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的望海坡,玉米地渐渐褪去翠绿,金黄的玉米秆在风中摇曳,最后一批玉米棒也已饱满成熟。赶集日的清晨,春花推着三轮车往镇上赶,竹篮里装着今年最后一批玉米粑——这是用合作社最后一片玉米地的玉米做的,磨浆时,她特意多放了些老面引子,想让粑的香味更醇厚些。
刚把摊子摆好,老顾客张大妈就来了,她像往常一样拿起一个玉米粑,笑着说:“春花,今天的粑闻着格外香,给我称两斤甜口的。”
春花接过粑,却没立刻称重,而是轻声说:“张大妈,跟您说个事——这是今年最后一批玉米粑了,地里的玉米都收完了,想吃得等明年开春新玉米下来。”
“啥?明年才能吃着?”张大妈愣了愣,手里的粑差点掉在地上,“我还想着天冷了,多买点冻在冰箱里,早上热着吃方便呢。”
周围的顾客也纷纷围了过来,听说这是最后一批玉米粑,都急了:“春花,咋这么快就没了?我还没吃够呢!”“能不能再做一批?我多买点也行啊!”
春花无奈地摇摇头:“真做不了了,地里的玉米都收完了,今年的玉米都用完了。咱这粑只用新鲜玉米做,放久了的玉米不甜,做出来的粑不好吃,不能糊弄大家。”
说着,她拿起一个玉米粑,递给大家看:“您看这玉米颗粒,都是今年最后一批新鲜玉米磨的,甜香还在,要是用陈玉米,就没这味儿了。我宁愿让大家等明年,也不想卖不好吃的粑,砸了咱‘望海坡’的牌子。”
大家听了,虽然惋惜,却也理解:“你说得对,好吃的东西就得等新鲜的,不能将就。”“明年开春,你可一定要早点做,别让我们等太久!”
有个经常来买的大叔,干脆说:“给我称十斤!甜口咸口各一半,我冻在冰箱里,慢慢吃,争取能吃到明年开春!”
“我也买十斤!”“给我称五斤咸口的!”
没一会儿,摊子前就排起了长队,大家都想多买些,存起来慢慢吃。春花一边忙着称重、装粑,一边跟大家说:“明年新玉米下来,我第一时间就通知大家,要是您方便,留个电话,到时候我给您打电话。”
“好!我留个电话!”张大妈赶紧拿出手机,“明年你可一定要记得给我打电话,我孙女就爱吃你做的粑,上次还跟我说,要是吃不着了,就去望海坡找你呢!”
“我也留个!”“还有我!”
大家纷纷留下电话,春花拿出小本子,一个个记下来,还特意在旁边标注了喜欢的口味——张大妈要甜口,李大叔要咸口,王阿姨喜欢芝麻盐馅的……本子上记满了名字和电话,也记满了大家的期待。
中午的时候,最后一批玉米粑就卖完了。春花收拾摊位时,还有人过来问:“姑娘,真的没粑了?就不能再做一点吗?”
春花笑着说:“真没了,明年开春新玉米下来,我一定早点做,您要是留了电话,我到时候通知您。”
收摊回家的路上,春花看着路边金黄的玉米秆,心里满是感慨。今年从试做第一批玉米粑,到接到农展会的订单,再到打出“望海坡”的牌子,一路走来,有辛苦,有忙碌,更有满满的收获——不仅赚到了钱,还收获了大家的认可和期待。
回到合作社,春花把大家留的电话整理好,存在手机里。三秒走过来,笑着说:“今年的玉米粑卖得不错,明年咱们可以多种些玉米,再开发点新口味,比如玉米豆沙馅、玉米花生馅的,让大家有更多选择。”
春花点点头:“好!明年咱们还可以早点准备,等新玉米一下来,就开始做,别让大家等太久。对了,咱们还可以把玉米粑真空包装好,给留了电话的顾客寄过去,让他们不用赶集也能吃到。”
“这个主意好!”三秒高兴地说,“明年咱们一定把玉米粑做得更好,让更多人知道望海坡的味道!”
夕阳西下,望海坡的田野里满是丰收的景象。春花看着远处的山峦,心里充满了期待——她知道,今年的玉米粑虽然卖完了,但明年还有更多的机会在等着她们。只要用心种好玉米,用心做好粑,就一定能让“望海坡玉米粑”这个季节限定的美味,成为更多人心里的期待,让望海坡的味道,一年又一年地传递下去。
喜欢三秒种大田请大家收藏:()三秒种大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