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认知暴击50本神作的逆天改命书 > 第88章 《正面管教》教育艺术

和善而坚定的教育艺术《正面管教》

这本书里重新定义教育的温度与力量,让我从中受到很大启发。

“再不听话就打你”

“宝贝想要什么都给你”

这两句看似对立的话,却勾勒出中国家庭教育中最常见的两极。

传统教育里,严厉惩罚与骄纵溺爱像两条平行线,互相无交织。

从未真正解决教育的核心问题:用打骂压制孩子,换来的是表面顺从下的内心封闭,不少孩子长大后变得自卑敏感,不敢表达真实想法;

用溺爱纵容孩子,养成的是缺乏规则意识的“小霸王”,进入学校和社会后,难以接受他人约束,稍遇挫折就容易失控。

在校园里,类似的困境同样存在。

有的老师奉行“高压管理”,用批评和惩罚维持课堂秩序,却发现学生的叛逆情绪越来越重;

有的老师过于“温和”,对学生的不当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导致班级纪律松散,影响整体学习氛围。

这些两极分化的教育模式,本质上都忽略了孩子的核心需求:

既需要被尊重,也需要明确的规则指引。

而《正面管教》提出的“和善而坚定”,恰好打破了这种非此即彼的困境,为教育提供了第三条路径。

它不是惩罚与骄纵的折中,而是一种兼顾尊重与规则的教育哲学:

既要温柔地接纳孩子的情绪和感受,也要坚定地守住教育的底线和原则,最终培养孩子发自内心的责任感,而非单纯的外部服从。

这种教育方式,就像为孩子搭建一座安全的桥梁,一边连着自由与尊重,一边连着规则与责任,让孩子在平衡中健康成长。

简·尼尔森能提出如此深入人心的教育理念,离不开她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扎实的专业背景。

作为7个孩子的母亲、22个孩子的祖母,她并非一开始就掌握了完美的教育方法,反而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经历过无数次困惑与挣扎。

正是这些真实的育儿体验,让她深刻意识到传统教育模式的弊端,也让她更加注重教育理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同时,简·尼尔森深耕心理学领域,将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理论与自身育儿实践深度融合。

她发现,所有孩子的行为背后,都藏着对归属感和价值感的渴望,而“和善而坚定”的教育方式,正是满足这种渴望的最佳途径。

基于这一核心发现,她提出了教育的终极目标!

培养孩子的“七项感知力”,这七项能力如同孩子成长的“隐形翅膀”。

包括:对自己的能力有信心(自我效能感)、

觉得自己是集体的一员(社会归属感)、

能够独立解决问题(问题解决能力)、

愿意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责任感)、

善于与他人合作(合作能力)、

能够清晰表达自己的想法(沟通能力)、

懂得尊重自己和他人(尊重意识)。

简·尼尔森没有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将这些理念转化为一套套具体的教育方法,通过讲座、书籍等形式分享给全球父母和教师。

她的作品之所以能影响无数家庭,正是因为她既懂教育的底层逻辑,又懂父母和教师的真实痛点,用通俗的语言和实用的方法,让“和善而坚定”从一个理念,变成了人人可学、人人可用的教育工具。

核心理念:“和善而坚定”的双翼平衡

1. 和善:尊重的艺术,不是妥协的陷阱

很多家长和教师对“和善”存在误解,认为和善就是对孩子百依百顺,或者不敢批评孩子,生怕伤害他们的自尊心。

但实际上,真正的和善是尊重的艺术,是看见孩子的情绪、理解孩子的感受,同时不放弃对行为的引导,而不是无底线的妥协。

和善的本质,是“理解情绪≠纵容行为”。

每个孩子的不当行为背后,都有未被满足的需求或未被理解的情绪。

作为教育者,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共情孩子的情绪,让孩子感受到被看见、被尊重,而不是急于批评和纠正。

比如,孩子在游乐场抢其他小朋友的玩具,此时大喊“不许抢”或者强行把玩具夺回来,可能会引发孩子的哭闹和反抗。

而和善的做法是,先蹲下来,平视孩子,轻声说:“妈妈知道你特别喜欢这个玩具,想马上玩一会儿,对不对?”

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情绪被理解后,他的情绪会逐渐平复,这时候再引导他:“但是这个玩具是小朋友的,我们想玩的话,要先问问小朋友同意不同意,就像别人想玩你的玩具,也要问你一样,对吗?”

这样既尊重了孩子的情绪,又明确了行为的边界,孩子更容易接受。

但我们也要警惕“和善”的误区:避免将“和善”异化为讨好或放任。

有些家长觉得“和善”就是不能对孩子说“不”,孩子想要什么就给什么,孩子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结果导致孩子变得自私自利、缺乏规则意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认知暴击50本神作的逆天改命书请大家收藏:()认知暴击50本神作的逆天改命书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真正的和善,是“看见需求”与“设立边界”同步进行。

比如,孩子不想吃饭,只想吃零食,家长不能因为怕孩子哭闹就妥协,也不能强硬地逼迫孩子吃饭。

可以先共情:“妈妈知道你现在不想吃饭,觉得零食更好吃,对不对?”

然后坚定地设立边界:“但是零食不能当饭吃,吃多了零食会肚子痛,还会长不高。我们现在先吃晚饭,吃完晚饭后,如果你还想吃零食,可以给你吃一小点。”

这样既理解了孩子的感受,又守住了饮食的规则,让孩子明白,尊重是相互的,自由是有边界的。

2. 坚定:规则的温度,不是强权的冰冷

如果说“和善”是教育的温柔底色,那么“坚定”就是教育的坚实骨架。

坚定不是强权的冰冷压制,不是用命令和惩罚让孩子服从,而是用清晰、一致的规则,让孩子明白行为的边界和后果,培养孩子的自律意识和责任感。

坚定的核心逻辑,是“用自然后果代替惩罚”。

惩罚往往是家长或教师出于愤怒或控制欲,对孩子施加的额外伤害,比如打骂、指责、剥夺孩子的正常权利等。

这种方式虽然可能在短期内让孩子屈服,但长期来看,会破坏亲子关系或师生关系,让孩子产生叛逆、自卑等负面情绪。

而自然后果,是孩子的行为本身带来的自然结果,不需要家长或教师额外干预,让孩子在体验中学会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比如,孩子放学回家后,一直玩手机,不愿意写作业。

惩罚的方式可能是没收手机、打骂孩子,或者不让孩子睡觉。

而自然后果的方式是,家长提前和孩子约定:“放学回家后,我们先写作业,写完作业再玩手机。如果今天没写完作业,明天上学老师会批评你,而且晚上也不能玩手机了,因为你需要留出时间补作业。”

如果孩子仍然选择先玩手机,导致作业没完成,家长不需要指责和打骂,只需要让孩子自己面对老师的批评,并且按照约定没收手机,让孩子补完作业。

通过这种方式,孩子会明白,自己的选择会带来相应的后果,从而逐渐学会合理安排时间,主动写作业。

要做到真正的坚定,还需要掌握两个关键技巧:

(1)“有限选择”:赋予自主权,守住底线

孩子天生渴望自主,希望自己能做决定。

如果家长或教师一味地发号施令,容易引发孩子的反抗。

而“有限选择”的方式,既给了孩子自主选择的权利,又守住了教育的底线,让孩子在选择中学会承担责任。

比如,孩子早上起床磨磨蹭蹭,不愿意穿衣服。

家长不要说“快点穿衣服,不然要迟到了”。

而是可以说:“宝贝,你想先穿上衣还是先穿裤子?”

或者“你想穿蓝色的衣服还是红色的衣服?”

让孩子在两个选项中做选择。

孩子会觉得自己被尊重,有了掌控感,从而更愿意配合。

需要注意的是,选择的范围要在家长能接受的底线之内,不能给孩子无限制的选择。

比如,不能问“你想穿衣服还是不穿衣服?”,因为不穿衣服是不符合规则的。

(2)“启发式提问”:激发主动思考,代替命令

很多家长和教师习惯用命令的语气和孩子说话。

比如“把玩具收拾好”

“不许看电视了”

“快点写作业”。

这种方式会让孩子处于被动服从的地位,缺乏主动思考的意识,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

而“启发式提问”是一种更有效的沟通方式,它通过提问的方式:

引导孩子自己思考“为什么要做”“怎么做”,从而激发孩子的主动性和责任感。

比如,孩子把玩具扔得满地都是,家长不要说“把玩具收拾好”。

而是可以问:“宝贝,玩具扔在地上会怎么样呀?”孩子可能会说“会绊倒人”“玩具会脏”。

家长再接着问:“那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让玩具不绊倒人,也不脏呢?”

孩子会自己想到“把玩具收拾好”。

再比如,孩子不愿意写作业,家长可以问:“你觉得先写作业好,还是先玩一会儿好呀?”

“如果先玩一会儿,作业可能会写到很晚,你会觉得累吗?”

“那我们怎么安排时间,才能既玩得开心,又能按时完成作业呢?”

通过这些提问,孩子会自己权衡利弊,做出合理的选择,并且会更愿意执行自己做出的决定。

3. 双翼失衡的代价

“和善”与“坚定”就像鸟的两只翅膀,缺一不可,只有保持平衡,孩子才能健康成长。

如果双翼失衡,无论是过度和善还是过度坚定,都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负面影响。

(1)过度和善:孩子丧失边界感

如果只强调和善,缺乏坚定的规则约束,孩子会误以为自己可以为所欲为,没有任何边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认知暴击50本神作的逆天改命书请大家收藏:()认知暴击50本神作的逆天改命书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他们会变得自私自利,不懂得尊重他人,不遵守社会规则。

在家庭中,他们可能会随意发脾气、哭闹打滚,以此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在学校里,他们可能会违反课堂纪律、欺负同学,不服从老师的管理;

进入社会后,他们会难以适应工作和生活中的规则,容易与他人发生冲突,遇到挫折就会一蹶不振。

比如,有些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孩子想要什么就给什么,孩子做错了事也不批评教育。

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可能会缺乏感恩之心,觉得别人对自己的好都是理所当然的。

当他们进入职场,遇到领导的批评或同事的拒绝时,会无法接受,容易产生负面情绪,甚至做出极端行为。

(2)过度坚定:亲子关系破裂

如果只强调坚定,缺乏和善的理解与共情,教育就会变成冰冷的强权压制。

家长或教师一味地用命令、批评、惩罚的方式对待孩子,会让孩子感受到的只有冷漠和压迫,从而关闭沟通的大门。

孩子可能会变得叛逆,用反抗的方式来对抗家长和教师的权威;

也可能会变得自卑敏感,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丧失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

比如,有些家长对孩子要求非常严格,只要孩子犯了一点错误,就会严厉批评、打骂。

长期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可能会对家长产生恐惧心理,不愿意和家长沟通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他们可能会在家长面前表现得乖巧听话,但背后却会做出一些不当行为来发泄情绪;

也可能会因为害怕犯错而变得胆小懦弱,不敢尝试新事物,缺乏创新精神和勇气。

喜欢认知暴击50本神作的逆天改命书请大家收藏:()认知暴击50本神作的逆天改命书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