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胎穿农家子,科举来扬名 > 第199章 凯旋班师载誉归 暗流涌动洛阳城

时值深秋,北疆的寒风已带着凛冽的肃杀之气,但云州城内外,却涌动着一股悲壮与坚韧交织的热流。自太孙赵宸割发明志,誓要扫平匈奴以为惨死同胞复仇以来,全军上下虽沉浸在痛失数千无辜百姓的悲愤之中,却更将这份血海深仇化作了钢铁般的意志。

在确信云州防务万无一失,太孙赵宸终于决定,班师回朝。

这一日,天高云淡,秋风送爽。云州城南门外,早已是人头攒动,旌旗蔽日。五万新军将士,按营、哨、队肃然列阵,甲胄鲜明,刀枪如林,经过战火淬炼的面庞上,少了初出京畿时的青涩,多了几分风霜磨砺出的坚毅与沉稳。虽然刚刚经历了一场惨胜,但全军士气高昂,一股为同胞复仇、为国雪耻的信念,如同无声的战鼓,在每个人心中擂响。

太孙赵宸身着明光铠,外罩猩红战袍,腰佩天子剑,立于点将台之上。他目光扫过台下肃杀的军阵,心中百感交集。这里有与他一同历经生死考验的将士,有长眠于云州城下的英魂,更有数千惨遭屠戮、尸骨未寒的无辜百姓。他深吸一口气,声音通过力士传遍全场:

“将士们!云州之战,我等浴血奋战,终退强敌,扬我国威!然,匈奴暴虐,屠我百姓,此仇不共戴天!今日班师,非是归家享乐,而是暂回京师,禀明圣上,积蓄力量!他日,必当重返北疆,犁庭扫穴,以胡虏之血,祭我枉死同胞之灵!全军听令,开拔!”

“誓死追随殿下!扫平匈奴!报仇雪恨!” 山呼海啸般的怒吼声直冲云霄,震得城头旌旗猎猎作响。

镇国公常云虽伤势初愈,面色尚带几分苍白,但精神矍铄,一身戎装,亲自率领云州文武官员出城相送。见到赵宸,他快步上前,便要行大礼。赵宸急忙抢前一步,双手托住老公爷的手臂,恳切道:“老公爷万万不可!您乃国之柱石,云州得以保全,全赖您老坐镇指挥,将士用命!此番回京,孤定向皇祖父为您和云州全体军民请功!”

镇国公虎目微红,紧紧握住赵宸的手,声音洪亮中带着一丝哽咽:“殿下折煞老臣了!云州之守,上赖陛下洪福齐天,殿下亲临激励,下赖陈参军奇谋妙策,新军将士奋勇杀敌!老臣不过尽了守土之责,何功之有!殿下此番凯旋,老臣在云州,必当秣马厉兵,静候殿下他日率领百战雄师,北定大漠,建不世之功!” 言语之间,充满了对这位年轻储君的期许与信赖。

更引人注目的是,伤势依旧沉重的常胜,被小心翼翼地安置在一辆特制的、铺着数层厚软棉垫的马车上,一同随行返回洛阳。他虽然脱离了生命危险,但左肩粉碎性骨折,需要长期静养。此刻他脸色苍白,靠在软枕上,见到祖父,挣扎着想要起身。镇国公常云连忙上前,轻轻按住孙儿的肩膀,眼中满是心疼与骄傲。

“胜儿,” 老公爷的声音放缓,带着祖父特有的慈爱,“回到洛阳,好生听太医的话,安心静养,切勿急躁。祖父在云州,等着你痊愈归来。届时,我常家儿郎,再并肩驰骋沙场,为我惨死同胞,扫荡胡尘,血债血偿!”

“孙儿……谨遵祖父教诲!祖父……保重!” 常胜声音虚弱,但眼神却异常清澈坚定,仿佛已将未来的道路看得分明。

他执意随太孙返京,除了洛阳拥有天下最好的太医和药材利于康复外,更深层的原因,是云州城下的血战,让他彻底看清了未来方向。陌刀营如墙而进、斩马破骑的恐怖威力,太孙赵宸锐意革新、强军卫国的决心,陈彦算无遗策、点石成金的本事,都深深震撼了他。他深知,若要彻底铲除匈奴心腹大患,倚靠旧有的边军体系终有局限,未来的希望,必在这支脱胎换骨、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新军身上!因此,他早已向太孙恳切陈情,待伤愈之后,不求高位,只愿加入新军,从一个校尉做起,亲身参与这支无敌雄师的锻造过程,为将来横扫漠北贡献自己的力量。赵宸感其诚心与勇略,自然欣然应允。

依依话别终有尽。在云州军民夹道的欢呼与祝福声中,在镇国公殷切的目光注视下,大军终于开拔。五万新军将士,迈着整齐而坚定的步伐,旌旗招展,刀枪耀目,带着胜利的荣耀与沉甸甸的国仇家恨,踏上了返回帝都洛阳的漫漫征程。队伍中,那辆载着常胜的马车,由精锐亲兵护卫,缓缓而行,象征着希望与传承。

几乎在大军开拔的同时,八百里加急的露布飞捷,早已以最快的速度,一路换马不换人,驰骋在通往洛阳的官道上。

当那背插三根染血赤羽的信使,风尘仆仆、嘶声高喊着“云州大捷!匈奴退兵!”冲入洛阳城门时,整个帝都瞬间被点燃了!

起初,人们只是愣住,随即,狂喜如同潮水般席卷了每一条街道,每一座坊市。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飞速传播:

“听到了吗?云州大捷!”

“太孙殿下打赢了!匈奴二十万大军退兵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胎穿农家子,科举来扬名请大家收藏:()胎穿农家子,科举来扬名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天佑大雍!云州保住了!”

酒楼茶肆里,人们兴奋地议论着,猜测着战斗的细节;街巷之中,小贩停止了吆喝,行人驻足相庆,甚至有人当场喜极而泣;深宅大院内,家仆们奔走相告,主人则焚香告慰先祖。孩童们虽不懂军国大事,却也感染了这份喜悦,拿着木刀木剑,在巷子里追逐嬉戏,模仿着“杀胡虏”的游戏。

更有甚者,一些激动的士子百姓,自发地聚集到皇城广场和主要街口,翘首以盼官方的正式告示,空气中弥漫着劫后余生的狂喜和对太孙殿下、对守城将士的无上崇敬。整个洛阳城,仿佛提前迎来了最盛大的节日,处处张灯结彩,人人笑逐颜开,久久压抑在心头关于北疆战事的阴霾,在这一刻被彻底驱散。

皇城大内,紫宸殿中。

雍帝手持那份字字千钧的捷报奏章,反复观看了三遍,越看,脸上的笑容越是舒展,最终化为一阵爽朗而欣慰的大笑。他放下奏章,目光扫过殿下垂手恭立的文武重臣,声音洪亮,带着难以抑制的喜悦:

“好!好!好!朕的皇孙,果然没有辜负朕的期望!云州得以保全,北疆转危为安,更难得的是,新军初战告捷,陌刀之威,竟能震慑胡虏,迫其退兵!扬我国威,壮我军魂!此乃社稷之福,万民之幸!”

他顿了顿,继续道:“奏章中言,宸儿亲临前线,与将士同甘共苦,指挥若定;镇国公常云老当益壮,坐镇中军;陈彦献奇策,练奇兵,功不可没;新军将士奋勇杀敌,方有此胜!传朕旨意,云州守城将士,按功论赏,重重有赏!所有阵亡将士,抚恤加倍,其家眷由地方官府好生照料,子女入官学,免赋税!朕,要让我大雍的勇士们,生前不负国,死后亦无忧!”

“陛下圣明!天佑大雍!” 殿内群臣齐声高呼,个个面露喜色。北疆安,则天下安,这对于在场的每一位大臣而言,都是莫大的好消息。

雍帝龙心大悦,当即做出一个重大决定,看向内阁首辅李文渊:“李爱卿!”

“老臣在!” 须发皆白的老首辅李文渊连忙出列躬身。

“即刻传旨礼部、鸿胪寺,并会同兵部、户部,全力筹备凯旋大典!规模要隆重,仪仗要庄严,赏赐要丰厚!待太孙班师回朝,朕要亲率文武百官,出洛阳城十里,迎接朕的皇孙,迎接我大雍凯旋的勇士们!” 雍帝的声音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决断。

李文渊心中一震,皇帝亲出十里迎接,这是极高的荣宠,本朝罕有!他不敢怠慢,立刻躬身领命:“老臣遵旨!定当会同各部,将庆典筹备得妥妥当当,彰显天朝威仪,不负陛下隆恩!”

消息传出,洛阳城的欢庆气氛更是达到了顶点。百姓们纷纷议论着皇帝陛下十里相迎的殊荣,对太孙殿下和凯旋将士的崇敬之情愈发炽烈。整个帝都都沉浸在一种前所未有的自豪与喜悦之中,翘首期盼着英雄们的归来。

然而,在这普天同庆、万民欢腾的表象之下,深藏于权力格局中的暗流,已然开始悄然涌动。

并州,太原,晋王府。

书房内,炭火温暖,檀香袅袅,与外界的秋寒恍若两个世界。晋王赵睿斜倚在铺着白虎皮的紫檀木榻上,手中拿着一封封口火漆特殊的密信,正细细品读。他年约四旬,面容保养得极好,俊雅中透着一股养尊处优的雍容,一双微微上挑的凤眼,看似温和,但偶尔流转间,却闪过一丝令人心悸的锐利精光。

良久,他缓缓放下密信,信纸轻飘飘地落在身旁的矮几上。他并未立即说话,而是伸出修长的手指,轻轻敲击着光滑的几面,发出清脆而有节奏的“笃笃”声,脸上露出一丝玩味的、略带惊讶的表情。

“呵呵……” 他轻笑出声,声音低沉而富有磁性,“本王那位好侄儿,平日里在京城,总是一副温文尔雅、谦恭有礼的模样,没想到,去了北疆那等苦寒凶险之地,竟能逼得冒顿那个老狐狸二十万大军铩羽而归,保全云州?这倒是……真真让王叔我刮目相看了。”

就在这时,书房角落的阴影里,仿佛凭空出现了一个身着玄色劲装、面容模糊的身影,如同鬼魅般悄无声息。来人躬身一礼,声音低沉沙哑,不带丝毫感情:“王爷。”

晋王并未回头,似乎早已习惯,只是淡淡问道:“云州之事,你怎么看?”

那黑影,正是晋王麾下最得力的密探头目之一,代号“幽影”。他低声道:“回王爷,据我们安插在军中和云州府衙的眼线回报,太孙殿下此次能获此大胜,关键之处,恐怕并非其本人临阵指挥有多么高超的军事才能……”

“哦?” 晋王挑眉,终于转过头,看向幽影,兴趣被提了起来,“不是靠他自己?那是靠什么?总不会是靠镇国公那把老骨头吧?”

“非也。” 幽影摇头,“镇国公虽经验老到,坐镇有功,但此战之转折,在于一支名为‘陌刀营’的新军,以及……背后为其出谋划策、甚至可能参与了练兵、铸械的关键人物。”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胎穿农家子,科举来扬名请大家收藏:()胎穿农家子,科举来扬名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陌刀营?关键人物?” 晋王坐直了身子,凤眼中精光闪烁,“说下去。”

“此人便是今科状元,翰林院侍讲学士,陛下亲点的新军参军——陈彦,陈维岳。” 幽影的语气十分肯定。

“陈彦?” 晋王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恍然,“可是那个连中六元,名动天下,被誉为百年不遇的文曲星?”

“正是此人!” 幽影点头,“情报显示,从新军迥异于以往的训练之法,到那陌刀等新式军械的构想与督造,再到云州守城的整体方略,乃至最后那场决定性的五百人对决赌斗,背后几乎都有这位陈参军的影子!太孙殿下对其极为倚重,几乎是言听计从,视若肱骨臂膀!”

晋王闻言,沉默了片刻。书房内只剩下炭火偶尔爆裂的噼啪声。他缓缓起身,踱步到窗前,望着窗外庭院中几株在秋风中摇曳的菊花,嘴角渐渐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弧度。

“连中六元,已是读书人梦寐以求的极致荣耀,堪称文脉奇葩……如今,竟还通晓军略,能练兵,能铸械,能谋断?呵呵……” 他轻笑摇头,语气中带着几分难以置信,又夹杂着浓烈的探究**,“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若果真如此,那这位陈维岳,可就不是简单的奇才,而是……国士之姿了。”

他转过身,目光锐利地看向幽影:“如此人物,竟甘心辅佐赵宸?有趣,实在有趣……看来,今年年底回洛阳述职,本王无论如何,也要好好‘拜访’一下这位名动京华的陈参军了。看看他到底是真材实料的国之栋梁,还是……只是一个运气好些的弄臣。”

他的目光再次投向窗外,仿佛已穿越千山万水,落在了那座繁华似锦、却又暗藏汹涌的帝都洛阳。平静的湖面之下,暗流已然开始加速旋转。

喜欢胎穿农家子,科举来扬名请大家收藏:()胎穿农家子,科举来扬名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