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胎穿农家子,科举来扬名 > 第144章 公堂激辩生死判 同窗义气共担

衙的公告,如同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在劫后余生的临安城激起了千层浪。官府宣布,将于次日午时,在临安府衙大堂,公开审理新科举人陈彦“抢夺兵符、擅调大军”一案。主审官为临江太守张廷玉,副审为镇江镇守使余文远。

消息传出,全城哗然。陈彦之名,如今在临安已是家喻户晓。焚船阻敌、解救百姓、间接促成观潮山大捷的事迹,早已通过被救百姓和镇江营将士之口传遍大街小巷。如今听闻这位力挽狂澜的少年英雄,竟因“夺符调兵”之罪要被审判,甚至可能面临极刑,百姓们无不议论纷纷,多为陈彦抱不平。但律法森严,抢夺兵符形同谋反,这是三岁孩童都知的铁律,又让众人心中惴惴不安。

次日午时,临安府衙外人山人海,闻讯而来的百姓、士子、商贾,将府衙前的广场围得水泄不通。衙役们手持水火棍,勉强维持着秩序。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那扇紧闭的朱漆大门上,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紧张而压抑的气氛。

“咚——咚——咚!”

三声沉重的堂鼓响起,府衙大门缓缓打开。

“升——堂——!”

“威——武——!”

两排衙役齐声低喝,水火棍顿地,发出沉闷而有节奏的响声,肃杀之气弥漫开来。

临江太守张廷玉,身着绯色官袍,面容清癯,神色肃穆,缓步走上公堂,在正中“明镜高悬”的匾额下落座。他左侧下首,坐着面色冷峻、一身戎装的镇江镇守使余文远。

张廷玉一拍惊堂木,沉声道:“带人犯陈彦及相关人证!”

片刻,镣铐声响,身着囚衣、手脚戴着沉重镣铐的陈彦,被两名衙役押上公堂。他面色平静,目光清澈,虽身陷囹圄,却并无半分萎靡之态。其后,是被暂时解除军职、作为人证传唤的周勃,以及几名那日参与夺符、护卫的镇江营军士。

“跪下!”衙役低喝。

陈彦依言跪下,周勃等人也单膝跪地行礼。

张廷玉目光扫过陈彦,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复杂神色,开口道:“陈彦,镇江镇守使余文远状告你于前日,设计接近,暴起发难,抢夺其兵符,并以此擅自调动镇江营大军。此事,你可认罪?”

陈彦抬起头,声音清晰而平静:“回禀太守大人,学生认罪。兵符确是学生设计夺取,大军亦是学生持符调动。”

他顿了顿,正欲开口解释当时情由:“然,学生之所以行此大逆不道之举,实因……”

“大人!”余文远猛地站起身,打断了陈彦的话,声音冷厉,“既然人犯已当堂认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凿!抢夺兵符,形同谋逆,按《大雍律·兵律》,‘凡擅调官军者,杖一百,发边远充军;其有拦截符信、窃弄权柄者,斩!抢夺调兵印信、符节者,视同谋反,凌迟处死,家属缘坐!’”

他转向张廷玉,拱手道:“张大人!陈彦抢夺兵符,证据确凿,其本人亦供认不讳!此乃十恶不赦之大罪,律法昭昭,不容徇私!请大人依律判处陈彦凌迟之刑,以正国法!以儆效尤!”

余文远的话语,如同冰冷的刀锋,刮过公堂内外每一个人的心头。凌迟!家属缘坐!如此残酷的刑罚,竟然要加诸于这个刚刚拯救了临安城的少年身上?堂外围观的百姓顿时响起一片压抑的惊呼和骚动。

张廷玉眉头紧锁。他何尝不知陈彦之功?但余文远所言句句在理,字字援引律法,抢夺兵符,确实是动摇国本的重罪,历朝历代对此都是严惩不贷。他沉吟片刻,看向陈彦:“陈彦,余镇守所指控之罪,你可有辩解?”

陈彦深吸一口气,目光坦然:“学生认罪,但事出有因。当日学生与同窗游江,发现倭寇细作,探得其阴谋,乃倭酋山本一绝欲于观潮日袭杀官绅,祸乱临安!学生深知事态紧急,百万生灵危在旦夕,故与赵修远、刘畅等诸位同窗联名,赶往镇江府,求见余大人,陈情利害,恳请发兵……”

“哼!”余文远再次冷声打断,“巧言令色!即便确有倭寇之患,调兵遣将,自有法度!你一介白身举子,无职无权,有何资格干预军务?更何况是暴力夺符,形同造反!任你如何狡辩,也改变不了你触犯国法、以下犯上的事实!”

他步步紧逼,丝毫不给陈彦陈述动机和当时危急情况的机会。

张廷玉的眉头皱得更紧。余文远的态度异常强硬,完全堵死了以“事急从权”为由为陈彦开脱的可能。律法面前,动机往往苍白无力。他心中暗叹,此案恐怕……

就在张廷玉准备依照程序,询问周勃等人证,内心却已倾向于依法严惩之时——

堂外, 突然传来一阵急促而响亮的击鼓声!咚!咚!咚!鼓声密集,带着一股不容忽视的决绝之意!

“何人击鼓鸣冤?!”张廷玉被打断思绪,沉声问道。

一名衙役匆匆跑入禀报:“启禀大人,堂外有百余名士子,为首者自称是清河县赵修远,言有万民请愿书呈上,为陈彦陈情!”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胎穿农家子,科举来扬名请大家收藏:()胎穿农家子,科举来扬名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张廷玉与余文远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惊讶。余文远脸色一沉:“大人,此乃公堂重地,审理谋逆重犯,岂容闲杂人等喧哗干扰?……”

张廷玉略一沉吟,却摆了摆手:“既是本届举子带头,又有百余名士子请愿,非同小可。传他们上堂!”

“传赵修远等士子上堂——!”

声音传出,片刻之后,只见以赵修远为首,刘畅、柳云卿、周文博、李茂才等熟悉的面孔紧随其后,足足百余名身着儒衫、头戴方巾的年轻士子,神情肃穆,鱼贯而入,将本就不算宽敞的公堂挤得满满当当。他们齐齐向张廷玉躬身行礼:“学生等,拜见太守大人!”

这些士子,大多是在观潮日亲历了那场惊魂,或被陈彦等人从倭寇手中救出的举人,其中不乏白鹿书院、岳麓书院的精英。他们的出现,让整个公堂的气氛陡然一变。

张廷玉看着眼前这群气度不凡的年轻学子,缓声道:“赵修远,你等击鼓所为何事?又有什么请愿书要呈?”

赵修远上前一步,从怀中取出一卷厚厚的绢帛,双手高举过头顶,声音洪亮而带着急切:“回禀大人!学生赵修远,携两浙路今科中试举人共一百三十七人,联名上书,为陈彦陈情!陈彦抢夺兵符之事,确有苦衷,其心可鉴,其功莫大!望大人明察!”

衙役将请愿书呈上张廷玉案头。张廷玉展开一看,只见上面密密麻麻签满了名字,并按了手印,言辞恳切,详细陈述了当日发现倭寇细作、联名求见镇守使被拒、无奈夺符调兵的前因后果,以及陈彦在后续战斗中的英勇表现和巨大功绩。

原来, 那日赵修远、刘畅等人在镇守府二堂被石头打晕醒来后,发现陈彦和石头已然离去,只留下字条说明缘由,并恳请他们不要涉险。众人立刻明白,陈彦这是不愿连累他们,独自去承担那滔天的罪责。感动、愧疚、愤怒、担忧,种种情绪交织在一起。

赵修远作为陈彦的同乡师兄,性子虽急,却最重情义,他当即就红了眼眶,捶胸顿足,恨自己没能拦住师弟。他立刻与沉稳多智的刘畅商议,决定绝不能任由师弟独自承担一切。他们这些被救者,这些事件的亲历者,必须站出来说话!赵修远利用其豪爽仗义的性格,迅速联络了所有能找到的、了解事情经过或受过陈彦恩惠的同年举子,尤其是那些同样来自大学府、有影响力的士子,如白鹿书院的柳云卿、岳麓书院的周文博等,刘畅则负责拟定请愿书文稿,陈明利害。众人激于义愤,共商救援之策。

众人一致认为,唯一能减轻陈彦罪责的希望,就在于将“夺符”这一行为的“不得已”和“巨大功绩”公之于众,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于是,才有了这份凝聚了一百三十七名新科举人心血的联名请愿书!

赵修远继续陈词,声音因激动而有些颤抖,却异常坚定:“大人!当日若非我师弟陈彦当机立断,行此非常之事,此刻的临安城,恐怕早已是血流成河,倭寇肆虐!观潮山上诸位大人、士绅,包括学生等百余人,恐已遭毒手!陈彦之举,虽触犯律法,然其心为国为民,其行挽狂澜于既倒,拯救百万生灵于水火!功莫大焉!若以此重罪论处,岂不令天下忠义之士寒心?!望大人法外施仁,念其年少有为,功勋卓着,网开一面,从轻发落!”

“望大人法外施仁,从轻发落!” 身后百余名士子齐声附和,声音洪亮,震动了整个公堂。

张廷玉手抚请愿书,看着堂下这群情绪激动、有理有据的年轻士子,心中更加为难。这些都是国家未来的栋梁,他们的联名请愿,分量极重。若置之不理,恐惹清议非议。

余文远见状,脸色铁青,猛地一拍椅子扶手,厉声道:“赵修远!你等好大的胆子!竟敢在公堂之上,为谋逆重犯张目!私自调兵,乃动摇国本之重罪!岂是因由可恕,功绩可抵?尔等联名上书,干扰司法,莫非是想与他同罪不成?!”

面对余文远的厉声呵斥,赵修远却毫无惧色,他梗着脖子,双目圆睁,怒视余文远,大声道:“余大人!学生等并非为罪人张目,而是为义士陈情!陈彦有罪,然罪不至此!若大人认为学生等干扰司法,学生赵修远,身为陈彦师兄,愿与陈彦,同担罪责!”

“学生刘畅,愿同担罪责!”

“学生柳云卿,愿同担罪责!”

“学生周文博(李茂才……),愿同担罪责!”

……

一声声铿锵有力的“愿同担罪责”,从百余名士子口中发出,此起彼伏,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声浪,震撼着公堂内外!他们神色决然,目光坚定,为了同窗之义,为了心中公理,不惜以身试法!

一直跪在堂下,沉默不语的陈彦,听到这一声声毫不犹豫的“愿同担罪责”,尤其是师兄赵修远那带着哭腔却斩钉截铁的誓言,眼眶瞬间红了!一股难以言喻的热流涌上心头,冲垮了他一直努力维持的平静。他原本以为,自己将独自面对这一切,却没想到,这些被他“抛下”的同窗,不仅没有怪他,反而在他最危难的时候,以这样一种决绝的方式,站在了他的身边!这份同窗之义,重于泰山!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胎穿农家子,科举来扬名请大家收藏:()胎穿农家子,科举来扬名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他猛地抬起头,声音哽咽,却带着无比的坚定:“不!师兄!刘兄!诸位同窗!不可!此事皆由我陈彦一人而起,所有罪责,理应由我一人承担!与尔等无关!请你们退下!”

赵修远转头看向陈彦,虎目含泪,声音嘶哑却不容置疑:“彦弟!你糊涂!当日你为我等安危,独自承担这弥天大罪!今日,我等又岂能坐视你受这不公之刑?!同窗一体,荣辱与共!你若有事,我等岂能独善其身?!”

“师兄……”

“不必多言!”

公堂之上,出现了令人动容的一幕:百余名年轻士子,为了拯救同窗,甘愿共同承担谋逆重罪;而那名被救的少年,则拼命阻止,欲将罪责独揽其身。忠义、勇气、担当、情谊,在这一刻展现得淋漓尽致。

堂外围观的百姓,无不被这场景感动,许多人悄悄抹起了眼泪。就连那些肃立的衙役,也面露不忍之色。

张廷玉动容了。他为官多年,见过太多人情冷暖,尔虞我诈,何曾见过如此赤诚热烈的同窗之义、士子风骨?

余文远也被这阵势震住了,他没想到这些书生竟有如此胆魄。但他毕竟身居高位,岂肯轻易让步?他强压怒火,对张廷玉道:“张大人!此乃公堂,非是儿戏卖义之所!律法如山,岂容人情僭越?陈彦之罪,证据确凿,若不严惩,国法威严何在?!日后若人人效仿,以‘不得已’为由抢夺兵符,天下岂不大乱?!”

张廷玉陷入了极度的矛盾之中。一边是铁一般的律法和态度强硬的镇守使,另一边是浩荡的士林清议和令人动容的同窗义气,以及陈彦那无法抹杀的巨大功绩。如何判决,关乎一个人的生死,也关乎他张廷玉的官声,甚至可能影响到朝堂的风向。

他深吸一口气,重重一拍惊堂木!

“啪!”

堂内顿时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

张廷玉陷入纠结。

喜欢胎穿农家子,科举来扬名请大家收藏:()胎穿农家子,科举来扬名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