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宋神宗的新宋 > 第124章 治国之道上

宋神宗的新宋 第124章 治国之道上

作者:梦想败给生活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2 01:56:33 来源:全本小说网

赵顼转向向皇后,目光深邃,如同在传授一条至关重要的治国秘钥:

“皇后,你可知这其中深意?”

他自问自答,声音不高,却字字千钧:

“以此等精美典籍流传外域,其利有三:”

“其一,经济之利。此等精品,价值远超寻常货物,以之易回良马、皮毛、香料,所获颇丰,且不落‘与商争利’的口实。”

“其二,文化之利。更重要的,是这潜移默化之功!吐蕃僧侣手持我朝所印经卷,辽国士子研读我朝颁赐史书,天长日久,他们心中所认同的佛法正统、史观源流、乃至文字标准,将由谁而定?”

他顿了顿,强调道:“经义若有歧义,以谁家的注疏为准?典籍若有讹误,以哪个版本为范?这‘释经权’、‘校雠权’,便悄然握于我等之手矣!此乃‘文化之锚’,定其心志于无形!”

“其三,声望之利。此举彰显我朝文治之盛,技艺之精,使四方仰慕,万国来朝,非止于武力威慑,更在于文明吸引。”

赵顼的这番话,已经超越了简单的“贸易”或“赏赐”范畴,直指国家文化战略的核心——软实力的构建与输出。

他清晰地认识到,书籍,尤其是代表最高水准的典籍,是比刀剑更为持久、更具渗透力的武器。

巡视完毕,离开作院时,赵顼特意停下脚步,对向皇后郑重嘱托:

“皇后,内廷制造,尤以此书籍印刷一事,关乎国运,乃重中之重。你素来心细,此事交由你总揽,朕才放心。

用料务必顶尖,工艺务必精益求精,不可有丝毫懈怠。此业,必将日益壮大,成为我朝一大支柱。”

他的信任和期许,让向皇后深感责任重大,她肃然应道:“官家放心,臣妾必当尽心竭力,督率上下,不负重托。”

翌日,正月初六,一道旨意从内廷发出:念内廷书籍作院工匠人等,年节期间恪尽职守,功绩卓着,特旨赏赐,加发一个月俸禄,所需银钱,由内承库支取。

这道旨意,看似寻常的恩赏,实则意义非凡:

体现了赵顼对印刷业的极度重视:他用自己的“私房钱”(内承库)直接奖励,表明此事在他心中的特殊地位。

激励了核心工匠:直接的经济奖励,最能激发工匠的积极性和归属感,确保产品质量。

向内外传递信号:皇帝对内廷印刷业的支持是不遗余力的。

赵顼的这次巡视和随后的赏赐,绝非一时兴起。这是他将“文化输出”和“知识贸易”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明确宣示。

在他的蓝图里,汴京皇宫内的这个印书作坊,未来将成为一个巨大的、高效运转的“文化兵工厂”,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承载着宋朝价值观、工艺标准和影响力的精神产品,输往四方。

这些精美的书籍,将如同文明的种子,随着商队和使节,播撒在从雪域高原到东海之滨的广袤土地上,潜移默化地塑造着周边世界的文化图景,为北宋铸就一座远比钢铁长城更为坚固持久的“文化长城”。

熙宁变法的宏大叙事中,这墨香弥漫的一章,注定将留下浓重而深远的一笔。

熙宁二年,正月初六。

汴京皇城,宣德楼下。不少少府监的工匠和宫人已经开始架设木架,悬挂彩绸,为即将到来的上元灯会做准备。

虽然规模远不及仁宗全盛时的奢靡,但那一抹抹初现的鲜红,在冬日的寒风中格外刺眼。

福宁殿内,年轻的皇帝赵顼,正死死盯着三司使韩绛呈上的奏章,指尖因用力而微微发白。

“上元灯会、宴赏诸项,预算计一十五万贯……”

这行字,像一根冰冷的针,扎进了他的心里。一股无名火瞬间窜起,几乎要将他这段时间以来所有的克制与压抑烧穿。

“十五万贯!十五万贯!”他猛地将奏章拍在御案上,霍然起身,在殿内急促地踱步,胸膛剧烈起伏。

“河北的流民尚未完全安置!西北筑城的款项还在捉襟见肘!汴京城外,前日还有冻饿而毙的尸首需要开封府去收殓!”

他低声咆哮,像是在质问看不见的韩绛,又像是在拷问自己,“国库空虚至此,韩绛怎敢报上这等预算!他眼里还有没有这个江山,还有没有那些嗷嗷待哺的百姓!”

一股冲动让他想立刻传召韩绛,厉声质问,甚至想过是否该换一个更知节俭的三司使。

他走到窗边,猛地推开雕花木窗,凛冽的寒风瞬间灌入,让他发热的头脑稍微清醒。

他的目光,不由自主地投向了宣德楼方向。楼前,宫人们正小心翼翼地升起一串巨大的、写着“国泰民安”的红色灯笼。那温暖的、喜庆的红色,在灰蒙蒙的天空下,显得有些不真实,却异常醒目。

就在这一刹那,愤怒的潮水骤然退去,一种更深沉的、混合着疲惫与明悟的情绪,缓缓涌上赵顼的心头。

他看到了灯笼下,那些仰头指挥的官员脸上,带着一丝久违的、小心翼翼的期待;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宋神宗的新宋请大家收藏:()宋神宗的新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他看到了路过的宫女宦官,脚步都不自觉地轻快了几分,偷偷瞄着那正在成形的彩楼;

他想起向皇后昨日轻声提及,曹太皇太后和高太后宫里,也开始准备上元节赏赐宗室孩童的小玩意儿;

他甚至能想象到,此刻的汴京御街上,那些商户们正如何翘首以盼,指望这上元灯节能带来一波可观的市易;

还有那数十万汴京市民,在经历了一个压抑的国丧之年和一个并不轻松的冬天后,是多么需要一场狂欢来驱散阴霾……

“百日之劳,一日之乐……”一句古语,莫名地浮现在他脑海中。

错了。刚才,是自己错了。

问题不在韩绛,不在那十五万贯的预算。问题在于,自己差点被焦虑和财政的压力蒙蔽了双眼,忘记了一个更根本的道理。

治国,并非只有账簿上的加减法,更重要的是人心的向背。

一个盛大的、与民同乐的庆典,意味着什么?

它意味着朝廷有信心、有能力掌控局面,能给天下人以太平盛世的信心。

它意味着给终年辛劳的臣民一个合理的、宣泄情绪的出口,这本身就是一种安全阀,能化解无数潜在的怨气于无形。

它意味着给凋敝的京城商业注入一剂强心针,活络市易,惠及底层。

它更意味着,皇室与百官、与民同乐,展现的是团结、是气象、是对未来的期望。

喜欢宋神宗的新宋请大家收藏:()宋神宗的新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