像是在继续那场只有他们两人能懂的辩论:“但这种‘代价’,是不公平的。对于那些奉献了一辈子,将自己的青春、汗水、甚至健康都焊死在那颗‘螺丝钉’岗位上的人来说,当机器决定不再需要他们时,连一声抱歉都没有,就被直接撬下来,扔进废料堆。他们没有做错任何事,却要承担所有的后果。没有缓冲,没有备选方案,甚至连选择的权利都没有……他们的世界,一夜之间就塌了。”

她的声音很平,却透着一股冰冷的、理性的愤怒。这是属于张甯的愤怒,不歇斯底里,却精准地剖开了问题的核心——个体在时代变革中所遭遇的程序不正义。

彦宸静静地听着,他没有打断她。他知道,她需要的不是廉价的同情,而是思想上的共鸣和出路上的探寻。等她说完,他才缓缓开口,声音沉稳而有力,像是在冰冷的河面上,一块块地、精准地投下可以落脚的石块。

“你说得对,是不公平。从个体的角度看,这近乎残忍。”他没有反驳她的观点,反而先给予了最彻底的认同。这认同,瞬间让张甯紧绷的心弦有了一丝松动。

“但我们得换个角度看,宁哥。”他身体微微前倾,离开了舒适的椅背,整个人进入了一种专注的、散发着智慧光芒的状态,“为什么是东北?为什么那些老工业基地,会成为第一块被撬动的‘铁板’?”

他没有等她回答,便自顾自地说了下去,那双总是带着笑意的眼睛,此刻闪烁着一种近乎锐利的、洞悉一切的光芒:“因为它们是‘长子’。在建国初期的计划经济时代,国家把最好的资源、最优秀的人才、最集中的政策,全都倾注在了那里,才建起了我们最完整的重工业体系。它们是共和国的骄傲,是我们的‘铁幕’。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当外部的世界开始玩一种叫‘市场经济’的新游戏时,我们这台最庞大、最骄傲的机器,也成了转身最慢、最笨重的那个。”

“它的每一个零件都和‘计划’这两个字咬合得太死了,生产什么、生产多少,都不是为了卖出去,而是为了完成任务。当‘任务’变成了‘利润’,整台机器的逻辑就全乱了。积重难返,不破不立。所以,必须拿最核心、也最僵化的地方开刀,做一个‘压力测试’。东北,就是那个被选中的试验场。它今天的痛,是为了给全国其他地方的改革,提供数据、经验,和教训。”

他的分析,冷静、宏大,充满了历史的纵深感。他将张甯后爸口中那个具体而微的、关于“下岗”的恐惧,放置在了一个更广阔的时代棋盘上。这让张甯的思绪,不由自主地被他从家庭的困境中,暂时抽离了出来,开始以一个更高维的视角,去审视这场正在发生的变革。

她抬起头,看着他,那双失焦的杏眼里,重新燃起了思辨的火花。“所以,这是一种必然的阵痛。是为了整体的存续,而对局部进行的、高风险的‘外科手术’?”

“没错!”彦宸的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你这个比喻很精准。但任何手术,都有一个‘预后期’。东北的手术动静太大,全国都在看,所以后续的政策调整一定会非常谨慎。像我们这种西南地区的十八线小城市,既不是工业中心,也不是沿海前沿,在改革的序列里,是排在很后面的。等这股浪潮真正席卷到这里,至少还有三到五年的缓冲期。不会像东北那样,一夜之间天翻地覆。更像是一场缓慢的、可以被观察到的退潮。”

“三到五年……”张甯在心中默念着这个时间。这个具体的时间判断,像一剂镇静剂,让她那颗悬在半空的心,终于有了一丝落回实地的可能。恐慌,往往源于未知。而彦宸,正用他超越同龄人的认知,为她驱散了未知的迷雾,画出了一条清晰的、可以预判的轨迹。

然而,理论上的清醒,并不能完全抚平情感上的寒意。她看着自己放在膝盖上的手,指尖依旧冰凉。那种从骨子里透出来的、对未来的不确定感,依然像一缕寒气,萦绕不散。

就在这时,一只温暖干燥的大手,覆上了她冰凉的手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青色之回忆请大家收藏:()青色之回忆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