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双生农女与官家闺蜜种田记 > 第340章 安全生产

送走了满怀憧憬与感激的刘家兄弟,杨家众人刚松了口气,以为能清静几日,却没成想,刘家那边顺利了,自家和新的麻烦却接踵而至。

刘家兄弟四人快马加鞭赶回县城镖局,立刻召集了局里剩下的十几号镖师和趟子手,将准备与杨家合伙开办纸坊、需要从镖局脱身的决定说了出来。

消息一出,原本还算和睦的镖局内顿时炸开了锅!

刘家镖局虽不算大,但在静岚县及周边几条固定线路上也算小有名气,是不少老弟兄养家糊口的依靠。刘家兄弟这一撤,等于抽走了主心骨和大部分精锐,剩下的这些人,武功、威望、人脉都难以支撑局面,镖局垮掉几乎是必然的。这些大多拖家带口、除了走镖别无长技的汉子们如何能愿意?

“总镖头!你们不能就这么撒手不管啊!”

“是啊,大镖头!咱们兄弟跟了刘家镖局这么多年,风里来雨里去,现在你们找到好去处了,就把咱们这些老兄弟扔下喝西北风吗?”

“大师兄!不能散啊!镖局是师傅的心血!”

“平哥,你们不干了,我们这帮兄弟可咋办?拖家带口的……”

“是啊,咱们除了走镖,还能干啥?”

一时间,抱怨声、哀求声、甚至带着几分愤懑的质问声充斥了整个厅堂。刘平看着眼前这些熟悉的面孔,许多都是跟着他父亲打拼过来的叔伯,或者是和他一起出生入死的师兄弟,心中亦是五味杂陈,十分不忍。他试图解释,承诺会妥善安置,但“合伙开纸坊”的前景,对于习惯了刀头舔血、自由散漫的镖师们来说,实在太过遥远和陌生,远不如看得见摸得着的镖局来得实在。

场面一时僵持不下。

就在刘平左右为难,甚至一度动摇,想着是否为了这帮老兄弟放弃纸坊时,老二刘安站了出来。他平日里看起来最为活络精明,此刻眼神却异常坚定。他抬手压下众人的喧哗,目光扫过在场每一张或焦急或不满的脸,声音不大,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决断:

“诸位叔伯,师兄弟!我刘安今日把话撂在这儿!走镖这行当,脑袋别在裤腰带上,能囫囵个干到老的,有几个?

我爹走的时候我才十二,我们不想再过让老娘天天提心吊胆的日子了!除了我大哥,我们兄弟三个这个岁数了还是光棍一条,也想讨个媳妇儿安安稳稳过日子。

这次机会,是杨家看在亲戚情分上,拉我们兄弟一把,也是我们刘家唯一的转机!我们必须抓住!”

他顿了顿,话锋一转,给出了一个折中的方案:“镖局,我们兄弟是决计不能再经营了。但咱们这么多年的情分还在!

若是诸位信得过,也愿意继续吃这碗饭,我倒有个主意——你们可以自己凑钱,把这镖局的招牌、家伙事儿、还有这房子,一并盘过去!

咱走镖的路线你们都熟悉,往后盈亏自负,但总算保住了营生,也不用散伙!”

自己盘下镖局?

这个提议让骚动的人群安静了片刻,众人面面相觑,开始低声商议。镖局这行当,本钱、人脉、信誉都极为重要,刘家兄弟抽走,价值已然大减。但若真能盘下来,由他们这些老人自己经营,好歹是一条出路。

几番磋商拉扯,最终,由几位资历最老、也稍有积蓄的镖师牵头,决定合伙接下这个摊子。刘家兄弟念着旧情,开价不算高,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刘家镖局所有的行当(包括骡马、车辆、兵器、客户关系等)以及位于县城不算繁华地段的房产,作价八百两银子。

这个价格不算高,但对于一群靠卖力气吃饭的镖师来说,已是天文数字。几位牵头人砸锅卖铁,东拼西凑,也只勉强拿出了五百两现银。

这个价格不算高,但对于一群靠卖力气吃饭的镖师来说,已是天文数字。几位牵头人砸锅卖铁,东拼西凑,也只勉强拿出了五百两现银。

“平哥,安哥,”

赵镖师脸上带着窘迫,“兄弟们尽力了,眼下只能拿出五百两现钱。剩下的三百两……能不能容我们些时日?等镖局缓过这口气,我们一定尽快凑齐补上!”

刘平看着昔日并肩作战的师兄弟们为难得几乎要给他跪下,心里也很不是滋味。他正要开口说“剩下的就算了”,却被刘安悄悄拉住了衣袖。

刘安脸上带着生意人的和气笑容,对赵镖师道:“赵师弟,各位兄弟的难处,我们理解。五百两就五百两,只是……”

他话锋一转,提出了条件:“剩下的三百两,可以缓,但需得立下字据,半年内还清,按市价算利息。另外,我们兄弟从镖局搬出去,寻摸新住处也需要时日,这后院我们还得再住两个月,租金就用利息抵了,如何?”

这个要求合情合理,既全了兄弟情面,没把路堵死,也解决了刘家兄弟眼前的住宿问题。赵镖师几人自然是满口答应。

双方当即立下字据,按下手印。看着那代表着刘家两代人心血、也承载了他们兄弟半生江湖记忆的镖局易主,刘平、刘喜等人心中难免一阵酸楚和空落。但摸着怀里那沉甸甸的五百两银票,想着纸坊那安稳而充满希望的前景,这份失落很快又被一种破釜沉舟的决心所取代。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双生农女与官家闺蜜种田记请大家收藏:()双生农女与官家闺蜜种田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接下来几天,刘家兄弟忙得脚不沾地。既要处理镖局交接的琐事,清点物资,安抚部分不愿留下、需要发放遣散银钱的趟子手;又要开始四处打听合适的作坊场地,琢磨造纸需要哪些工具、原料,还要抽空学习认字算账(主要是刘乐和刘安)……直忙得焦头烂额,恨不得一个人掰成八瓣用。

而此时的杨家岭,杨家大院,同样是一片热火朝天、忙到飞起的景象!

就在刘家兄弟为镖局之事焦头烂额的同时,府城陈文敬派来的管事快马加鞭赶到了杨家,递上了一张让颜氏和元娘看了都倒吸一口凉气的订单——一万个面饼!二十罐西红柿酱!而且要求五日内必须备齐货品,陈家的车队会准时前来拉运!

“一万个?!五天?!”

颜氏拿着订单的手都在抖,“这……这咋来得及?就是把咱们作坊所有人手不吃不喝也赶不出来啊!”

元娘也急得嘴角冒泡:“娘,就算日夜赶工,面饼能勉强做出来,可晾晒也需要时间啊!还有那二十罐酱……”

偏偏屋漏偏逢连夜雨,县城齐胖子“鲜满楼”日常补货的单子也来了,要得比往常都多;娴月楼那边果酱和特色点心的消耗量也大增,王霜派人来催了两次;就连自家在县城的包子铺,也因为天气转凉,生意好了不少,需要的面饼量也增加了。

所有的事情仿佛都赶在了一块儿!

杨老爹和杨大江更是立刻开始盘算库存的面粉、柴火和人手。

“接!必须接!”

舒玉小手一挥,颇有几分指点江山的气概,“阿奶,娘,别怕!咱们人手不够就临时再雇几个手脚麻利的妇人!作坊两班倒,人歇工不歇!

柴火不够让石叔叔他们赶紧去砍,或者跟村里买!面粉不够让爹赶紧去霜姐姐那拉!”

她像个小陀螺,在院子里转来转去,一条条指令清晰地下达:“告诉作坊里所有的工人,这五天算加班,工钱翻倍!晚上管一顿饭,有肉有菜,馍馍大饼管饱!”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消息一传开,原本还有些畏难情绪的工人们顿时喜笑颜开,摩拳擦掌。工钱翻倍!还管肉菜管饱的晚饭!这简直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累点算什么?

于是,杨家作坊破天荒地开始了昼夜不停的运转。和面、压片、切条、蒸制、晾晒、打包……各个工序紧密衔接,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面香和烟火气。为了节省时间,连平日里负责搬运的周贵、钱钺等人,空闲时也上手帮忙。

不仅作坊如此,连小院后院的灶棚也临时被征用,李钱氏带着周婆子、凤儿等人,也支起家伙事儿,加入了制作面饼的大军。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面香和蒸汽,几个灶眼同时开火,映得人脸颊通红。

舒玉虽然爱财,但更惜命,尤其注重生产安全。她迈着小短腿,在各个工作区域来回巡视,奶声奶气却异常严肃地强调:

“周婶子,翻面的时候小心点,别烫着手!”

“赵家嫂子,柴火别堆在灶口太近,留出空来!”

“大家都注意脚下,别绊倒了!咱们虽然忙,但不能乱!安全第一!”

她这副小大人般操心劳碌的模样,惹得众人又是好笑又是感动,手上动作不由得更加仔细了几分。

当然,让舒玉最终按下那点因陈文敬不按规矩办事而产生的小小不满的,是陈文敬管事递上订单时,附带的那句“东家吩咐了,此次要货紧急,价钱上浮五成”。看着那比平时高出足足一半的货款数字,舒玉心里那点小抱怨瞬间烟消云散,大眼睛弯成了月牙儿。

“加班就加班!有钱赚就行!”小丫头捏着拳头,动力十足。

这边杨家忙得人仰马翻,那边原本打算趁着定下合伙、赶紧来杨家请教造纸细节的刘家兄弟,听说了杨家的情形后,十分知趣地压下了满肚子的疑问。刘平对弟弟们道:

“杨家如今正是紧要关头,咱们别去添乱了。办作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咱们先把基础的人手定下来,等他们忙过这阵子再说。”

而舒玉,在初步稳定了面饼生产的“大后方”后,便将与刘家对接纸坊事宜对杨大江进行“突击培训”之后,全权交给了自家老爹。

她找来杨大江进行了一场“填鸭式”的突击培训。从如何合理分配人手、优化工序流程,到如何确保原材料供应不断档、如何分批次晾晒避免拥挤霉变,再到如何激励工人积极性、如何做好后勤保障……小家伙掰着手指头,条理清晰地将自己能想到的管理要点一股脑地灌输给了父亲。

舒玉搬了个小板凳站在上面,拿着炭笔在纸上写写画画:“爹,办纸坊大概就是这么个流程。选址要靠近水源,但地势不能太低免得淹了;原料主要是树皮、麻头、破布这些,得有个稳定的来源;建作坊要注意通风、排水……这些您先跟大舅舅他们沟通着,有什么拿不准的,等忙完这阵子再说。”

杨大江虽然憨厚,但不笨,尤其是跟着家里做生意久了,也历练出了一些本事。他认真记下女儿的话,重重点头:“玉儿你放心,爹晓得了。你忙你的去,这边爹先顶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双生农女与官家闺蜜种田记请大家收藏:()双生农女与官家闺蜜种田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将作坊的摊子暂时交给父亲去磨练,舒玉立刻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了她心心念念的水泥研制上!

她按照空间里那份《硅酸盐水泥基本原理及土法烧制可行性探索》的指引,在老宅后院僻静处,偷偷搭了个小小的“实验窑”。然后指挥着石磊等人找来了石灰石、粘土、铁矿粉等原料,按照大致配比混合,开始了一次次的烧制实验。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

接下来的几天,杨家后院不时冒出阵阵可疑的黑烟,伴随着或大或小的“噗噗”声和奇怪的焦糊味。舒玉的小脸上、新换的衣裙上,总是沾着黑灰,像个刚从灶膛里钻出来的小狸猫。

最惊险的一次,她试图提高窑温,往里头猛添柴火,结果那小土窑不堪重负,“轰”的一声闷响,窑口喷出一股带着火星的黑烟,差点把旁边堆着的干草点着!幸好石磊眼疾手快,一桶水泼上去,才避免了一场火灾。

闻讯赶来的颜氏看到小孙女满脸黑灰、惊魂未定的模样,以及那还在冒烟的、摇摇欲坠的小土窑,吓得魂飞魄散,一把将舒玉搂进怀里,心肝肉地叫了起来:

“哎呦我的小祖宗!你这是要吓死阿奶啊!咱不弄这劳什子了行不行?太危险了!”

连一向沉稳的杨老爹也因为舒玉差点儿点了房子板起了脸,下令没有大人看管,不许舒玉再碰那个小土窑。

舒玉自己也有些后怕,看着那失败的一团团颜色诡异、要么一捏就碎、要么坚硬如石却毫无粘结力的“实验品”,小嘴撅得能挂油瓶,沮丧极了。

晚上吃饭的时候,杨大川看着妹妹那副无精打采的样子,忍不住开口打趣,想逗她开心:

“咱们家玉儿这是要当女窑神啊?瞧这天天往火里钻的劲头!要我说啊,这玩火的事儿,还是得交给钱师父那样的老把式,人家玩了一辈子的火是行家!你这小胳膊小腿的,别把自己搭进去!”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玩了一辈子的火……钱师父……”

舒玉猛地抬起头,黯淡的大眼睛里瞬间迸发出耀眼的光芒!对啊!她自己在这里闭门造车,瞎鼓捣什么?山上不就现成有个玩火的大行家——烧了一辈子窑的钱师父吗?!窑场烧制青砖、陶器,本身就需要控制温度,对粘土、石灰等材料的性质也远比她熟悉!找他合作,岂不是事半功倍?

“二叔!你真是个天才!”舒玉欢呼一声,从椅子上出溜下来,饭也顾不上吃了,迈开小短腿就往外跑,“我去找钱师父!”

颜氏在她身后喊:“哎!你这孩子!天都快黑了!明天再去!”

舒玉的声音远远传来:“知道啦阿奶!我就去问问!”

从这一天起,舒玉往山上窑场跑得比回家还勤快。她不再自己瞎鼓捣那个危险的小土窑,而是整天黏在钱师父身边,眨巴着大眼睛,用她那套半懂不懂的“石头粉加粘土烧出能粘东西的神奇粉末”的理论,试图跟钱师父沟通。

钱师父起初只觉得她异想天开,但架不住舒玉天天来“骚扰”,又是递水又是递毛巾,小嘴还甜得像抹了蜜,一口一个“钱爷爷您最厉害了”、“钱爷爷您肯定有办法”。再加上舒玉时不时能说出几个让他也觉得有点意思的“点子”(比如不同温度下物料的变化,不同原料配比可能的影响),钱师父那点技术人的钻研劲儿也被勾了起来。

于是,窑场旁边临时清理出来的一块空地上,经常能看到这样一幅景象:一个满脸皱纹、围着破围裙的老窑工,和一个粉雕玉琢、却同样弄得灰头土脸的小女娃,蹲在地上,对着一个临时搭建的小窑炉指指点点,时而添柴鼓风,时而掏出烧好的产物仔细端详、敲打,时而争论得面红耳赤。

“钱爷爷,您看这次烧出来的,颜色是不是正了点?”

“唔……还是有点夹生,火候还得再稳点,不能急。”

“那咱们再把粘土磨细点试试?”

“成!咱再试试!”

杨大川有次上山送东西,看到这一老一小凑在一起,脸上、手上、衣服上全是黑灰和泥点子,只剩下两双亮得惊人的眼睛在忽闪,忍不住哈哈大笑,回去就跟颜氏学舌:

“娘,您没看见,玉儿跟钱师父俩人,都快成煤堆里刨出来的了!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俩土地公公在开会呢!”

颜氏听了又是心疼又是好笑,却也拿这个执拗的孙女没办法,只能吩咐顾九,每天多备些热水和干净衣裳。

舒玉却浑然不在意,她完全沉浸在了“科研”的乐趣中。虽然距离成功似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有了钱师父这位经验丰富的老把式加入,她感觉前方的迷雾正在一点点散开。她那现代化卫生间的梦想,似乎也不再那么遥不可及了。

喜欢双生农女与官家闺蜜种田记请大家收藏:()双生农女与官家闺蜜种田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