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时光织就的网 > 第31章 桂落巷深留余韵,双城邀约启新程

桂花节落幕的次日清晨,梧桐巷还浸在未散的甜香里。周爷爷家老桂树的枝桠间,仍有零星金瓣挂着,风一吹就落在扫干净的青石板上,像是舍不得离开这热闹过的巷子。李伯推着扫帚慢慢走,特意把落在墙角的花瓣拢到一起,装进竹篮里:“这桂花可是好东西,晒干了能泡茶、做桂花酱,给巷里老人们分一分,也算留住今年的桂香。”

文渊书坊的木门推开时,苏晚手里还捏着昨晚整理的桂花节总结表——剪纸比赛有32人参赛,记忆馆接待游客200余人,“梧桐巷味道大礼包”卖出156份,联名帆布包售罄300个,还有87人预约了“南北老巷双城游”。她刚把表格放在八仙桌上,夏冉就抱着一摞信封跑进来,信封上印着“梧桐巷桂花节致谢信”的字样,还贴着小小的桂花邮票。

“苏晚姐!致谢信都印好啦!”夏冉把信封放在桌上,拿起一封拆开,“里面除了感谢的话,还附了咱们巷的明信片和双城游的优惠券,给林先生、陈老师还有上海电视台的记者都寄一份,再给参加剪纸比赛的游客也寄几封,让他们记得梧桐巷的好。”

苏晚接过信纸,指尖拂过上面的字迹,忽然想起桂花节最后一天,穿汉服的姑娘抱着剪纸作品说“明年还要来”,小朋友追着王爷爷要签名的模样,心里暖融融的:“再给巷里的老人们也准备一份,吴叔的酱鸭、张奶奶的剪纸、孙爷爷的老物件,还有李伯帮忙维持秩序,没有他们,桂花节也办不成这么热闹。”

正说着,巷口传来熟悉的汽车喇叭声。苏晚探头出去,就看见林先生的黑色轿车停在巷口,车窗降下,林先生手里举着一个红色的文件夹,笑着朝她挥手。“林先生,您怎么来了?”苏晚快步走过去,帮着打开车门。

“这不是惦记着桂花节的后续嘛!”林先生拿着文件夹走进书坊,从里面拿出一叠文件,“上海电视台的专题片剪好了,下周就能播出,这是样片光盘,你先看看;还有‘南北老巷记忆展’要在上海文创店开展,这是展览方案,咱们再商量下细节;对了,第一批预约双城游的游客下周末就要来,这是游客名单和行程安排。”

苏晚接过文件,翻到行程安排那页——游客先在上海参观老洋房、听评弹演出,再乘大巴来梧桐巷,体验剪纸、学拉二胡、品尝巷里美食,最后带走定制的文创礼盒。“行程安排得真周全!”她抬头看向林先生,“咱们要不要在游客来之前,再把巷里的体验项目顺一遍?比如张奶奶教剪纸的工具、吴叔准备的特色菜,还有记忆馆的老物件要不要再补充几件。”

“我也是这么想的!”林先生笑着说,“陈老师今天也来了,她还带了评弹团的乐谱,想跟王爷爷再合练下双城游时要表演的曲子;上海文创店那边还寄了些老洋房的照片,想贴在记忆馆里,让南北老巷的故事更连贯。”

两人正说着,就看见陈婉清老师提着琴盒走过来,琴盒上还挂着个小小的桂花香囊。“苏晚女士,好久不见!”陈婉清老师走进书坊,从琴盒里拿出乐谱,“我把《槐巷春声》和《珍珠塔》的合奏曲谱改了下,加了些桂花节的元素,咱们跟王爷爷合练时,再看看哪里需要调整。”

苏晚赶紧让人去叫王爷爷,又给两人泡了桂花茶。茶刚端上桌,王爷爷就提着二胡快步走来,手里还拿着那张泛黄的《槐巷春声》乐谱,乐谱上用红笔标注了不少新的音符。“陈老师,你来得正好!”王爷爷坐在石凳上,把乐谱摊开,“我这几天琢磨着,在《槐巷春声》里加几句评弹的调子,游客听的时候,能更清楚地感受到南北艺术的结合。”

陈婉清老师凑过去,指着乐谱上的音符:“我也是这么想的!你看这里,咱们可以用评弹的‘丽调’来衔接,既柔和又不突兀。”说着,她轻轻哼起调子,王爷爷跟着拉动二胡,琴声和歌声混在一起,比桂花节时的合奏更添了几分默契。

夏冉趴在书坊门口听得入迷,手里还拿着画笔,在纸上画下王爷爷拉二胡、陈老师哼唱的模样,旁边还画了满枝的桂花。“等双城游的时候,把这幅画印在文创礼盒上,肯定特别有意义!”她举着画纸跑过来,引得大家都笑了。

中午吃饭时,吴叔的老面馆里摆了满满一桌菜——酱鸭、桂花糖芋苗、荠菜馄饨,还有陈老师带来的上海鲜肉月饼。“下周游客来,我再添几道新菜!”吴叔给大家盛着糖芋苗,“我琢磨着做个‘桂花鸭’,用巷里的桂花卤腌鸭肉,再蒸着吃,又香又嫩;还想做桂花糯米藕,把糯米塞进藕里,蒸好后淋上桂花糖,甜滋滋的,游客肯定喜欢。”

“我也准备了新花样!”张奶奶从包里拿出一个剪纸卷轴,展开后是一幅“南北老巷全景图”——左边是梧桐巷的青瓦白墙、忆槐亭和老桂树,右边是上海的老洋房、石库门和白玉兰,中间用桂花枝连接,枝桠间还剪着小小的游客身影,“游客来的时候,我教他们剪这个小游客,让他们把自己的‘身影’留在梧桐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时光织就的网请大家收藏:()时光织就的网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孙爷爷也笑着说:“我把家里的老收音机和老唱片都搬到记忆馆了,还找了几张我年轻时在上海拍的照片,贴在老洋房照片旁边,让游客看看我当年在上海的样子,也听听我和老伴的故事。”

林先生看着满桌的菜,听着大家的计划,忍不住感慨:“梧桐巷的人情味,真是我在别的地方少见的。有你们这么用心,双城游肯定能让游客记住一辈子。”

下午,大家一起去记忆馆整理展品。孙爷爷的铁皮饼干盒摆在最显眼的位置,旁边放着淡蓝色的桂花手帕;王爷爷的旧二胡和陈老师的三弦放在一起,乐谱摊开在旁边;张奶奶的剪纸工具旁,贴着上海老洋房的剪纸图案;吴叔的老搪瓷盆里,还装着刚晒干的桂花,散发着淡淡的香气。林先生带来的老洋房照片贴在墙上,和梧桐巷的照片一一对应,下面还配着文字:“一巷一屋,皆是记忆;南北相望,共谱新篇。”

整理完记忆馆,苏晚和林先生又去查看双城游的住宿安排——巷里的三户人家愿意腾出房间,房间里都摆着桂花盆栽,贴着张奶奶剪的桂花剪纸,床头柜上还放着梧桐巷的明信片和桂花茶包。“游客住在这里,就像住在自己家一样舒服。”苏晚摸着床头的抱枕,抱枕上印着忆槐亭的图案,“到时候再让老人们跟游客聊聊天,讲讲巷里的故事,肯定更有意义。”

傍晚的时候,陈婉清老师要回上海了,王爷爷特意把改编好的乐谱抄了一份给她,还在乐谱封面剪了一朵小小的桂花。“下周末见!”王爷爷握着陈老师的手,“到时候我拉二胡,你唱评弹,让游客听听咱们南北艺术的魅力。”

林先生也准备离开,临走前,他从车里拿出一个精致的礼盒,递给苏晚:“这是上海文创店定制的‘南北老巷’纪念币,正面是梧桐巷的老桂树,背面是上海的老洋房,送给你和巷里的老人们,算是咱们合作的纪念。”

苏晚接过礼盒,打开时,夕阳的余晖正好洒在纪念币上,金色的光芒和纪念币上的图案交相辉映。她忽然想起春日里第一次和林先生见面时,他拿着上海老洋房摄影集说“想跟梧桐巷的故事呼应”,如今,南北老巷的故事不仅呼应了,还开出了最美的花。

送走林先生和陈老师后,苏晚沿着青石板路慢慢走,巷里的红灯笼已经亮了起来,暖黄的灯光映着落在地上的桂花,像是撒了满巷的碎金。张奶奶在忆槐亭教几个孩子剪桂花,孙爷爷坐在石凳上给孩子们讲老唱片的故事,吴叔的老面馆里飘出酱鸭的香气,王爷爷的二胡声从巷尾传来,拉的还是那首《槐巷春声》,却比以前多了几分欢快。

苏晚坐在忆槐亭的石凳上,看着眼前的景象,手里还捏着那枚纪念币。她知道,桂花节的热闹虽然过去了,但梧桐巷的故事还在继续——上海的专题片会让更多人知道这个老巷,双城游的游客会带来新的笑声,南北老巷的合作会开出更多的花。

夜风轻轻吹过,带着桂花的余韵,也带着对未来的期待。苏晚抬头望向天上的月亮,月光洒在老桂树上,洒在青石板路上,洒在每个人的脸上。她忽然觉得,这条老巷就像一本写不完的书,每一页都有温暖的故事,每一段都有新的约定,而她,会一直在这里,把这本书写得更厚、更暖,让更多人读到梧桐巷的美好,读到南北老巷的深情。

下周末的双城游,会是这本书新的一页;上海的记忆展,会是新的篇章;还有明年的桂花节,会有更多新的故事。苏晚握着纪念币的手紧了紧,心里满是期待——期待游客们看到梧桐巷时的惊喜,期待南北文化碰撞出的新火花,更期待这条老巷,能在时光里,一直这么温暖、这么热闹,把它的故事,传给更远的远方。

喜欢时光织就的网请大家收藏:()时光织就的网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