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倒计时如同一柄冰冷的利剑,悬在星火同盟每一个人的头顶,迫使星火议会摒弃所有保守考量,批准了一系列和平时期绝无可能通过的高风险破限计划。在确保基础防御体系与粮食生存线稳定的前提下,同盟几乎将所有剩余资源都倾注于三项旨在实现技术爆炸的核心计划,每一项都关乎能否触及“启蒙阈值”的生死线。
林岩站在议会中央的高台之上,身后是由灵纹金属与能量晶体构建的大型动态沙盘,复杂的模型在谐振能量的驱动下不断演化,勾勒出三项计划的蓝图与风险评估。他的声音沉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绝,向议会成员逐一阐述:
1. “天网”计划:以现有“深空之眼”主观测站为核心,在大陆四大象限关键节点及三座海外大型岛屿,急速建造十二座次级谐振观测塔,构建覆盖全球的初级预警与信息传递网络。这是达成“启蒙阈值”中“信息处理”与“文明统一度”指标的核心基础,也是感知深空威胁的关键屏障。
2. “心链”计划:基于“启灵”仪式激活个体潜能的原理,研发一种能深度连接多个智慧个体意识的谐振装置,将最顶尖学者、工匠与萨满的思维同步整合,突破单一思维模式的瓶颈,加速核心技术攻坚。这直指“生物与机械融合”及“信息处理”的深层要求,是实现智慧跃迁的捷径。
3. “方舟之触”计划:三项中最大胆也最危险的一项。待“共鸣之地”主谐振塔建成后,选拔最顶尖的能量操控者,尝试对“方舟”外部一个非关键的传感器或通讯阵列进行低功率激活与连接,目标是直接获取实时深空数据,或解锁更高级别的数据库访问权限,跳过漫长的破译过程。
每一项计划都伴随着致命风险:“天网”因技术跨度与地域覆盖过广,可能因能量失衡而全面崩溃;“心链”强行连接意识,可能导致参与者精神撕裂,造成不可逆的损伤;“方舟之触”更可能触发“方舟”未知的防御机制,或因能量信号暴露星球坐标,加速“收割者”的到来。
但在三十年倒计时的催逼下,同盟没有选择。议会成员沉默良久,最终以全票通过决议。冰眼大首领透过通讯冰晶传来的声音,带着破釜沉舟的决绝:“愿星灵宽恕我们的鲁莽,或见证我们的勇气。执行。”
“天网”计划的启动,展现了星火同盟前所未有的协同动员能力。龙部落的工匠团队带着预制的木石构件与青铜核心,奔赴大陆各地的建造节点;雪眼的符文大师们随身携带高阶冰核,在每一座观测塔的核心部位雕刻最精密的能量感应符文,确保信号能够精准谐振;海裔部落则承担了最艰巨也最危险的任务——驾驶战船,将沉重的能量晶体与关键设备运往偏远的海外岛屿及常年被风暴侵袭的海岸据点。
风暴角,一处因常年笼罩在狂风巨浪中而得名的海岬,是“天网”最关键的海外节点之一。为了将一块重达千斤的核心谐振晶体运往此处,汐首领派出了族内最精锐的运输船队,由她最得力的助手“浪歌”亲自率领。然而,当船队行驶至风暴角外海时,海面突然毫无征兆地出现巨型漩涡,黑色的浪涛如同巨兽的巨口,瞬间将运输船吞噬。
船上七名经验最丰富的海裔水手全部遇难,珍贵的核心晶体也沉入深海。噩耗传回“共鸣之地”,汐首领站在海岸边,望着波涛汹涌的大海,久久沉默。她手中的骨杖轻轻敲击着礁石,最终只是轻声说道:“他们的歌声,已汇入永恒的洋流,成为大海的一部分。计划,继续。”
海裔的牺牲没有白费。三个月后,当最后一座位于极西荒漠边缘的观测塔,在漫天风沙中完成最后一道符文的镌刻,并成功与主观测站产生稳定的谐振共鸣时,一张由微弱能量信号编织而成的“网”,终于覆盖了整个星球的主要大陆与关键海域。尽管信息传递速率极其缓慢,且时常因自然干扰而中断,但这是同盟第一次拥有了超越地域限制的“全球”视角,迈出了文明统一度的关键一步。
“心链”实验被严格保密,实验地点选在“共鸣之地”地下百米深处的密闭实验室,以隔绝外界干扰与潜在风险。首批参与者仅有五人,皆是同盟中最顶尖的智慧与能量操控者:林岩、霜语大师、汐首领、在符文破译上天赋异禀的砾,以及一位在“启灵”仪式中展现出非凡精神直觉的雪眼年轻萨满“冰痕”。
实验室内,五人围坐在一个由五块巨大能量晶体构成的正五边形阵列中央,每块晶体都与他们的精神力建立了初步连接。当“心链”装置启动,强大的谐振场瞬间爆发,将五人的意识强行从**中剥离,拉入一个混沌的、由流光与碎片化思维构成的共享精神空间。
起初是极致的混乱与痛苦。林岩脑海中严谨的数学公式与物理模型,与霜语大师充满象征意义的古老圣歌激烈碰撞,迸发出刺耳的精神杂音;汐首领对海洋韵律的感知化作滔天巨浪,试图吞噬一切;砾脑中奔涌的数据流如同决堤的江河,毫无章法地冲击着共享空间;冰痕那纯粹而冰冷的意志,则如同寒冰,试图冻结这狂乱的一切。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石器革命请大家收藏:()石器革命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剧烈的精神冲击让所有人脸色惨白,嘴角渗出血丝,实验几乎要在启动瞬间宣告失败。但在意识崩溃的边缘,林岩率先放弃了强行控制,转而尝试去理解霜语大师圣歌中蕴含的能量韵律;汐首领则引导着自己的海洋感知,将奔涌的数据流化作有序的潮汐,起伏流转;冰痕的冰冷意志也不再是单纯的冻结,而是为这混乱的思维洪流提供了稳定的结构与秩序。
某一刻,混乱骤然平息。五种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没有被强行融合,而是找到了一种奇妙的共舞节奏,如同五股溪流汇入同一片湖泊,各自保持特性,又相互滋养。一个困扰龙部落工匠数月的能量传导效率难题,在霜语大师一句关于“冰与火共生”的古老比喻,与砾突发奇想的非线性数学模型碰撞中,瞬间找到了最优解;一段关于“守护者”网络激活条件的模糊记载,在林岩的逻辑推理框架与冰痕的精神直觉补充下,变得清晰可辨。
尽管这次意识连接只维持了不到十分钟,结束后五人都因精神透支而陷入深度昏迷,需要数日才能恢复,但他们在这短暂的共享思维中,一口气解决了四个之前停滞不前的核心技术难题。思维的壁垒,被第一次强行打破,为同盟的技术爆炸注入了最关键的催化剂。
“方舟之触”计划,在“天网”初步稳定、“心链”实验证明可行性后,终于提上日程。执行地点选在“共鸣之地”刚刚建成的主谐振塔——这座高达百米的建筑,由灵纹金属与冰核交织而成,顶端镶嵌着一块融合了“海魂髓”与极品冰核的超级能量晶体,是同盟目前所能制造的最强大能量装置。
操作者最终确定为林岩与冰痕——两人在“心链”实验中展现出最强的精神韧性与能量操控精度。实验当天,“共鸣之地”所有非必要人员被疏散至十里之外的安全区域,泽、冰眼、汐首领等高层则在临时指挥所内,通过远程监控屏息凝神地注视着一切。
“能量充能百分之八十……谐振频率校准完毕……目标锁定‘方舟’外部三号备用传感器阵列……准备低功率激活……”林岩的声音透过通讯器传来,冷静得不带一丝波澜。
“启动!”
随着指令下达,主谐振塔顶端的超级晶体爆发出璀璨的蓝白色光芒,前所未有的能量被汇聚、压缩,化作一道凝练如实质的光束,精准地射向遥远深海中那肉眼不可见的“方舟”方向。指挥所内的屏幕上,能量读数疯狂跳动,所有人的心脏都提到了嗓子眼。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每一秒都如同一个世纪般漫长。预想中的剧烈爆炸没有出现,数据流洪流也未如期而至,屏幕上依旧只有稳定的能量输出曲线,仿佛那道光束石沉大海,毫无回应。
“失败了吗?”一名龙部落长老低声呢喃,语气中带着难以掩饰的失落。
就在此时,指挥所内那台与“方舟”内部先遣接触团连接的专用通讯器,突然发出一阵刺耳的嗡鸣,随即,一段来自“方舟”核心的意念信息,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清晰度,直接涌入所有人的脑海。这并非针对“方舟之触”的主动回应,更像是一段实时更新的内部日志,却带着明显的“情绪”波动——那是一种混杂着警惕与紧迫的信号:
“警告:检测到定向高浓度谐振能量注入,来源:本土文明(已标记:星火同盟)。行为判定:主动接触尝试(风险等级:中)。‘守护者’协议状态提升至:观察(主动)。开始评估文明潜力……警告:外部标记信号(‘收割者’)强度持续提升,预计接触窗口缩短。重新估算倒计时:二十五年。”
信息戛然而止,通讯器恢复了沉寂。
主谐振塔顶端的光束缓缓消散,能量读数回归正常。操作舱内,林岩与冰眼几乎同时瘫倒在地,脸色苍白如纸,精神力消耗殆尽。指挥所内一片死寂,所有人都被那突如其来的“二十五年”倒计时击懵了。
他们成功了,也失败了。成功在于,他们确实通过“方舟之触”触达了“方舟”核心,并促使“守护者”协议进入主动观察状态;但失败在于,这次主动接触不仅没有获得预期的深空数据,反而因能量信号的暴露,让“收割者”的倒计时提前了五年。
压力,非但没有减轻,反而以一种更具体、更残酷的方式,狠狠碾压在每一个同盟成员的心头。二十五年,他们的时间更紧了,破限之举必须更快、更激进,才能在毁灭降临前,触及那一线生机。
喜欢石器革命请大家收藏:()石器革命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