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时光织就的网 > 第12章 老巷年味与藏在墨香里的旧时光

元旦过后的梧桐巷,年味像温水泡开的茶叶,慢慢在巷子里散开。墙角的积雪还没完全化尽,家家户户的窗台上就多了晒着的腊肠、腌鱼,红亮亮的一串挂在木架上,风一吹就晃悠着,把咸香的味道送得满巷都是。苏晚背着书包走过巷口时,总能看见张奶奶坐在门口的小马扎上,手里拿着针线缝补着红色的福字,阳光落在她银白的头发上,暖得像老书店里的炭火。

“晚晚,上学去呀?”张奶奶抬头看见她,笑着招手,“过来看看奶奶刚剪的窗花,给你留了张牡丹的,贴在窗户上好看。”

苏晚停下脚步,走到张奶奶身边。竹篮里摆着好几张剪好的窗花,有胖嘟嘟的福娃抱着鲤鱼,有缠绕着藤蔓的梅花,最精致的是那张牡丹,花瓣层层叠叠,边缘还剪着细碎的花纹,阳光一照,像真的要开出香气来。“奶奶您手真巧,这牡丹剪得比画的还好看。”她拿起窗花,指尖碰到红纸,还带着点浆糊的黏腻。

“这手艺还是我年轻时跟巷尾的李婆婆学的,那时候过年,整条巷的窗花都是我们俩剪的。”张奶奶放下针线,拍了拍苏晚的手,“等过几天奶奶教你剪福字,咱们把你家窗户都贴满,热热闹闹迎新年。”

“好呀!”苏晚把窗花小心地放进书包夹层,“对了奶奶,上次跟您说的梧桐巷文化节,您愿意来分享故事吗?林澈说要把您讲的老集市的事整理成文字,到时候还能做成展板呢。”

张奶奶眼睛亮了亮,手里的针线都停了:“愿意愿意!能让年轻人知道以前的事,是好事。我还能把我年轻时用的绣花绷子带去,那可是我嫁过来时我娘给我的陪嫁,上面还绣着我和你爷爷的名字呢。”

“那太好了!”苏晚心里一阵欢喜,“等周末我们去您家拿老物件,顺便帮您整理故事,您看行吗?”

“行,你们随时来,奶奶给你们煮糖水蛋。”张奶奶笑着点头,又拿起剪刀,“快上学去吧,别迟到了,放学了来奶奶家拿腊肠,刚晒好的,让你妈给你炒青菜吃。”

苏晚跟张奶奶道别,背着书包往学校走。梧桐树上的雪已经化得差不多了,光秃秃的枝桠上开始冒出一点一点的绿芽,像撒了把碎玉。她想起昨天在老书店,爷爷从柜子里翻出的那本泛黄的《梧桐巷志》,里面夹着一张民国时期的老照片,照片上的梧桐巷比现在热闹,青石板路上挤满了人,巷口的集市里有挑着担子卖糖葫芦的,有推着小车卖馄饨的,最显眼的是老书店门口挂着的木招牌,上面写着“文渊书坊”四个墨字,遒劲有力。

“这招牌还是我太爷爷亲手写的,”当时爷爷用布擦着照片,声音轻轻的,“那时候书坊里不光卖书,还能租书,街坊邻居吃完晚饭就来这儿坐着,有的看话本,有的听我太爷爷讲历史,暖炉里的炭火能烧到后半夜。”

苏晚想着这些,脚步不由得慢了些。她忽然觉得,梧桐巷就像一本摊开的老书,每一块青石板都是书页,每一户人家都是文字,而那些老故事、老物件,就是书里最珍贵的插图,等着他们一页一页去翻找,去珍藏。

下午放学,苏晚刚走进巷口,就看见林澈推着自行车站在老书店门口,车筐里放着一个厚厚的文件夹。“你怎么在这儿?”她跑过去,看见文件夹上贴着张便签,写着“梧桐巷文化节资料”。

“刚去图书馆查了梧桐巷的历史,找着几篇民国时期的报道,还有一张1938年的老地图,上面标着文渊书坊的位置,比现在的老书店大两倍呢。”林澈打开文件夹,拿出那张复印件地图,手指着上面的红点,“你看,这里原来是书坊的后院,爷爷说以前种着两棵桂花树,每到秋天,满巷都是桂花香,现在后院改成了储物间,不过桂花树还在,就是长得不怎么旺了。”

苏晚凑过去看地图,泛黄的纸面上画着细密的街道,除了文渊书坊,还有“李记茶馆”“王记糖画”的标注,甚至还有一个小小的戏台,标注着“每月初一、十五演皮影戏”。“原来以前巷子里还有戏台呀?我从来没听说过。”她指着戏台的位置,现在那里是一家小小的超市。

“我问了图书馆的管理员,她说以前的戏台是木头搭的,抗战的时候被炸毁了,后来就没再重建。”林澈把地图放回文件夹,“周末咱们去问爷爷戏台的事吧,他说不定还见过皮影戏呢。对了,夏冉说她周末要把她奶奶的旧缝纫机搬到老书店,咱们一起帮忙,顺便整理展览的东西。”

“好啊,我跟我妈说好了,周末去张奶奶家拿老物件,还能学剪窗花呢。”苏晚想起张奶奶的糖水蛋,忍不住笑了,“到时候咱们把收集到的老物件都放在老书店,先摆个临时的展览,看看有没有要补充的。”

林澈点点头,推着自行车和她一起往巷里走。夕阳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落在青石板路上,像两条手拉手的线。路过夏冉家时,窗户开着,能看见夏冉正趴在书桌上画画,手里拿着彩笔在纸上涂涂画画,旁边放着一个老式的缝纫机,机身是暗红色的木头,上面还刻着花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时光织就的网请大家收藏:()时光织就的网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夏冉!”苏晚朝着窗户喊了一声。

夏冉抬头看见他们,立刻挥手:“你们回来啦!快进来看看我奶奶的缝纫机,我刚擦干净,上面的花纹可好看了!”

两人走进夏冉家,客厅里摆着的缝纫机果然亮眼。夏冉奶奶从里屋走出来,手里拿着一块蓝色的土布:“这缝纫机是1956年买的,那时候我在纺织厂上班,攒了半年工资才买下的,当时整条巷就我家有这么一台,街坊邻居要做衣服都来借,我一夜一夜地帮她们缝,现在想想,那时候虽然累,但是热闹。”

“奶奶,这缝纫机上的花纹是您刻的吗?”林澈蹲下来,看着机身上缠绕的牡丹花纹,刻痕虽然浅了,但还能看清线条。

“是呀,那时候年轻,爱折腾,没事就拿着小刀刻着玩,没想到还能留到现在。”夏冉奶奶笑着摸了摸缝纫机,“你们文化节要带过去,我放心,这机子结实着呢,这么多年都没坏过。”

夏冉拿起桌上的画纸,上面画着文化节的展览布置图:“我想把老物件分区域摆,文渊书坊的东西放左边,老集市的放中间,还有大家的手工艺品放右边,比如张奶奶的窗花、苏晚织的围巾,这样看起来清楚。”

苏晚凑过去看,画纸上还标着每个区域的说明:“文渊书坊区——旧账本、砚台、《梧桐巷志》;老集市区——绣花绷子、缝纫机、旧粮票;手工艺品区——窗花、围巾、时光盲盒。”“夏冉你想得真周到,还可以在每个区域放个小喇叭,循环播放大家讲的故事,这样参观者一边看物件,一边听故事,肯定更有意思。”

“这个主意好!”林澈眼睛一亮,“我家有个旧的录音笔,周末我带来,咱们去录张奶奶和爷爷的故事,到时候就能放了。”

三人围在桌前,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夏冉奶奶端来一盘炒瓜子,放在桌上:“你们年轻人脑子活,把文化节办得热热闹闹的,我们这些老人也跟着开心。”

离开夏冉家时,天已经黑了,巷子里的路灯亮了起来,暖黄色的光落在青石板上,把积雪融化的水洼照得像碎镜子。苏晚和林澈并肩走着,手里还拿着夏冉奶奶给的瓜子,嗑着嗑着,就想起元旦那天在老书店喝的老白茶,枣香的暖意好像还在喉咙里。

“周末去张奶奶家,咱们顺便把文化节的邀请函写了吧?”林澈忽然说,“写在红色的纸上,再让张奶奶剪点花纹贴上去,送给巷里的街坊,让大家都来参加。”

“好啊!”苏晚点头,“我家还有上次买的洒金红纸,写出来肯定好看。对了,还要邀请学校的老师和同学,让他们也来看看梧桐巷的故事。”

两人聊着天,不知不觉就到了苏晚家门口。“明天早上要不要一起去买早餐?巷口的早餐铺新出了豆沙包,听说特别甜。”林澈停下脚步,手里还捏着半颗瓜子。

“好呀,还是老时间,七点在巷口见?”苏晚笑着问。

“嗯,我去占位置。”林澈点头,推着自行车转身,“快进去吧,外面冷。”

苏晚看着他的背影消失在路灯下,才转身进门。客厅里,妈妈正在厨房煮饺子,热气从厨房飘出来,带着韭菜的香味。“今天怎么回来这么晚?”妈妈端着一盘饺子走出来,“刚张奶奶送了串腊肠来,我给你蒸了半根,快尝尝。”

苏晚坐在餐桌前,咬了一口腊肠,咸香的味道在嘴里散开,带着阳光的暖意。“妈,周末我要去张奶奶家学剪窗花,还要帮她整理文化节的故事,可能要晚点回来。”

“行,你去吧,记得帮张奶奶多干点活,她年纪大了,别让她累着。”妈妈给她夹了个饺子,“对了,你爷爷昨天打电话来,说让你周末去他那儿拿点老白茶,说你上次说喜欢喝,他给你装了一小罐。”

“知道啦!”苏晚心里一暖,爷爷总是记着这些小事,就像林澈会记得她怕辣,夏冉会记得她喜欢草莓一样。

周末很快就到了。周六早上,苏晚起得很早,穿上厚厚的羽绒服,背着书包就往张奶奶家走。巷子里静悄悄的,只有几只麻雀在树枝上跳着,叽叽喳喳地叫着。张奶奶家的门虚掩着,里面传来剪刀剪纸的声音。

“奶奶,我来啦!”苏晚推开门,看见张奶奶坐在窗边,手里拿着红纸,剪刀在纸上飞快地移动着,不一会儿,一只展翅的蝴蝶就剪好了。

“来啦,快坐,奶奶给你煮的糖水蛋刚端上桌,趁热吃。”张奶奶放下剪刀,指了指桌上的白瓷碗,“里面放了桂圆和红枣,补气血。”

苏晚走到桌边,碗里的糖水蛋冒着热气,桂圆和红枣浮在水面上,甜香的味道扑鼻而来。她拿起勺子,小口小口地吃着,糖水滑进喉咙,暖得像揣了个小暖炉。“奶奶,咱们今天先整理故事还是先学剪窗花呀?”

“先整理故事吧,等会儿林澈和夏冉也来,人多热闹。”张奶奶拿出一个木盒子,打开一看,里面放着几张旧照片,还有一本蓝色封面的笔记本,“这笔记本里记的都是我年轻时的事,有集市的热闹,有跟你爷爷谈恋爱的事,你们看看,能用就拿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时光织就的网请大家收藏:()时光织就的网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苏晚拿起笔记本,封面已经有些磨损,里面的纸页泛黄,字迹是用蓝色钢笔写的,有些地方已经晕开,但依然能看清。“1958年10月,今天跟阿明去集市,他给我买了串糖葫芦,酸得我牙都快掉了,他却笑得像个傻子……”她轻声念着,仿佛看到了年轻的张奶奶和爷爷在集市上牵手走着的样子,糖葫芦的甜味好像都飘到了眼前。

“阿明就是你爷爷,那时候他在巷口的木工房干活,手巧得很,给我做过木梳子,上面还刻着我的名字。”张奶奶坐在旁边,眼睛里满是回忆,“那时候的集市可热闹了,有卖的,有耍猴的,还有卖小泥人的,你爷爷第一次跟我表白,就是在卖泥人的摊子前,他给我买了个捏着花的小泥人,说以后要像泥人一样,跟我永远在一起。”

苏晚把笔记本小心地放进书包,又拿起一张旧照片。照片上的张奶奶穿着蓝色的布拉吉,扎着两个麻花辫,手里拿着一个绣花绷子,旁边的爷爷穿着中山装,手里拿着木工刨子,两人站在木工房门口,笑得特别灿烂。“奶奶您年轻时真漂亮,爷爷也很精神。”

“那时候穷,没什么好衣服穿,但是心里高兴。”张奶奶摸了摸照片,“后来木工房拆了,盖了现在的超市,你爷爷还难过了好几天,说那是他待了一辈子的地方。”

正说着,门外传来敲门声,夏冉和林澈走了进来。夏冉手里拿着一个红色的文件夹,林澈背着一个黑色的包,里面装着录音笔和笔记本。“奶奶好!”两人齐声问好,把手里的东西放在桌上。

“快坐快坐,奶奶给你们拿瓜子。”张奶奶笑着起身,给他们倒了杯热水。

“奶奶,我们今天来帮您整理故事,还要录您讲的老集市的事,到时候文化节上放给大家听。”林澈打开录音笔,按下开关,“您现在方便讲吗?”

“方便,你们想问什么就问。”张奶奶坐在椅子上,喝了口热水,开始慢慢讲起来,“那时候的集市在巷口的空地上,每天天不亮就有人来占位置,卖菜的都是周边村里的人,挑着担子来,菜上还带着露水。我最喜欢去卖小吃的摊子,有炸糖糕、煮凉粉,还有我最爱吃的芝麻糊,五分钱一碗,稠得能挂住勺……”

林澈认真地录着音,夏冉则在旁边记笔记,把关键的信息都写下来:“1. 集市位置:巷口空地;2. 摊位类型:蔬菜摊、小吃摊、手工艺品摊;3. 特色小吃:炸糖糕、煮凉粉、芝麻糊;4. 物价:芝麻糊五分钱一碗……”苏晚则拿着相机,把张奶奶的旧照片、绣花绷子都拍下来,打算做成展板。

不知不觉就到了中午,张奶奶要留他们吃午饭,苏晚看了看时间,说:“奶奶,我们还要去老书店拿爷爷的老物件,下次再来吃您做的饭,好不好?”

“行,那你们路上小心,记得下次来学剪窗花。”张奶奶把他们送到门口,又塞给他们每人一袋炒花生,“路上吃,香得很。”

三人背着东西,往老书店走去。巷子里的年味更浓了,有户人家正在贴春联,红色的对联在风中飘着,“向阳门第春常在,积善人家庆有余”的字迹格外醒目。夏冉忍不住停下脚步,拿出手机拍照:“这对联写得真好,咱们文化节也可以请人写对联,送给参观者。”

“这个主意好!”林澈点头,“我认识学校书法社的老师,到时候可以请他来帮忙,写点跟梧桐巷有关的对联。”

苏晚看着他们,心里满是欢喜。原来办一场文化节需要这么多事,但只要大家一起努力,好像再麻烦的事也变得简单了。就像元旦那天准备火锅,她负责蛋糕,夏冉负责水果,林澈负责底料,每个人都出一点力,就能把事情做得很好。

到老书店时,爷爷正坐在藤椅上,手里拿着一本旧书,暖炉里的炭火还在燃烧,冒着淡淡的青烟。“你们来啦,快进来烤烤火。”爷爷看见他们,笑着起身,“我把要带去文化节的老物件都整理好了,在里屋的箱子里。”

三人跟着爷爷走进里屋,墙角放着一个棕色的木箱子,打开一看,里面摆满了老物件:有一个墨色的砚台,上面刻着“文渊”两个字;有一本泛黄的账本,就是上次爷爷给苏晚看的1925年的那本;还有一个铜制的书签,上面刻着梅花图案;最特别的是一个木质的书箱,上面有个小小的铜锁,里面放着几本民国时期的线装书,书页都已经脆了,爷爷用牛皮纸小心地包着。

“这个书箱是我太爷爷用来装珍贵书籍的,里面的书都是当时的孤本,比如这本《梧桐巷杂记》,里面记着很多梧桐巷的传说,现在已经找不到第二本了。”爷爷拿起书箱,小心地放在桌上,“这个铜锁还是我太爷爷亲手做的,钥匙只有一把,我都保管了几十年了。”

林澈拿出相机,把每个老物件都拍了下来,还特意拍了书箱上的铜锁和线装书的封面。“爷爷,这些老物件我们会小心保管的,文化节结束后就还给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时光织就的网请大家收藏:()时光织就的网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不用急着还,放在你们那里我放心。”爷爷笑着说,“我还想在文化节那天,给大家讲讲文渊书坊的历史,讲讲这些老物件背后的故事,让年轻人知道,咱们梧桐巷不光有老房子,还有这么多珍贵的回忆。”

夏冉拿出展览布置图,递给爷爷:“爷爷,您看我们这样布置行吗?把文渊书坊的东西放在左边,旁边放您讲的故事的录音,参观者一边看物件一边听故事。”

爷爷接过图纸,仔细看了看,点了点头:“行,这样布置好。我还可以把我太爷爷写的字挂上去,他的字写得好,当时很多人都来书坊求他的字呢。”

“那太好了!”苏晚心里一阵激动,“有了这些老物件和故事,文化节肯定会特别精彩。”

从老书店出来,已经是下午三点多了。三人背着老物件,往苏晚家走,打算把东西暂时放在她家,等文化节的时候再带去展览。路过巷口的文具店时,林澈忽然停下脚步:“咱们去买些红色的纸吧,写邀请函要用,顺便买些彩笔,装饰邀请函。”

“好啊!”夏冉立刻点头,拉着苏晚走进文具店。店里的货架上摆满了各种颜色的纸,有洒金的红纸,有带花纹的彩纸,还有透明的玻璃纸。苏晚拿起一张洒金红纸,阳光透过窗户照在纸上,金粉闪闪的,特别好看。“就买这种吧,写邀请函肯定漂亮。”

林澈买了一大卷洒金红纸,还有几支金色的马克笔,夏冉则买了些蕾丝花边和小珠子,打算贴在邀请函上。“咱们今晚就写邀请函吧,在苏晚家写,她家桌子大,还能煮点热饮喝。”

“好呀,我回家跟我妈说,让她煮点姜枣茶,暖和。”苏晚笑着说。

回到苏晚家,妈妈已经做好了晚饭,看到他们背着这么多东西,连忙帮忙收拾:“这些老物件可真珍贵,你们要小心放,别磕着碰着了。”

“知道啦妈,我们把它们放在书房的柜子里,锁起来。”苏晚说着,和林澈、夏冉一起把老物件搬进书房,小心地放在柜子里,还在每个物件下面垫了软布。

吃完晚饭,三人坐在客厅的桌子前,开始写邀请函。苏晚负责写文字,她拿起金色的马克笔,在红纸上写下:“亲爱的街坊邻居、老师同学:您好!梧桐巷将于1月20日举办‘老巷记忆’文化节,诚邀您前来参加,一起分享老巷的故事,欣赏老物件展览,还有剪窗花、写对联等活动,期待您的到来!——梧桐巷文化节筹备组 2025年1月10日”

夏冉负责装饰邀请函,她把蕾丝花边贴在红纸的边缘,再用小珠子粘成梅花的形状,贴在邀请函的角落,瞬间就把邀请函变得精致起来。林澈则负责折叠邀请函,他把红纸对折,再折成信封的形状,还在封口处剪了个小小的福字,插进去当封口。

“你们看,这样是不是特别好看?”夏冉举起做好的邀请函,金色的字迹配着蕾丝花边,还有闪闪的小珠子,像一件小小的艺术品。

“太好看了!”苏晚忍不住赞叹,“街坊邻居收到这样的邀请函,肯定会来参加的。”

三人一边写一边聊,妈妈煮的姜枣茶在桌上冒着热气,甜辣的味道飘满了客厅。夏冉忽然想起什么,说:“咱们还可以在邀请函里夹一张小卡片,上面印着梧桐巷的老照片,比如文渊书坊的老招牌,这样更有纪念意义。”

“这个主意好!”林澈点头,“明天我去照相馆把老照片印成小卡片,夹在邀请函里。”

苏晚看着桌上堆得越来越高的邀请函,心里满是期待。她仿佛已经看到了文化节那天的场景:老书店门口挤满了人,大家围着老物件展览,听爷爷和张奶奶讲老故事,孩子们在旁边学剪窗花、写对联,巷子里满是笑声和墨香,就像回到了爷爷说的那个热闹的文渊书坊时期。

不知不觉就到了晚上十点,邀请函终于写完了。三人收拾好东西,夏冉和林澈准备回家。“明天早上咱们一起去发邀请函吧?先发给巷里的街坊,再送到学校去。”林澈说。

“好呀,还是老时间,七点在巷口见。”苏晚点头,送他们到门口。

看着他们的背影消失在巷口,苏晚回到客厅,收拾着桌上的红纸和彩笔。妈妈走过来,拍了拍她的肩膀:“你们这几个孩子,为了文化节这么用心,真是好孩子。”

苏晚笑着点头,心里忽然觉得,这个冬天虽然冷,但因为有这些温暖的人和事,变得格外有意义。就像老书店里的老白茶,越煮越香;就像张奶奶剪的窗花,越看越暖;就像他们一起做的邀请函,每一笔每一划都充满了心意。

第二天早上,苏晚、夏冉和林澈早早地就集合在巷口,手里拿着邀请函和小卡片。他们从巷头开始,挨家挨户地送邀请函。住在巷头的王爷爷接过邀请函,打开一看,笑着说:“你们这邀请函做得真精致,爷爷肯定去,还能给你们讲讲我年轻时在文渊书坊看书的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时光织就的网请大家收藏:()时光织就的网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太好了王爷爷!”苏晚开心地说,“到时候我们给您留个位置,您慢慢讲。”

送完巷里的街坊,三人又骑车去学校。校长办公室里,校长接过邀请函,看着上面的内容,笑着点头:“梧桐巷文化节是个好活动,既能传承老文化,又能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学校会支持你们的,到时候组织学生去参加。”

“谢谢校长!”三人齐声说,心里充满了感激。

从学校出来,阳光已经升得很高了,照在身上暖洋洋的。夏冉看着手里剩下的邀请函,笑着说:“咱们的邀请函送得差不多了,接下来就等着文化节那天吧。”

“嗯,咱们还要再检查一下展览的东西,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再跟爷爷和张奶奶确认一下故事的内容。”林澈说。

苏晚看着身边的好朋友,心里忽然想起元旦那天在老书店,爷爷说的话:“时光就像老白茶,越煮越香,而那些美好的回忆,就像茶里的枣香,永远留在心里。”她想,他们一起筹备文化节的这些日子,也会像老白茶一样,成为永远留在心里的美好回忆。

回到梧桐巷时,巷口的集市已经开始热闹起来,虽然不是以前的老集市,但也有卖菜的、卖小吃的,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张奶奶坐在门口,看见他们回来,笑着招手:“邀请函送完啦?快过来,奶奶教你们剪福字。”

三人跑过去,围在张奶奶身边。张奶奶拿起红纸,对折了几下,剪刀在纸上飞快地移动着,不一会儿,一个大大的福字就剪好了,还带着长长的飘带。“来,你们试试,剪坏了没关系,奶奶再教你们。”

苏晚拿起剪刀,学着张奶奶的样子,把红纸对折,小心翼翼地剪着。虽然剪得不如张奶奶的精致,但也是一个完整的福字。“奶奶您看,我剪好啦!”她举起福字,开心地说。

“好,剪得好!”张奶奶笑着点头,“等文化节那天,咱们把大家剪的福字都挂起来,做成一个福字墙,肯定好看。”

阳光落在他们身上,落在剪好的福字上,落在巷子里的每一个角落。苏晚看着身边的好朋友和慈祥的张奶奶,心里满是幸福。她知道,文化节那天一定会很热闹,而这些温暖的人和事,会像梧桐巷的青石板一样,永远留在她的记忆里,陪着她走过一个又一个冬天,一个又一个春天。

而此刻,老书店里的暖炉还在燃烧,爷爷正坐在藤椅上,整理着太爷爷写的字,每一张纸上都带着墨香,就像梧桐巷的故事,永远不会褪色。窗外的阳光照在书坊的老招牌上,“文渊书坊”四个字在阳光下,闪着温暖的光,仿佛在诉说着百年的时光,也在期待着即将到来的、属于梧桐巷的热闹与荣光。

喜欢时光织就的网请大家收藏:()时光织就的网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