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胎穿农家子,科举来扬名 > 第129章 太孙观潮意踌躇 江畔垂钓暗惊疑

乡试的喧嚣与鹿鸣宴的余热渐渐在临安城中沉淀下来,但新科举人们的兴奋与意气风发却并未随之消散,反而酝酿着对即将到来的观潮盛事的更大期待。然而,在这看似平静的等待期里,不同的人却有着不同的心思。

在临安府衙深处一处幽静的别院内,皇太孙赵宸正与主考官郑信进行着一场略显严肃的谈话。

郑信身着常服,眉宇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他屏退了左右,对正在悠闲品茗的赵宸躬身一礼,语气恳切:“公子,如今两浙乡试已圆满结束,榜单已发,鹿鸣宴亦已礼成。公子奉旨南下体察文风、观摩科考,此行目的已然达成。老臣以为,公子应尽早启程返京为宜。”

赵宸放下手中的定窑白瓷茶杯,抬眼看向郑信,脸上带着少年人特有的、被精心呵护而留存下来的轻松笑意:“郑师何出此言?此番南下,见识了两浙文风之盛,目睹了科考之严谨,更结识了不少青年才俊,收获颇丰。如今正值钱塘大潮将至,此乃天下奇观,学生既然恰逢其会,岂有错过之理?待观潮之后,再返京不迟。”

郑信闻言,眉头微蹙,向前凑近半步,声音压得更低,带着不容置疑的郑重:“公子!老臣深知观潮之盛,然则……然则京师之重,重于泰山啊!太子殿下早逝,陛下对公子寄予厚望,天下臣民亦将目光聚焦于公子一身。公子离京已有月余,虽说此行乃奉旨而行,但久在外藩,终究……终究非万全之策。京城之内,看似平静,实则……还望公子以社稷为重,早日回銮,以安圣心,以定朝野之望!”

这番话,已是极为直白的劝谏,点明了赵宸作为皇储的特殊身份和潜在的风险。久离政治中心,对于一位年轻的储君而言,确实并非明智之举。

赵宸脸上的笑容渐渐敛去,他自然听懂了郑信的弦外之音。他沉默片刻,目光投向窗外庭院中的一株金桂,眼神中闪过一丝复杂难明的情绪,有对外面世界的留恋,也有对京城那座巨大牢笼的些许抗拒,但更多的,是一种与年龄不甚相符的沉稳与权衡。

半晌,他收回目光,看向一脸忧色的郑信,语气平和却带着不容更改的坚定:“郑师的一片苦心,学生明白。京师之重,学生岂敢或忘?然,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体察民情,观风问俗,亦是储君之要务。钱塘潮涌,乃天地造化之奇,观之可壮胸怀,可悟兴衰之道。况且,”他顿了顿,嘴角重新泛起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此番两浙学子,英才辈出,尤其是那岳麓陈彦、白鹿刘畅等人,皆乃可造之材。学生还想借此观潮之机,再多观察一番这些未来栋梁的心性气度。郑师放心,观潮之后,学生即刻返京,绝不多做停留。”

郑信看着赵宸坚定而又从容的神情,知道这位年轻的皇太孙主意已定,再劝无益。他了解赵宸,虽偶有少年心性,但大事上从不糊涂,且有主见。他心中暗叹一声,既欣慰于储君的成长与见识,又难免为其安全担忧。最终,他只得躬身道:“既然公子心意已决,老臣遵命便是。只是观潮期间,护卫务必加倍小心,公子亦需时刻留意自身安危。”

赵宸展颜一笑,气氛顿时轻松下来:“有郑师和彭侍卫在,学生有何可虑?那就这么说定了,待观潮毕,我们便回京。”

与此同时, 在临安城的另一端,陈彦这几日过得颇为充实惬意。放榜后的应酬渐渐减少,他便有了更多自由时间。出乎他意料的是,他与白鹿书院的刘畅,竟在这几日交往频繁起来。

那日鹿鸣宴后,刘畅竟真的时常来客栈拜访陈彦。起初,两人多是谈论此次乡试的经义策问题目,交流各自的见解。刘畅虽性格高傲,言辞有时略显锐利,但其人学识渊博,思维敏捷,且为人正直,有一说一,对学问有着近乎执着的认真。陈彦发现,与刘畅交流,常常能碰撞出新的火花,对方某些刁钻的角度和犀利的批评,反而能促使他更深入地思考。而陈彦的沉稳、视野开阔和经世致用的思路,也令刘畅颇为赞赏,时常感叹岳麓学风之务实。

一来二去,这两位原本的“竞争对手”,竟生出几分惺惺相惜之感。除了学问,两人也会聊些风土人情、百家杂学,发现彼此兴趣竟有不少投合之处。陈彦确实挺欣赏刘畅这种人,才华横溢,骄傲但不虚伪,交往起来简单直接,不累。

这日,刘畅又来寻陈彦,恰逢赵修远、柳云卿以及周文博等几位相熟的岳麓同窗也在。刘畅便提议道:“整日待在城中也是无趣,听闻钱塘江上游景色清幽,不同于入海口的壮阔,别有一番秀丽风味。不若我等明日相约,去江上游踏青一番,如何?”

此议立刻得到了众人的响应。连日来不是考试便是应酬,能去郊外散心,正是求之不得。

于是,次日清晨,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陈彦、刘畅、赵修远、柳云卿、周文博,以及另外三四位比较谈得来的岳麓、白鹿两院的举子,共计十余人,一同出了临安城,沿着钱塘江北岸向上游走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胎穿农家子,科举来扬名请大家收藏:()胎穿农家子,科举来扬名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秋日的江南,天高云淡,稻谷已黄,空气中弥漫着丰收的气息。远离了城市的喧嚣,置身于田野山水之间,众人都觉心旷神怡。他们沿着江堤漫步,但见江水澄碧,流速平缓,两岸芦花摇曳,远山如黛,景色确实与即将观潮的入海口大不相同,显得宁静而富有诗意。

众人边走边聊,话题天南海北,时而争论经史疑义,时而品评前人诗词,时而说起家乡趣事,时而又对未来充满憧憬。没有了考场上的紧张和竞争的压力,这群年轻的才子们尽情展现着他们的才华与活力,欢声笑语洒了一路。

赵修远折了一根芦杆,在空中挥舞着,笑道:“如此良辰美景,若无雅事助兴,岂不辜负?我看这江中鱼儿肥美,不若我们寻个地方,垂钓一番如何?看看今日谁的手气最佳!”

柳云卿闻言,难得地露出了跃跃欲试的表情:“修远兄此议甚好!我幼时在家乡河边,也曾钓过几回。”

周文博却笑着打趣柳云卿:“云卿兄,你那是坐在河边发呆,等着鱼儿自己咬钩吧?我可听说你最高记录是坐了半天,鱼篓里除了水草,空空如也!”

众人顿时哄笑起来。柳云卿涨红了脸,争辩道:“那……那是鱼儿不凑巧!今日定要叫你们刮目相看!”

李茂才(那位高瘦学子)也加入战团,指着一位平时比较木讷、名叫孙毅的同窗笑道:“要说钓鱼,我看孙兄最有希望。孙兄性子最是沉稳,堪比姜太公,往那儿一坐,说不定真能钓上条大的来!”

孙毅憨厚地笑了笑,也不反驳。另一位活泼的学子接口道:“茂才兄,你也别说孙兄,我看你呀,怕是鱼饵还没挂好,自己先被风吹到江里去了!”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互相打趣,气氛热烈。最后,刘畅一锤定音:“光说无用,手底下见真章。这样,我们便打个赌,今日谁钓得的鱼最重,其余人便凑份子,在观潮那日,请他在‘望潮楼’最好的位置摆一桌酒席,如何?”

这个提议既有趣味又有彩头,立刻得到了所有人的赞同。年轻人好胜心起,纷纷摩拳擦掌,准备一展身手。

说笑间, 他们来到一处江流拐弯、水面较为开阔平缓的河湾。这里已有几条小渔船泊在岸边,几个渔民正在整理渔网。看到一群衣着光鲜、气度不凡的读书人走来,渔民们停下手中的活计,好奇地张望。

赵修远上前,对一位看似领头的老渔夫拱了拱手,客气地说道:“老丈请了。我等是来临安应试的学子,今日闲暇,想借贵船往江中垂钓一番,体验渔趣,不知可否行个方便?船资定然加倍奉上。”

那老渔夫见这群读书人彬彬有礼,又听说是新科举人(旁边有人低声提醒),脸上立刻堆起了恭敬的笑容:“原来是各位举人老爷!使得,使得!小老儿的船虽简陋,但还算稳当。只是江上风浪不定,诸位老爷还需小心些。”

当下,老渔夫便招呼了几个附近的渔民,撑过来四五条小渔船。每条船都不大,仅能容纳三四人。陈彦、刘畅、赵修远自然同乘一船;柳云卿、周文博、李茂才上了另一条船;其余人也都分船坐定。渔夫们则坐在船尾,负责撑船和照应。

船只缓缓离岸,向江心划去。秋阳暖融融地照在江面上,波光粼粼,清风拂面,令人倍感舒畅。众人纷纷取出早已准备好的钓竿(有些是临时在城里买的,有些是向渔民借的),挂上鱼饵,抛线入水,然后便安静下来,凝神盯着水面,等待着鱼儿上钩。方才的喧闹变成了此刻的静谧,只有水声、桨声和偶尔的鸟鸣声,别有一番趣味。

陈彦也手持钓竿,感受着这份宁静。他的目光不经意地扫过船尾为他们撑船的那位渔夫。这位渔夫看起来年纪不大,约莫三十上下,身材比寻常江南渔民要矮小瘦削些,皮肤黝黑,头戴斗笠,穿着普通的粗布短衫,沉默寡言,只是埋头划桨,动作熟练。

起初,陈彦并未在意。但当他无意中看到那渔夫赤着脚,踩在湿漉漉的船板上时,他的目光骤然一凝!

只见那渔夫的双脚,大脚趾与第二根脚趾之间的间隔,异常宽阔,几乎能塞进一枚铜钱!这种脚趾特征,与他常见的身边人的脚型截然不同。陈彦下意识地低头看了看自己并拢的双脚,又悄悄瞥了一眼旁边石头踏在船板上的脚——大脚趾和二脚趾都是自然并拢的,绝无那般宽大的缝隙。

一个念头如同闪电般划过陈彦的脑海,让他的心脏猛地一缩!前世那些令人厌恶和警惕的记忆碎片瞬间涌现——倭寇! 是了,这种大脚趾与二脚趾分开的脚型,常被称为“褡裢脚”或“沙姆鞋脚”,正是他前世所知,许多来自那个岛国的人常见的生理特征之一!因为长期穿木屐或分趾鞋导致足趾变形所致!

难道这个看似普通的渔夫……会是倭人?可倭人为何会在此地,扮作渔民?陈彦的背脊瞬间冒出一层细密的冷汗。他深知,在这个时代,东南沿海倭患虽未到最猖獗的时候,但零星寇扰早已有之。若此人真是倭寇细作,混迹于钱塘江上,其目的何在?仅仅是窥探情报,还是另有图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胎穿农家子,科举来扬名请大家收藏:()胎穿农家子,科举来扬名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陈彦心中惊涛骇浪,但脸上却竭力保持着平静。他不敢打草惊蛇,只是用眼角的余光,更加仔细地观察着那个渔夫。只见那渔夫动作麻利,划船姿势与旁边船上的本地渔民并无太大差异,但其眼神偶尔扫过江面和他们这些“举人老爷”时,似乎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审视和冷漠,与普通渔民那种淳朴好奇的目光迥然不同。

陈彦的心沉了下去。他几乎可以断定,此人绝非普通渔民。观潮之日将近,届时江边人山人海,官员士绅云集,若是有倭寇混迹其中,趁机制造混乱或进行刺杀……后果不堪设想!

主角想到这里顿时汗毛竖起,但此刻身在江中,周围都是同窗,他不能轻举妄动,以免引起怀疑甚至危险。他强压下心中的震惊与焦虑,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继续盯着水面上的浮漂,但心思早已不在钓鱼之上。原本轻松愉快的踏青垂钓,此刻蒙上了一层浓重的阴影。

而此刻, 旁边的赵修远突然发出一声欢呼:“哈哈!上钩了!看来今日的头彩,要归我了!”只见他猛地提起鱼竿,一尾银光闪闪的鲈鱼正在鱼线上奋力挣扎。众人的注意力立刻被吸引过去,纷纷围拢观看,笑语声再次响起,暂时驱散了江面上的宁静。

只有陈彦,握着钓竿的手心,微微渗出了冷汗。他望着眼前平静秀美的江景,却仿佛看到了潜藏在深处的暗流与危机。

喜欢胎穿农家子,科举来扬名请大家收藏:()胎穿农家子,科举来扬名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