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时光织就的网 > 第14章 文化节启巷焕彩,老物新声忆流年

1月20日清晨,梧桐巷被爆竹声轻轻唤醒。巷口的红灯笼一夜之间挂满了梧桐树,老书店门口的彩绳上串着各色剪纸,风一吹,红的福字、粉的牡丹、黄的福娃在晨光里晃悠,像一串流动的年味。苏晚不到六点就起了床,穿上妈妈新买的红色棉袄,背着装满桂花糕的布包往老书店跑,远远就看见林澈和夏冉已经在门口忙碌——林澈正把“老巷记忆文化节”的木牌挂在门楣上,夏冉则在互动区的桌子上摆剪刀和红纸,指尖沾了点金粉,在红纸上轻轻一点,就成了朵小梅花。

“晚晚来啦!快帮着把桂花糕放在竹篮里,摆在互动区旁边,大家渴了还能吃块糕垫垫。”夏冉招手,桌子上已经摆好了爷爷煮的老白茶,青花瓷碗里飘着几片茶叶,热气裹着枣香飘散开。苏晚刚把桂花糕摆好,巷子里的街坊就陆续来了——张奶奶穿着深蓝色的棉袄,手里拎着绣花绷子;王爷爷拄着拐杖,带着那把传了三代的二胡;夏冉奶奶推着缝纫机,机身上盖着蓝布,上面绣着“梧桐”二字。

“快把八仙桌搬出来,放在老集市区,跟戏台节目单摆在一起。”爷爷指挥着,李叔叔和几个年轻人一起把张奶奶家的八仙桌抬到书店门口,桌面的缠枝莲雕花在阳光下格外清晰。苏晚赶紧把提前做好的小牌子立在桌旁,上面写着“此桌桌面取自1940年老戏台雕花木板,见证张奶奶与爷爷的初遇时光”,刚摆好,就有街坊凑过来看,指着雕花小声议论:“这花纹跟我小时候见的戏台一模一样!”

八点刚过,学校的老师和同学就来了。校长带着几个老师走在前面,手里拿着苏晚他们送的邀请函;书法社的陈老师扛着笔墨纸砚,笑着说:“今天给大家写对联,写多少送多少!”同学们围着展区好奇地看,有个小女孩指着木质书箱问:“这个箱子里装的是什么呀?”苏晚赶紧走过去,轻轻打开铜锁:“这里面装的是民国时期的线装书,是文渊书坊的老物件,上面还有太爷爷的签名呢。”

展区很快热闹起来。文渊书坊区,爷爷坐在藤椅上,给大家讲太爷爷开书坊的故事,小喇叭里循环播放着提前录好的录音:“那时候书坊里有个暖炉,冬天街坊们吃完晚饭就来这儿,有的看话本,有的听我太爷爷讲历史,炭火能烧到后半夜……”旁边的同学凑着看旧账本,指着上面的字迹说:“这字写得真好看,比我们现在的钢笔字还漂亮!”

老集市区更热闹。张奶奶拿着绣花绷子,给大家讲1958年的集市:“那时候巷口的空地上全是摊子,卖芝麻糊的大爷嗓门最大,‘五分钱一碗,稠得挂勺’的吆喝声能传到巷尾……”夏冉奶奶则打开缝纫机,踩着踏板演示:“这机子是1956年买的,当时街坊们做新衣服都来借,我一夜能缝三件棉袄,现在踩起来还很顺。”有个老师拿出手机,录下缝纫机的“咔嗒”声,笑着说:“这声音太有年代感了,要发给同事听听。”

互动区的人最多。陈老师铺好红纸,拿起毛笔写对联,“梧桐巷里藏旧事,文渊书坊续新篇”“福字满墙迎新春,老物新声忆流年”,写好的对联很快被街坊和同学领走;张奶奶教大家剪窗花,小朋友们围在桌前,手里拿着小剪刀,小心翼翼地跟着剪,虽然剪出来的福字歪歪扭扭,却笑得特别开心。苏晚负责给大家递红纸,看见有个小朋友把剪坏的窗花扔在地上,赶紧捡起来:“别扔呀,咱们可以把碎纸拼个小灯笼,也很好看。”

忽然,巷口传来一阵掌声。是图书馆的李老师,她带着几个同事来,还扛着一块展板:“我们把馆里存的梧桐巷老照片都印出来了,有1938年的集市,1940年的戏台,还有1950年的文渊书坊,给你们的文化节添点东西!”苏晚赶紧接过展板,挂在福字墙旁边,街坊们凑过来看,王爷爷指着戏台照片说:“这是我爹拉二胡的地方,当时我就在台下,你们看这个穿棉袄的小孩,就是我!”

中午,大家聚在老书店门口吃桂花糕、喝老白茶。刘老板从早餐铺端来热粥,笑着说:“大家尝尝我的粥,配着桂花糕吃,暖身子。”校长看着热闹的场景,对苏晚他们说:“这个文化节办得好,既让大家了解了梧桐巷的历史,又传承了老文化,明年咱们还可以办,让更多人知道老巷的故事。”

下午,戏台回忆分享会开始了。王爷爷坐在中间,手里拿着二胡,先给大家拉了一段《茉莉花》,琴声一落,掌声就响起来。接着,他讲起小时候看皮影戏的事:“1945年的正月十五,戏台演《白蛇传》,我爹在台上拉二胡,我跟娘在台下,娘给我买了串糖葫芦,酸得我直咧嘴,却舍不得扔……”张奶奶也跟着讲:“我跟你们爷爷第一次约会就是看这场皮影戏,他偷偷给我塞了块糖,糖纸还印着牡丹花,我现在还留着呢。”

分享会结束后,大家提议去巷尾的老桥看看。苏晚带着大家,指着桥栏杆上的雕花说:“这是用老戏台的木头做的,花纹跟戏台柱上的一模一样。”有个同学摸着雕花,小声说:“原来戏台的痕迹还在呀,感觉就像在跟过去对话。”李老师拿出相机,拍下大家在老桥的合影,笑着说:“这张照片要存进图书馆,作为梧桐巷的历史资料。”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时光织就的网请大家收藏:()时光织就的网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傍晚,文化节接近尾声。大家帮着收拾展区,把老物件小心地放回箱子里,对联的红纸、窗花的碎纸被扫在一起,打算做成小灯笼挂在巷口。爷爷看着收拾好的木书箱,摸着铜锁说:“今天太热闹了,比我小时候的文渊书坊还热闹。”张奶奶也笑着说:“能让年轻人知道老巷的故事,我就高兴,以后有机会,还想给大家讲更多往事。”

苏晚背着书包,跟林澈、夏冉一起往家走。巷子里的红灯笼亮了起来,暖黄色的光落在青石板上,把影子拉得很长。夏冉手里拿着陈老师写的对联,笑着说:“今天太开心了,好多人都问明年还办不办文化节,咱们明年可以加个皮影戏表演,肯定更热闹。”林澈点头:“我还要去图书馆查更多资料,把梧桐巷的历史整理成小册子,发给大家。”

苏晚看着身边的好朋友,心里满是温暖。她想起筹备文化节的这些日子,从一开始的想法,到收集老物件、写邀请函、贴福字墙,再到今天的热闹场景,每一步都充满了大家的心意。就像爷爷说的,时光像老白茶,越煮越香,而这些关于梧桐巷的故事,这些温暖的人和事,会像老茶里的枣香,永远留在心里。

回到家,苏晚把今天的照片整理好,放进相册里,旁边夹着张奶奶送的窗花和陈老师写的小对联。妈妈走进来,递给她一杯老白茶:“今天累坏了吧?喝点茶暖暖。”苏晚捧着茶杯,看着窗外的红灯笼,忽然想起爷爷早上说的话:“文渊书坊不光是卖书的地方,更是藏着梧桐巷故事的地方。”她想,以后她也要像爷爷和太爷爷一样,把梧桐巷的故事讲下去,让更多人知道,这条老巷里,藏着这么多温暖的时光。

而此刻,老书店里的暖炉还在燃烧,爷爷正把太爷爷的书法小心地收进木盒,月光透过窗户,照在“文渊书坊”的老招牌上,银辉洒在木头上,仿佛在静静诉说着:这条老巷的故事,还在继续;这些温暖的时光,永远不会褪色。

喜欢时光织就的网请大家收藏:()时光织就的网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