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时光织就的网 > 第16章 文创初萌承旧韵,老巷故事入日常

图书馆主题展落幕的那个周末,梧桐巷的春阳终于卸去了冬日的凉,透过梧桐新抽的嫩芽,在青石板路上洒下细碎的光斑。文渊书坊后院里,1930年太爷爷亲手栽下的桂花树,枝桠间钻出的新叶带着嫩黄绿,风一吹,就晃出满院的生机。苏晚坐在靠窗的木桌前,指尖在键盘上敲得飞快,屏幕里是走访老人们时记录的故事——赵奶奶讲的1950年集市趣事、孙爷爷的粮票往事,还有王爷爷父亲在戏台上拉二胡的旧时光,都被她一笔一划整理成了文档。

“晚晚,快看我们带了什么!”门口传来林澈的声音,紧接着,他抱着一台笔记本电脑快步走进来,夏冉则拎着个鼓囊囊的画筒,两人脸上都带着藏不住的兴奋。林澈把电脑往桌案上一放,点开一个文件夹,屏幕里立刻跳出满屏的照片:印着老北京胡同纹样的笔记本、绘着苏州评弹元素的冰箱贴,还有能拼出传统建筑的木质拼图。“这是我上周去省城文创市集拍的,你看这些,都是把老故事做成了能日常用的东西。”他指着一张印着老字号牌匾的书签,“上次主题展上,那个外地游客说想把梧桐巷的故事带回去做纪念,咱们是不是也能试试?”

夏冉立刻把画筒放在桌上,掏出一沓叠得整齐的草图,小心翼翼地展开:“我早就琢磨这事了!你看这个,我把张奶奶剪的牡丹窗花改了改,做成贴纸,贴在笔记本或者水杯上都好看;还有这个,用老戏台的雕花做钥匙扣图案,背面能印上王爷爷说的‘戏台吃糖糕’的小故事,这样大家用的时候,就能想起梧桐巷的事。”她指着其中一张画着桂花树的草图,眼睛亮晶晶的,“还有后院这棵桂花树,我想把它画在笔记本封面,再加上‘文渊书坊’的老招牌,一看就有咱们巷的味道。”

苏晚的目光从屏幕移到草图上,指尖轻轻拂过那张戏台雕花的设计图,忽然想起主题展上,有个小朋友指着老戏台的照片问“这里以前真的能吃糖糕吗”。如果把故事印在文创上,是不是就能让更多人知道这些小事?她立刻点开电脑里的老照片文件夹,找出太爷爷写的“文渊书坊”四字书法:“咱们可以把这个做成书签,正面是书法,背面印上太爷爷开书坊的故事,肯定特别有意义。还有孙爷爷的粮票,能不能印在鼠标垫上?现在大家都用电脑,看见粮票就能想起以前的日子。”

三人围着桌案凑成一圈,你一言我一语地补充。林澈提议在文创上加二维码,扫码就能听老人们讲的故事;夏冉说要调整窗花贴纸的颜色,既要鲜亮又不能失了古朴;苏晚则想着把收集来的老故事浓缩成短句,配在每个产品旁边。正说得热闹,爷爷端着一个搪瓷杯走进来,杯里泡着刚煮的老白茶,热气裹着茶香飘过来。“你们说的文创,我倒想起以前的事了。”爷爷把茶杯放在桌上,坐在藤椅上慢慢说,“当年你太爷爷在书坊里,每到开学,就会给街坊的孩子画书签,有的画桂花,有的画书坊的门脸,孩子们都宝贝得不行。现在你们做这个,正好接着这份念想。”

有了爷爷的话,三人更有干劲了,当天就定了分工。夏冉负责细化设计图,为了让窗花贴纸的颜色更合适,她特意去张奶奶家借了当年剪窗花的红纸,对着阳光比了好几次,最终选定了一种不刺眼的正红色;林澈则骑着自行车跑遍了镇上的印刷厂,对比不同纸张的厚度和质感,连钥匙扣的挂绳都挑了米白、浅棕、深红三种颜色的样品回来;苏晚则抱着笔记本去拜访老人们,把每个故事都浓缩成二三十字的短句,比如粮票鼠标垫背面,就写着“1960年,孙爷爷一家五口,靠这些粮票度过了难忘的日子”,既简洁又能让人记住往事。

一周后,第一批文创样品送来了。林澈抱着一个纸箱走进书坊时,苏晚和夏冉都凑了过去,迫不及待地打开。印着梧桐巷地图的笔记本摊开在桌案上,老桥、戏台、文渊书坊的标记旁,都藏着小小的桂花图案,翻到最后一页,还印着一行小字“梧桐巷的故事,藏在每一块青石板下”;窗花贴纸放在透明袋子里,阳光一照,红色的花纹透亮得像真的剪纸,摸起来还有细细的纹路;“文渊书坊”的书法书签是用厚卡纸做的,表面覆了一层磨砂膜,摸起来带着细砂纸般的质感,凑近闻,还能闻到淡淡的墨香;粮票鼠标垫则用了软乎乎的布料,印着孙爷爷粮票本里的几张粮票,颜色还原得格外真实。

夏冉拿起一个戏台雕花的钥匙扣,挂在手指上晃了晃,金属碰撞声清脆又好听:“就是这个感觉!既有老巷的味道,又能天天用,比单纯的纪念品有意思多了。”苏晚拿起笔记本,翻到印有桂花树的那一页,忽然想起小时候在树下捡桂花的日子,眼眶微微发热。林澈则拿着鼠标垫,跑去给孙爷爷看,没过多久就跑回来,笑着说:“孙爷爷说这粮票印得跟真的一样,还说要拿一个放在家里,让孙子看看以前的日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时光织就的网请大家收藏:()时光织就的网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正当三人琢磨着怎么把这些文创推广出去时,书店门口传来了自行车铃铛声,抬头一看,是学校的陈老师。她推着自行车走进来,手里拿着一张彩色的邀请函:“区里下周要办青少年文化创意展,专门邀请你们参加,说想让梧桐巷的故事跟更多人见面。”陈老师把邀请函递给苏晚,“这可是个好机会,既能让大家看到你们做的文创,还能听听大家的建议,说不定以后还有更多合作的可能。”

这个消息让三人又兴奋又紧张。兴奋的是终于有机会把文创展示出去,紧张的是怕准备得不够好。夏冉立刻拿出纸笔,开始画展位的设计图:“咱们得把老物件和文创摆在一起,比如把孙爷爷的粮票本和粮票鼠标垫放在一块,让大家知道文创背后的故事。”林澈则说要做个互动区,“可以让大家试着剪窗花,或者写几个毛笔字,这样更有意思。”苏晚点头,拿出笔记本开始列清单:“要带的东西有样品、老照片、故事卡片,还要准备个本子记大家的建议。”

爷爷看着三人忙碌的样子,笑着走进里屋,没多久就抱出一个木盒子。打开一看,里面是太爷爷留下的几方砚台和一沓红纸,还有一把磨得发亮的剪刀。“这把剪刀是你太奶奶当年剪窗花用的,这砚台是太爷爷写书法用的,你们带去互动区,让大家也摸摸老物件,感受感受以前的日子。”爷爷又转身去了厨房,回来时手里拿着一个布包,里面是晒干的桂花,“可以用这个泡点桂花茶,放在展位上,让大家尝尝梧桐巷的味道。”

接下来的几天,三人忙得脚不沾地。夏冉每天都泡在画稿里,不仅细化了文创的设计,还画了一幅大大的梧桐巷手绘图,打算贴在展位的背景墙上;林澈则联系了印刷厂,加急印了一批故事卡片,上面印着每个文创背后的故事,还加印了一些空白的笔记本,准备在展会上送给参观者;苏晚则去拜访了张奶奶和夏冉奶奶,请她们来互动区帮忙——张奶奶教大家剪窗花,夏冉奶奶则带来了老式缝纫机,打算教大家把印着老巷风景的布料缝成小布袋。

开展前一天,三人在学校志愿者的帮助下布置展位。他们把背景墙贴在展位的最里面,手绘图上的梧桐巷在灯光下显得格外温暖;中间的桌子分成两部分,一边摆着文创样品,另一边摆着老物件复制品,粮票本旁边放着粮票鼠标垫,老戏台的照片旁边摆着戏台雕花钥匙扣,每个样品旁边都插着一张故事卡片;最外面的桌子则作为互动区,铺着红纸,摆着砚台、毛笔和缝纫机,角落里放着一个保温桶,里面是爷爷提前煮好的桂花茶。

开展当天,展会大厅里人声鼎沸。三人刚把样品摆好,就有不少人围了过来。一个带着孩子的妈妈拿起窗花贴纸,孩子立刻睁大眼睛:“妈妈,这个跟张奶奶剪的一样!”张奶奶笑着走过来,拿起一张红纸和剪刀,教孩子剪最简单的福字,孩子的小手握着剪刀,虽然剪得歪歪扭扭,但脸上满是认真;几个年轻人围着书法书签,拿起一个翻来覆去地看,其中一个女生说:“这个太适合当伴手礼了,送给外地的朋友,既好看又有意义。”

互动区里更是热闹。夏冉奶奶坐在缝纫机前,手里拿着一块印着老桥的布料,指尖翻飞间,布料就变成了一个精巧的小布袋,旁边的几个女生看得入了迷,纷纷学着缝起来;爷爷则坐在桌前,握着一个小朋友的手,教他写“福”字,墨汁在红纸上晕开,小朋友高兴得拍手;林澈忙着给参观者讲解文创的设计灵感,每当有人问起背后的故事,他就会拿出故事卡片,耐心地念给对方听;苏晚则拿着笔记本,把大家的建议一条一条记下来:“希望出桂花糕图案的贴纸”“想要带录音的故事卡片,扫码就能听老人们讲故事”“能不能做个梧桐巷的拼图”,密密麻麻写了满满一页。

展会过半时,一位穿着中山装的老人走到展位前,手里拿着一本印着梧桐巷地图的笔记本,仔细地翻看着。他抬头看向苏晚,笑着问:“小姑娘,这梧桐巷的故事,你们还会继续收集吗?”苏晚点头:“会的,我们还要走访更多老人,把他们的故事都记下来。”老人从口袋里掏出一张老照片,递给苏晚:“这是我年轻时在梧桐巷老桥边拍的,当时我还在巷口的粮店工作,你们要是不嫌弃,就拿去当文创的素材吧。”苏晚接过照片,照片上的老桥还没有现在的护栏,桥边站着几个年轻人,笑容格外灿烂。

到了下午,大部分文创样品都卖光了,林澈的笔记本上记满了订单,有几家镇上的文具店和礼品店,还留下了联系方式,想长期进货;一位幼儿园老师定了五十张窗花贴纸,说要给孩子们当手工材料;还有一家旅行社的工作人员,问能不能定制一批梧桐巷的文创,作为给游客的伴手礼。陈老师走过来,手里拿着另一张邀请函,笑着递给苏晚:“市里的非遗文创节听说了你们的事,特意发了邀请函,想请你们去参展,这可是让梧桐巷的故事走得更远的好机会。”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时光织就的网请大家收藏:()时光织就的网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捧着邀请函,三人站在展位前,看着来来往往的人,心里满是欢喜。夏冉晃了晃空了大半的样品盒,笑着说:“没想到咱们的文创这么受欢迎。”林澈翻着订单笔记,说:“以后咱们可以根据大家的建议,做更多不一样的文创,比如带录音的故事卡片,还有桂花糕图案的贴纸。”苏晚看着手里的老照片,忽然想起爷爷说的话——老巷的故事从来不是锁在书里的文字,也不是挂在墙上的照片,当它们变成能触摸、能使用、能分享的物件时,就真正活在了日常里,活在了更多人的记忆里。

展会结束时,夕阳已经西斜,把大厅的窗户染成了暖橙色。三人收拾好东西,抱着剩下的样品和满满的订单,走出了展会大厅。晚风拂过,带着春天的气息,林澈忽然指着远处的天空:“你们看,今天的晚霞跟梧桐巷的夕阳好像。”苏晚抬头,果然看见天边的晚霞像极了每次走访结束后,在梧桐巷看到的落日,温暖又柔和。

回到文渊书坊时,暮色已经漫进了老巷,青石板路上亮起了昏黄的路灯。爷爷正坐在门口的藤椅上等着他们,暖炉里的炭火还燃着,旁边放着一壶温热的老白茶。苏晚把邀请函递过去,爷爷借着路灯的光,慢慢看清了上面的字,眼角笑出了深深的皱纹:“好,好啊!太爷爷要是看见今天的样子,肯定会说,这书坊里的故事,终于能顺着青石板路,走出梧桐巷,走到更远的地方去了。”

夏冉忽然指着后院的桂花树,兴奋地喊:“你们快看!新叶旁边好像有花苞了!”三人立刻跑过去,借着门口的灯光,果然看见桂花树的枝桠间,藏着一个个米粒大的花骨朵,浅绿色的花苞裹着细细的绒毛,在春风里轻轻晃着。苏晚伸出手,轻轻碰了碰花苞,指尖传来柔软的触感。她忽然明白,那些被珍藏的老故事,就像这些小小的花骨朵,只要有人用心浇灌,有人愿意倾听,有人想要分享,它们就总能在新的时光里,慢慢绽放,开出满巷的芬芳,让更多人记住梧桐巷的名字,记住这里的温暖与时光。

喜欢时光织就的网请大家收藏:()时光织就的网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