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上辈子,下辈子 > 第599章 意外的顺利;无解的问题

第599章 意外的顺利;无解的问题

上辈子

很快,在蜀州的玄宗便得知了李非要转头攻打益州的消息,他询问陈玄礼的意见,陈玄礼果然如李非所料,认为当下之际,最为重要的就是防止长安提前发兵,占据米仓道的各处险要之地。

不过,他对李非号称要攻打益州有些怀疑,于是对玄宗说道:

“陛下,臣觉得李非说是要攻打益州,其实是虚张声势。他们两万 兵马损失已经惨重。好不容易拿下平戎,就是为了撤兵方便。想要回头攻打益州有些痴人说梦。”

“那,他为何还要这么讲?”玄宗问。

“因为如此一来,我们便只能收缩兵力,防止长安先下手为强。他便能喘一口气。”

“你方才不是说他到平戎是为了撤兵方便吗?既然是这样,我们即便收缩兵力,与他又有什么干系?”

“撤是一定要撤的,只是李非为了尽快到达灵州,恐怕会选择最快的捷径。因为,吐蕃现在已经进入陇右,逼近兰州。他为了保灵州,所以只能涉险。”一旁的高力士突然说道。

陈玄礼一听,面色微动了一下,问高力士道:

“高将军的意思是,李非会走陈仓!?”

“若不是如此,他为何会放出这个消息?因为这样,我们为了保出蜀的兵道,剑南之内所有的兵力都要向益州归拢。这样,陈仓守军定然减少,他便能兵不血刃的逃出剑南。”

“那高将军如果说的正确,那我们就不动陈仓的兵力如何?让他们将计就计,不让李非回到灵州!”陈玄礼问道。

高力士一听,却缓缓摇了摇头,然后接着说道:

“此一时彼一时也,如果吐蕃没有攻打灵州,我们便必不会放过李非。可现在不同了,吐蕃掺和进来,局势就会比较复杂。我们现在灭了李非,将来就是拿下了长安,吐蕃恐怕也已经占据了北方大片国土,灵州又是李非制造火器的大本营,一旦陷落,整个大唐恐怕也不是吐蕃的对手。所以,这次,我们干脆就撤掉陈仓的兵力,放李非回灵州。”

玄宗听完面带愠色,沉声说道:

“高将军,这一番苦心经营之下,最为难得的机会就这么放他走了!?”

“陛下,放李非回去,除了击退吐蕃,将来对我们还有大用。”

“臣也觉得,若是真的将李非逼入绝路,在困兽犹斗之下,我们的兵力也会受损,所以,我同意高将军的意见。”

玄宗听完,沉思良久之后,也默默点了点头。

李非和裴高远率兵一路北上,金牛道绵延百里,路途险峻,行进期间为了加快速度,在付出坠亡、摔伤近百人的代价之下,经过了五天的 跋涉,才进入陈仓道,李非担心在陈仓道遇阻,提前派人打探,回报陈仓道部署的兵力已经尽数撤退,初以为自己的计策起了作用,心中极为高兴,可转念一想,又觉得有些不太对劲。

陈仓道沿途历来都有驻兵把守,即便自己的计谋得逞,恐怕也不会撤的干干净净,至少应该还有少量士兵驻留,怎么会一个不剩?

裴高远也怕有诈,多次派人反复探查,均是如此。随后为了以防万一,便化整为零,一万人马分批行进。

就这样一直出了陈仓道,竟然真的没有碰到一名唐军。

李非一直悬着的心这才放下,已经连续十几天紧张急行,所有的兵将也都到了极限,李非也知道,欲速则不达,便下令原地休整一日。

当夜,李非和裴高远二人在帐中商讨去灵州的路线,因为出了陈仓,过大散关之后便进入关中,一马平川,若是一路顺遂,不再生出什么枝节,七天之内便可抵达灵州。逃离剑南已经耗去十几天的时间,若是兰州城破,那吐蕃大军便很快就能抵达灵州。

灵州只剩下七千火器营守军,虽然占据火器和高墙的优势,但在吐蕃十万人马的围攻之下,又群龙无首,并不能高枕无忧。更何况,城内还有个摇摆不定的杜怀安。

二人一直商讨到深夜,最终确定了北上的路线之后,这才分头歇息。

实在是太过于疲累,李非刚刚躺下,便直接昏昏睡去。

梦境突然显现,神明得意于破解了韦坚的秘密,说此后一个月至少能见上一面。

说心里话,此时的李非对于能否及时见到神明并没抱有太多的期待。因为神明的预言已经不是确凿的未来,而是一种模棱两可的预测,一切都还是要靠自己。

不过,神明最后说灵州在将来两年会非常辉煌,也给李非吃了一颗定心丸。

那就说明,只要自己努力,这次危机完全可以渡过。

只是难度大小不同而已。

下辈子

李飞本来兴致很高,但对面好像有些沉闷,只是在听到灵州应该不会有什么大问题的时候,眼里面才闪过一道光。

李飞也不知道该说什么,不过确定了李隆基贼心不死,还想掌控大唐,这么一来,后面的史书当中,应该会有相应的着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上辈子,下辈子请大家收藏:()上辈子,下辈子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梦醒之后,李飞起身做到电脑跟前,问灵娲:

“在唐史当中,唐明皇李隆基有没有重新掌权?”

“现存的史料,对这段历史记载的有些模糊,并且有很多矛盾的地方,不过,根据逻辑上的判断,李隆基应该没有达到他的目的。”

“为什么这么说?现在可知的记载有哪些?”李飞问。

“根据《资治通鉴》里面的记述,李隆基确实以太上皇的身份回到了长安,但只是辅佐唐代宗李豫,并没有实际控制大唐的政局,但是在《旧唐书》和《新唐书》中,李隆基在此后的五年是大唐的实际掌控人,直到死亡。不过,《新唐书》和《旧唐书》当中,都提到了一点,李隆基在回到长安以后,曾提出了很多政见,却并没有实施,最后也是郁郁而终。”

李飞想看一下原本手中的《全唐书》,却想起来送给了韦坚,于是接着问道:

“那《全唐书》呢?里面说了什么。”

“很抱歉,在我所知的资料库里面,并没有《全唐书》的任何记载。”

李飞感到有些诧异。

“可我一直都在看《全唐书》,里面关于唐朝的史料很丰富,应该是正史的一部分。”

“自唐朝之后,因为史官制度的涣散,出现了很多持个人观点的史书,或许你看到的就属于这一种,也可能是孤本,并没有数字资料,所以我不知道也很正常。”

“那你怎么看待史书当中有关于李非和韦坚的记载?”

“他们虽然都是唐朝的宰相,但对他们的记载极为碎片化,好像很多事迹遭到了人为的删除。这可能跟一些未知的事件有关。很抱歉,灵娲不能给你太多的帮助。”

“那李隆基回到长安之后,韦坚去哪了?”

“对不起,服务器繁忙......”

喜欢上辈子,下辈子请大家收藏:()上辈子,下辈子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