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师生心理学江湖:对话手册 > 新学期 154课·1848年革命:工人阶级的政治觉醒之路~欧洲史专题课

新学期第一课,咱们聚焦1848年欧洲革命中极具里程碑意义的法国二月革命,拆解工人阶级如何首次登上政治舞台。上一讲提到,七月王朝固守200法郎纳税投票门槛,让仅占成年男性3%的人拥有选举权,资产阶级下层怨声载道。因法律禁止政治性聚会,他们在巴罗带领下以宴饮活动变相表达诉求,可基佐政府下令禁止,1848年2月22日,最后一场宴饮彻底演变成骚乱。

次日,路易 - 菲利普在局势危急时解除基佐职务,如托克维尔所言,这一操作“把疾病变成了绝症”,局势彻底失控。2月24日中午,路易 - 菲利普仓促退位,七月王朝轰然覆灭。而主导这场骚乱的主力,正是此前从未涉足政治领域的工人阶级,这也是法国工人阶级第一次走上政治舞台。今天,咱们就从历史脉络出发,结合心理学、易经与哲学原理,剖析工人阶级登场的深层逻辑,再通过临时政府组建、首次普选等事件,看清这场革命背后的复杂博弈。

(课堂铃声响起,和蔼教授夹着讲义走进教室,台下叶寒、秦易、许黑、蒋尘、周游五位学生早已坐好,笔记本摊开等待上课)

和蔼教授:同学们,新学期好!咱们欧洲史专题课今天正式开课,第一讲就从改变欧洲政治格局的1848年革命说起。上一讲咱们留了个尾巴——七月王朝那200法郎的投票门槛,大家还记得当时提到的矛盾核心吗?秦易,你来说说。

秦易:教授,我记得!那200法郎的门槛把大部分人挡在选举权之外,成年男性里只有3%能投票,资产阶级下层想表达不满都没合法渠道,最后才搞了宴饮活动。

和蔼教授:非常准确!可基佐政府偏要禁止宴饮,2月22日的骚乱就这么爆发了。更关键的是23日,路易 - 菲利普解除了基佐职务。这里大家想想,从心理学角度看,路易 - 菲利普这个决策犯了什么错?叶寒,你平时对心理学感兴趣,试着分析分析。

叶寒:教授,我觉得这是“危机应对中的决策盲视”!局势已经乱了,民众需要的是稳定的信号,可他突然撤换关键官员,相当于打破了原本就脆弱的秩序平衡,反而让大家觉得政府慌了,没人能控制局面,恐慌情绪一扩散,骚乱自然就收不住了。

和蔼教授:说得太对了!心理学里的“恐慌传导效应”在这儿体现得淋漓尽致——当权威者表现出无措,民众的不安会呈几何级放大。而从《易经》“节卦”的角度看,“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七月王朝的200法郎门槛本就是“失节”的制度,路易 - 菲利普后续的操作更是“节不当”,最终导致王朝覆灭,这就是违背规律的必然结果。

许黑:教授,那工人阶级为啥偏偏这时候站出来?之前法国也有工人,怎么没成气候呢?

和蔼教授:许黑这个问题问到了关键!工人阶级登场,必须满足三个前提条件,咱们一个个说。第一个是人口与工业化的双重作用——拿破仑下台时法国3000万人,30多年后涨到3500万,同时七月王朝开启工业化,大型工厂不仅让工人数量变多,更重要的是提高了“组织度”。从哲学角度看,这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单个工人是“个体”,可在工厂里形成协作关系后,就变成了有共同利益的“群体”,具备了集体行动的基础。

蒋尘:教授,我记得您之前举过熊大熊二抓兔子的例子,是不是能用来解释第二个条件?

和蔼教授:蒋尘记性真好!没错,第二个条件就是1846年欧洲大陆受爱尔兰大饥荒影响,食品价格暴涨。之前的模型里,熊二有网、熊大变胖跑不动,就只给熊大一根兔子尾巴——这正是七月王朝的写照,资产阶级压榨工人到了极限,食品涨价成了“最后一根稻草”,工人连生存都成了问题,自然要起来反抗。从心理学“需求层次理论”看,当生理需求都无法满足时,人就会突破原有秩序寻求改变,这是本能驱动的行动。

周游:那第三个条件,空想社会主义思潮,是不是给工人提供了“为什么反抗、要反抗到什么程度”的方向?

和蔼教授:周游这个理解很到位!第三个条件就是空想社会主义的传播。咱们中学学过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今天重点说法国的圣西门和傅立叶。圣西门主张“专家治国”,觉得科学家、工程师才是有用的人,该掌握权力,还提出了计划经济的雏形。不过他的想法有个大问题——从哲学“实践论”来看,他把社会设计得太理想化,忽略了现实中人性的复杂和利益的博弈,就像纸上画了一座完美的城堡,却没考虑怎么建在现实的土地上。

叶寒:教授,您之前说圣西门的小迷弟分两类,一类是科学领域的失败者,一类是有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的文科生,这背后是不是也有心理学逻辑?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师生心理学江湖:对话手册请大家收藏:()师生心理学江湖:对话手册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和蔼教授:叶寒总能挖到深层问题!没错,这是“代偿心理”的体现——科学领域的失败者在专业上没成就感,就跑到不可证伪的社会设计领域找存在感;而那些文科生,因为对数学不自信,就盲目崇拜“科学”标签,把圣西门的理论当成“救命稻草”,本质上都是通过依附某种“权威”来弥补自身的心理落差。

秦易:那傅立叶的“法朗吉”听起来更离谱,说拆散家庭搞群婚能让玉米增产45%,怎么还会有影响力呢?

和蔼教授:秦易觉得离谱,恰恰说明傅立叶的“高明”——他用具体的数字包装理论,比如“个法朗吉”“每个1620到1820人”“收入分12份,4份按资、5份按劳、3份按智”,这种看似精确的表述,在心理学上会给人“专业、可信”的错觉,尤其是对没接受过系统教育的工人来说,比空泛的口号更有吸引力。不过从哲学“唯物论”来看,他把生产效率和家庭结构强行绑定,完全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本质上还是空想。

许黑:那这些空想社会主义理论,是怎么传到工人手里的?工人自己没法组织,总不能凭空知道这些吧?

和蔼教授:许黑这个疑问很关键!理论的传播,离不开资产阶级内部的分裂。七月王朝的资产阶级分了好几派:纳税200法郎以上的是体制拥护者;以下的分三派,巴罗的“嘤嘤嘤派”想通过温和方式被接纳,布朗基主张“精英秘密结社先夺权,再启蒙群众”,还有路易·勃朗,他最先提出“各尽所能,按需分配”,主张通过普选和议会政治改善工人境遇。

这里大家结合《易经》“睽卦”想想——“睽者,乖也,物情乖异之时也”,资产阶级内部的“睽”,给了工人阶级接触理论的机会。比如路易·勃朗,他的主张和工人的诉求有契合点,就成了理论传播的桥梁。而从哲学“矛盾论”来看,资产阶级的内部矛盾,成了工人阶级觉醒的“外部条件”,这就是矛盾相互转化的体现。

蒋尘:教授,那1848年2月24日路易 - 菲利普退位后,临时政府是怎么组建的?工人在里面有话语权吗?

和蔼教授:蒋尘问到了革命的关键转折点!路易 - 菲利普退位后,工人冲进议会,几乎是靠“欢呼声大小”选出7名核心议员组建临时政府,诗人拉马丁成了头头。可拉马丁的支持者是温和的“嘤嘤嘤派”,根本镇不住工人,只好邀请路易·勃朗和一名工人加入临时政府。当时开会时,工人都拿着榔头、撬棒旁听,这种“压力在场”的情况下,临时政府很快颁布了三项决定:废除君主制建第二共和国、实行普选、保证公民就业和基本收入。

从心理学“群体压力效应”来看,工人的在场让议员们不得不考虑他们的诉求,这也是工人阶级首次通过“非制度性压力”影响政策制定。而从哲学“权力论”来看,这说明权力不是一成不变的,当底层群体形成集体力量,就能打破原有权力结构,争取到属于自己的权益。

周游:教授,那1848年4月23日的首次普选,结果怎么样?之前您提到农村投票率比城市高,这背后有什么原因吗?

和蔼教授:周游关注到了普选的细节,非常好!这次普选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900万21岁以上男性都能投票,投票率75%,农村比城市还高。这里有两个关键点:一是民族主义的影响,拿破仑征服欧洲时,民族主义从精英传到底层,让法国人有了“我们都是法国人”的整体感,这从哲学“共同体理论”来看,是构建了“民族共同体”,让底层民众觉得自己是国家的一部分,有了参与政治的意愿;二是教士的作用,当时是复活节,教士们在投票箱前给选民划十字,把普选包装成“末日审判”一样的神圣活动,这从心理学“神圣化心理”来看,让淳朴的农民觉得投票是宗教义务,所以积极参与。

托克维尔在他的村子里看到,村民排队投票却不知道投什么,还等着他指示,他只能嘱咐“投完票就回家,别和陌生人说话”。这说明什么?从心理学“认知偏差”来看,农民对政治的认知还停留在“听从权威”的阶段,普选对他们来说只是形式上的参与,还没形成真正的政治自觉;从哲学“启蒙论”来看,这也印证了之前布朗基和路易·勃朗的分歧——底层民众的启蒙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的教育和实践。

和蔼教授:讲到这儿,咱们回顾一下1848年法国二月革命的脉络:七月王朝的制度失衡引发骚乱,路易 - 菲利普的错误决策加速王朝覆灭,工人阶级在人口、经济、思想三个条件下登上政治舞台,临时政府的组建和普选的推行,又让工人的诉求得到部分满足。但大家要注意,这场革命的影响远不止于此,它不仅改变了法国的政治格局,更让工人阶级意识到了自身的力量,为后来的工人运动埋下了伏笔。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师生心理学江湖:对话手册请大家收藏:()师生心理学江湖:对话手册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最后,给大家留两个思考题,作为咱们这节课的延伸:

1. 从《易经》“变卦”角度分析,1848年革命中,工人阶级的登场是“必然之变”还是“偶然之变”?如果其中一个前提条件(如人口增长、食品涨价、空想社会主义)不存在,工人阶级还能在当时登上政治舞台吗?

2. 结合心理学“群体心理”和哲学“实践论”,分析1848年首次普选中农村高投票率但农民缺乏政治自觉的现象,谈谈你对“民主需要启蒙”这一观点的理解——民主制度的建立和民众的政治自觉,到底哪个更重要?

这两个问题大家课后好好思考,下节课咱们一起讨论。觉得这节课有收获的同学,别忘了给咱们的专题课点个赞,也多和身边同学推荐,咱们新学期一起把欧洲史的脉络理得更清楚,后续还会讲1848年革命在欧洲其他国家的影响,大家记得准时来上课,别错过精彩内容!

*^O^*——1848年革命课堂内容总结

新学期欧洲史首课聚焦1848年法国二月革命,剖析工人阶级首登政治舞台的过程。七月王朝200法郎投票门槛引发不满,宴饮禁令触发骚乱,路易-菲利普解职基佐致王朝覆灭。

工人登场需满足三条件:人口增长与工业化提升组织度、粮价上涨致生存危机、空想社会主义提供思想武装。临时政府组建后推共和、普选、保就业政策,首次普选农村投票率高,却因农民缺乏政治自觉需依赖权威。

课程结合心理学、易经、哲学原理分析事件,并留两道相关思考题,后续将讲革命在欧洲其他国家的影响。

喜欢师生心理学江湖:对话手册请大家收藏:()师生心理学江湖:对话手册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