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朱松的操控下,热气球缓缓升空。
当感受到篮子因顶部喷火的大球而升腾时,耿青等人的神情骤变,这是他们首次体验飞空之感,一时惊愕不已。
随着高度增加,群山与怀抱中的汉中府渐渐展现在众人眼前,他们得以俯瞰整个汉中的壮丽景色。
“殿下,此景真乃天工造物!”
“太不可思议了!”
耿青与秦武频频点头赞同。
周通及另两人则惊愕万分,仿佛大脑空白,双腿不由自主地颤抖。
“若不适,不妨坐下,会舒服些。”
“有人天生就怕高。”
朱松笑着建议。
闻言,周通等人连忙抓紧篮筐内的杆子,毕竟直接坐下太过失态。
朱松见状,笑容更甚,随后望向那片似乎触手可及的蔚蓝苍穹,俯瞰壮丽山河,胸中豪情油然而生。
“仙人之下,我无敌于世;仙人之境,亦敢一换一!”
朱松豪言壮语,令耿青等人惊愕不已,纷纷赞叹:“殿下威武!”
实则,这也是朱松首次乘坐热气球,以往仅在荧屏上见过。
翱翔天际的感觉,他相信周贵妃、徐妙锦及儿子朱匣秋定会喜爱。
他暗下决心,择日挑个好天气,定要带他们来体验一番。
热气球缓缓降落归地后,朱松即刻召来了热气球制作者王川。
王川乃汉中府重点栽培的人才,其地位若置于后世,堪比院士。
汉中府中,此类人才虽非泛泛,却也不算多,皆是朱松数年心血培育而成。
展望未来,朱松深信这些人才将创造更多价值,是时候让他们大展身手了。
“王川,热气球飞行尚稳,只是体积略小。”
“能否造出更大的?”
朱松问道。
“自然可以,只是需更多时间和材料。”
王川点头应允,毫无难色。
“行,这事就拜托你了。”
“尽快做个大的,再做个对比,不仅要大,安全也很重要!”
朱松对王川吩咐道。
“殿下,这热气球若用于战争,能否从空中攻击城内的敌人?”
耿青突然插话问道。
“当然可以,但这得看天气。”
“要让热气球上战场,气象条件必须合适。”
朱松赞许地看着耿青,心想这小子反应真快,已经把热气球的用途联想到军事上了!
高空突袭,直接把重物扔进城里,效果绝佳!
而且在这个时代,几乎无人能拦截!
只是热气球太依赖天气了!
雨天或大风天,它就变得不可靠,存在重大安全隐患。
朱松想,能不能造艘飞天战船?
以他的神机百炼之术,造艘飞天战船应非难事。
他不仅有科学知识,还能借助神机百炼之法制作法器!
法器飞船无疑比热气球更靠谱!
但制作法器飞船不仅需要珍贵材料,还要耗费大量时间!
朱松不在乎,他已计划何时闭关,将法器飞船造出来!
在此之前,他得先备齐所需材料。
汉中府如今步入正轨,正从小农经济向市场经济高速发展!
明眼人都看得出,汉王朱松在西北的试点基本成功,大家都在拭目以待,看西北的发展能达到何种高度!
有人惊叹朱松的能力,有人想复制他的成功,也有人嫉妒得眼红!
北平燕王府!
自姚广孝那番话震撼了朱棣后,他便如痴如醉地在北平推行汉中府的模式。
宵禁解除,夜市兴起,虽未现汉中、应天那般大戏院盛况,成效却已显着。
这足以证明汉王朱松的政策成功且可行,即便难以企及其高度,也能远超往昔。
但朱棣并未止步。
他仿效朱松,进行拆迁,建造新房,拓宽道路。
无水泥红砖,便以石砖木房代之;马路无水泥铺设,却也以细沙整平,只是车辆驶过,难免留下车辙。
即便如此,北平府已焕然一新,令朱棣颇为满意。
“哼,本王主持下的北平府,未必不能超越汉中!”
朱棣斗志满满之际,张玉喘息着跑来。
“殿下!应天传来消息!”
“何事?”朱棣皱眉问。
“西北两地二十五年的全年商业税收统计出炉了。”张玉答道。
“哦?本王倒要看看,西北能有多少税收。”朱棣心生好奇。
“不到三千万两白银!”张玉此言一出,朱棣愕然,半晌无语。
“你再说一遍?”朱棣声音沙哑。
“两府合计,不足三千万两!”
“汉中一府便有一千八百五十九万两!”
朱棣只觉头脑轰鸣,如痴如醉。
确非听错,确是三千万两,非三万两!
“大明往年总赋税几何?汉中一府便近乎两千万两?”
朱棣瞪大眼睛,难以置信地望向张玉,高声质询。
“起初我也不信,但汉中府的金银确已入库!”
“朝廷震动,岂能有假?”
张玉连忙辩解。
闻言,朱棣心生疑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三国:我,曹操长子,开局屠司马请大家收藏:()三国:我,曹操长子,开局屠司马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他效仿汉中府取消宵禁,开设夜市,北平府收入确有增长。
然而,月税不过十万两,年税亦不过百万余两。
“本王问你,北平府有何物?”
朱棣猛然想到什么,抓住张玉急问。
“殿下何意?”
张玉愕然,见朱棣脸色狰狞,从未见过他如此失态。
定是汉王朱松所致!
“北平府有何资源?能做什么买卖?”
朱棣沙哑追问。
他恍然大悟,汉中府税收之巨,皆因朱松之生意,如大戏院、投保行、食盐、茶叶、煤炭、瓷器等。
他欲知北平府有何优势,能做什么生意。
“这……”
张玉面露难色。
北平府虽为元大都旧址,各行各业皆有,但未成规模,产业未成,岂能与汉中府相比?
“罢了,本王亲去庆寿寺问姚广孝!”
见张玉支吾不语,朱棣不再指望他,决定直接求教姚广孝。
随即,朱棣匆匆赶往庆寿寺。
“殿下何以如此急切?”
姚广孝见朱棣神色匆忙,嘴角微颤。
他少见燕王如此,但近来频繁发生,且皆与汉王朱松有关。
直觉告诉他,这次亦无不同!
“本王有要事相询,你认为北平何种生意最为适宜?”朱棣直截了当地问。
“殿下何以有此疑问?”姚广孝一脸困惑。
朱棣随即透露了汉中去年的税收数据,语气中满是酸涩。
果然,正如他所料!
汉王朱松已成燕王心头之患!
又被汉王给比下去了!
“殿下看和尚这光头如何?”姚广孝指了指自己的光头,略显无奈。
“何意?”朱棣望着姚广孝那锃亮的光头,满脸疑惑。
“庆寿寺里也就这几个光头能拿得出手,不然殿下看是否能用它们来做生意?”姚广孝一副破罐破摔的模样。
朱棣无言。
“和尚言辞虽直,但若殿下只想模仿汉中府的成功,那便罢了!”
“汉王朱松的布局与规划,绝非短期之功!”
“不客气地说,在经商上,汉王远超殿下!”姚广孝一脸认真地提醒朱棣。
意在让朱棣放弃不切实际的幻想,面对现实。
朱棣听后,心绪渐平。
“专业之事交给专业之人,殿下若不知如何做,请会做之人来做便是!”
“北平府不乏富商与经商之才!”
“殿下也无需总与汉王朱松相较,北平非汉中,有些事无法改变!尽力而为即可!”姚广孝见朱棣有所领悟,继续劝慰。
“你说得对,本王过于急躁了!”
“本王即刻回去,召集北平府的商人!”朱棣重重点头,转身离去。
姚广孝心中暗叹:你知晓自己心急,那现在又在做什么?
朱棣早已消失无踪。
朱棣还在犹豫选择何种生意之时,朱松已开始思索如何提升百姓生活质量。
汉中府的发展已步入正轨,只需他把握大局,不出差错,持续前行即可。
百姓衣食无忧,工作稳定,收入来源有保障后,接下来便是提升生活品质与消费水平的问题。
朱松的农庄里,已栽种了各式水果。
在饮食方面,若想进一步提升百姓生活,或许只能提供更多种类的水果蔬菜。
家禽牲畜虽是基础,但汉中水域中的物产相对稀缺,对普通百姓而言,吃鱼仍属奢侈。
除鱼塘与江中捕捞的淡水鱼外,海鲜因远离大海而难以企及。
因此,朱松计划挖掘鱼塘,并引长江、渭河等水系之水,既利于农业灌溉,又能养鱼。
旱季时,鱼塘还可储水。
他要求每个村庄都必须挖掘足够大的鱼塘,兼具储水与养鱼功能。
虽是个大工程,但汉中人力充足。
百余壮汉,十数日即可挖成大鱼塘。
数千人齐心协力,数月之间,便能在夏季汛期前,实现汉中府各村皆有防涝储水鱼塘的目标。
此外,朱松还让官府分发了适合汉中耕种的常见水果种子。
他专门安排果农,在山上或果园中大面积种植,如桃、梨、苹果、橘子、葡萄、西瓜等,皆可栽种。
至少保证果农一年一次大丰收,既提升汉中百姓生活质量,又保障果农收益,增加汉中税收。
朱松虽主打市场经济,但也深知小农经济是市场经济之基。
唯有确保粮农与果农皆有收益,市场经济方能奠定繁荣之基。
若无民众囊中宽裕,何谈消费?
此外,朱松不仅关注汉中,更将目光投向桂地,针对汉中不宜栽种的水果。
橄榄、琵琶、荔枝、龙眼、火龙果、菠萝、柑橘、杨梅、榴莲、香蕉等,皆可于桂地茁壮成长。
喜欢三国:我,曹操长子,开局屠司马请大家收藏:()三国:我,曹操长子,开局屠司马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