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上辈子,下辈子 > 第358章 重复的手段;叛臣的长子

上辈子

“就让王将军一口咬定安禄山已经有起兵的征兆,然后让圣上下旨召回安禄山对峙,安禄山若是心虚,必然推辞。”

“这个方法我以前已经用过了,如果安禄山真的回来,王忠嗣又没有确定的证据,那就彻底成了死局,安禄山反而因此会更加得利。”李非有过这方面的教训,有些不同意李辅国的意见。

“右相大人,如今的情势和您上次已经完全不同,据我所知,上次安禄山也是推脱了数次,最后能回到长安,一定是有人给他估算了结果,并且做好了各方的准备。这次不一样,王将军说有他谋逆的证据,安禄山就会必然心虚,再加上圣上突然宣旨,安禄山根本来不及准备。”

“那如果安禄山和上次一样,拖上几个月,不一样能做好充足的准备吗?”太子发问。

“上次他以契丹即将犯境为理由,临战不能脱阵,情有可原,如今边疆稳定,他还能以什么借口不奉诏呢?”

李辅国说的确实有道理,李非和太子一时也想不出更好的应对办法,也只好点头同意。因为王忠嗣可能不会在长安停留,所以,必须还要将商议的应对方法告诉给王忠嗣,李辅国主动请缨。

王忠嗣回到长安,本以为有人会在城门等候,可除了一队禁军,别无他人。随后便被直接被带到了御史台,然后御史大夫陈希烈亲自陪同,带了一队守卫和他一起去往华清宫。而此时,得到消息的太子和李非已经安排李辅国提前骑马离开长安,在城门外十里处故意放慢速度,等待陈希烈一行。

不久,身后一阵马蹄声传来,李辅国一拽缰绳,将马身横在路中,挡住了众人的去路。

陈希烈认识李辅国,也知道他虽然地位卑微,但身负圣命,所以,口气也没有太过冷硬,问道:

“李辅国,今日怎么你也要回华清宫复命吗?”

李辅国马身上躬身一礼说道:

“正是,凑巧碰见陈大人,方才听到身后马蹄之声,想要回头观望,不小心拦住了您的去路,小的在此请罪。”

“无妨,我们一起便可。”

“多谢大人抬爱。”

李辅国也不推辞,直接纵马加入了陈希烈的队伍当中,在王忠嗣的斜前方,和王忠嗣只隔了一个身位。

王忠嗣并不认识李辅国,所以初始并没有在意,以为只是偶遇,但很快就在李辅国的腰间看到了一个熟悉的东西。那是年少时自己送给太子的一块玉佩,心中一下子明白了李辅国的用意,于是故意稍微加快了点速度,和李辅国齐头并进。

李辅国看王忠嗣追了上来,知道他已经有所察觉,于是一手松开缰绳,不动声色的伸开手掌。

王忠嗣转头看了一下,只见李辅国的掌心中写了两行文字:

“告发安禄山,当面对质,嗣升。”

嗣升是太子李亨儿时的曾用名,王忠嗣少时和李亨一起长大,这次太子担心王忠嗣心中起疑,便亲自用毛笔在李辅国的手心上写下了这几个字。

王忠嗣轻咳了几声,表示已经知晓,李辅国随即收回手掌抓紧缰绳,然后用力的揉搓了几下,将手心上的那些字抹除干净。一切做的天衣无缝。

王忠嗣抵达观风殿,玄宗直接问道:

“朕听说你在朔方陇右等地广发告示,大量募兵,意欲何为?”

“臣担心有人作乱,和吐蕃一战兵力损耗甚巨,所以需提前着手准备。”

“哦?何人作乱?”

“臣告发安禄山意欲谋反,请陛下明鉴。”

玄宗没有搭话,而是从龙案上拿起了一份奏章,打开之后问王忠嗣:

“这是安禄山派人直接送来的奏章,里面陈述了你这段时间在朔方陇右等地的异动,他说你图谋不轨,枉顾朝廷政令,大肆抓捕劳力充军,朕想知道,你们两个谁说的是实话。”

王忠嗣愣了一下,连忙解释道:

“实情并非如此,臣只是让各地方州府张贴募兵告示而已,并未行抓捕之事!”

“那为何很多州府上书,说你强行摊派各州人数,他们不得不依令行事,导致百姓怨声载道,这些都是假的吗?”

“陛下,臣可以作证!李适之谋逆之时,一把火烧了甘州,如今复建未成,王忠嗣便直接下令在甘州募兵两千,致使复建停滞,除此之外,秦州、宕州,临州等二十余州府都接到了王忠嗣的政令,让他们加紧募兵。如今内忧已解,外患已除,臣不知王忠嗣如此大张旗鼓增加兵力所为何事。”

玄宗话音刚落,一旁的杨国忠便适时补刀。王忠嗣百口莫辩,于是直接说道:

“臣可与安禄山当面对质!”

下辈子

随着时间的推移,安禄山起兵的日子也逐渐临近,李飞的心中开始渐渐的感受到了一股无形的压力。

他本身就是历史学出身,安史之乱原本的样貌也是李飞上学期间最为关注的一个历史事件,所以原本的过程历历在目。只是目前因为李非的出现,将整个唐中期的历史搅和的面目全非,那些此前所谓的研究也全部失去了他们的价值。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上辈子,下辈子请大家收藏:()上辈子,下辈子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等于李飞现在想要对这个新的安史之乱做出分析,一切都要从头再来,还要面对时刻变化的可能,所以,李飞也根本无心去做,只能被动的看着后续出现的一些变化,然后告知李非做出相应的对策。

但新的对策就又会导致新的变化,这就像陷入了一个死循环,无休无止。

曲海也和李飞一样,所以和李飞沟通的电话也明显比平时多了一些,隔三差五的就问李飞如何解读后续的变化,李飞也解答不出来,因为前面的道路已经布满了迷雾,没人能彻底看的清楚。

当曾经的已知,因为自己跨越时间的干预,慢慢也变成了未知,整个世界仿佛一下子都乱了套。这是李飞这段时间最为主观的直接感受。

李飞反复的看着《全唐书》里面的内容,又发现了一个新的疑点。

安禄山有两个儿子,长子安庆宗,一直住在长安,即便是后来安禄山举旗,他也没有挪窝,后来被玄宗坐罪赐死。但他原本应该是有机会逃离的,那他为何一直到死都没有离开?有些违背常理,这让李飞想到了一种可能。

李隆基所谓对安禄山绝对的信任,会不会跟这个安庆宗有关?

历史上,有很多弱势国家为了取得强国的信任,往往会将自己最为重要的皇子送到敌国作为人质,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那这个安庆宗会不会是安禄山为了掩人耳目,特地为了迷惑玄宗而在长安专门留下的一个牺牲品?

很有可能!

喜欢上辈子,下辈子请大家收藏:()上辈子,下辈子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