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渊探勘”计划的推进,是一场用生命铺就的探索之旅。数名经验最丰富的海裔“潜波者”在深海探测中,或因遭遇未知巨型海兽,或因能量失控引发的水压突变而殒命,深海的黑暗吞噬了他们的身影,却未能阻挡探勘小队前行的脚步。终于,在“方舟”主体东南方向五海里、深度近千米的海沟裂隙中,他们迎来了突破性进展。
这片区域的海水温度明显高于周边,洋流紊乱且带着微弱的能量辐射,潜水钟的探测仪器不断发出细碎的嗡鸣。当探照灯的微弱光束穿透黑暗,映出岩壁上的景象时,所有队员都屏住了呼吸——无数大小不一的幽蓝色结晶体镶嵌在岩石中,如同被封存的星河,内部流转着细碎的星沙般光芒,能量波动内敛而深邃,与“海之魂”的灵动、“冰核”的冷寂截然不同,带着一种源自宇宙的苍茫感。
更令人振奋的是,在晶体矿脉中央,一个半埋在深海沉积物中的金属造物静静躺着。它并非“方舟”主体那般宏伟磅礴,更像是一艘流线型的逃生舱或物资容器,表面覆盖着厚厚的矿物质结壳,却依旧能看出大体完好的结构,舱门边缘刻着的密封符文虽已黯淡,却依稀能辨认出与方舟同源的纹路。
探勘小队冒着深海高压与能量紊乱的风险,用特制的谐振切割工具小心翼翼地剥离容器表面的结壳,激活了舱门处的符文。随着一声沉闷的液压声响,密封已久的舱门缓缓打开,一股带着古老金属气息的干燥气流喷涌而出,与深海的咸湿水汽形成鲜明对比。
容器内部没有预期中的尸体或复杂控制系统,只有一排排整齐排列的蜂窝状晶格单元,大部分单元早已空空如也,只剩少数几个单元中,封存着米粒大小的暗金色颗粒。这些颗粒看似微小,却散发着令人心悸的能量波动,哪怕隔着厚重的潜水服,队员们都能感受到那股内敛的磅礴力量。
“是‘星尘之烬’!是方舟数据库里记载的备用能量单元!”通过潜水钟的通讯器,领队的海裔“潜波者”声音带着抑制不住的颤抖。消息传回海面指挥船,瞬间引发轰动——这些暗金色颗粒的能量密度,远超同盟目前使用的任何能量晶体,一枚米粒大小的“星尘之烬”,便足以支撑一座小型谐振发生器运转数月,能源危机的阴霾似乎即将散去。
然而,真正改变格局的发现还在后面。在容器最深处一个被特殊能量护盾保护的独立单元中,队员们找到了一枚巴掌大小的黑色棱柱,材质非金非石,表面光滑如镜。当一名队员的特制手套触碰到棱柱时,其表面瞬间流淌过一串复杂的数据流符号,紧接着,一个冷静无波的非生物意念信息,直接涌入在场所有队员的脑海:
“检测到符合基础碳基生命特征……识别权限:访客(低级)。启动‘文明传承协议-基础篇’……数据库‘生态工程技术库’部分解锁……警告:检测到文明等级未达‘启蒙阈值’,高级知识库及‘守护者’网络核心权限保持锁定。”
下一秒,海量的知识洪流如同决堤的江河般涌入他们的意识:基因编辑的精准原理、物种优化的核心技术、极端环境改造的实施方案,以及一套名为“生态能量网络”的宏大构想——旨在将整个星球的生命力量联结调和,形成一个自给自足、能量循环的有机整体。这些信息的体量,远超之前从方舟核心获得的任何一次数据传输,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生命奥秘的大门。
这枚黑色棱柱,不是武器,不是能源,而是一枚为发展中文明准备的知识“种子”,一个量身定制的“启蒙工具”。
“星尘之烬”的发现解决了同盟迫在眉睫的能源危机,而“生态工程技术库”的解锁,则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却也引发了星火议会成立以来最激烈的分歧与争论。
以林岩、泽及龙部落大多数学者为首的“飞跃派”,坚决主张立刻开展研究并谨慎应用这些技术。“自然演化的速度太慢了,我们只剩二十五年时间!”林岩在议会中慷慨陈词,“基因技术可以优化族人体质,提升对能量的感知与掌控;生态能量网络能快速改造恶劣环境,为我们提供更多发展空间;农作物优化能彻底解决粮食隐患。这是通往‘启蒙阈值’的最短路径,我们没有资格放弃!”泽也表示认同:“生存是文明的第一要务,适当的改造是必要的代价。”
而以霜语大师、部分雪眼萨满及海裔汐首领为首的“平衡派”,则对此深感忧虑,甚至坚决反对。“我们敬畏自然,敬畏生命,这是我们作为‘人’的根基。”霜语大师的声音带着沉痛,“贸然扮演造物主的角色,强行改造基因与环境,可能会引发无法预料的连锁反应,破坏星球亿万年形成的生态平衡,甚至让我们失去自身的本质,变成陌生的存在。这不是进步,是毁灭!”汐首领也忧心忡忡:“海洋是生命的摇篮,大规模生态改造可能会让无数海洋物种灭绝,最终反噬我们自己。”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石器革命请大家收藏:()石器革命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我们追求力量是为了生存和守护,不是为了变成冰冷的‘造物’!”一位雪眼老萨满情绪激动地拍案而起,“先祖的圣歌告诫我们,顺应自然者生,逆者亡!”
双方争论不休,从技术风险谈到文明本质,从生存危机谈到伦理底线,议会连续数日陷入僵局,甚至出现了分裂的苗头。
激烈的争论持续了七日,最终在林岩、霜语大师与汐首领的居中斡旋下,再次达成妥协。星火议会通过决议,对“生态工程技术库”的应用采取极其谨慎、有限度的试验性策略:
首先,集中力量研究风险较低、收益明确的技术领域,优先开展农作物基因微调——在不改变物种本质的前提下,提升其抗逆性、产量与营养密度;同时,基于“生态能量网络”的理论,优化现有谐振能量场的运行模式,使其更贴合自然能量流动规律,促进受损生态的自我修复,而非强行改造。
其次,明确划定红线:绝对禁止任何针对智慧生命体的基因改造尝试,严禁实施任何大规模、不可逆的环境改造工程,所有试验必须在封闭区域内进行,经过长期观测确认无风险后,方可逐步推广。
与此同时,议会授权成立专门的“种子研究小组”,由林岩与霜语大师共同领导,全力破解黑色棱柱的运作机制,探寻其创造者的真正意图。林岩敏锐地意识到,这枚“种子”的出现太过“巧合”,仿佛精准地出现在他们最需要帮助的时刻,背后或许隐藏着方舟文明更深层次的布局——是善意的引导,还是另一种形式的“筛选”?无人知晓。
同盟再次站在了文明发展的十字路口。一边是尊重自然规律、依靠自身积累的缓慢但稳妥的道路,虽安全却可能赶不上倒计时的步伐;另一边是借助远古遗产、快速实现技术飞跃却伴随巨大未知风险的捷径,虽高效却可能迷失文明本心。
深渊中带回的,不仅是解决危机的希望火种,更是一面映照出文明**与恐惧的镜子。他们的每一次选择,都将深刻影响这个初生文明的最终走向。有限的试验已经启动,未知的前路依旧迷雾重重,但星火同盟别无选择,只能在探索与克制中,小心翼翼地迈出每一步,为生存,也为文明的初心。
喜欢石器革命请大家收藏:()石器革命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