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师生心理学江湖:对话手册 > 第133章 课·老槐树下的蚂蚁课:那些我们终究改不了的事

六月的午后,阳光把老槐树的影子揉碎在哲学系小院的青石板上,蝉鸣像被拉长的棉线,绕着屋檐转圈圈。周教授蹲在墙根前,指尖悬在半空,离一只蚂蚁只有两厘米——那只深褐色的工蚁缩成个小球,触须有气无力地晃着,六条细腿偶尔抽搐一下,像是在跟谁较劲。

“周老师,它这是咋了?”生物系的顾华背着帆布包跑过来,镜片后的眼睛瞪得溜圆,手忙脚乱地从包里翻出放大镜,“我看看是不是中了真菌?上次实验室的蚂蚁……”

“别碰它。”心理学专业的刘佳佳蹲在另一边,声音轻得像怕吹跑了什么,“你看它挣扎的样子,好像在说‘别管我’似的。”她指尖无意识地抠着牛仔裤膝盖的破洞,指节泛白——这动作周教授太熟悉了,每次她想起那个没能留住的来访者,就会这样。

物理系的廖泽涛抱着本《天体演化史》,倚着老槐树笑:“刘佳佳你又代入了,从能量守恒说,它就是耗完了,跟手机没电自动关机一个道理。”

“那要是能充电呢?”大一的小景云扎着高马尾,辫子随着她的动作甩来甩去,“给它喂点糖水?或者……”

周教授终于开口了,声音混着树叶的沙沙声,慢悠悠的:“你们说,要是这蚂蚁有思想,它会怪我们救不了它吗?”

这个问题像颗小石子,在几个年轻人心里荡开圈圈。接下来的两个小时里,他们从这只濒死的蚂蚁聊到喷发的火山,从抑郁的来访者说到冻死后的红豆杉,甚至扯到了汶川地震时的救援队。那些“努力了却没用”的故事,像老电影里的画面,一帧帧在阳光里铺开。原来人生最该学的课,不是“如何改变世界”,而是“如何跟‘改变不了’好好相处”。

“你们发现没?人这辈子总在犯一个错。”周教授捡起片槐树叶,对折两次,变成个小漏斗,轻轻放在蚂蚁旁边,“总觉得‘只要我够努力,就没有办不成的事’。”

顾华举着放大镜,忽然“哎呀”一声:“还真让您说着了!去年菲律宾塔尔火山喷发,当地政府就犯了这错。我表哥在那边做地质勘探,说一开始只是小规模冒烟,政府怕影响旅游业,居然想用混凝土把火山口堵上——您猜怎么着?”他把放大镜往口袋里一塞,手舞足蹈起来,“那火山跟憋坏了的高压锅似的,轰隆一声,岩浆顺着新裂开的缝子喷出来,比原来猛十倍!附近村子的屋顶都被火山灰压塌了,表哥说他当时躲在观测站,听着外面跟炸雷似的,腿肚子都转筋。”

他说着说着,声音低了下去:“后来专家复盘,说其实一开始疏散就没事,偏要跟火山较劲。就像这蚂蚁,你给它喂糖水,说不定死得更快——它的消化系统早就不行了。”

刘佳佳突然吸了吸鼻子,眼泪毫无征兆地掉了下来。她赶紧用手背抹了把脸,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对不起啊,突然想起陈一涵了。”

“是你实习时那个来访者?”周教授递过去一张纸巾。

“嗯。”刘佳佳的声音带着哭腔,却又很用力,像是怕被风刮走,“他是个程序员,三十岁,重度抑郁。我第一次见他时,他穿着件洗得发白的格子衫,坐在咨询室角落,说‘活着就像在水里憋气,快喘不上来了’。”

她停顿了一下,手指又开始抠牛仔裤:“我那时候特想拉他一把。每天早上给他发‘今天天气不错’,周末约他去公园喂鸽子,还请他爸妈来做家庭治疗——他爸妈总说‘你就是想太多’,我跟他们吵了三次架,差点被督导骂。”

“结果呢?”小景云忍不住问,马尾辫垂了下来,遮住了半张脸。

“第三个月的一个早上,他没赴约。”刘佳佳的眼泪又下来了,这次她没擦,“警察找到他时,他手机里存着我发的最后一条消息,没回。我那阵子天天失眠,总觉得是我不够好——是不是我话说得太轻了?是不是该逼他吃药?直到督导把我拉到咨询室,指着窗外的树说:‘佳佳,你看那棵歪脖子柳树,去年台风把它吹得快贴地了,你能把它扶直吗?扶直了,它反而活不成。’”

她忽然笑了,带着泪的那种:“现在想想,陈一涵就像那棵柳树,他的根已经烂了,我再使劲扶,只会让他更疼。”

“那……那我们就啥也不管了?”小景云急了,马尾辫又甩起来,“要是看见有人掉水里,难道说‘这是他的命’?还有那些濒危动物,比如华南虎,全国才剩几十只,就眼睁睁看着它们消失?”

周教授没直接回答,转头问廖泽涛:“你秦岭老家那个护林员大叔,最近怎么样了?”

廖泽涛挠了挠头,把《天体演化史》往肚子上一按:“还那样,天天扛着铁锹上山。不过去年红豆杉冻死之后,他好像变了个人。”

“啥情况?”顾华凑过去,一脸好奇。

“那大叔姓王,我叫他王叔。”廖泽涛的声音低了些,像是在说什么郑重的事,“他守着那片红豆杉林二十年了,跟看孩子似的。红豆杉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以前总有人偷伐,王叔就搭了个棚子住山上,夜里听见点动静就举着木棍追——有次被偷树的打骨折了,躺了仨月,刚能下床又往山上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师生心理学江湖:对话手册请大家收藏:()师生心理学江湖:对话手册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他望着远处的围墙,像是能透过墙看见秦岭的山:“去年冬天,山里下了场罕见的冻雨,零下十几度,下了三天三夜。王叔凌晨三点就起来扫树上的冰,可那冰结得比手指头还粗,扫掉一层又结一层。他眼睁睁看着那些刚长了两年的小苗,叶子从绿变成黑,最后脆得一捏就碎。”

“我回去过年时见着他,他蹲在空地上,手里攥着棵冻死的树苗,跟我说:‘泽涛啊,叔算明白了,有些事不是你拼了命就能成的。’”廖泽涛学着王叔的陕西口音,粗声粗气的,“‘就像你没法让地球倒着转,红豆杉有它的命,该冻死时,你守着也没用。’”

小景云咬着嘴唇,小声说:“那王叔岂不是白干了二十年?”

“才不白干呢!”廖泽涛突然提高了声音,“他说虽然小苗冻死了,但这二十年保住了二十棵老树啊!现在那些老树结的果子,掉在地上长出了新苗——今年春天我看他发的视频,绿油油的,比去年的还壮实。他还在山上种了别的树,说‘红豆杉活不了,别的树能活也是好的’。”

周教授这时指了指墙根:“你们看那些青苔,上周暴雨时,是不是被冲得跟烂泥似的?”

几个人凑过去看——墙根的青苔绿得发亮,顺着砖缝爬得老高,甚至钻进了墙皮的裂缝里。

“可不是嘛,”顾华点头,“我上周还跟刘佳佳说,这青苔怕是活不成了。”

“可雨一停,它又爬起来了。”周教授的手指轻轻拂过青苔,“道家说‘道法自然’,不是让你躺平,是让你明白‘水往低处流’的道理。你不能逼着水往高处走,但你可以挖条渠,让它流得更顺些。”

他顿了顿,说起了汶川地震时的事:“2008年我在灾区做志愿者,跟一个救援队队长睡一个帐篷。那队长姓赵,胳膊上有块疤,是救一个小姑娘时被掉下来的预制板划的。有次半夜睡不着,他跟我说,最难的不是挖人,是挖不动的时候。”

“有个楼塌得只剩半面墙,底下压着个老太太,能听见声音,却怎么也挖不动——旁边就是摇摇欲坠的横梁,一动就往下掉渣。赵队说他当时红着眼跟疯了似的,拿撬棍使劲砸,手磨出血了都没感觉。后来老太太在底下喊:‘小伙子,别费劲儿了,我孙子已经被救走了,我没啥牵挂了。’”

周教授的声音慢了下来:“最后赵队他们撤了,眼睁睁看着那半面墙在余震里塌了。他说那是他这辈子最难受的时刻,直到有个老乡跟他说:‘你们能在旁边守着,让老太太走得安心,就够了。’”

刘佳佳突然问:“周老师,那您说,‘够了’到底是啥意思?就像陈一涵,我到现在都觉得没做够——要是我当时更坚持一点,要是我……”

“你知道吗?陈一涵最后那条没回的消息,是你发的‘明天我们去看荷花吧’。”周教授看着她的眼睛,“他没回,但他看见了,这就够了。就像赵队守着那堵墙,王叔种活的老树,还有现在——”他指了指那只蚂蚁,“它已经不动了,但我们刚才给它盖的槐树叶,让它不用被太阳晒着,这就够了。”

“可我还是难受。”刘佳佳的声音带着哭腔,却比刚才稳了,“难受自己太没用。”

“难受就对了。”周教授笑了,露出眼角的皱纹,“道家讲‘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不是让你硬扛,是让你带着这份难受,该干啥干啥。你看那些山洪过后的村子,老乡们哭完了,该修水渠修水渠,该种玉米种玉米,没人说‘反正会被淹,不种了’。”

廖泽涛突然插嘴:“我想起我姥姥了!她去年摔了一跤,腿不行了,再也不能上山采蘑菇了。一开始她天天哭,说自己成了废人。后来我妈给她买了个小花盆,让她种多肉,现在她天天研究怎么让多肉爆盆,比以前还精神。”他从口袋里掏出手机,翻出照片给大家看,“您瞧这盆‘桃蛋’,胖乎乎的,全是我姥姥的功劳。”

顾华看着照片,突然一拍大腿:“哎!这不就是您说的‘顺势而为’吗?我姥姥也这样,以前总说要帮我带孩子,结果去年中风了,左手不利索。现在她改教我闺女剪纸——用右手剪,居然比以前还好看!”

小景云的高马尾又甩起来了:“那我以后遇到‘改不了’的事,就想想这只蚂蚁?想想红豆杉?想想……”

“不用想那么多。”周教授站起身,拍了拍裤子上的土,“记住三句话就行:第一,别拿自己当老天爷,你改变不了规律;第二,别拿‘改变不了’当借口,能做一点是一点;第三,做完了就放下,别跟自己较劲。”

他弯腰把那只已经僵硬的蚂蚁,连同那片槐树叶一起,轻轻埋进花坛的土里,动作像在安放一件珍贵的宝贝。“你看,我们救不了它的命,但能让它死得舒服点,这就不算白忙活。”

夕阳把他们的影子拉得老长,老槐树的叶子在风里沙沙响,像是谁在轻轻点头。刘佳佳摸了摸口袋里的纸巾,突然觉得心里那块堵了很久的石头,好像轻了点。顾华开始给大家讲蚂蚁的社会结构,廖泽涛翻出《天体演化史》,指着某一页说“你看这恒星的寿命,跟蚂蚁多像”,小景云则蹲在花坛边,小声说“明年这里会不会长出槐树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师生心理学江湖:对话手册请大家收藏:()师生心理学江湖:对话手册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此刻的你,是不是也有件“努力了却没用”的事?可能是没能挽回的关系,可能是拼尽全力却落选的机会,也可能是看着亲人老去却无能为力的无奈。

试着问问自己:这件事里,你已经做了的那些,真的“不够”吗?如果把“必须成功”换成“我已经尽力了”,心里会不会松快一点?

来评论区聊聊吧——你最近一次跟“改变不了”和解的经历,是什么样的?哪怕只是件小事,比如接受自己做饭总糊锅,承认孩子注定要离开家,或者终于明白“有些人就是留不住”。

记住啊,人生不是一场“必须赢”的比赛,是一趟“慢慢学会跟遗憾相处”的旅程。就像老槐树下的那只蚂蚁,我们留不住它,但我们记得它来过,这就够了。

从濒死蚂蚁看“接纳不可改变”的心理学原理

本课中围绕濒死蚂蚁展开的讨论,揭示了“接纳不可改变”这一重要心理课题。心理学中,这种接纳并非消极妥协,而是情绪调节与心理适应的核心能力。

人们常陷入“努力必能改变一切”的认知偏差,心理学称为“控制错觉”,过度相信自身对结果的掌控力,反而易引发挫败感与焦虑。当现实与预期冲突时,个体往往产生“未完成感”,如刘佳佳对来访者的愧疚,本质是无法接纳“努力与结果不匹配”的落差。

而真正的心理成熟,源于认知重构:承认客观规律的局限性(如火山喷发、生老病死),区分“可控与不可控因素”。正如周教授所言,接纳不是放弃行动,而是在无法改变结果时,转化行动意义——如救援队的守护、护林员保住老树,这种“尽力后的安放”能减少心理内耗。

学会与“改变不了”相处,本质是建立健康的心理边界,在接纳遗憾中获得情绪疗愈与成长。

喜欢师生心理学江湖:对话手册请大家收藏:()师生心理学江湖:对话手册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